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怎么做才能让人信服
22638200000030

第30章 用“不”说服对方(2)

有的部下,喜欢找领导诉者,婆婆妈妈,絮絮叨叨个没完没了。要是你直接拒绝他,他还有可能更来劲,缠着你闹个不休。对付这种人,最好是闭上嘴巴,关上耳朵,随便摆两个“造型”,包你能拒敌于千里之外。

有一对夫妻,感情已经破裂了。发现问题的妻子很想用话语打动丈夫的心,使他们能够重新开始。

但做丈夫的念及旧情,不忍直接将妻子赶走,所以只好在妻子喋喋不休的时候,不停地按摩眼角。这是人们感到疲惫心烦时常做的动作。

“你是不是很累?”妻子关切地问,接着便闭上了嘴。

“没什么。”丈夫摇摇头。

妻子又接着说开了。没一会儿,丈夫又做了刚才的动作,妻子见状马上闭口。如此重复几次,妻子识趣地走了。

丈夫尽管嘴口没说“不”,但用动作把“不”明明白白的摆了出来,这种无声的抗议比口头语言产生的威办更大、效果更好,因为对方无法抓你的小辫。

一般说来,人们在听话时做揉眼窝,压太阳穴动作,是在暗示对方:“我很累,我不想听你说话!”这种动作,能让对方兴趣骤减,继而自动放弃。

另外,作领导的还可以用一些“领导动作”来暗示对方,比如跷二郎腿、抱肩、大声的咳嗽、挪烟灰缸等。只要频繁的做这些动作,你就可以将自己好象毫无意识做出来的动作,刻意的传递给对方,达到兵不血刃拒绝对方的目的。

李代桃疆

当领导的你,当部下提出的要求你汉有直接满足时,何不转换一个思路,用其他方式来满足他。人们一般都有一种补偿心理,这种补偿心理就决定了你可以用比较现实合理的方式来满足对方不切实际的要求。即使对方本来的愿望没有达到,但总得到了一种补偿,并且你的努力他看在眼里,自然会记在心头,甚至感激你。因为你的行为表示你对他的重视,使他获得一种心理平衡和满足。

同事间说“不”,阳光依然灿烂

办公室领导、同事、下属三种关系中,同事间说“不”的机会更多一些。处理好这个“不”字,关系到是否有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一般说来,“不”字出口前,应考虑到三点对事不对人;留有回旋的余地;站到对方角度想一想。如果真能做到这三点,即使被拒绝,对方还是乐意的。

晓之以理

同事间地位平等,要对他说理还真不容易。不过,有的时候,头脑发热的同事没能考虑到自己的要求可能产生的后果,只要你采取合理方法给他点出来,他还是愿意接受的。

王刚、李强同在一家公司做事,两人关系密切,可说是死“党”。李强的女友也在这家公司,两人拍拖一年多了,感情日增。

一天,李强阴沉着脸对王刚说:“咱们算不算好朋友?”

“是呀!你怎么了?脸色这么难看。”王刚感到不妙。

“主任不是人,我要杀了他,你帮不帮我?”

王刚吓了一跳,连忙追问到底怎么一回事,原来李强的女友被办公室主任欺侮了,气血方刚的李强咽不下这口气,但主任人高马大,他怕一个对付不了,便前来找王刚帮忙。王刚考虑到这时一口回绝他,两人的关系就完了。但想到李强是一时冲动,完全没有考虑后果,王刚便决定冲个突破口说服他。

“你爱你女朋友吗?”王刚试探着。

“当然爱啦!”李强没好气的答道。

“我不觉得,其实你并不爱她。”

“什么?”李强气得快说不出话来。

“因为你根本不管她的痛苦。”

“不管她的痛苦我就不想杀人了。”李强吼道。

“笑话,你以为你杀人是为她吗?其实是为你,因为你觉得丢脸,你倒好,杀了人要么被枪毙,要么去做牢,留下她一个人孤孤单单的,还被人欺侮。你说你这样还是爱她吗?”

李强说不出一句来。

“这样吧,”王刚趁热打铁,“到法院去告他,我一定全力帮你,法律一定会惩罚他的。”

李强终于冷静下来,听从了王刚的意见,用法律为自己讨回了个公道。

王刚巧妙的利用李强深爱着女友,想为她报仇的心理,分析了他的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使他明白求助法律是最好的办法,从而放弃了自己莽撞的打算。

“走”为上策

同事中不免唧唧歪歪之人,有事没有拉着你胡扯个没完,碰到这种人,还是“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走当然不是叫你见到这种人拔腿就跑,没看到“走”字上面打引号了吗?这“走”当然是值得研究一下的。

人们碰到亲密的人,聊起感兴趣的话题,要么是拉着人家的手,或保持很近的距离,这时候,只要你远离他,“走”出这个亲密的范围,其实也就在暗示他:好自为之吧,我不喜欢你。

避免与对方的视线接触,也可以达到拒绝的目的。大多数人如果表示互相有好感的时候,都会眨睛示意,通过眼神来传递情感。你避免和他视线相遇,也就防止自己向他“暗递秋波”。因为与对方的视线接触,是一种欲与他积极接触的姿态,同时,通过眼神的接触,对方可以把要求传到你心中。有的记者最怕面对的就是那种目光游余不定,不正与自己视线接触的被采访者。

所以,你想对方而又不想开“金口”,何不抬起头来,看着天花板,或者看着窗外,那里风景可能更好一点。

四、说“不”要委婉

做人做事都要讲求原则,不符合原则的事坚决不能办。如果某人向你提出要求,是不符合原则的,当然不能办,这就叫坚持原则。不能为保持一团和气而丧失立场,不论什么样的关系,该拒绝的一定要拒绝。但同时要讲究说话方式方法的灵活性,根据人际关系的类型和特点,根据语言交往的内容、场合和时间等的不同,来采取灵活的策略,这就叫做事要有灵活性,做到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讲究灵活性,很重要的一点是委婉含蓄。

美国总统弗法克林·罗斯福在就任总统之前,曾在海军部担任要职。有一次,他的一位好朋友向他打听海军在加勒比海一个小岛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罗斯福神秘地向四周看厂看,压低声音问道:“你能保密吗?”“当然能”。“那么”,罗斯福微笑地看着他,“我也能”。他的朋友明白了罗斯福的意思,不再打听了。

弗兰克林·罗斯福采用的是委婉含蓄的拒绝,其语言具有轻松幽默的情趣,表现了罗斯福的高超艺术,在朋友面前既坚持厂不能泄露的原则立场,又没有使朋友陷入难堪,取得了极好的语言交际效果。以至于在罗斯福死后多年,这位朋友还能愉快地谈及这段总统轶事。相反,如果罗斯福表情严肃、义正辞严地加以拒绝,甚至心怀疑虑,认真盘问对方为什么打听这个、有什么目的、受谁指使,岂不是小题大作,有煞风景,其结果必然是两人之间的友情出现裂痕甚至危机!

委婉拒绝或叫声东击西或称迂回转进的方法,这种方法,不是直接拒绝,而是希望对方知难而退。例如有人想聘庄子去做官,庄子并未直接拒绝,而是打了一个比方,说:“你看到太庙里被当作供品的牛马吗?当它尚未被宰杀时,披着华丽的布料,吃着最好的饲料,的确风光,但一进了太庙,被宰杀成为牲品,再想自由自在地生活着,可能吗?”庄子虽没有正面回答,但一个很贴切的比喻已经回答了,让他去做官是不可能的,这种方法就是委婉的拒绝法。钱钟书在拒绝别人时用了一个惊妙的比喻。一次,一位英国女士想拜访他,而他在电话里对这位女士说:“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又何必认识那个下蛋的母鸡呢?”用下蛋的母鸡比喻自己,不但巧妙生动,而且表现了钱老平易和蔼的性格,委婉而风趣地拒绝了拜访。

五、在拒绝中寻求理解

拒绝别人的要求,哪怕是实在无法办到的情况下,也会给对方带来不愉快,甚至会伤害对方的感情,使多年来结下的真诚友谊罩上一片阴影。

怎样才能既拒绝别人的要求,又使对方欣然接受,不产生不愉快之感,这是人们在交往中常常碰到的棘手问题。

下面是一位教师的经验:

去年,我们家属院办了一个高考补习班,聘请市内一流的中学教师任课。班型小,管理严,升学率高达70%。这个消息一传开,要求进补习班的人蜂涌而至,光是家属院里的孩子就把一间小小的教室挤满了,院外的一些人也想往里挤,通过各种关系找上门来。

于是,我这个普通教师的家里也出现了说客盈门的局面。来送孩子进补习班的人,大多是老领导、老同事、老熟人,而教室只有一间,实在无法容纳。怎样拒绝这些抱着殷切希望而来的请求者,一时间我也被这个棘手的问题难住了。

经过一段令人烦恼的思考之后,我抱定了一个宗旨:在拒绝中寻求理解。为此,采取了以下几种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