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孩子蓄意损坏自家或他人的财物,如有的孩子故意把玩具扔到地上,或用石子把教室的玻璃打破,有的甚至把他人的自行车带割坏。
孩子破坏财物的原因有:
·好奇和探索。有的孩子想弄清楚玩具汽车为什么会动、收音机为什么会响,这些想法促使孩子把玩具汽车和收音机拆开。这种好奇心是可贵的,这种行为对智力的发展也是有益的,对这种孩子,只要他不太过份,家长不应该制止他的行为。
·因不满、怨恨、发泄而报复性地故意破坏财物。如有的孩子受到别人欺负,便把欺负他的人的东西悄悄地仍掉。
·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有的孩子从小娇生惯养,家长对他的要求也是有求必应,一旦有时达不到要求孩子便大发脾气、破坏财物或伤人。如一个孩子要求父母带他去动物园,但由于父母没有时间,他便把穿在身上的衣服撕成碎片。
·为显示自己与众不同,故意逞能。有许多孩子割破别人的车带、在墙上乱涂是受同伴的怂恿,充当“英雄好汉”。
当孩子发生破坏财物的行为时,家长应当询问孩子这样做的理由,理解孩子的心情,了解孩子在淘气后面所隐藏的精神因素,然后向孩子灌输财产的所有权观念,讲明破坏别人的财产是要赔偿损失的。并让孩子承担破坏财物的后果,如果孩子在墙上乱画,家长就罚他重新粉刷墙壁;如果孩子割坏别人的车带,家长就让孩子拿他自己的零花钱去赔。这样几次之后,孩子就会发现因自己一时控制不住感情或一时逞能所付出的代价太大了,下一次他要破坏财物时就要三思而行了。对孩子的惩罚要及时,时间长了,孩子可能不容易把惩罚与错误联系起来;惩罚应掌握好尺度,失之过轻,会使孩子产生侥幸取巧的心理,过重则会使他产生反感和愤怒。
对于习惯以破坏财物来渲泄情感的孩子,家长要教会他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要求,用符合社会规范的方法来表达情感,如申辩、解释、报告成人都是合理的方法,而破坏财物是不允许的,也解决不了问题。
对于精力过剩、逞能的孩子,家长可以采取转移其注意力的方法。如建议孩子从事一些活动量较大、耗费能量较多而又有意义的游戏,如赛跑、踢球、跳绳等活动。
总之,家长应当经常关心孩子,了解孩子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麻烦,及时采取措施引导孩子理智地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