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松下,你知道多少
22639300000104

第104章 生命中的色彩(1)

一个人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幸福,每天不辞辛劳地工作,几年之后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子,而且日见孩子长大成人,其高兴是难于形容的。他也许会暂时把国家大事搁置于脑后,而只顾享受家的温馨。

当他正陶醉于自己美满的家庭生活时,国家却有了困难与危险,终于引发了战争。从此以后,为了避免敌机的轰炸,灯火受到了管制,粮食也开始配给,而且有一天突然来了召集令,把儿子带走从军,接着敌机来袭,辛苦半生建好的家,在霎那之间化为灰烬。最后在满天烽火之中,总算安然逃命回乡下,但已到家破人散的地步。

如今那些残酷的战争已成过去,一切又恢复到昔日的和平生活之中,每一个人也都为自己家庭的未来幸福努力不懈。但事实上,整个社会却非我们想象中那么平静、和平,随时都会有大难临头之虞。所以我们虽然日日过得安祥,但有时也不妨想想未来,以便未雨绸缪。

松下认为,不论是逆境或顺境,坦然的处事态度,往往会使人更聪明。

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练机会。只有禁得起环境考验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自古以来的伟人,大多是抱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从逆境中挣扎奋斗过来的。

不错,逆境的确非常珍贵,但如果因而迷信凡事非经过逆境必无法成功的话,岂不失于偏激。

逆境固然很宝贵,顺境同样也很难得。不论是哪一种境遇,最重要的是:不忘谦虚、坦然处事态度。

如果不能坦然处之,那么,在逆境时就容易卑躬屈膝,而顺境时又得意忘形。其实,顺境和逆境都是命运的安排,只有坦然去面对,才是最好的方式。坦然的处世态度会使人更加聪明。

一个坦然面对逆境而挣扎过来的人,与一个从境中谋得发展的人,经历的过程虽不大相同,但必然都具备了坚忍、正直和聪明的条件。

总之,不论处境如何,为人处世之道就在于不迷惘、不矫揉,以坦然态度处世,这才是最正确的。

松下感到,在黑暗中徘徊时,阳光可以指引你前行的路,而在悲叹之中,才能领略人生真义。

广阔的世界、漫长的人生,未必都充满称心如意的事情。倘若可以没有任何苦恼和忧虑,平平安安地享受太平,就是求之不得了。然而,事实往往不能如此,有时候日坐愁城,有时候一筹莫展,陷于进退维谷的绝境。

尽管如此,人往往在悲叹之中,才能领略到人生的深奥;置身绝境,才可以体验到社会的真滋味。

凭借智力去了解,固然重要,亲身去体验,更加重要。盐巴的咸味,必须尝过才能知道。

置身绝境是以身体验的珍贵的机会。明白这点,则面临艰难,能勇气百倍、精力充沛。惟有如此,才能涌出新的智慧,转祸为福。心中有这种认识,就象一道阳光,照射黑暗的地方,引领人鼓起勇气,勇往直前。

松下告诉我们,人生的缺憾,往往是该在意的时候没有在意,该去干的时候没有去干造成的。不让人生出现缺憾,那就要早想、早学、早知、早行……

人们在年轻的时候,就要培养成勤勉努力的习性。懒惰与勤勉两种习性,都不能轻易地消失掉。而到了年纪大时,想改变懒惰成为勤勉,就很困难了。所以,必然自年轻时,培养成勤勉的习惯才行。

培养成勤勉习性的人,虽然上了年纪,也由于习性的关系,不减勤勉且更努力;虽然他不自觉是勤勉努力,可是其所做所为,会自然表现出勤勉努力的行为。这可以说是他无形的财产和力量。

松下小的时候,在当学徒的七年当中,在老板教导之下,不得不勤勉从事学艺,也不知不觉地养成了勤勉的习性。所以,在别人视为辛苦困难的工作,而他自己却不觉得辛苦,反觉得很快乐。

对此,松下曾解释说:我觉得快乐的工作,由旁人看来只不过是认真工作而已。所以,我与他人的看法,自然会有差异了。

如今已不复松下的年代,人们的想法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松下的青年时代,始终一贯地被教导要勤勉努力,当时他想,如果把勤勉努力去掉,那么一个青年人还所剩几何?因为青年人有所期望,才需要勤勉努力,此乃人生之一大原则。从前的戏剧、电影中,也常有这种期望青年的故事编织在内。可是,现今如说出这些话,恐怕会被青年大骂一顿。今日的社会上,勤勉努力固然有,但是却少了。

而实际上,这个社会仍是被勤勉努力所推动,且在这种推动中欣欣向荣。因此,松下觉得需要向现在这些年轻人,讲解勤勉努力之重要性。而且更进一步地,使他们确认良好的习性与习惯对人类的生存是值得重视的。习性是所谓的第三天性,它会产生坚强的力量。

因此,培养出良好的习性,是最重要的。如果所养成的是不良或者懒惰的习性,那么将来想改变就困难了。所以,一定要在青年时期就置身于努力勤勉的环境中。

遗憾的是,现今的人们大多不能把勤勉的习性排在首位;一些有识者虽然不重视财产,但也只是把技艺放在首位。松下说:在这个社会中,对有良好习性的人,不太被人称赞是尊贵或伟大,也不会认为他很有价值。而对技艺方面,譬如:歌唱得很好,名声很快就传开了,随即广为人知。但我认为技艺一项,虽也是附于本身不能分离的东西,但有时候,勤勉与努力却比较有用而又可靠。

放眼今日的情形,在职业场所方面,仍是希望先采用勤勉努力的工作人员和有良好的习性的人:这些人比较容易拿高薪或奖金。然而事实上,多数人却不了解它的价值。因此,松下认为大家应该无所顾忌地提升对具有良好习性者的评价,这样才算是真正对勤勉习性的价值有所认识。

松下指出,不要为超越你的命运的力量而惊慌、悲观,你只要尽最大的努力从事工作,必定会有一些曙光展现在眼前。要为升迁的同事庆贺,并且照样努力从事自己的工作。该来的事情必定会来临,假若时机来临,你要好好把握,开创你的前程。松下说。

松下的一位好友,为了公子的婚事费尽苦心。三年以来,他的公子总共与近30余位小姐相过亲,可是没有一位中意的对象。但是,这次的相亲却非常顺利,双方一谈即合,婚事就定下来了。这也是当时机来临就要好好把握的例子。

恋爱跟相亲都是急不得的事,松下认为根本不必为这种事情烦恼。与其想那些事情,倒不如诚心诚意地过着目前的生活。无论男性或是女性,都必须为充实今天的生活而努力。只有保持这种态度才能吸引对方,而且能产生感动别人的力量。男女靠缘分而结合,缘分也是由于这种努力的态度而产生的。

每个人对于人生都有不同的见解。但松下认为,享受充实的人生,是至高无上的幸福与快乐。

在漫长的人生中,严密地策划将来的行程,并且谨慎地向前推进,这当然是很好的人生态度。可是,人生经常会发生事与愿违的事情,所以倒不如每天全神贯注地过着充实的生活,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不这么做会怎样?不那么做又会如何呢?我们经常被这些问题困扰着。但是,与其绞尽脑汁考虑那些问题,倒不如充实每天的生活,并且拚命地工作。松下说,这是他对年轻人的建议。

假如你能身体力行,不久便会有稳如泰山的感觉。也就是说,当你拥有这种胸襟,才能开拓出一条康庄大道。以这种态度与胸怀,无论碰到任何困难,你也不会感到焦虑不安,更不至于为此而抱怨、痛苦。

如果你想参与某件工作,你会具有一种使命感,因而拚命工作。在工作之中,你会找到乐趣,并且会定下心来从长计议,因而掌握住幸福。

结婚跟工作是同样的道理,这是急不得的事情。假若忽视了每天该做的事情,那才是可怕的事。只要拚命地工作,当时机一到,成功之门就会为你敞开。

人们都应依照这种原则与态度去做,才能成功。松下称,这是他历经长久的体验所得到的结论。

松下指出,无论面临何种困境,绝不可抱着悲观的心理,否则,就不能发挥出自己的智慧,并且会失去明确的判断力,对所有事情都会感到一筹莫展。此时必须摒弃悲观的念头,并且以冷静的态度,追究原因。如此才不会迷失方向,并且能以稳健的脚步向前迈进,开拓出一条属于你的康庄大道。松下认为,古训尽人事、听天命,蕴藏着崭新的真理。人类无论面临任何困难,都必须尽心地工作,亦即要建立正确的目标,再诚心诚意地从事工作。

可是,通常并不是尽人事之后,事情便能圆满解决。有一股比人类更庞大的力量,在冥冥之中支配着人生,那便是命运。你我都有与生俱来的天命,这是绝不可以违抗的。

现在的人们大都缺乏尽人事、听天命的观念,却认为只要一分耕耘便有一分收获。这虽然是理所当然的事,可是,抱定这种想法,便会产生烦恼和钩心斗角的现象。

从此以后,你必定会遭遇种种困难。可是无论面临何种困境,都不要迷失方向,不要被私心束缚,尽可能地努力工作,然后静待事态的演变。有时候会如愿以偿,也有时事与愿违,这便是天命。

不要为着那种超越你的力量而惊慌。你只要尽最大的力量从事工作,那么必定会有一丝曙光出现在你的眼前。

松下指出,用自己本身的力量征服痛苦,度过难关,是一种快乐,这种快乐是一种胜利的快乐。正因为这种胜利得来不易,正因为和痛苦战斗的时候十分困难和艰险,所以最后胜利的凯歌才更加动人和响亮。

古希腊Ⅰ罗马时期伟大的斯多葛派哲学家塞尼卡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好的运气令人羡慕,而战胜厄运则更令人惊叹。每个人、每个公司或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并不是没有半点儿挫折,总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烦恼与困难。事业的成功,问题不在于困难的多少,而关键是如何对待这些困难。当然,人人都希望自己处在一个比较满意的环境中,这样可以安安静静地工作、学习,事业也可以顺顺利利地发展下去。实际上,世界的多样性不都是由人所满意的东西组成,而更多的则是人未认识到的和人所不愿意面对的事情。松下说:

新进公司的人员,不管是谁,一开始工作始终都希望能跟上一个好的上司或前辈,这样,他们觉得自己的工作可以得心应手地开展,而且会得到上司的支持和前辈的帮助。人们的愿望总是良好的,事实上,大多数人并不总是如此,跟上一个不讲理、不体贴、言行怪异的老师时,该怎么办呢?这种老师往往在可以称赞学生时,反而责骂、奚落学生,于是许多学生觉得‘真是冤枉,我不想学下去’。能在这个时刻忍耐,在这种不太健全的环境中熬过来的人,往往能成为青出于蓝胜于蓝的成功者。其中的奥妙不言自明。

有人说:幸运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而厄运所需要的美德是坚忍,后者比前者更为难能可贵。一切幸运都并非没有烦恼,而一切厄运也决非没有希望。最美的刺绣,是以明丽的花朵映衬于暗淡的背景,而不是以明丽的花朵去映衬其本身。人的最美好的品质也正是在厄运中被显示的。

松下曾意味深长地这样说过:成功的辉煌固然耀眼夺目,而成功者的探索又是何等的艰辛,没有冲破阻力,摆脱牵绊,而尽全力耕耘,去经营,去努力奔赴自己的目标,是不会有成绩的。而这份力量,所靠的是坚定的志向和不屈不饶、征服困难的勇气,以及对自己必胜的信心。诚然,我们并不否认人在顺境中就不能成功,如果一个人一生下来至他事业的成功都是一帆风顺的,那是人们求之不得,最好不过的了。其实,这不过人们理想中所希望的,而现实中所缺乏的。正因为现实是让人感到缺憾的,是不完善的,是痛苦的,所以人们才乞求于理想或以宗教的乌托邦来满足现实人生中无法满足的要求和欲望。人的生存、发展无时无刻不与现实的社会、人、周围的环境发生着矛盾,这些矛盾、这些冲突恰恰组成了人的生活、人的生命,也组成人的事业的成功。对于成功,细细地品味,都是过去那些矛盾与痛苦的结晶。正因为矛盾了,痛苦了,我们才感到成功的喜悦和激动,这份喜悦与激动恰恰是这种对比的结果,也是这种对比的升华。我们只有充分地意识到这一点,意识到成功不是鲜花与名誉,而更多的是痛苦与奋斗,那么才会身处逆境而不乱不惊,泰然处之,耐心对待,才能更进一步,更上一层楼。松下认为,真正的教育是在培养一个人的人格,知识传授与此相比只是教育的第二意义。环境再好,还需要自我激励,才能充分利用。否则,怠慢自我升华、自我教育,那就无法造就优秀人才。知识就像兵器,要遇上人才,才能发挥它的威力。因此,培养人才比传授知识更重要。

中国有个成语,叫做一傅众咻,讲的是楚国有位官员想让他的儿子学说齐国语,于是让一位齐国人教他,但却有许多楚国人在旁干扰,纵使每天鞭打他说齐国语也做不到。把他放在齐地几年,纵使每天鞭打逼他讲楚国语他也做不到。从这个成语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