书城管理松下,你知道多少
22639300000152

第152章 不断进取的领导人才的重用(1)

一个经营者要有和古董商一样的鉴赏眼光,他必须对任何事物作出明确的价值判断。要不断地进取,才能够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

藤堂高虎出身于贫贱的家庭,但却受到丰田秀吉的赏识,加以提拔。到了德川家康时,更加重用,封伊热为他的领地,年薪三十二万石,任命他为外戚诸侯,并参与幕府中枢的决策职位,在日本历史上,象这种贫贱出身的人,从来不曾担任那么高的职位。高虎得势了以后,雇用了一位武士,名叫渡边,年薪二万石,相当于当时一个中等藩主的俸禄。因此有许多诸侯对藤堂高虎的作法很不以为然,于是批评说:尽管渡边是个人才,也不能用二万石的俸禄,雇用一名武士。

藤堂高虎听到这些批评以后,笑着回答说:这些说法只是显示出浅见与庸俗,如果今天我雇用一百名武功平凡的武士,敌人会不假思索地攻击我们。可是以渡边的英勇声望,远近闻名,敌人若知道渡边是我的侍卫,想发动攻击时,就不得不慎重考虑了。这种由声望所带来的威势,不是人数所能比较的,也可以说是无价的。

果然,在以后的许多会战中,藤堂家由于渡边的守护,敌人都不敢越雷池一步。而渡边领军出征,也是经常得到胜利。这说明了一件事物的价值,实在不是可以用数字去加以判断。试想,诸侯们认为渡边难敌百人,也是不无道理的。可是渡边骁勇善战的声誉,使敌人不敢轻犯,也是无法估量的价值。虽然力量是抽象的,但藤堂高虎以二万石的高价,拥有了渡边使敌人丧胆的声望,也是很有远见的。

如果明列了事物的价值,每个人都能盘算得出来,更何况是一个杰出的领导者,譬如,古董商人如果无法对一件古物做明确的价格判断,那就不是一个成功的古董商。而身为一个领导者,如果对属下的价值没有一个明确的评定标准,也不会是个成功的领导者。

以经营公司而言,也许每个人对于用十万元月薪去聘请一个干部有不同的看法,但对于一个经营者而言,如果他无法在太高或太低的程度内,做正确的价值判断,这位经营者显然就没有客观用人的能力。

经营者除了要对人的价值作出正确判断以外,还必须对公司的经营、技术、资本等各种能力做正确的判断,而加以组合,才能有效地经营事业,否则就难免会发生错误了。一位国家的决策者也是一样,一定要把本国的历史背景、传统精神和军队实力做明确的判断,并加以组合,转化成对付敌人的强大战斗力,这是关系着国家的兴衰安危的。所以松下先生始终认为,一个领导者,应能对任何事物作出明确的价值判断。灵感和直觉往往可以使一位领导者在紧要的关头,造成福至心灵的奇妙效用。

日俄战争时,日本和俄国在中国的满洲对垒。当时,日本有一位将领叫黑木为祯。他在停战阶段到前线去视察,突然似乎有所感觉地说:今晚我们可能会遭到敌人的偷袭,所以要注意各项防范措施。但当时并没有任何敌军轻举妄动的征兆,有些前线的军官都以为那只是黑木例行的提醒和吩咐。但当天晚上,俄军果真来偷袭。但由于日军事先有所准备,使得俄军大败而归。

黑木将军并没有得到任何特别的情报,但为什么能知道当晚俄军会来偷袭呢?或许,就是凭着他的直觉反应。这就是第六感官的妙用。直觉和灵感这两个名词,在科学上,并不能找到依据,也很难实际地加以解说,可是,这种感觉往往使人能获得意料不到的暗示,而当机立断,得到成功,所以,一个领导者,一定要培养灵感和直觉的能力。

譬如说,很多人都看过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但却只有牛顿一个人会问:苹果怎么不往上飞呢?并由此发现了万有引力。这就是一种偶发的灵感。所以没有灵感的人,是无法发现宇宙的奥妙和自然的法则。

特殊的灵感和直觉,是一个领导者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经营者在许多情况下,必须以直觉的方法,才能迅速而奇妙地对事物下决策。就象一个生意人在估计某件商品的售价时,如果犹豫不决,弄不清能不能卖?有多少销售量?到最后抱着随便订个价格先卖卖看再说的想法,那么,这宗生意一定不能成功。

灵感和直觉又是怎么来的呢?有些人天生就在这方面有特别强烈的潜在能力,他们处事决断往往会有意料之外的神来之笔。但也有经过长时间不断培养而得来的。如古代有名的俞道家宫本武藏,已修炼到能依靠灵感来预知敌手动态的功力,使他在敌人的剑尖离身体三寸的距离时,能及时闪避。剑客要练到这种明察秋毫的剑术,是需要花费很长的一段时间。一位经营者也是如此,若想要凭直觉去对事物作决断,也是要经过经验不断地累积和培养。

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只要能不懈怠地要求自己养成一种临事立刻作出准确判断事实真相的能力,那么这种灵感就可能在紧要关头,造成福至心灵的奇妙效用。

谦虚能使一位领导者平易近人。这样,他才更容易领导部属,团结一致。

有一天,福岛正则遣人送了两条锦鲤给前田利家,利家马上叫他的文书官写信向福岛正则道谢。但那位文书官却认为福岛正则的地位比前田利家低,送礼巴结是应该的事,所以利家大可不必答礼致谢,于是就随便写了一张措辞简略的信稿,拿给利家过目。利家看了以后,很不高兴,并训诫文书官说:书信有固定的格式,一封道谢信,如果不能处处表示出对对方的尊敬,那么还道什么谢?例如,信里这句蒙受馈赐,官僚官样的,为什么不改成常常受您的厚爱,实在担当不起之类的话,也比较平实动人?尤其是对比我地位还低的晚辈,文句更是愈客气愈好,否则,别人会认为我骄傲自大,看着你这种敷衍了事的信件,还不如不写,省得让人瞧不起。

前田利家在织田信长、丰田秀吉的手下都做过事,是个久经沙场的老将,很多人都认为,如果在丰田秀吉晚年,前田利家不死的话,德川家康是很难得到天下的。他之所以受到后人的景仰,其实正因为他人格高尚、侍人谦虚的关系。

人往往地位愈高,愈会得意忘形,而忽略了谦虚的美德。在这种情况下,周围的人往往只会对他的地位表示阿谀,心里却未必服气,如此部属变得难以使唤,做事也很难顺利成功。所以,地位愈高的人,愈需要谦虚,能做到这点,众人才会佩服地说:那个人地位虽然高,却没有半点官架子,侍人诚恳,真是一位君子。在这种条件下,如果他对别人有什么意见,大家也会洗耳恭听,虚心接受的。

俗语说:竹子愈高愈弯曲,这句话很微妙地把领导人的真貌,显示出来,道出颠朴不破的真理。

身为领导者能不能做到扪心自问而毫无内疚?他是否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豪气?

中国东汉时有一位非常清廉的官吏,名叫杨震。有一次,他奉命到外地的大都去担任太守,动身上任前,有一位过去所提拔的人,名叫王密,来替他送行,闲谈之后,王密从衣袖里掏出好几锭金元宝,说:这几年蒙受太守照顾,非常感谢,几锭薄钱只够当作路费,不成敬意,请收下。可是杨震却说什么也不肯接受,他说:如果我收了这些贿银,就太辜负全天下看得起我的人了。王密说:不会那么严重的,现在已经夜深人静,房内只有你、我两人,谁会知道这件事呢?杨震正色回答说:至少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会没人知道呢?王密听了杨震这番正义凛然的话后,内心很惭愧,就哑然回家了。从此,人们对杨震风评愈来愈好,最后终于官拜宰相。古圣人孟子曾说过:自己反省以后,如果内心不会觉得愧咎,纵使有千万敌人的地方,我也敢去。这就是说,一个人只要心地坦荡,光明磊落,自然会产生无比的勇气,事情才能顺利取得成功。相反的,自己行为不正,为了害怕他人批评,做事必然也畏首畏尾,如此也就很难完成事业了。

可是人还有许多弱点,一个外表高尚的人,也可能在别人看不见时,受了诱惑而做出不轨的行为。社会秩序,都是因警察的维护才建立起来的,如果没有警察,恐怕到处都是歹徒了。这就意谓着人性中有恶的一面。可是话又说回来,人做了坏事,良心都会不安,所以本性里还是有善良的一面。一个人不能认为没有人知道自己所做的事,就出卖良心,胡作非为,虽然没有人指责,但还是逃不掉良心的责备。

每天反省有没有做出违背良心的事?有没有愧对他人?这是个人修养中最重要的事。杨震所谓的天知、地知其实也就是他的良心罢了。人只要不被物欲所蒙蔽,自然可以展露出宽宏的气度。领导者要特别注重在这方面的要求,想要提起勇气去创业之前,先想想自己是否光明正大,坦荡无私。有没有愧对他人?能不能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豪气?

不是廿四小时的工作,而是廿四小时的思考,这是阿基米德的专心和努力。

阿基米德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和数学家。有一天,国王因为怀疑工匠在制造皇冠时,偷工减料,就请他帮忙鉴定黄金的成色。

如果能把皇冠拆开来分析,就可很容易知道它是不是纯金打造的。但国王并不允许把这精巧的皇冠分解。在这种限制下,阿基米德想了很久,都想不出好办法来,因此日夜都感到十分苦恼,并思索这个难题。

当他有一天到公共浴室去洗澡,发现人浸入浴池以后,池中的水就会溢出来;于是灵机一动,联想到:如果拿一块和皇冠等重的黄金,先后放进水缸中,比较溢出水的重量,不就知道皇冠是否掺杂质了吗?于是他兴奋极了,不停地高呼:我知道了!并且没穿衣服就冲进实验室里,进行实验工作,结果发现皇冠果然不是纯金的。

这个故事表现了阿基米德热中追求真理的精神。在问题没解决以前,他每天绞尽脑汁,希望能想出解决之道。就算在洗澡时,脑子里还是想着问题,所以才能灵机一动,由现实生活中,找到解决的方法。有些人认为这是阿基米德的聪明,但松下认为更重要的是他的专心和努力。

阿基米德这种认真的态度,对科学家而言,是很重要的。但对一位领导者而言,也应该学习他这种不眠不休的精神,如此才能推动更好地发展。当然,并不是主张领导者应该廿四小时不停地工作,这样身体也会支持不了的,但在休闲活动中,也应该保持不断的思考。

不论是政治家或企业家,都应随时随地牢记自己的职责。只有如此,他才可能象阿基米德一样,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解决困难的方法。

领导者要想统驭部属的第一个观念,就是要排除私心。明治维新初期,中央政府中的最高领导阶层——参议,主要是由萨摩藩和长州藩的实力派人物担任。由于地域成见和意识冲实,所以朝廷中分成对立的两个派系,彼此互相牵制,事情根本没有办法圆满地解决。

这种因对立而无法团结的情形,萨摩藩的首脑人物西乡隆盛先生曾公开地说:多头政治,是无法彻底解决事情的,所以还是请木户先生(长州藩的代表人)一个人出面担任参议,其他的人就是木户先生的部属,这样比较能协同一致。朝廷的人也都赞成,但只有木户不答应。他要西乡隆盛也担任参议,否则他要辞职不干。在这种情形下,众人说服了隆盛担任参议,于是在两人共同筹划下,废藩置县的大悬案,终于顺利地完成了。

后来,拥护幕府的彰义队和官兵发生会战时,官兵主要由萨摩藩和长州藩的士卒组成,为了防止内部不和,反自成仇,西乡隆盛一再主张应该由长州藩的大村益次郎担任总指挥,自己则屈居大村的手下,来谋求上下一心,精诚团结。这两个故事都说明了作为领导者应心地无私,以诚相待。

在历史的记载中,明治维新时期,有许多志士都能排除私心杂念,奋不顾身地为国尽忠,如西乡隆盛就是这群志士中杰出的代表。当时西乡隆盛先生的声望早已为万人所景仰,他伟大的人格发散出一股强烈吸引力,使人人都想亲近他。所以,以他的身份和道德人格,来担任会战的总指挥,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可是为了求取大众的齐心协力,他甘心以参议之尊被大村所差遣,如此更使大家敬佩他,而愿向他看齐。如此一来,大家同心协力,终于赢得胜利。历史家们早就认为,明治维新的成功,其实就是以西乡隆盛为中心,所策动出的一系列成功措施,而带来的成就。主要关键所在就是因为西乡隆盛能秉持高尚的人格,排除私念,才能完成伟大的功勋,被后世所景仰。一般来说,每个人都爱惜、保护自己的名利。也正因为如此,常常会为了自己的利害关系而感情用事,以至于判断错误,造成失败。所以,人绝对不能有私心,要能放弃自己的喜怒爱憎,客观去判断事情,才可坦然处事,以无比的信心和勇气,把美德发扬光大。

当然,我们是无法和西乡隆盛高洁的人格相比。但是,一旦身为领导者,在立场上就应先考虑到别人,再想到自己的利益,先人后已,无私奉献。如能做到无私忘我的境界,才会是个令人信服的领导者。

领导者要能衡量自己的实力,并准确地判断环境的变化。丰臣秀吉在平定九州、四国、关西的诸侯以后,进一步想征服关东的诸侯,以期统一天下,于是就派遣使者到京都去,命令关东地区的重要诸侯北条氏来朝见。可是北条氏仗着自己的力量,骄傲自大,对当时天下大事,浑然无觉。所以轻视秀吉,只随便说几句外交辞令,便打发使者回去了,自己则坚持不肯去朝见秀吉,秀吉于是拿这件事做借口,带兵攻打关东地区的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