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怎么做才能让人信服
22638200000034

第34章 以礼征服人心(3)

五、酒桌上喝出交情来

求人办事,请客吃饭,这在老百姓中间是很普通、很正常的事,只要不与官场事务发生过多的联系,不以此来别有用心地拉拢腐蚀国家干部,无滥搞腐败之嫌,也就无可厚非。

其实,数千年来,中国人一向善于把酒席宴会场所作为交际公关的战场,因为吃饭问题长久以来中国人生活中的大问题。“民以食为天”,就连平时见面寒暄,有时也这样打招呼:“吃了吗?”

请客吃饭在求人过程中,起码有三种作用:一是在求人之前可以以培养关系,联络感情,为日后的相求奠定基础;二是在酒席宴上,人与人之间较少约束,酒酣耳热之际,提出有事相求,不容易遭到拒绝;三是感谢对方慷慨相助的一种回报,是“礼尚往来”中的一种礼节。

然而请客吃饭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香港企业家兼作家梁凤仪女士就曾发出过这样的感慨,她在一篇文章中写道:

请客真是蛮辛苦的一回事,动员的人力比宾客肉眼所能看到的物力还要多很多倍。

单是一份嘉宾名单,就要一组人去处理,从制订名单、设计请柬、安排邮寄,到跟进功夫等等,完全要一个小组去处理。

在决定要邀请哪些嘉宾上头,就是一套学问,请了阿甲,就必须请阿乙。明知道阿丙是不会出席的,但若不给他发请柬就是不尊重,那就得发了。请跟自己地位名望太悬殊的人,又是一项麻烦,高攀与屈就都会,前者会令对方误会你拿他来点缀场面,后者若跻身在宴会场合,可能令他本人不舒服。又有些客人,你只寄给他一个请帖,不给他补一个电话,或写一个字条,他扔认为你办事不力。另一些人呢,千万不能给他制造压力,否则会坏了关系,那就只要把帖子送出去就好了。

总之,人际关系有多复杂,请客就有多艰难。

请客不只是一件千头万绪之事,且能从请客的行动中,反映出浮生百态、人情世敌、处事手腕等等,未尝不是一个非常可贵的魄力与心思的表现。

记得我在交易所工作时,宴请几十个国家的贵宾与本城金融企业界贵宾,筹组期间的辛苦,使我部门的同事都叫苦连天,办完事之后,皆大欢喜。不是为了脱苦海,而是上了人生宝贵一课,其中一位同事说:

“恶补了一课人际关系艺术,像一下子多活了十年。”

绝不言过其实,现实中常有危难去考验自己,那就请一次大客。一样是经验一场……

从这个角度看,赚得必定多。

应当这样邀请客人

请客吃饭作为求人交往中的一种礼节性行为,向“贵人”发出邀请是第一个步骤,恰当邀请可以为求人顺利和成功提供条件、奠定基础。为此,我们应该做到:

第一、选择合适的对象。

确定邀请对象是邀请首行应该解决的问题。而邀请对象的选择,必须根据交际的目的而定。就一般的情况而言,下棋应请棋友;跳舞要请舞友;打球当请球友;乔迁、喜丧则请亲朋故旧;开业剪彩就该请有利于工作展开、业务往来,便于协调社区关系及从事传播等新闻媒介方面的客人……

求人办事,邀请的对象自然是能给你带来帮助的人,但有时也需要一些其他朋友作陪,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就应当精心安排,选择邀请对象,要根据求人的性质、需要,及宴会规模的大小等,遵循先主要后次要,先亲近后疏远的原则,来划定邀请范围,依次确定邀请名单。

此外,还要适当考虑邀请对象的学识、年龄、地位、性格的差异和他们相互间的关系等,以防邀非其人,破坏邀请对象间的关系和谐,给你的求人交际带来不便和麻烦。

第二、采取恰当的方式。

采取何种方式邀请,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交际的性质、对象而定。学者、专家、领导等,大多工作忙、时间紧,对他们最好提前相约,以便他们做好工作调整、时间安排;闲暇时间多、工作容易调度的早点约定,自然更好,而即使临事而请,一般也能随请随到;对某团体的要人,公开邀请,甚至借助传播媒介,就既能体现公正无私,光明磊落,又利于引起关注,促进宣传,扩大影响;而朋友密谈则悄悄地进行更利于避开旁人的视线,保证交往活动的隐蔽性;一般的往来、一般的亲友,打个招呼、通个电话、捎个口信儿也就可以了;而比较重要的工作联系、业务关系、公关事务等就必须采用相应的公文格式,如发书信、寄请柬等。或者按照一定的规格派专人传达、亲自登门,以示重视、郑重和尊重。总之,邀请的方式要因事而异,因人而异。

第三、注意“行”、“明”、“便”、“诚”。

①“行”即邀请的可行性。某人办了一家餐馆,开业剪彩,非要请某市长亲临,来装门面,作宣传,谁知久请不到,一拖再拖,最终也没请来,白白浪费了时间。所以邀请要量力而行,既不强人所难,也不为所不能为。

②“明”就是明确、明白。邀请前一定要明确宴会的时间、地点、活动内容、邀请对象等,以便心中有数,做好邀请。还需将上述事项向邀请对象传达明白,以利其接受邀请,担负相应的角色,准时赴约。

③“便”就是尽可能地为邀请对象着想,为其提供来往、交通等方面的便利。王老板想请张教授帮他解决一个科学难题。张教授年事已高,行动不例,原本打算拒绝,没想到王老板竟派了专车接送,专人护理。使张教授很感动,改变了主意。这样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利人利已。

④“诚”就是真诚相约,不虚情假意,不违约、不失信。有人曾邀请几位朋友到他家去做客。朋友信以为真,谁知他却是虚意敷衍,让朋友吃了闭门羹。他这种失礼行为,使朋友非常气愤。事隔多年,提及此事,朋友仍然耿耿于怀。这么邀请耍弄了别人,失去了朋友,岂不害人害已!

酒桌上的礼节

谈起喝酒,几乎所有的人都有过切身体会,“酒文化”也是一个既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现代人在交际过程中,已经越来越多地发现了酒的作用。

的确,酒作为一种交际媒介,迎宾送客,朋友聚会,彼此沟通,传递友情,发挥了独到的作用,所以,探索一下酒桌上的“奥妙”,可以有助于您求人交际的成功。

①众欢同乐,切忌私语大多数酒宴宾客都较多,所以应尽量多谈论一些大部分人能够参与的话题,得到多数人的认同,因为个人的兴趣爱好、知识面不同,所以话题尽量不要太偏,避免唯我独尊,天南海北,神侃无边,出现跑题现象,而忽略了众人。

特别是尽量不要与人贴耳小声私语,给别人一种神秘感,往往会产生“就你俩好”的嫉妒心理,影响喝酒的效果。

②瞄准宾主,把握大局大多数酒宴都有一个主题,也就是喝酒的目的。赴宴时首先应环视一下各位的神态表情,分清主次,不要单纯地为了喝酒而喝酒,而失去交友的好机会,更不要让某些哗众取宠的酒徒搅乱东道主的意思。

例如有这样一次酒宴;小赵刚到机关工作,为了和同事们加深感情增进了解,他便邀请同事们聚餐一顿。

酒桌上小赵想利用敬酒的机会表达一下自己的心情,求得同事们的关照,可同事小李却喧宾夺主,总是抓住酒瓶子不放,还自称是酒长,成了总指挥,同事们也完全沉醉在酒中,谁也没意识到正憋着一肚子气的小赵,酒宴结束大家纷纷离去,小赵的一番盛情完全被小李搅散了。这样的客人还是不请为好。

③语言得当,诙谐幽默酒桌上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的才华、学识、修养和交际风度,有时一句诙谐幽默的语言,会给别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使人无形中对你产生好感。所以,应该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语言得当,诙谐幽默很关键。

一次某单位请师傅老张去调试设备,完事后对方单位技术科几名同志为了表示感谢请他俩到饭店撮一顿。

酒桌上老张岁数最大,出于礼貌每人先给老张敬了一杯酒,他们怕老张没喝好就开始劝酒,其中技术员小王举起酒杯对老张说:“今晚我一定要让你躺着回去!”老张一听吓一跳,说什么也不喝了,这时小王马上说道:“我说让你躺着回去,是说已经给你们买好卧铺了,想让你们躺在卧铺上回去!”

听到小王这一解释,老张哈哈大笑接着又喝了一杯,高高兴兴地结束了酒宴。

④劝酒适度,切莫强求在酒桌上往往会遇到劝酒的现象,有的人总喜欢把酒场当战场,想方设法劝别人多喝几杯,认为不喝到量就是不实在。

“以酒论英雄”,对酒量大的人还可以,酒量小的可就犯难了,有时过分地劝酒,会把原有的朋友感情完全破坏。

例如某单位小谭家装修房子,请了几位朋友前来帮忙,干完活儿小谭请了一桌酒席。酒桌上小谭仗着自己有点酒量,就一个劲地拼命敬酒,谁不喝也不行,造成朋友间大动干戈,结果小谭住进了医院,朋友气愤地离去,一次好端端的喜宴,就因为过分地劝酒把朋友得罪了。

⑤敬酒有序,主次分明敬酒也是一门学问。一般情况下敬酒应以年龄大小、职位高低、宾主身份为序,敬酒前一定要充分考虑好敬酒的顺序,分明主次,即使与不熟悉的人在一起喝酒,也要先打听一下身份或是留意别人如何称呼,这一点心中要有数,避免出现尴尬或伤感情。

一次某厂办公室举行酒宴,参加人有党委书记、副书记、团委书记等人,酒宴中邻桌一人前来敬酒,按理说从岁数身份方面都应先给党委书记敬酒,但这人却先给团委书记敬的酒。

看到这个场面,党委书记明显地露出不满之意。这时副书记马上说道:“你挺会办事,人常说给党委书记敬酒观解劲,给团委书记敬酒后反劲,你挺有长远意识!”一句话把大家逗乐了,既消除了梅尬的场面,又使酒宴保持良好的气氛,敬酒人也感觉到了自己的失误。

所以,敬酒时一定要把握好敬酒的顺序。有求于席上的某位客人,对他自然要倍加恭敬。但是要注意:如果在场有更高身份或年长的人,则不应只对能帮你忙的人毕恭毕敬,也要先给尊者长者敬酒,不然会使大家都很难为情。

⑥察颜观色,了解人心要想在酒桌上得到大家的赞赏,就必须学会察颜观色,因为与人交际,就要了解人心,左右逢源,才能演好酒桌上的角色。

例如有这样一次,某单位宴请一位领导,小张去陪酒。酒过三巡,大家都喝得差不多了,而一位领导却还没喝好,又不好意思主动说要酒喝。

小张看出领导的意思,灵机一动拿出一瓶酒说道:“今天喝得挺高兴,领导们也挺辛苦,我出个游戏助助兴,就是谁说话也不能说‘不’字,谁说了罚谁喝酒!”大家一听觉得有趣就同意了。

这时小张尽量把话题引向那位领导,结果他接连说了几个“不”字,多喝了好几杯,感觉喝好了,大家才高高兴兴地离去。过后那位领导和同事们都夸小张挺有招儿。

⑦锋芒渐射,稳坐泰山酒席宴上要看清场合,正确估价自己的实力,不要太冲动,尽量保留一些酒力和说话的分寸,既不让别人小看自己又不要过分地表露自身,选择适当的机会,逐渐放射自己的锋芒,才能稳坐泰山,不致给别人产生“就这点能力”的想法,使大家不敢低估你的实力。

例如有一次酒宴,小王做东。开始时小王话语不多,当酒过三巡后,大家提出唱歌助兴,有人争先抢着表演。当轮到小王时,他高唱了一曲《祝酒歌》,且结合当时的环境条件,把歌词改了,一下子就掀起了高潮。人们纷纷举杯,大大夸奖小王深藏不露,后发制人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