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情商也能培养
22639200000037

第37章 从神经化学看害羞

凯根认为汤姆与莱夫的差异,源自杏仁核神经路径被激活的难易度,像汤姆这种容易害怕的人,脑部有一种神经化学物质使得此一路径较易被刺激,因此他们会设法逃避陌生不确定的事物,也因而较易产生焦虑。莱夫的杏仁核被刺激的门槛较高,不易害怕,也就较外向,较喜欢探索新事物,认识新朋友。

一个孩子究竟属于哪一类型从婴儿时期便已露出端倪,只要看他是否暴躁难缠,面对陌生事物有多不安就可知道。一般大约有五分之一的婴儿属于害羞型,五分之二属于大胆型,至少在出生时是如此。

凯根提出的一个证据猫的实验,他发现有七分之一的家猫表现出与害羞孩童一样的恐惧,不但没有传说中猫的好奇,还会逃避新的事物,畏于探索新领域,只敢攻击极小的老鼠。观察这些猫的脑部发现杏仁核异常容易受刺激,尤其是听到另一支猫的怒嚎时更明显。

这些猫的羞怯本性到一个月大时表露无遗,其杏仁核约在这时候成熟到可控制脑部趋避的决策。一个月大的猫脑部成熟度约等于八个月大的婴儿,而婴儿会怕生便是始于八、九个月大时,如果母亲不在身边而陌生人趋近时,婴儿必然会啼哭。凯根推断,害羞的婴儿可能遗传了高度的正肾上腺至少或其他刺激杏仁核的脑部化学物质,使得杏仁核很容易被激活。

另一项实验是请幼时很害羞的成年男女暴露在刺鼻气味等压力下,结果发现他们心跳加速的时间比外向型的人要长,显示其正肾上腺素一直让杏仁核维持在被刺激的状态,并藉由神经通路刺激交感神经。凯根也发现害羞型的孩子交感神经的反应较敏锐,静止时血压较高,瞳孔放得较大,尿中正肾上腺素较高。

沉默也是害羞的表现。凯根等人观察孩子在自然情境下的反应发现,害羞的孩子在幼稚园上课时,碰到不认识的小朋友或与访谈者说话,他们较少说话,其他孩子找他说话时,他也会保持沉默,大部分时间都静静地看别人玩。凯根认为,面对陌生事物或潜在威胁时会保持沉默,可能是前脑、杏仁核及临近控制发声能力的边缘系统之间,神经通路活动的结果。我们在紧张时叫不出来也是同样的道理。

这些敏感的孩子较容易产生恐慌之类的焦虑症候,甚至可能早在小学六年级就开始。一项以745名六年级及初中一年级的男女为对象的研究发现,四十四名至少有过一次恐慌症或有若干初步症状。引发恐慌的事件多是青春期寻常困扰,如第一次约会或重大考试,多数小孩经历这些考验并不会留下什么严重的后遗症。但天性害羞的孩子对新事物格外恐惧,会出现心悸、喘不过气、窒息的恐慌症状,同时感觉仿佛有什么可怕的事要发生在自己身上。研究人员认为,这些症状也许尚未严重符合精神医学所谓的恐慌症,却预示随年龄的增长,发生恐慌症的机率比别人大。事实上,很多患者有恐慌症的成人都说症状始于青少年期。

焦虑症的第一次发生与青春期很有关系,青春期性征较不明显的女孩鲜少出现焦虑症,青春期较明显的女孩约有8%有恐慌的经验。而且一旦有过一次恐慌的经验,便会因恐惧复发而在生活上益形退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