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智慧创造财富 创新成就可能
22639000000005

第5章 知识经济发展的基础:信息、网络、数字化(3)

在科学技术发展史上,产业革命使得物质与能量成为国民经济结构的重心。当前这场技术革命的历史意义就在于,它通过信息的作用减少物质与能量的耗费,扩大和倍乘物质与能量的作用,从而使信息上升到国民经济结构的中心地位。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已经成为决定劳动者的素质、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物质与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程度的决定性因素。人类可以运用科学技术知识(信息资源)来最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大力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迅速改善人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水平。

考察一下60年代末期以来发达国家经济结构的演变,几乎无一例外都是信息产业的比重不断增大,这是一个显著的特征。同时,信息产业不受经济危机影响,投资迅速增长。增长最快的部门也是同信息部门有关的产业,如信息设备部门、通信服务业、医疗器材、无线电广播和通信系统等等。没有信息产业的迅速成长,就没有发达国家经济的繁荣。也正因为这样,信息产业才有可能迅速成长为世界第一大产业,而且它的发展如日中天,不可限量。

信息产业的重要性还表现在它的产业关联度大,是产业升级以至整个经济升级的基础。上面我们已经指出,信息技术具有极强的产业爆发力与拉动力,它广泛应用于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决定着国家整体实力,进而决定着国家在世界政治和经济中的实际地位。

冷战结束后,军事集团对抗和意识形态斗争的剧烈程度有所下降,综合国力的较量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上升。在综合国力的构成中,经济、科技和教育占据前列。例如,现有的研究报告中经济力包括有工业等项目,但从未见到突出信息产业的论述。再说,信息产业的影响也不仅仅局限于工业领域。

瑞士管理发展研究院多年来一直在进行世界竞争力的研究,且每年出版一次《世界竞争力年鉴》公布研究结果。其中指出:“国家财富是竞争力产生的结果。它由自然资源等继承的资产和创造出来的资产构成,后者是依靠竞争过程多年积累起来的。现在,许多工业化国家的国家财富主要是经历多年取得的竞争力的产物。财富概念和竞争力概念需要脱钩。一些国家很富有,但未必有竞争力。它们像是后代人继承了一笔财富,靠资本的收入过日子,但没有创造附加值。另一些国家积累下来的财富很少,但很有竞争力。新加坡就是一个范例。”因此信息力是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许可以说是首要竞争力。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国家安全的威胁主要来自国境以外的军事威胁。随着冷战的结束和世界经济向高技术效益型的转变,经济竞争成为国际竞争的主战场,传统的军事威胁和武力扩张手段越来越不可取,而且代价太高。于是,经济的落后和外部的文化渗透成为威胁国家安全的最主要因素。由于经济体制的僵化保守而造成的生产力不够发达以及人民的生活水平的落后,再加上来自于外部的文化和意识形态渗透,对国家安全就会构成很大的威胁。

所以在信息时代,如果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落后,就将导致国家在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传播上受到限制,从而对国家安全构成另一种威胁。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信息力将成为综合国力的第一要素,信息安全成为国家安全的首要问题,信息主导权将成为大国竞争的制高点。信息和知识是下一个世纪世界政治和经济新的权力基础,国家信息力的强弱将成为决定国力强弱和国家兴衰的关健因素。

第三节 信息的网络化与数字化

(一)网络革命

随着计算机向智能机发展,信息网络也向智能网络发展,实现网络革命。所以,高速信息网络必然要向高速智能网络发展,也就是信息高速公路要发展为智能高速公路。

英国著名的科幻作家克拉克曾在他的科幻小说《超级大脑》中细腻地描述了一台叫“哈尔”的超级计算机,它能运用自如地根据预定任务熟练地操纵着一艘宇宙飞船在太空航行,使飞船在它的监视和控制下平稳而灵敏地进行科学实验。它具有人脑的功能,遇事不慌,沉着冷静,运用它的“超级大脑”独立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使飞船在宇宙中自由翱翔……

克拉克的“超级大脑”在当时是科学幻想,今天已基本上变为现实,用无人宇宙飞行器进行科学探测已不罕见。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人工智能奠基人、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赛蒙曾引用英国一句谚语告诫人们:“最好是好的敌人。”所谓“最优产品、誉满全球”,不过是广告用语。那些鼓吹“最佳计划”、“最优工程”之类,却反而使人受骗。对复杂的社会系统而言,制订“最佳方案”要比卫星上天难得多。

那么,还需要“超级大脑”吗?非常需要,它是高速智能网络的支柱。高速信息网络使人处于“万条路口”。如果仅是104的简单选择,要穷尽这些选择,每秒运算万次的计算机只需1秒钟。可是“万条路口”的选择,却不仅是数字计算,主要是对多媒体的识别、判断、并选择适合需要的东西。

比如,在500个影视频道中,让计算机帮你挑选一部你喜爱的故事片,首先它要了解你的爱好、熟悉你的个性,然后按照这种需求再去挑选。在挑选时,它既要识别电影图像和语音,要理解故事的情节和内容,还要向你陈述故事的梗概,问你喜欢不喜欢。如果你听不懂德语、法语……它能为你当翻译。要达到这一步,克拉克的“超级大脑”未必能胜任,更不用说现在运算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所以,需要智能机,需要把所有的智能机联成网络,形成完全的智能网络,建造一级智能高速公路。

高速信息网络向高速智能网络发展是逐步智能化的过程,不会一次到位建成一级智能高速公路。

现在计算机要用手击、手摸,操作极不方便,要高速也难。第一步至少要让计算机听懂人的语言才便于在网络上漫游。换句话说,首先要让计算机理解自然语言,这就是人工智能,还要让计算机识别图像,这也是人工智能。这样,人才会实现多媒体的智能接口,用自然语言与计算机交谈。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实现在世界上任何地方与任何人通话。语言不通怎么办?需机器随时同声翻译,这又是人工智能。如何选择所需要的信息,英国通信公司(BT)开发出一种智能代理程序,将它装在网络中,可以为用户筛选需要的信息,然后自动摘要。所有这些都是近期实现智能化的一个方面。

网络智能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实现某种程序的“操作智能化”,即网络运行、维护和管理的智能化,需要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故障自动检测和康复的专家系统,开发流量控制与优化专家系统。

二是实现为客户服务的“服务智能化”,需要有分布式的知识库和咨询服务专家系统。通过智能工作站联网,可初步形成“操作智能化”和“服务智能化”兼备的智能网络。总之,在原有的信息网络基础上,运用人工智能进行技术改造,可以建成二级智能高速公路。

网络智能化,实现信息网络转变为智能网络是大势所趋。一些发达国家和大公司,早就为这一转变开始作准备。

1984年3月,美国首先提出智能网络,以适应社会的高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优化、军事指挥与决策系统的智能化的需求。随后,在芝加哥举办了有关智能网络的第一届讨论会,明确提出了开发智能网络的目标。从实际起步来说,中日两国合作开发智能网络比较早。1983年,中国哈尔滨工业大学就和日本东北大学、千叶工业大学联合发起,共同开发了“智能型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

在已开发智能网络的国家中,对智能网络的关键部分(业务控制点),一般都采用大、中型计算机,如法国用阿尔特公司的A8300计算机。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基于电信网络的需要,已开发出智能网络IN/1、IN/2。

上述这种在原有信息网络基础上,使现行网络体系结构智能化方式,只是信息网络转变为智能网络的过渡形式,它必然要发展为智能机联网的完全智能网络,最终导致信息高速公路发展为智能高速公路。

(二)互联网络的建立

近年来,互联网络的商业用户数量日益增加,并在逐渐从研究教育网络向商业网络过渡。这主要是由于:

第一,美国政府和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将逐渐撤出对该网络的资助,电子前沿基金会(EFF)打算完全排除政府对Internet的参与,1995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将停止为国家科学基金会网络提供基金。美国国家科学基金曾从电话公司租用了传输容量并建立起连接遍及全国的TCP/CP网络的主干网,现在,电话公司可能直接接管这一网络。另一方面,美国政府机构也开始通过Internet发布世界各国的经贸信息。最近,美国中央情报局领导下的情报机构通过互联网络建立本机构间的通信网络,同时向网络用户发布解密的FBIS(国外广播信息服务)里的有关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信息。

第二,随着NSF的撤离和互联网络的迅速增加,一些著名企业、电报电话或有线电视公司纷纷看好这一市场,增加在互联网络中的份额,为家庭提供联网服务。如AT&T已经宣布将要扩大在互联网络上的服务,国际性能系统公司和大陆有线电视公司已宣布通过电缆线改善互联网络服务,默多克公司已经买下互联网络的主要检索提供商Delphi和BIX对综合性视像文本系统(Videotext)的版权,以便今后更多地参与网络的服务。这些公司之所以急于进入互联网络,是因为互联网络1988年只有100万用户,1994年用户的数量已达2000多万,而且增长速度很快。这些商业通信公司要借助互联网络的发展优势来发展自身,与互联网络共生存,否则的话,互联网络很有可能将其取而代之。

第三,越来越多的商业性机构纷纷加入互联网络的用户群,美国商用机器公司、美国电报电话公司、福特汽车公司、美洲银行、三菱集团等大公司成为互联网络上的重要用户。1991年,在互联网络上注册的商业公司有9000个,1994年,正式注册的商业用户的数量已经增加到21700个。根据1994年10月份的统计,互联网络的计算机已经增加到3,864台,从其应用领域的分布看,以美国为例,商业利用占到38%,仅次于在教育科研领域的应用(43%)。使用互联网络来代替自己网络,至少可以节省25%的投入。企业公司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络所提供的丰富的信息资源和通信便利,不断对专业信息和市场环境进行扫描,直接与科学家和用户进行联系,以期获得更多的新技术信息和市场环境进行扫描,直接与科学家和用户进行联系,以期获得更多的新技术信息和市场竞争优势。尽管商业用户要向互联网络交纳入网费,但商业用户仍趋之若鹜,美国最大的500家公司是互联网络最大的用户,如IBM公司每月交纳8万美元租用互联网络中的电子邮件服务。而一些中小公司也纷纷加入互联网络用户的队伍,乃至企业业务人员的名片上印有互联网络的电子邮件地址,成为企业地位的一个标志。

互联网络商业用户的增加使一些出版商抓住这个发财的机会,纷纷出版发行供互联网络商业用户阅读电子版或印刷本的杂志和通讯,目前已经出版的包括《Internet Business Journal》,《Internet Letter》,《Internet World》,《Internet Business Reportc》等。这些刊物主要向用户通报互联网络新的商业利用和潜在的产品开发与销售机会,可供商业用户定购特殊的信息和产品服务,如电子商品目录等。为网络商业用户服务的互联网络互换协会(CIX)是一个非盈利的贸易协会,它的目的是促进互联网络中工商业界的公共数据通信和信息服务。它在互联网络上设立了一个专业用户小组RISKNET,该组的成员中有40家大企业,提供的信息包括:濒于倒闭的企业信息,保险业的新动向,人员招聘广告,以及通过Delphi公司提供的网址可以检索到的数百万潜在用户的信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