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罗彻斯特大学牙医学院实验室的一项发现,改变生物学对人体的了解。心理学家罗伯特·艾德发现,免疫系统与脑部中枢神经系统会随经验改变反应方式。继这项发现之后学界又进行许多相关研究,发现中枢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有许多沟通管道,证明心智、情绪与身体是密不可分的。
艾德的实验方式是先给白老鼠吃一种药物,抑制其血液中抵抗疾病的T细胞数量,而每次吃药时同时给老鼠喝糖水。后来老鼠即使只喝糖水,T细胞的数量也会减少,有些老鼠甚至因此病得奄奄一息。也就是说老鼠的免疫系统已学会因吸收糖水而抑制T细胞,依当时的医界常识,这种情况根本不可能发生。
诚如巴黎艾科尔工技学院神经科学家法兰西斯科·维瑞拉所说的,免疫系统是“身体的头脑”,负责身体的敌我辩识工作。免疫细胞周游全身的血液,几乎与所有细胞都会接触到。遇到认识的细胞便放行,电到不认识的则加以攻击,帮助身体抵抗细菌、病毒、癌细胞的侵袭。但万一将自己人误作敌人,便会发生过敏、狼疮等自体免疫疾病。在艾德的意外发现问世以前,所有的解剖学家、医师、生物学家都以为脑部(及中枢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是独立不相关的,监测老鼠摄取糖水的脑部细胞与负责制造T细胞的骨髓毫无关联,这种观念已盛行了一百年。
自艾德的初步发现以来,医界不得不重新审视免疫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关系,也因而诞生了新兴的热门科学:精神神经免疫学。顾名思义,业界已承认精神、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确有一定的关联。
研究人员发现,脑部与免疫系统最活跃的化学传导物质,正好是情绪中枢中数量最大的一种。关于情绪影响免疫的直接路径,提出最有力证据的是艾德的同僚大卫·费尔顿。费尔顿首先发现情绪对自主神经有很大的影响,继而又与妻子苏珊及同僚发现自主神经系统与淋巴球、巨噬细胞有直接沟通的证据。
他们在电子显微研究中发现,自主神经系统的神经终端直接毗邻免疫细胞,并发生突触状的接触。接触点上的神经细胞可释放出神经传导物质,以调节免疫细胞,甚至会交互传达讯息。这确实是革命性的发现,过去从没有人想到免疫细胞会接收神经讯息。
费尔顿进一步研究神经终端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以动物为实验,切除淋巴结与脾脏的若干神经,然后注入病毒向免疫系统发现挑战,结果发现免疫反应大减。他的结论是:神经系统不仅与免疫系统连接,更攸关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情绪与免疫系统另外有一层关联,压力下释放出的荷尔蒙会影响免疫力,这些荷尔蒙包括儿茶酚氨、氢氧基皮质酮、催乳激素,及身体本身的止痛剂β、内啡肽、脑啡肽等。影响的方式非常复杂,简单地说:当荷尔蒙释放到全身时,免疫细胞的功能会受阻。也就是说,压力会抑制免疫力,这可能是为了保存精力以应付立即的危机。但如果长期面临强大的压力,则可能会对免疫系统造成怛久的抑制效果。微生物学家与其他科学家也在脑部与循环系统、免疫系统之间发现愈来愈多类似的联络。
尽管证据确凿,多数医师仍抱持怀疑的态度。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虽然很多研究发现压力与负面情绪会减弱免疫细胞的效力,影响的确切程度尚无定论。
不过还是有愈来愈多的医师为情绪的因素不容忽视。史丹福大学妇科腹腔镜手术医师坎伦·奈泽医师便说:“如果病人在手术当天告诉我她因紧张过度而不想进行,我会取消手术。外科医师都知道,病人如果太过恐惧,情况会很糟糕。可能流血过多,也较容易感染并发症,复原情况较差。最好是选择病人心情平静时进行手术。”
这种情况的原因很简单,紧张与焦虑会使血压升向,扩张的血管在割开时会流出较多的血,而大量出血正是开刀时最麻烦的问题,有时甚至会致命。
愈来愈多证据显示,情绪对健康的影响确实有临床上的意义,最重要的一项资料是综合101项小型研究而成的报告,研究对象多达数千名男女,结果证实负面情绪对健康有一定的影响。长期焦虑、悲伤、悲观、紧张、敌意、严重猜疑的人罹患下列疾病的机率比其他人高出一倍,比如气喘、关节炎、头痛、十二指肠溃疡、心脏病等。这个结果已足以将负面情绪列为对健康的重威胁,与抽筋、高胆固醇对心脏疾病的威胁几可相提并论。
这当然是就统计数字做较文泛的解释,并不表示有上述情况的人必会罹患疾病。但要注意,还有很多研究也提出相似的证据。下面且让我们仔细探讨相关资料,尤其着重在影响力最大的三种情绪(愤怒、焦虑与沮丧),虽则我们对其中的生物机制尚无法完全了解,至少可进一步澄清情绪与健康的关系。
一个心脏病患回忆他出了一个小车祸,车身撞凹了一块,从此陷入一场徒劳而令人挫折的严禁。经过保险公司的层层关卡以及成事不足的汽车修理厂,最后净损失800美元,而这场车祸他根本毫无过失。经过这次经验,他每次坐进车子就觉得很生气,最后终于把车子卖了。事隔多年,讲起这件事他仍然怒火难息。
这是史丹福大学医学院特意请病人回忆的纪录,目的是进行一项心脏病与愤怒的关系研究,研究对象都是首资次罹患心脏病的人。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当病人叙述使其愤怒的事件时,心脏的动作效率会降低5%。有些人的降低幅度甚至高达7%以上,通常心脏病专家会视之为心肌局部贫血的征兆。
病人处于其他负面情绪(如焦虑)或较费力时,心脏的运作效率并不会降低,似乎愤怒是唯一对心脏有害的情绪。病患自称回忆不快事件时的愤怒程度仅及事件当时的一半,可以想见他们在实际发怒时心脏受到更大的伤害。
其他还有很多研究获得类似的结论。过去曾有人民为,急躁而易给自己压力的A型性格较易罹患心脏病,但并未得到证实,现在我们发现一个比较接近事实的现象:敌对意义强烈的人才是高危险群。
之方面的研究做得最详细的是杜克大学的威廉斯。他曾以医生为研究对象,发现在校时敌强的人,五十岁以前死亡的机率是敌意较弱者的七倍,显见要预测一个人是否会早夭,易怒比抽筋、高血压、高胆固醇等更准确。北卡罗莱纳大学的约翰·贝尔佛特曾在实验中请心脏病人做敌意的测试,透过血管X射线检查,发现病情的严重性与敌意的强烈程度成正比。
当然这并不表示愤怒是造成冠状动脉疾病的唯一原因,全美心肺血管学会行为医学分支代会长彼得·考夫曼告诉我们:“我们还不能确定愤怒与敌意,是否是冠状动脉疾病初期发展的原因,或是病情开始后促使其恶化,或是两者皆有。但我们可以假想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经常发怒,每一次发怒都会使心跳速率与血压提高,从而增加心脏的负荷。长此以往,自然会有负面的影响。”尤其是每次心跳冲过冠状动脉的血液:“可能造成血管微裂,形成血小板累积。如果你因时常发怒而造成心跳较快血压升高,三十年下来可能导致血小板加速累积,以致罹患冠状动脉疾病。”
心脏疾病形成后,愤怒更会影响心脏的运作效率,本节开头介绍的病患回忆实验已可证明。也就是说,愤怒对心脏病患而言特别是致使的情绪。史丹福大学医学院曾研究1012名有过一次心脏病历史的男女,做了八年的追踪,发现开始时最暴躁易怒的人,二度罹患心脏病的机率最高。耶鲁大学医学院追踪研究929位心脏病患,同样发现易怒的人死于心脏停止的机率,比温和型的人高出三倍,如再加上高胆固醇的因素,机率更增为五倍。
上述的耶鲁大学研究人员指出,造成因心脏疾病死亡机率升高的因素,可能不只愤怒一项,而是任何引发大量相关荷尔蒙的强烈的负面情绪。不过目前科学上最有力的证据仍指向愤怒。哈佛医学院调查过去时1500名患过心脏疾病的男女,请他们叙述病发前几个小时的情绪状态。愤怒会使患过心脏病的人发生心脏停止的机率增加一倍以上,在发怒后两个小时内都维持这个高危险率。
这并不表示大家都应尽可能压抑怒气,研究显示,在盛之下尝试完全压抑怒气支而使身体更激动,进而使血压升高。但另一方面,每次生气都要发泄只是火上添油,对任何新增的不快更无耐性。这么说来,愤怒时发不发泄似乎都不好,对此威廉斯的看法是发不发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人是否经常性的发怒。偶尔发怒对健康还不致构成危险,但如果一个人经常猜疑、愤世嫉俗、对人冷嘲热讽或大发脾气,可能这已经成为个性的一部分,对健康的影响恐怕便不能忽视。
所幸经常发怒并不等于被判了死刑,这种习惯是可以改变的。史丹福大学医学院便设计了一种课程,协助心脏病患改变性情,结果这些人二度罹患心脏病的机率比其他人低了44%。威廉斯设计的一套课程也有类似的效果,同样也是教导一些基本的EQ,特别是留意怒气何时开始上升,发怒之后如何调节,以及学习同理心等。他们要病患随时记下猜疑或敌意的想法,刻意制止这种想法继续下去。另外也鼓励他们碰到不快时以理性思考取代猜疑,譬如说等电梯等半天不来,不妨想一想较能接受的理由,而不必一味想像是某个人的错而生起气来。遇到令人挫折的情况,则必须学习站在别人的立场来看,同理心是止熄怒火的良药。
威廉斯告诉我:“消除敌意的关键是一颗信赖的心。只要有足够的动机,这并不难培养。当大家知道敌意的结果只是提早进入坟墓,通常还是很乐意尝试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