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情商也能培养
22639200000131

第131章 需要牢记的情商要点

·要想让孩子关心爱护他人,亲身经历是必不可少的,光靠说是绝对不够的。从本书中,你也许会看到,某些情商技能,尤其是人际关系,只有通过亲身体会才能有效地在情感大脑中发育出来。

·尽管思维大脑中的语言和逻辑能力对培养孩子的价值观非常重要,但它们不能塑造孩子的行为,这一任务只有成为照顾帮助他人活动中的一员的自豪感和归宿感才能完成。

生理步调相同才能产生同情心

关于同情心与脑部结构的关系,最早的线索来自一些奇特难解的案例,这也是神经病学常有的现象。1975年的一份报告指出,前额叶右边受损的病患有一奇特的症状:他们无法了解别人语调中传递的情感信息,但可正确无误地了解别人所说的话。别人说谢谢时语带调整、感激或愤怒对他们而言都一样。1979年的一份报告则显示右脑受损的人有另一种问题:无法透过语调及手势表达自己的情感。病患清楚知道自己的感受,但就是无法表达。两份报告的作用指出,这些受损部位都与脑部边缘系统有密切的关系。

上述案例是加州科技学院心理治疗专家李丝丽·布拉惹(Leslie Brothers)发表一篇报告时引述的,她的报告主题正是由生物学探讨同情心。布拉惹检视多项神经病学的发现及与动物比较研究的结果指出,同情心的产生源自杏仁核及其与视觉皮质的联结。

很多相关的神经病学研究都以动物(尤其是灵长类)为对象。灵长类确实有同情心的表现(布拉惹喜称之为情感的沟通),且确实经过下列研究的证实:研究人员首先让恒河猴学会畏惧一种声音,方法是每次听到这种声音就会被电击一下。然后让猴子学会听到声音时推一根杆子就可避免电击,接着让猴子分居不同的笼子,彼此只能透过闭路电视看到对方的表情。首先让第一只猴子听到可怕的声音(第二只听不见),脸上露出害怕的表情。第二只看到后竟然去推杆子,这显然是同情心的作用,甚至有些接近利他主义。

这时研究人员确定灵长类可从同类的表情判读其情绪,接着将一条细长的电极轻轻插入猴子的脑中,以记录单一神经元的活动。结果发现,当猴子看到同类的表情时,这个信息会先传到视觉皮质,继之传到杏仁核。这正是一般情绪信息的传送路径,值得惊讶的是另一项发现:视觉皮质的一些神经元只对特定的表情或姿势有反应,如龇牙咧嘴或温驯卧倒。这些神经元不同于辨识熟悉脸孔的神经元,似乎显示人脑原本就设计有对特定表情反应的机器,也就是说,同情心是天赋的本能。

布拉惹另提出一项研究来证明,杏仁核连接皮质这条路径,对情绪判读与反应的重要,研究方式是将野生猿猴的这一神经联结切除,然后再放回野地。结果猿猴在爬树、喂饱肚子等日常事务上仍能应付,但却失去与同类情绪沟通的能力。当另一只猴子友善地接近时,它却赶快跑开,终而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

布拉惹指出,只对特定情感反应的神经元特别集中于若干皮质区,这些区域恰好与杏仁核的联结最密集。显见情绪的判读需透过杏仁核与皮质之间的路径,再据此做出适当的反应。布拉惹说:“这样的设计当然攸关灵长类的生存能力,当动物察觉有异物靠近时,便可激发特定的生理反应,进而极快速地判读对方的意图是攻击、求偶或其他原因。”

柏克莱加州大学心理学家罗伯特·李文森(Robert Levenson)发现人类的同情心也有相似的生理规则。他研究的对象是激烈争吵的夫妻,方法很简单:将夫妻争执的情形录下来,同时测量其生理变化。事后请夫妻看带子,并叙述当时自己及对方的反应。

结果发现:生理变化与配偶同步的人叙述内容最准确。所谓同步是配偶冒汗时他也冒汗,配偶心跳减缓时他也跟着减缓。也就是说,人的身体无时无刻不模仿配偶的细微生理主化。但也有人观看录影带时,身体变化仍与争执时自己的生理状况相同,这种人便完全无法掌握配偶的感觉。可见生理步调相同才能产生同情心。

当强烈的情绪驱使身体做出激烈的反应时,同情心很难产生。本身必须平心静气,才可能接收及模仿对方的细微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