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怎么做才能让人信服
22638200000011

第11章 用心服人的行动艺术(3)

李某刚刚托好友张局长为自己办件事,忽然听说他被捕“进去了”的传闻,又不知真假,就到张家探望。确实只有局长夫人在家,满脸愁容。李某开口道:“老张到底是怎么回事?”果然张夫人长叹一声:“唉!胃病又犯了,昨天送的医院……”

原来如此!如果李某实话询问张局长是否真的被捕了,那场面如何?李某是这样设想的;如果张局长真的被捕了,其夫人自然会实情相告;如果张局长一切平安,她会莫名其妙地反问:“什么怎么回事?”他则可转而掩饰:“听说他想调动?干得好好的,又何必……”虚虚实实,转换自如,毫不唐突。

④庄话谐说

轻松幽默的话题,往往能引起人感情上的愉悦;庄重严肃的话题会使人紧张慎重。只要有可能,最好能把庄重严肃的话题用轻松幽默的形式说出来,这样对方可能更容易接受。

在当今,谁都希望自己有个高工资、高职务。可如果向老板公开提出加薪或升职要求,是不是有点太尴尬?一个青年打工者成功地克服了这一点,为我们做了个示范。

他在一家外资企业打工,在较短的时间内,连续两次提出合理化建议,使生产成本分别下降30%和20%。大鼻子老板非常高兴,对他说:“小伙子,好好干,我不会亏待你的。”

这青年当然知道这句话可能意义重大,也可能不值一文。他想要点实在的,便轻松一笑,说:“我想你会把这句话放到我的薪水袋里。”洋老板会心一笑,爽快应道:“会的,一定会的。”不久他就获得了一个大红包和加薪奖励!

面对老板的鼓励,青年人如果不是这样俏皮,而是坐下来认真严肃地提出加薪要求,并摆出理由若干条,岂不太煞风景,甚至适得其反。

⑤己话他说

尴尬与否,有时是相对的,而不是相互的。同一句话,己方说出来却可以自然而然。这时诱导对方先开口无疑是上上之策。

王某准备借助于好友赵某的路子做笔生意,可就在他将一笔巨款交给赵某的第二天,赵某暴病身亡。王某立刻陷入了两难境地:若开口追款,太刺激赵某的未亡人;若不提此事,自己的局面又难以支撑。

帮忙料理完后事,王某是这样对赵夫人说的:“真没想到赵哥走得这么早,我们的合作才开始呢。这样吧嫂子:赵哥的那些关系户你也认识,你就出面把这笔生意继续做下去吧!需要我跑腿的时候尽管说,吃苦花力气的事情我不怕。你看困难大吗?要干的话,早一天好一天。”

看他,丝毫没有追款的意思,却还豪气冲天,义气感人,其实他明知赵妻没有能力也没有心思干下去。话中又加上巧妙的提醒:我只能跑腿花力气,却不熟络那些门路;困难不小还又时不我待。

结果呢?赵妻反过来安慰他道:“这次出事让你生意上受损失了,我也没法干下去,你还是把钱拿回去再找机会吧。”

“礼”是最好的敲门砖

在向别人提出要求时,我们要特别注意使用礼貌语言手段,维护对方的面子,照顾人家的意愿。彬彬有礼的语言是最好的敲门砖,可以讲究分寸,让对方不经意中间,向你敞开心扉。

下面通过一些实例,手把手地教你这些“敲门砖”的具体用法。

①间接法通过间接的表达方式(例如使用能愿动词、疑问句等)以商量的口气把有关请求提出来,显得比较婉转一些,令人比较容易接受。例如:

你能否尽快替我把这事办一下?

(比较:尽快替我把这事办一下!)

通过比较,我们不难看出,间接的表达方式要比直接的表达方式礼貌得多,因而更容易得到对方的帮助或认可。

②缓言法借助插入语、附加问句、程度副词、状语从句及有关句型等来减轻话语的压力,避免唐突,充分维护对方的面子。例如:

不知你可不可以把这封信带给他?

(比较:把这封信带给他!)

我们可以发现,语言中有很多缓冲词语,只要使用得当,就会大大缓和说话的语气。

③悲观法通过流露不太相信能成功的想法把请求、建议等表达出来,给对方和自己留下充分的退路。例如:

你可能不愿意去,不过我还是想麻烦你去一趟。

在请别人帮忙或者向别人提出建议时,如果在话语中表示人家可能不具备有关条件或意愿,那就不会强人所难,自己也显得很有分寸。

④缩小法尽量把自己的要求说得很小,以便对方顺利接受,满足自己的愿望和要求。例如:

你帮我解决这一步就可以了,其余的我自己想办法。

我们确实经常发现,人们在提出某些请求时往往会把大事说小,这并不是变着法儿使唤人,而是适当减轻给别人带来的心理压力,同时也使自己便于启齿。

⑤谦恭法通过抬高对方、贬低自己的方法把有关请求等表达出来,显得彬彬有礼、十分恭敬。例如:您老就不要推辞了,弟子们都在恭候呢!

请求别人帮助,最为传统有效的做法是尽量表示虔敬,使人家感到倍受尊重,乐于从命。

⑥知错法首先讲明自己知道不该提出某个请求,然后说明为实情所迫不得不讲出来,令人感到实出无奈。例如:

真不该在这咱时候打搅您,但是实在没有办法,只好麻烦您一下。

在人际交往中,要知道在有的时候、有些场合打搅别人是不合适的、不礼貌的,但有时又不得不麻烦人家,这就应当表示知道不妥,求得人家谅解,以免显得冒失。

⑦体谅法首先说明自己了解并体谅对方的心情,再把自己的要求或想法表达出来。例如:

我知道你手头也不宽裕,不过实在没办法,只好向你借一借。

求人的重要原则就是充分体谅别人,这不仅要在行动中体现出来,而且要在言语当中表示出来。

⑧迟疑法首先讲明自己本不情愿打扰对方,然后再把有关要求等讲出来,以缓和讲话语气。例如:

这件事我实在不想多提,可你一直忘了替我办。

在提出要求时,如果在话语中表示自己本不愿意开口,这样就会显得自己比较有涵养。

⑨述因法在提出请求时把具体原因讲出来,使对方感到很有道理,应该给予帮助。例如:

隔行如隔山,我一点儿也不知道人家那边的规矩。你是内行,就替我办了吧!

在提出请求时,如果把有关理由讲清楚,就会显得合乎情理,令人欣然接受。

(10)乞谅法首先表示请求对方谅解,然后再把自己的愿望或请求等表达出来,以免过于唐突。例如:

恕我冒昧,这次又来麻烦你了。

请求别人原谅,这是礼貌语言交际最有效的方法。人们常常使用这种方式来进行交流,显得比较友好、和谐。

(11)被动语态法通过使用被动句式避免提及施事者,把有关意思表达出来,以显得婉转一些。例如:

如果事情成了,不会白操心的。

(计较:如果按时完成,我就奖励你。)

(12)不定代词法使用不定代词代替“你”或“我”把有关意思表达出来,使有关话语听上去稍微平和一些。例如:谁求不着谁?任何人都这样做的。

(比较:我只好这样做。)

点名道姓叫人家干这干那或者强调自己必须如何如何,这常常是不怎么礼貌的。如果换用一些不定代词,就会显得较为车貌。

(13)复数代词法使用“我们”代替“我”把自己的看法。意见、决定等表达出来,以免显得主观武断。例如:

我们是实在没办法了才来找您的。

(意即:这是大家的共同愿望。)

在现代交往中,利用“我们”代替“我”是比较常用的礼貌表达方法。在政治活动、外交事务、学术交流。商务交往中,使用更为广泛。

(14)谦称法在表达有关意思等时不用“我”而使用其他比较谦虚的自我称呼,以免盛气凌人,令人反感。例如:

晚辈失礼了,这点儿小事还来打搅先生。

表示谦虚,这也是礼貌交往的一个重要原则,在比较正式的场合,尤其需要如此。

(15)视卢、推远法在表达有关意思时使用无指代词等把时间、地点等方面的视点推远。例如:

那种事情费不了你多大劲儿。

细细体会,使用远指代词确定比使用近指代词显得婉转一些。

(16)陈述常规法就是在表达有关意思时仅仅把有关规定讲述一下,而不使用直接指明对方的话语。例如:

上头规定这事由你负责,所以我非求你不可。

在为公务求人等时,陈述定规是一种比较通行的做法。这比以个人的口气发号施令要礼貌得多。在平常表示规劝的时,这种方法有时也很好。

(17)感激法在提出请求、愿望等时表示自己将对人家非常感激,并且会铭记人家所做的一切。例如:

如蒙鼎力相助,我们将不胜感激。

你的大恩大德,我们终生不忘。

尊重别人的劳动,特别是重视别人对自己的帮助,这是人际交往的一条重要原则,应该在语言中表达出来。

(18)暗示法通过旁敲侧击的说话方式把有关意思暗示出来,以免直接驱使对方,令人感到面子难下。例如:

我要出差半个月,我养的那些花没人浇水,就得枯死。

(意即:你来帮我照看一下吧。)

请人做事,不必都要具体细细讲明。在很多情况下只要给对方一点儿暗示即可,这样就显得很自然。

(19)线索法通过提供有关线索,间接引导对方考虑自己的建议或请求,给双方都留下很大的余地。例如:

我们公司离你家很近,几步路就到了。

(意即:请你去一趟吧。)

借助话语线索间接向对方发出邀请或请求,常常比直接讲明心愿更为得体一些。

(20)预设法通过蕴含的前提把有关意思暗示出来,使对方自然而然地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例如:

这院子前几天是我打扫的。

(意即:今天该你打扫了。)

这句话蕴含了一个前提,就是“这院子应该你我轮流打扫。”说话人没有把它直接说出来,则显得比较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