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怎么做才能让人信服
22638200000033

第33章 以礼征服人心(2)

当你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困难,得到了亲朋好友的大力帮助时,你要送礼以表示真诚感谢;当你接到别人的馈赠时,你应选择价值超过赠品的礼物作为回赠,使对方感到你懂礼节通人情;当亲朋好友结婚、乔迁、寿诞、生小孩或老人庆寿、举行金银婚纪念等可喜可贺的大事时,你当送礼以表示祝贺;当亲朋好友或其亲属去世,也应各礼相送以示哀悼;当亲朋好友患病或突遇飞来之祸,你应该及时地备礼相送,以表示慰问和关切;当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端午、中秋、重阳以及国家的节假日如元旦、五一、国庆等到来时,亲朋好友、同学同事互相探望、聚会,可备薄礼,以示共贺;年幼者看望年长者,送一些老人喜欢的食物、酒类和水果,以表孝心。同学数载,毕业后将各奔东西;战友几年,有的转业、复员;亲朋好友,要远渡重洋留学异国他乡;或者你在某地进修、短期学习,结束后将要与学员天各一方;这时,双方都免不了要赠送一些有意义的礼物作为纪念。

送礼要送在前头。

遇有亲朋故旧喜庆的日子,人家结婚、寿诞给你发了请柬,逢年过节人情来往,你都应当在事前送礼,最迟也应在当时送去,除了远方亲友外,送礼忌迟。若是没有赶上时间,不如不送。不送,只不过忘记了而已,事后送去,受也不是,不受也不是。若收了,佳期已过,算是收的什么礼,若是不收,又怕面子上过不去。事后送礼,礼品再多、再贵重也无用,不仅失去应有意义,还很难消除人家对你忘记、轻视人家日子的疏忽。

选择最佳礼品

礼品要有意义常言说,送礼要送到心坎上。礼物是感情的传递物,是传送友谊的媒介。所以,我们在选择礼品时,应根据自己的感情和心理来挑选礼物,也就是说要千方百计将自己的情感心理通过特定的礼品表现出来,让对方在接受礼品时,能感受到你的一片深情厚意,即以物见情,以情感人。只有做到这点,才能使你的送礼行为高尚、文雅、亲切、友好。

比如,为生病住院的朋友送去一束美丽的鲜花,定会使他心情愉快,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为远方同学送去一帧昔日同窗好友相聚的照片,会唤起他学生时代的美好回忆;为爱好文学的朋友送去一套他现在手头还没有的文学名著,会使他欣喜若狂,爱不释手;为心上人送去一条美丽而精致的纱巾、漂亮的领带,会使对方感受到一份深深的爱的情意。

所以,就礼物的质量而言,它的价值不一定以值多少钱来衡量,而是由礼物本身的意义来体现的。如在选择礼品时,从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纪念性等方面下点功夫,做到别出心裁,不落俗套,效果肯定是会好的。

因人施礼送礼要看对象。不同层次的人,其生活需要是有差别、有距离的。

一般来说,对于文化层次较高的追求精神享受的人,宜选择精美高雅的礼品,如名人字画、工艺美术精品及各种高档文化用品等;对于文化层次较低、偏重追求物质享受的人,宜选择一些比较新颖别致、精美时髦的日用消费品作礼物,其中应以吃的、穿的、玩的为主;对于一些生活比较困难,除了生存以外很少有其他享受要求的人,就不必去买那些他的生活中根本用不着的东西,他最缺什么就给他送什么,有的送些钱,效果也很好。

总之,选择礼品要看对象,因人施礼。

礼物要轻重得当礼物太轻则意义不大,很容易让人误解为瞧不起他,尤其是关系不很亲密的人或亲友办重大喜庆的事,这样送礼,不如不送。

但是,礼物过重,又会使接受礼物的人很难接受,对上级、对同事则有受贿的嫌疑,对其他的人,除了爱占例宜的人以外,就会感到承受不起,将来还礼也还不起,很可能会婉言谢绝。若对方拒绝接受,你又已花钱买了,留之又无用,徒生许多烦恼。

因此,礼物的轻重以对方能够愉快接受为尺度,如何轻重适度,则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对方的情况,你们之间的关系的程度,以及为何事而送等等来掂量。

四、懂一点儿送礼心理学

通过礼物可以看出送礼者的性情爱好

某人在过年过节时经常会收到一些礼物,而他每回总是将这些礼物与送礼者的名字记下来,为的是做为回礼的参考。

天长日久,他渐渐意识到:从对方所送的礼物上可以观察此人的性情爱好。如果对方送陈年美酒给你,其实即表示送者也对美酒有所偏好;若赠送造型典雅的茶具,则送者必是对茶具有癖好者。

如此说来,每个人对礼品的选择,经常在无意识中透露出自己的喜好,即便是价格颇为高昂,也会产生“这也是自己所喜爱的”这种心理,而不去在乎其价格的高低了。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送礼者自己对于某件事物的喜好程度如何高,评价如何好,都无法保证受礼者真正喜欢。即使是为讨好对方欢心而精心选购的礼物,有时也会反而得到相反的效果。因此,礼物本身原本就带有把自我一部分强迫地推予他人的色彩,从而失去支配对方回礼时的选择性。

送礼品给有权势、或具有社会地位的人,往往带有点趋类附势的意味,此种心理压力往往带给送礼者一些压迫感。某些送礼者就故意利用此种心理压力,使受礼者产生“不好意思”的感觉,于是无法忽略送礼者所提的要求。

因此,请记住:推销自我式的送礼将失去送礼的意义,只有赠送对方所需要的物品、并且要能真正表达自己的诚意,才是真正“送礼的艺术”。

回送对方礼物所送的礼,不妨参考对方所送的礼,然后回送同一系列或同类礼物,将可使对方产生“贴心”的感觉,并收意外之效。

赠送厚礼给部下,易获得深刻的好印象

一般而言,送礼者经常以社会地位高低为标准,送给上位者高价物品,下位普通物品,已成为一种风气。例如,送给上司是昂贵的洋酒,给部下却只是几件国产香烟,其间的差距着实不小。

事实上,礼物的轻重与自己在对方的心目中的地位成正比,这是常有的事,因此接受礼品时,便难免要自我衡量一番。

所以,身为上司应设法打破送礼的程式,在送礼给属下时不妨大方一点,送给对方所需要且期望的礼物,必能获得意想不到的回报。同时,如果上下级的差距越大,感觉受重视的程度越高,受到的回报也相对提高。

要知道,赠送超出对方想像期望以上的礼品时,不但将使对方觉得受重视,另方面也提高了别人对他评价,而没有什么比别人看重自己更会令人高兴的事了。这种提升自我意识的感觉,比物品金钱的价格更能满足自我的优越感,同时,对送礼者也必心存感激,极易产生好感。相反地,若对方为上司,身为下属者一味的送高价的礼品,却很难收到这种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若要使上司收到礼品能够高兴,且期望能达到受重视的效果,最好选择与金钱价值无关的东西——如艺术品,或者是“我们乡下自己种的香瓜……”、“亲戚家自己养的鸡……”等反而往往能收意外之效。因为,对上司或社会地位高的人而言,送再贵的东西也只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并不会产生任何特殊效果。

礼品价值高低,取决于双方的地位和关系好坏

受到别人的照顾或恩惠时,必定为了表达谢意而送礼。然而,送礼却给许多人造成不少的困扰。

有位朋友非常喜欢帮助别人,但却对那些受惠者送来的礼物深感瑙君尬,因为许多人的家庭并不富裕的人,却送来非常昂贵的礼品,自己只是举手之劳,常觉得受之有愧,他常常叹息地说:“其实可以不用勉强如此大礼。”

说穿了,那些人只不过是想“打肿脸充胖子”而已。

并非每个人在受到恩惠时都会想到送份好礼物给对方。比如,一位要好的同事,从相亲开始,即给予不断地协助,从策划交往约会到婚礼的介绍人都一手包办,但新郎却不给他特别厚重的谢礼,通常只像一般情形表达一下意思。但是,若想请求总经理在婚礼上当介绍人,则较会选购价值昂贵的东西,如果对方在社会上地位显赫,此种情形更为明显。

送礼金额高低往往决定于对收礼者的印象。在节庆前夕,许多商场的礼品柜台前都会听到许多夫妻低声商讨“是否太失礼了”、“不值得送如此昂贵的东西”之类的话。反之,从收礼者的角度来看,若得到的远比预期的低,便会大感不悦,甚至比根本没有送礼来得更为气愤;可能责备对方“不识时务”、“没有礼貌”等,有一种身份地位被贬低的愤怒。

送家人比他本人更喜欢的东西能加强对方对你的好感

当美国电影“E.T”上演,在社会上造成轰动时,有位先生去拜访他的朋友,就买了一只“E.T”的模型送给对方两个3岁和5岁的孩子,结果小孩子们异常高兴,从那时起就称这位先生为“E·T伯伯”,而且每次去都受到他们一家人的欢迎。

象这种情形许多人都见过,甚至亲身体验过。

有句话说:“擒贼擒王”,用来形容这种情形,或许不是十分的适当;但事实就是如此,有时送对方本人喜欢的东西,还不如送其家人喜欢的东西,更能加强对方对你的好感。

尤其重要的是,象这种针对家人的送礼方式,有时还会造成和对方之间的交情在质的方面产生变化等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为,你和对方本人之间可能是因工作所产生的非正式交往,而送礼给其家人的好感,却能挣脱这种形式的交往,进而建立亲近度较高的私人方面的情谊。

但值得留意的是:象这样情形的送礼,其送礼的内容多少应有点意外性,否则效果不会太长。比如过年时去访问对方,而给对方家人的孩子压岁钱这种情形,就会成为礼仪性的送礼,没有任何的意外性,当然也就不会令对方产生意外的惊喜了。

毫无理由地接受免费赠品会造成心理障碍而不敢使用

当代社会中,人情极为淡薄,对于他人免费赠送的东西十之八九会猜测:一定不是什么好东西,甚至认为对方是否居心不良,因而不敢使用。

有家饭店为了庆祝周年,举办咖啡券免费赠送活动,然而发出去数千张招待券。竟然没有几个人来,使得饭店大伤脑筋。为了招徕顾客而作的宣传,竟遭到了意外的失败,不知如何是好?

其实,只要略微改变方法即可,不妨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赠送咖啡招待券(问题内容当然越简单越好),或许许会为大家所接受。

人们都有爱贪小便宜的习惯,遇到大拍卖时便赶快去买,也不管购回的物品是否实用。然而,试吃,试饮之类的活动,却往往使人为之却步,担心是否安全可靠。就像以前在路旁的免费茶水,过去虽曾受大众喜欢,但是,现在恐怕没有人敢碰了!对于免费的东西,在使用时,免不了会产生强烈的心理阻力。

俗话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经常接受他人无故赠送的物品,则会产生心理上的负担,所谓“无功不受禄”就是这个道理。万一对方提出要求,请你帮忙处理一些棘手的问题时,你就很难回拒了。

心理负担的解除是很重要的。给予对方一个正当的理由,例如接受访问、问卷调查等等。都可以扫除使用者的疑虑,而使之欣然接受。

为避免“无功不受禄”的阻力,送礼时,附加一个正常的理由,则不会有被拒的情况。

人在困难时,接受少量的资助会觉得格外感激

有位目前很活跃的油画画家,曾透露他在年轻时代过了一段非常困苦的生活,经常三餐不继。有一次,他把一幅连自己都没信心的画拿到画商那儿,画商看了半天,付给他一笔当时他认为很多的钱。

就画家来说,画商并非买了这幅画,而是给了他前途。此后他终于成功地熬出了头。

那笔金额是否很高呢?其实不见得,但直到今日,那位画家对这笔款项一定还觉得非常庞大。人在困厄消沉中,有人向他伸出的援助之手,可以使人产生长久的感恩之情。对画家来说,画商的钱的确成就了他的前途,因此,这位现在已成名的画家若有满意的作品,一定会交给那位画商,并且以普通价钱成交。

人对金钱的标准,往往因状况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因此,“雪中送炭”远比“锦上添花”有意义。

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在担任自民党干事长时,一面忙着主持自民党选举事务,然而,他却不忘记派人将慰问金送到落选的议员家中,并且勉励他们不要气馁,下次重新再来。

对落选的议员来说,田中角荣的勉励已经使他们深受感动,而送慰问金,更加深了他们的感激之情。在此之后,拥戴田中的人越来越多,竟形成了一个“田中派”。

如果田中在此时将相同的金额或礼品送至当选的议员家中,情况就不同了,那些礼品、礼金成了锦上添花,一点也不特殊,更不能取得效果。只有在别人困顿中伸出援手,才能得到真正的友谊。田中角荣毕竟是真正吃过苦头的人,才能了解人类微妙的心理。

在别人的婚礼上或荣升宴会上大肆破费,不如在人病痛或朋友有难时,伸出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