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致富手册
22638700000064

第64章 借“名”生财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文化之邦。许多文化典址名扬四海,经久不衰。如文学上创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艺术形象,许多地名、事物,也由于名著的流传而为群众所熟悉。我们能否利用“古”那种知名度去经营呢?回答是肯定的。试看下面几个成功的典型。

提到“咸亨”酒店,自然会想起孔乙己、阿Q两位名人,想起浙江绍兴。孔乙己曾经在咸亨酒店喝过酒。他在咸亨酒店的名言“多乎哉!不多矣!”“窃书不算偷”。在中国凡是读过初中的人都有印象。阿Q曾在咸亨酒店大闹“革命”。然而80年代的一天,绍兴一家“咸亨”酒店隆重开业了。酒店开业以后宾客如云,恐怕鲁迅想不到今日有如此繁荣。远近游客频频举杯,极兴之际戴着阿Q式的绍兴帽,倚在门口拍照。

不到两年时间,该店的营业额就将近30万元,比同行的大酒店还多。

湖南桃源县的桃花源每天游人如织,海内外游客皆慕名而来。桃花源能如此吸引游客恐怕得益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描写了一个神话般迷人的世外桃源。反映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未来社会的理想。桃花源由此而得名。后之文人墨客又大肆渲染桃花源。对要作诗咏赋的现代伟人毛泽东的诗句中有句“桃花源里可耕田”,使桃花源锦上添花,声名遐迩。桃源人自改革开放后,把一个纯属子虚无有的“桃源”建成了一个名符其实的桃花源公园。园内按陶令公当年的描绘所部置。有桃花溪,有一钻进洞去行几步便豁然开朗的农舍、亭楼,风景相当迷人。桃花源公园游客甚多。附近的农民也摆摊设点。为游客供应纪念品、饮料等,收入颇丰。

北京前门有一家茶馆,这家馆子历史悠久。但现在,它的名声更加远播。原因是著名作家老舍曾以它为背景写了一部话剧叫《茶馆》,《茶馆》深受群众喜爱。对里面的常四爷王利发十分熟悉,茶馆经理加强《茶馆》的宣传,人们自然想到当年王利发经营的馆子去喝几杯,感受一下文化氛围。如今茶馆的生意十分红火。

毛泽东家乡韶山是游人去得很多的地方,大家都希望能瞻仰一下这位伟人。当大家到韶山参观的时候,发现旁边有一家“毛家饭店”,毛家饭店的菜谱上写着经营的都是毛泽东喜欢吃的家乡菜,什么辣椒炒蛋、腊肉炒冬笋等。游客马上心动,恨不得把毛泽东主席喜欢吃的家乡菜都尝遍,尽管游客或许平时一点辣椒也不敢吃。毛家饭店的老板兴奋地对记者说:“解放不忘毛主席,致富不忘邓小平”。其实她心里面更应该想的是致富也多亏了毛主席。

“古”为今用实在是一招高棋。现在的人们大概都有一种文化情结或历史情话。通过一种人工设置的模拟文化氛围即能招来大量游客,也能迅速打响自己的名气,前面说的毛家饭店就是幸亏了毛主席才名扬四海的。当然,“古”为今用也切忌不可乱用,即便有“古”撑腰,也要注意服务质量,做到货真价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