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许多朋友家发现这么一个现象:家庭里即使有两个卧房,也是妈妈与孩子住一间,爸爸自己住一间,有的孩子都快上小学了,可家里仍然是这个格局。其实,家长这种做法,对孩子的成长并不利。
婴儿的确只有在母亲的怀抱里才能体会到安全,但一旦孩子成长到会自己吃饭、自己大小便时,他就可以与父母分开睡,逐步养成单独睡觉的习惯了。欧美的父母特别重视孩子独立性的培养,他们认为即使父母和子女之间也该有某种界限,当孩子长大到一定时期父母就应该与子女断然分开。他们白天照顾孩子的日常起居,给孩子讲有趣的故事,耐心地陪孩子玩耍,而到了晚上,孩子就必须与父母分开,自己单独睡觉,因为,在欧美人眼里,夜间是“大人的时间”,大人和孩子的生活被严格地区别开来。所以,许多欧美的孩子即使父母不在,自己也能玩得怡然自得,这与很早与父母分开睡觉不无关系。而许多中国父母每天同孩子同居一室或同居一床,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弊大于利,会推迟孩子的精神断乳期。
但孩子即使能自己吃饭、自己大小便时,内心深处仍有一种离不开母亲的难舍感情,他们往往会赖在父母亲的房间里不肯离去,如果父母只是一味生硬地训斥他:“回到房间自己睡!”孩子会因被拒绝而产生怨恨,还容易有被抛弃的感觉,反而会拒绝与母亲白天的“合作”,成长得更加缓慢了。还有的孩子因一个人单独睡觉感到孤独而养成睡觉吮吸手指、咬被角的不良习惯。
为了让孩子顺利地单独睡觉,家长可以事先与孩子打个招呼,让他对此事有个思想准备。比如在孩子两岁生日前,家长告诉他过了生日他就长大到能自己单独睡觉的程度了,而且提早给他收拾好床和被褥。当吃完生日蛋糕时,孩子可能会在成长的鼓励下自动地到自己的房间里去睡觉。当然,孩子在刚开始一个人睡觉时,也是非常不习惯的,家长要为他的成长助一臂之力。家长要在孩子的房间里开一个不太明亮的灯,以防孩子因怕黑暗而不愿独自一个呆在房间里。如果孩子不愿意一个人睡觉,家长千万不要用“再不睡觉狼来”之类的话吓唬孩子,增加孩子的恐惧感,而应该坐在孩子的床边,握着孩子的手,给他唱歌或讲故事,让孩子的精神慢慢地松弛下来。不过,家长绝对不要一直守到孩子睡着为止,只要设法培养孩子的睡意就可以了,如果父母每天都要在孩子进入梦乡才离开,那么也和与孩子同居一室无异了。家长只要掌握时机,运用恰当的方法,孩子是会逐渐养成单独睡觉习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