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世界中小企业经营案例大集
22639100000021

第21章 【案例及分析】中小企业技术创新(1)

案例:拥有一颗奔腾的“芯”——美国英特尔公司的“超越”经营术

〔案例介绍〕

英特尔的微处理器是几百万台IBM型个人微机的大脑,1995年,当高级微型器件公司(Advanced Micro Devices)、Cyrix以及别的公司跑来争抢时,英特尔赶紧开始生产新型奔腾芯片,同时,掀起了一场1.5亿美元的电视广告战。此外,英特尔每个季度还有高达35%的削价。结果,奔腾的销售额比486芯片初期销售额的增长速度快了8倍。

对英特尔而言,它并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对手们正在加速。AMD公司的486产品比英特尔晚了3年,但在奔腾面世仅两年后它就向市场投放了自己的586级芯片。Nex Gen公司只比英特尔晚18个月就开始出售奔腾级芯片。所以英特尔必须刺激对几乎没有竞争对手的尖端芯片的需求,以保障它55%的利润率。

安德鲁·格罗夫的策略是以加速对加速,P6就是这场战斗中产生的第一个产品。过去,英特尔习惯以4年为周期,一个接一个地开发微处理器。格罗夫决定将不同产品的开发周期重合起来:在奔腾投放市场前24个多月就开始P6项目的开发。同样的,现在工程师们已为P7的开发投入了两年时间。据传闻,P6微处理器是自1985年386面世以来,英特尔在技术上取得的最大进展。芯片每秒能处理2.5亿条指令。这几乎是奔腾最快速度的两倍。为做到这点,P6事实上组合了两个芯片——本身的微处理器及一个处理数据速度极快的特殊内存芯片。它们被绑在一个两英寸见方的陶瓷组件里。为了让P6在危险的高速下对软件仍能游刃有余,英特尔从RISC先驱者如惠普、MIPS技术公司及太阳微系统公司那儿,吸取了一些复杂的技术。P6工作时就如同一位国际象棋大师,能看得很远。P6可以预见将以何种顺序处理哪些软指令。P6提前把软指令分配出去,以便让芯片里的4个并行处理单元忙个不停。这种“动态执行”使芯片每滴嗒一下就可以同时处理4条指令——首批P6型每秒1.3亿次。“英特尔生产了一台高速马达,然后就围绕着它研制出了一辆跑车。

是的,英特尔还要花1年左右的时间,因为工程师们还必需开发出一整套可利用P6威力的计算机系统。英特尔清楚地记得,为了推动电脑生产厂使用P5,英特尔不得不自己生产包括母板在内的一些关键部件。事实上英特尔现已成为这些线路板的主要制造商。

为了让P6买主们快点到位,英特尔还必须扩大它近些年来一直充当的木偶操纵者作用:促使软件和个人电脑公司开发新的急需大功率的应用软件,如多媒体及高容量通讯等,从而逼着个人和公司购买最快速的芯片。英特尔也开发了自己的电视会议产品及网络软件。

即使利用自己的母板,英特尔也可以提供整套的P6系统。电脑制造商只需要把它们装在一起。既然英特尔已经为少数零售商和公司建造了奔腾个人电脑,那么它也能提供P6成品机。问题是英特尔的这种高速度是不是太危险了一点。

一方面,P6实在是太复杂。它有550个晶体管,几乎是奔腾的两倍。这不仅在制造和测试方面对英特尔提出了从未有过的挑战,而且也让人担心再度上演以前发生的奔腾芯片缺陷事件。

另一方面,P6产生的热量比奔腾要多得多。从目前来看,这会极大地限制P6的使用范围。可以肯定的说,不经改进的P6不可能用在膝上型电脑中。同时,P6仍落后于最新式的RISC芯片。尽管英特尔坚持说在运行个人电脑程序时,P6会超过RISC同类芯片。

然而英特尔别无选择,他必须帮助开发诸如语音识别及电视会议等用得上P6威力的新型个人电脑系统,以及开发从工作站到服务器等新的先进系统。这些抢先开路的活动也在为P7铺平道路。最核心的问题是用户需要P6,当初消费者使用奔腾是由于P5多媒体的灵活性。而且消费者通常都要把家用电器保留两到三年的时间。对商业界人士来说,许多人仍在购买486机器。伯林顿上衣工厂仓储公司(Burlington Coat Factory Warehouse Inc.)的信息主管说:“我们刚刚开始用奔腾。”现在安德鲁·格洛夫会为难吗?也许不会。英特尔永远是领头羊,市场还没准备好,英特尔就去推动它,“让对手永远跟着我们好了。”

〔案例评析〕

英特尔成功的主要奥秘是以技术为先导,不断地赶超对手,在推动市场需求的同时,开发技术的创新。英特尔公司一直都在开发最新的产品,以求其产品的最好质量,从而占有大量的市场。它的总裁安德鲁·格洛夫说:“作为一名管理者,最重要的职责是时刻提防他人的袭击。”其用意就道出了他们的经营思想和经营策略,首先就是防止他人在技术和市场上超过自己,应给自己一种紧迫感,从而不断地改进技术,加快技术的更新换代。同时,以技术为依托,开发市场和新产品,从而占领更多的消费市场。因此,它们永远是领头羊,市场还没有准备好,它们就去自觉地去推动。从而英特尔总能立于不败之地。

案例:不断翻新,领先潮流——美国吉列公司的技术创新

〔案例介绍〕

吉列公司是以生产刀片为主导产品的公司,它的产品能打入国际市场并持续较长时间,与它的技术创新的关系十分密切。

吉列公司的创始人是吉列。1891年当他遇到锯齿瓶塞的发明人彭特尔时,彭特尔向他建议,集中精力去开发顾客必须反复购买的产品,是一条成功的捷径。

这一观点虽然激起了吉列的兴趣和好奇心,但却一直缺少具体设想,直到1895年一个夏日之晨,他要刮胡子时却发现其刮胡刀很钝不能使用,只有等磨刀师磨利后才能再用,为此他很生气。突然,他想到得有一个很薄的非常锋利的刀片……。他觉得非常兴奋,因为这种产品可以实现顾客的反复购买,这正是他几年来梦寐以求的新产品。

1901年,他的好友将吉列刮胡刀的设想告诉了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的机械工程师尼克逊,尼克逊同意研究吉列的设想。数周后,尼克逊成为吉列的合伙人。为了筹措所必须的5000美元生产设备费用,公司的名称改为美国安全刮胡刀公司。

公司在芝加哥物色了一家代销机构,并规定其安全刮胡刀套件(一支刀体和20片刀片)的售价为每套5美元。刀片每20片为一包,每包1美元。当年10月,首次广告提供30天退款保证,在“系统”杂志上刊登,至1903年底,共售出51万套安全刀体和168万片刀片。

公司在1906年首次发放股票。在以后的十年中继续以每年30至40万套的销量出售安全刮胡刀,刀片的销售从45万包增加到7亿包。至1911年,公司的南波士顿厂雇用了1500个员工,三年后,由于尼克逊发明了全自动刀磨机,使其生产能力迅速增加。这些新设备比尼克逊以前发明的机器,大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又提高了刀片的质量。

原来的安全刮胡刀的专利权于1921年10月满期,吉列公司早就为此做好了准备。在当年五月,使其竞争对手吃惊的是,吉列同时推出了两种新产品:一种按原价出售的新型改进吉列安全刮胡刀和另一种售价1美元的银朗安全刮胡刀。1923年公司再推出镀金刮胡刀,售价仍为1美元。当妇女盛行短发的时候,吉列又推出称为得伯特的女用安全刀,而售价仅为79美分。

1934年,公司又推出第一种单面安全刮胡刀和Probak Junior刀片、售价为4片10美分,至1936年公司推出安全刀片系列以外的产品即吉列无刷刮胡膏,售价为98美分。

1938年秋,公司又推出吉列薄刀片,吉列电动刮胡刀也于当年圣诞节问世。电动刮胡刀是在数年前发明的,但直至30年代后期才被接受,对公司来说,这一年的最重要发展是史攀出任公司的总经理。在他的领导下,开始了许多新的管理政策。公司仍然保持低价销售策略,但十分强调产品质量,以保持产品的信誉。公司采用了本企业研究的新工艺,以便在制造过程中严格保证刀片的质量。在1920年至1945年间,公司没有推出新产品,这是由于战争的影响。仅管如此,公司的研究开发人员研制成了第一台双刃片分配机,改进了过去的包装工作。1964年公司的经营状况很好,其年销售额约为5.2亿美元,这时,吉列的名字已晓誉全世界。

二战后,吉列公司开始实行对外兼并和内部创新,以便成为世界性的多样化经营企业。经过认真分析之后,公司于1948年决定扩大市场。同年购进托尼家用烫发器制造公司,1955年兼并在加利福尼亚生产圆珠笔和刮胡膏的梅特公司。

1960年,公司又推出超级兰吉利刀片,即全世界第一种涂层刀片。1946年公司重新调整了产品组合,形成两大类产品并由两个事业部分管:吉列产品组合,负责刮胡刀产品和男用品;多样化产品组合,负责其他所有产品。自吉列产品组负责人吉格勒升任公司总经理后的十年里,是公司销售和产品发展最迅速的年代。在他领导下的前几年,公司连续推出盒式刮胡刀组、多笔尖圆珠笔、Hok-One刮胡膏、可调盒式刮胡刀、超级不锈钢刀片、增塑刀片、微孔笔和几种止汗剂,这些产品的市场投放都取得了成功。

1971年,公司重新调整了产品组合和管理机构。这样,公司在70年代初期开发和营销了许多新产品,1974年以前公司一半以上的销售额来自近5年内的新产品。安全刮胡刀部在推出TracⅡ型刮胡刀系列之后、迅速成为市场上的最畅销品,继而又推出女用Daisy削发刀及男用Good News刮胡刀。保健用品部也营销了多种新产品,如柠檬洗发精、无碱洗发精,1972年进入个人用具市场,如开发和营销Max手提式烘发机。

〔案例评析〕

不断推出新产品,并抢占市场潮头,是公司致胜之宝。在吉列公司发展初期,由于发明了安全剃刀而赢得了市场,其后公司又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连续推出新产品的连续推出从而巩固自己的地位,赢得了市场。

产品组合有利于扩大市场份额。刮胡刀是人们需要经常使用和反复购买的产品,吉列公司认识到单一的产品,势必会阻止公司市场份额的扩大,因而它主动实施产品差别化,形成产品系列,在较大范围内覆盖市场。为了更大范围地抢占市场,吉列公司在多样化经营时注重对外兼并和内部创新。在内部创新的技术改造中,它调整产品的组合,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生产新的产品,从而在市场中起着产品质量领先的地位。同时,根据市场的需要,又不断地开发新的系列产品,从而使其产品不断地满足人们的新的需要。

案例:技术创新是企业的灵魂——日学公司对新型黑板的开发

〔案例介绍〕

通过技术创新,对普通的事物也可赋予新的技术含量,从而开发出新产品,占领广阔市场,日学公司对新型黑板的开发就是典型一例。日学公司的创始人是吉田富雄,他从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就一直致力于各种新型黑板的开发工作。经过长期努力,在开发新型黑板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功。首先他根据自己从事教学工作的体会和经验,拟定出优质黑板应该具有的条件,然后通过同大企业的合作,利用大企业技术力量的优势共同研究开发新型黑板。吉田富雄开发成功的铝搪瓷板面的彩色黑板,性能优良,博得了用户的一致好评,不仅占领了市场,而且在日本和世界各发达国家获得了专利。现在,吉田富雄的日学公司已经成为日本和世界上颇有影响的新型黑板专业制造商。

在教员生活中,认识到了黑板作为教具的重要性,并痛感其落后性。当时的黑板极为粗糙,使用的粉笔产生灰粉很多,极不卫生。他目睹了许多教师因吸入粉尘而得肺炎的痛苦情景。亲身的体验使他产生了研究黑板的愿望。在教学之余,他开始调查黑板的历史,致力于新型黑板的开发工作。

开始,吉田和夫人在东京三田开设了吉田商店(现日学公司前身),负责向附近的中小学销售黑板、图片、教材和教具。

在这期间,吉田收集大量了有关黑板的材料,在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拟定了新型黑板应具备的条件。

(1)利用价值。因为黑板体积比较大,一般放置在最醒目的地方,所以黑板应具有良好的性能和较大的利用价值。

(2)色彩。新型黑板的色彩应适合人们长时间地凝视而不产生精神、肉体上的疲劳,并应让人们根据不同用途自由地选择各种颜色,而且,黑板的颜色还应经久不褪。

(3)书写工具。在新型黑板上除了应能使用各种粉笔以外,还应能使用各种书写工具,黑板应具有高度的表现力。

(4)配套工具。新型黑板的黑板擦应结构简单,能半永久地使用和具有多种用途。

(5)性能。新型黑板应能长期使用,并且具有易擦和不产生粉尘等特性。

(6)生产。新型黑板应能适于大批量生产。

(7)辅助工具在新型黑板上应能充分使用磁图钉等辅助工具,利用磁图钉后能在黑板上挂住各种图片和投影屏幕布等。

(8)其他新型黑板应合理地解决黑板、书写工具(粉笔)、黑板擦的相互关系,即黑板必须具有易于写、看、擦和多样性等性能。

在制定了新型黑板的各项要求之后,吉田就开始着手研究和开发设想中的新型黑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