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致富手册
22638700000065

第65章 巧借“天、地、人”

在经商的生涯中,有的商人在某一领域取得成功,就沾沾自喜,放弃努力;有的商人则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果,而是刻意拓展、更上一层楼。林先生就是后一种人。

印尼是东南亚发展中的岛国,长期遭受殖民主义者的压迫,经济结构很不合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尼独立,又进行过反荷兰军的战斗。林先生当时只有27岁,他是印尼国土上众多华侨中的一员,靠一辆自行车载着满桶的土榨花生油开始了商旅生涯。艰苦的日子,使他体会到经商不易。

20世纪60年代,林先生从事过丁香烟草供应业、制造业、机械零件供应等工作,获得一笔可观的财富。但他认为个人富了不算本事,应在印尼这个农业国里创造一番业绩,带动一批经商者发展工业、商业经济。

长期经商积累的经验使林先生认识到:要想在商业领域中立于不败之地,仅仅靠实业还不够,必须有金融界作后盾,于是他计划建立自己的金融机构。

一生的机会关键只有几步。意外的相遇,使他结识了泰国一家银行的总裁。这位金融巨子很欣赏林先生的进取精神,为他指点迷津。有了银行作后盾,林先生便如虎添翼,他不仅在丁香生意上突飞猛进,而且还承办了印尼最大的面粉厂,担当着北方的面粉供应,并且吸引了许多外资,为他拓展业务注入了活力。

林先生作为华人,能够入乡随俗,善于与当地人融洽生活,当地人在他的公司职员中占50%以上。为了发挥各界人士的聪明才智,他创立了优厚的公司保险制度,实行超龄职工薪金退休制,凡在他的公司工作25年以上者都可享受这项福利制度。

有个印尼商人在地产生意上较有活动能力,林先生重金聘用他,委以重任,在投入资金上非常重视他的意见,后来在雅加达的房地产生意中接连获胜,收获甚丰。可见其善于用人的眼光和把握大局的韬略。

林先生在长期的经营事业中深知天时、地利、人和的作用,他谦虚待人,帮助当地政府发展经济,深得当地政府官员的信任,并得到他们的各种支持。可以说,林先生能成为印尼最富有的商人、全球著名银行家之一,与他巧用天时地利有关。“应印尼民族经济之所面,补印尼民族经济之所缺”,成了他的事业稳步发展、日新月异的动力。

猜想,在您读了以上这一事例后,肯定会赞同“善于站在别人肩上的人,就能更快获得成功”这句话吧。在竞争如火如荼的大市场里,产品和经营手法变化万千,这既为消费者提供了广阔的选择天地,也为经营者开辟了滔滔的财源。巧借旁人点拨、环境和时势,轻松上阵,乃为捷径,但“借”来鸡却仍需自己付之于努力,谨慎小心,才能生出“金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