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病人来说,每一次与医护人员接触都是获得安慰的良机,当然,处理不当的话也可能因此落入绝望的深渊。而医护人员对病人的痛苦通常不是轻率处理就是无动于衷。当然,愿意付出时间与爱心照料病人身心的医护人员所在多有,但我们扯到的普遍趋势是,医护人员为顾及体制上的其他急务,无暇照应或根本忽略了病患的感受。再加上医护系统与经济因素关系愈益紧密,情况似乎有恶化的倾向。
我们认为病患的心理状态应列为医护过程的重要考量,绝不只考虑到我道的因素。科学证据显示,治疗时兼顾心理有助于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当然这不能适用于所有病人和所有病情,但如果我们细察许许多多的病例,将发现心理的照护的确有相当的帮助,治疗重病患者时应列为标准医态程序。
现代医学界一向自视其任务在于治疗病症,支忽略了生病的主体:病人。病人也因习惯了这种观念,仿如共犯似地也忽略了自己在情绪上的反应,即使有反应也视之为与疾病无关。尤其一般人完全无法接受心理影响身体的观念,更是强化了这个不当的趋势。
同时我们又看到另一套矫枉过正的极端思想,以为再严重的疾病可以借由乐观的思想自行治疗,或是以为生病要怪自己思想不利健康。这类心灵至上的观念徒然让大众对心理与疾病的关系更增混淆,更糟糕的是让人误以为生病代表道德或心灵的缺陷而自惭形秽。
事实的真相介乎这两种极端之间。下面我希望举出科学证据解除矛盾,澄清误解,让大家更了解情绪以及EQ对疾病与健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