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怎么做才能让人信服
22638200000012

第12章 用心服人的行动艺术(4)

(21)淡化法有意使用轻描淡写的语言把有关意思表达出来,使之更易接受,更有意味。例如:

你帮我把这房间稍稍粉刷一下。

(实际上需要彻底粉刷一下。)

在提出建议、作出评价等时,如果根据对方心理特点适当压低调子,效果可能更佳。

(22)夸大法用夸张的方法把有关意思表达出来,通过说明事情的难度等,求得对方的谅解。例如:

我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了。

(意即:不到最后关头,是不会给你添麻烦的。)

在向对方表示歉意等时,适当强调客观原因,可以表明并非主观不积极,因而容易得到对方的谅解。当然,这也要掌握好分寸,否则就会显得不实在。

(23)重言法借助同语反复的句式把有关解释、劝慰等表达出来,显得比较通情达理。例如:

领导毕竟是领导。

(意即:这事非你不行。)

类似的表达方式在日常交际中很常见,听起来非常自然。

(24)矛盾法就是使用自相矛盾的话语把有关意思表达出来。例如:

我本来不想跟你提这事,可还是提了。

回答人家的问话,有时表示肯定不好,表示否定也不好,使用模棱两可的话比较合适。

(25)反语法使用反话来表示亲密的椰榆、暗暗的责备等,以免话语过分刻板,令人感到不太自在。例如:

你真能开玩笑!

(实际上对方不是开玩笑。)

朋友找你帮忙,看你多热心!

(实际上他很冷漠。)

反语要是使用得当,可以打破僵硬的语言气氛,密切双方的关系,显得比较轻松愉悦。

(26)反问法通过反诘式修辞问句把有关意思表达出来,以免直陈己见,显得缺乏涵养。例如:

我能怎么办呢?

(比较:事情太糟了,我什么办法也没有。)

在有些语言场合,使用类似的疑问句式确实比直陈胸臆要委婉得体一些。

(27)歧义法就是使用含有多种解释的话语,把有关看法混夹在多种意思中表达出来,以免直接与对方产生分歧。例如:

这可是一种见仁见智的事情。

(你说好也行,你说不好也行。)

对某件事发表意见,在不清楚对方观点或态度的情况下,最好不要随意表态。含糊一点灵活一点,则可能更好些。

(28)含糊其词法就是使用不点名道姓的办法把有关意思表达出来,以免叫人面子难下。例如:

好像有人在上面卡我们。

(比较:这事是你干的。)

在遇到有人故意刁难,请求对方高抬贵手时,不把事情点破,尽量照顾人家的面子,是非常有益的。

(29)笼而统之法就是使用笼而统之的话把有关建议或要求表达出来,避免吆来喝去,令人反感。例如:

这里需要盖个章子。

(意即:请你在这里盖个章子。)

救人一难,胜造七级浮屠。

(意即:你救我一难。)

叫人做事,有时只要讲讲必要性就可以了。如果加一点鼓励的词语,效果则更好。

(30)不言自明法就是使用说半句留半句的方法把有关想法或要求表达出来,做到点到为止。例如:

我们公司已经半年没发工资了,你们一下子收这么多卫生费……

直截了当阻止别人做某事是颇为令人恼火的。有时只要把不好的可能性稍稍点一点,人家就很明白了。

“润物细无声”——求人的告捷阶段

“求人八股文”作到最后一步,眼看就要大获全胜,呜金收兵了。这时候,不要急着草率收笔,虎头蛇尾,还要留下一个意味深长的结局,同时巩固已经取得的胜利成果。这一步骤一般人都能做得很好,此处不多罗嗦,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如有必要,可以在以下两个方面做点文章。

自我数落

说服别人最基本的要点之一,就是巧妙地诱导对方的心理或感情,以使他人就范。如果说服的一方特别强调自己的优点,企图使自己占上风,对方反而会加强防范心。所以,应该注意先点破自己的缺点或错误,暂时使对方产生优越感,而且注意不要以一本正经的态度表达,才不会让对方乘虚而入。

有些被求者,以为帮助了别人,有恩于你,心理上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优越感,说不定还要对求助者数落一番。当你认为自己可能会被人指责时,不妨先数落自己一番,当对方发觉你已承认错误时,便不好意思再指责你了。如你说:

“我这可能是无理的要求,”“我说这些话可能有点罗嗦,”或“我说的话虽是过份点……”

此时,即使你说的话确实令对方感到厌烦,但对方也不会因此当面指责。如果反复使用,反而会加强效果,使对方轻易听完你的要求,并接受你的要求。

自我数落会有这么大的功效?不信请看下面一段故事:

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常常带一只叫雷斯的小猎狗到公园散步。因为他们在公园里很少碰到人,又因为这条狗友善而不伤人,所以他常常不给雷斯系狗链或戴口罩。

有一天,他们在公园遇见一位骑马的警察。警察严厉地说:“你为什么让你的狗跑来跑去而不给它系上链子或戴上口罩?你难道不知道这是犯法吗?”

“是的,我晓得。”卡耐基低声地说:“不过,我认为他不至于在这儿咬人。”

“你不认为,你不认为!法律不是管你怎么认为的。它可能在这里咬死松鼠,或咬伤小孩。这次我不追究,假如下次再被我碰上,你就必须跟法官解释了。”

卡耐基的确照办了。可是,他的雷斯不喜欢戴口罩,他也不喜欢它那样。一天下午,他和雷斯正在一座小山坡上赛跑,突然,他看见执法大人正骑在一匹红棕色的马上。

卡耐基想,这下栽了!他决定不等警察开口就先发制人。他说:“先生,这下你当场逮到我了。我有罪。你上星期警告过我,若是再带小狗出来而不替它戴口罩,你就要罚我。”

“好说,好说,”警察回答的声调很柔和,“我晓得在没有事的时候,谁都忍不住要带这样的小狗出来遛达。”

“的确忍不住,”卡耐基说道,“但这是违法的。”

“哦,你大概把事情看得太严重了。”警察说,“我们这样吧,你只要让它跑过小山,到我看不到的地方,事情就算了。”

卡耐基正是运用了“先行自责”的说服技巧,使警察觉得自己受到尊重,从而表现出宽容的态度,高抬贵手,放他一马的。

借坡下驴

经过一番苦战,终于看到了成功的希望,被求者可能这样说:“就照你说的办吧!”自然是赞同你的作法,对之予以扶持,并对你加以鼓励。但换个时间地点,往往就不是这回事了。他说这话时的意思,可能只是在含糊应付你,并不真心“照你的意思办。”这种时候要善于察言观色,弄清领导的真实用意,才能见机行事。

一般说来,对方在非正式场合,如酒席上、咖啡厅、私人家中,如果说:“你去办好了!”“就按你的意思干吧”,往往并非真心实意地说出的话,而大多时候只是一句推托之词,尤其在酒后,这话更不可信。而你竟不辨真假,莽撞地便去做了,到头来吃亏的总是自己。所以听到此类话,必须认真想想,这只是一句酒后之言,要有心理准备,他可能是“酒后失言”。

在酒席或大庭广众之下,人们都不喜欢被人追问或批评。因此,应该抓住机会,借坡下驴,把握适当时机,与对手进一步“敲定”。

但是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点:事先必须商量。人家同意你干什么事,当然要事先同他商量,酒席上也是如此。

第二点:中途必须报告。

第三点:事情结束后,也要作最后的报告。

必须抓稳对方的具体承诺,在日常不时提醒他加以确认,这也是把对方抓在手里的一个绝窍。

借东西时的言语技巧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总会有缺钱缺物用的时候,因此向亲邻同事开口言借,也就是一件难免的事了。可是,为什么有的人能使物主乐意相借,而有的人却碰了钉子呢?除了其它的原因,这和借者语言表达的恰当与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当我们向别人借东西时,说话不可不注意如下几点:

①说话要用商量的语气向别人借东西时,说话语气一定不要太硬,更不能说些有伤于人的话,要知道你是在有求于人。如你的孩子患病住院了,你手头又缺钱,只能向别人借,这时你就可以说:“我的孩子病了,还缺住院费800元,不知您手头宽绰不宽绰?下月开资我就还您。”用这种商量的口气,只要人家手里有钱,是不会不帮忙的。

但有些人则不注意这一点,向人借钱时说:“谁不知你存了几万元,借我一点儿钱还不是牛身上拔根毛。”诸如此类的话。这种话熟人打趣说说还不要紧,但在借东西时这样说,人家是不愿听的。所以借东西时说话一定要用商量的语气,这样才使对方感到你有求于他而且尊重他,他才肯帮你。

②要说明归还时间借别人东西时,一定要说明归还时间,而且要准时归还给人家。比如你与同事一起去商店,看见了一条新式裙子,你想买下来,刚巧手里钱不够,你就可说:“小王,你先借给我200元钱吗,等回去我就让我女儿给你送去。”说明了归还时间,使人家感到借出去的钱有了保障,所以会放心地借给你。

③说话要诚实向别人借东西要说实话,不能为借得容易而编假话骗人。比如你借钱时明明近日还不了,为了使人家乐意借,就说:“过几天就还”,或说:“明天就还”。结果不能如期归还,人家就会把你看成不守信用的人,下次再借可就难了。而且借东西时不要随便改嘴,开始说借1000元钱,等人家答应了又说借2000元,这会使借主感到为难的。

④借不到时,不要说气话向人借东西,总有不能如愿的时候,不能因为人家不借给你,你就说出不礼貌的话。比如你向人借自行车,人家说:“对不起,自行车不能借你用,等会儿我要外出。”你就不要说出:“怎么这么巧,偏我来借时你要用”之类的话。否则,就会大伤和气。你在借钱不成时,如能对人家说:“我知道你手头也不宽绰,我再到别处看看。”这话让人觉得你能体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