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致富手册
22638700000143

第143章 以变应变

日本的汽车公司,在80年代之初乘中国改革开放刚启动,通过多种途径把面包车、小轿车打进中国市场。后来获悉我国加强了进口汽车审批管理,对轿车进口有所限制时,立刻改变策略,生产出一种客货两用汽车专攻中国市场,又获得成功。原因是我国规定对轿车进口严加审批,而对货运车则放松。但实际上中国市场对客货车都需求殷切,日本汽车公司此招钻了中国政策的空子,又迎合了中国企业的需求。

在80年代中期,美国进一步对进口纺织品实行限额管理,致使众多的纺织品出口国家的企业大受打击。韩国是纺织品的主要出口国,其厂商面对这种局面及时采用了应变策略,在南美的多米尼加等国家开设纺织品加工厂,把韩国的设备及相关的原料搬到那里应用,不久,韩国在多米尼加生产的纺织品昂首阔步地踏入美国市场,冲破了限额的束缚。原来美国政府的贸易政策总是不公平的,对其邻近国家的一部分地区,视其需要而实行优惠政策。精明的韩国纺织企业,采用灵活策略也得到了“优惠”,从中赢得经营的成功。

韩国的企业运用类似的战略战术,冲破了欧共体对电子产品进口壁垒,使其电子产品继续占据欧共体市场。事情是这样的,韩国企业以其充满竞争力的电子产品不断扩大销售,使当地的同类产品难以为继。于是,欧共体决定从1986年1月1日起,将外国录像机进口关税从8%调高为40%,企图以此抵御韩国等电子产品(主要录像机等家用电器)的入侵。善于应变的韩国企业立即采取对策,金星电子公司将其录像机转移到其设在欧共体的独资企业生产,这样不仅绕开加高了的贸易壁垒,而且贴上了欧共体(德国)制造的标签,使其更吸引当地的顾客。

日本电气公司在冲破贸易壁垒方面棋高一着,在欧共体和美国两个大市场设置贸易壁垒之时,于1986年12月与美国哈尼威尔公司及法国布鲁公司合作组成一家新电脑公司,由日本电气公司提供超大型电脑通用机等主要部件,分别在美国和法国组装成品,法方、美方则分别利用各自的销售网向欧、美市场推销。如此“三合一”的产品不但冲破了欧共体及美国的贸易壁垒,更因它具有法国和美国的“血统”,在这两大市场的消费者中更具亲切感,更为畅销了。

《孙子兵法·势篇》说:“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作战的战略战术无穷无尽,阔如天空大地,多如流不尽的江河之水。经商的方式方法,也是变化多端,只有巧者胜,善者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