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松下,你知道多少
22639300000115

第115章 松下眼中的“青春”(2)

一般而言,平均寿命的提升,文化程度也会相对地提高,这是必然的道理。

目前世界各国的平均年龄,男子超过七十岁,女子超过七十五岁,除了日本之外,还有北欧三小国瑞典、挪威、丹麦,与荷兰、冰岛等五个国家,这些国家都是世上政治最优良,且文化程度很高的国家。

由此看来,日本也进入这个阶层。最令人可喜的是,战后经过短短数年的岁月,在经济上及政治上,就有急速的进步。而这些成果,却是国人胼手既足,以血汗换来的。这些成就,值得大家引以为傲,但却不能以此为足。因为世界各国均在急速的进步,只要国人一停下前进的步伐,就会迅速地被时代潮流所掩覆。

松下指出,没有人知道自己的寿命何时尽,所以要珍惜每一天,为自己的生命负责,这才是可敬的人。

一提起禅宗,大家都知道,它是日本佛教的代表宗派之一。最近,欧美各国对禅宗发生兴趣的人士,大有增加。有一位禅宗高僧,人称立花大龟师父,是京都大德寺的最高顾问,也是京都花园大学的校长。

大龟师父,生于一八九九年,比松下小五岁,却是一位长期修禅的练达之人,被尊称是现代的一休和尚。因为象已故池田勇人原首相之类的大人物,也常和师父会面,不管是公是私,都向师父求教,好象他就是现代的一休禅师。

松下也常常会见师父,并且只要有问题请教,他总是殷切、慎重地回答。

普通人一说到禅的问答,就会觉得那是艰涩、难懂的代名词,但大龟师父的话却不会让你觉得如此。师父所说的一言一句,常常使松下顿悟其中道理,因为他总是一语点破松下平常不太注意的事情的本质或真理。而且这种讲话方式,不会让人觉得象说教那样令人无法接受,而是很平易近人,却又单刀直入的。当然有时候,也讲到比较深奥的哲理,听一次是很难听得懂的,松下也不知道要怎么回应他。不过,要是有这种情形,松下就拜托他反复地说明,自己就在细经咀嚼中,一下子有所了悟。

比如有一次,松下问他有关佛教的基本教义,师父就以那本有名的般若心经,详详细细地讲解了八次。又有一次,松下自己整理出来的一本名叫探讨人类,提倡新的人类观的书出版时,请他就书中内容发表感想,他就给以这样的忠告:现在的你,正是每天都在作战的‘阿修罗’,希望从此以后,你能更上一层楼,以达到‘佛’的境地。好好努力吧。

所以,松下只要一有机会,就去找大龟师父聊天。有时候也会被骂或被赞美,但他总是亲切地指导。特别是有一件事,让松下印象非常深刻。

有一次,松下请教:

师父,你是属于禅宗,那你认为禅宗的将来,会是什么样子?

他马上回答:

将会自然消灭。

这个出人意料的答案,着实吓了松下一跳。于是又追问下去:

可是师父,你是禅宗的僧侣,却说禅宗会自然消灭,妥当吗?

但是,松下先生,这可是当真的事。因为这世上所有的一切,都是有生命的,所以即使是禅宗,只要时间一到,寿命已尽,自然就会消灭。

若是如此,那你们拚命地布教,说道理给人家听,不是白费工夫吗?真是太不可靠了。

没有这样的事。寿命一尽,个体也不存在,乃是一定的道理。但即使在消失的那一霎那,还是努力尽本分,就是禅宗僧侣的职责。所以,我虽然很清楚到最后,会自然消灭,心理也有准备。但只要自己还有一口气,就要为禅宗尽最大的责任。这是我的任务。但你问我禅宗将来会怎么样,我没有理由向你说谎,只好用‘消灭’的答案来回答你,只是何时会消灭,是不能说的,也许就在将来的一千年、一万年后,也说不定。我也只能做这样的答复。

听了师父这番话,松下觉得很有道理。

一切万物生生流转不息,都有寿命。仔细一看,就能看到自然万物生成发展的样子,所以禅宗也不例外,都是遵从万物流转的法则,然后不久,寿命就会到尽头。师父解释,这些在佛教的领域里,释迦都亲自传过,确实完全如他所说的那样。

然而师父本身信奉禅宗,却说禅宗会自然消灭。但这绝不是一种悲观的看法,而是把这种看法,当成是哲理的一部分,这才会有那种在禅宗寿命走到尽头的那一霎那之前,也要布教讲禅的想法。也惟有如此,他才能达到安心的境地。仔细一想,我们人类,以及工作和事业,不也是同样的道理吗?

我们的事业或工作,可以说都是有寿命的东西。松下在六十多年前创业的松下电器公司,也许在五百年或一千年后的某个时候,寿命一尽,就会再以别的新姿态出现。但是,若以为既然如此,努力又有什么用,就无法顺利享尽事业的天寿。同样的,以为人类生命短暂,就可以马马虎虎、不注重养生保健之道,那就是糟蹋人生。

所以在天寿尽头之前的瞬间,也要好好珍惜自己、利用自己,做完全的投入,这才是身为人类的可敬之处。也就是说,除了承认万物皆有寿命,还要对自己负责。如此一来,才能展开恬淡而安心的人生生涯。同时,师父也曾指出:所谓寿命,不单是形体上的寿命,还包括宗教或思想上的寿命。比如那些资本主义、共产主义及社会主义,只要寿命一尽,就会由别的新东西来取代。

除去活腻了的人,没有谁会抱怨人的寿数太长了。人们都想多活几年,希望长命百岁,二百岁。人生在世虽然不是为长寿而活着,而是要干一番事业,活得幸福而有价值,但是从人生要完成的事业和生活幸福来说,健康长寿毕竟是不可缺少的条件。算起来,人生在世的时间屈指可数,照诗人的形容只是弹指一挥间。人生的童年,还没有能够弄懂人生是什么就匆匆过去了。最后的十年,虽然懂得了人生但却失去了享受人生的活力。在这两段中间的岁月,去掉三分之一的睡眠时间,再去掉三分之一的娱乐、家务、闲谈、来往,以致疾病、忧愁的消磨,还能剩下多少真正可以用于干点事业的时间呢?如果我们不能科学地、勤奋地、吝啬地利用人生时间,可以说人的一生是极其短促的。古诗有: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日月不恒处,人生忽如寓,都是喻言人生短促、生命可贵的名句。有一首自由诗写道:当我还是婴儿,只会哭声哇哇,时间好象在慢慢地爬。当我是个孩子,整天嬉笑不止,时间迈开前进的步伐。在我长大成人之后,时间变成奔腾的骏马。当我老得皱纹满额,时间成了飞逝的流霞。有一位诗人说:别老缠住我,问我现在是什么时间,我不知道。就在你问我的这时候,——时间悄悄地溜走了。这是诗,也是哲理。它告诉人们,时间不常驻,人生时间有限。时间有限,这不只是由于人寿短暂,还是由于人世繁杂,事业艰巨。有识之士应该力求把有限的时间,充分用于有益的事业上,以延长生命。时间就是生命。

时间是生命的存在方式,也是生命限定的标志。时间之河以无情的、规则的洪流向前奔腾,永不复返。人生应惜时,人生须从惜时起。

人生须从惜时起,首先就是要树立一个观念:人只能活一次,要把自己的生命掌握在自己手里,朝着正确的方向,勇敢地生活。人在有限的一生中,任何时候也没有两个机会是同样的。一个机会只能容许你选择一次,尝试一次,过时不候。当你踌躇不定的时候,它已经离开了你;当你错过时机的时候,它绝对不再回来让你补救。

可是,人们的通病常常是懒惰和怯懦。有许多时候,时间给我们提供了机遇、事业,而我们则因惰性和怯懦,不能及时地、勇敢地抓住时机,成就事业,耽误了大好时光,一无所成。

很少有人能时时提醒自己:我只能活一次,时不待我,机不再来,从而时时珍惜时光,不失时机地去做人生所能做、所应当做的事业,以致不放过拼搏、冒险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