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生活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散文丛书)
22629200000018

第18章 为这样一个人落泪

在故事开始的时候,他是这个城市里地位最显赫的人——市长。他还经营着全市最大的干草谷物交易所,这使得他尊贵而且富有。一个偶然的机会里,他结识了一个聪明能干的外乡人弗雷得,留他在交易所做事。市长脾气暴躁,性情专横,但是弗雷得显然很对他的胃口。他越来越欣赏这个年轻人。一天,他甚至神情忧郁地把自己最为难的秘密告诉了弗雷得:他多年以前的妻子苏珊带着他的女儿伊丽莎白来找他了。他曾经做过对不起她们母女的事,现在他想补偿她们。可是他又和另一名美丽女子正在热恋,并且已经发生了最亲密的关系,他也得对这个女子负责。在忏悔和爱情之间,他只能选择其一。而这个选择的实质无非就是:要去弥补过去的伤痛,就得去制造新的伤痛。要不制造新伤痛,就得加重过去的伤痛。

这样的难题让弗雷得也无话可说。市长最终选择了忏悔。碍于身份,他和苏珊假装素不相识,由别人牵线,他们见面,订婚,举行了隆重的婚礼。婚后他把伊丽莎白的名字改到了自己的姓下,决定一心一意地给她们幸福。生活平静了一段时间,波澜又陆续地出现了:弗雷得和他在许多事务的看法上和处理方式上发生了越来越大的分歧,他们的争端越来越尖锐。他认为弗雷得是利用自己向他倾吐的秘密在变相地威胁自己,一怒之下,他将弗雷得赶出了交易所,弗雷得开始自立门户,做起了自己的干草谷物交易,并且进展还算顺利。但是市长此时已经把他视为眼中之钉,处处与他为敌。他想把弗雷得彻底赶走,但都没有得逞。令他更为愤怒的是,弗雷得居然还和伊丽莎白相爱了。他蛮横地扼杀了他们的爱情。

苏珊病重而逝,给市长留了一封遗书,告诉他:伊丽莎白不是他的孩子。他们的孩子早就死了,伊丽莎白是她和一个水手所生的孩子,那位水手海难而死之后,她们无处依托,才投奔他来。她请他向伊丽莎白保密,并且善待伊丽莎白。市长把遗书放了起来,没有告诉伊丽莎白,但是他也没有善待她。他对她的态度猛然间冷漠和粗暴起来,终于迫使伊丽莎白搬离了他的豪宅。伊丽莎白做了一位夫人的女伴,那位夫人就是被市长抛弃的情人。

弗雷得的生意越来越好,市长的生意却一落千丈。在一次大额的交易中,他一败涂地,输掉了全部的家产。市长的职位也因以前抛弃妻子的恶行被揭露而丢掉。——他当初抛弃妻子的原因,说起来是那样让人难以置信:仅仅是因为两个人发生了争吵,他便以五先令的价格把妻子卖给了一个陌生的男人!那张荣耀的椅子,他无颜再坐。他又去找他的情人,而情人正在和弗雷得热恋。他用她以前写给他的情书想逼迫她嫁给他,但是她没有屈服。她和弗雷得结婚了。他一无所有。此时,伊丽莎白又回到了他的身边,告诉他:“我是你的女儿,你还有我。”他看着那张纯洁的脸,默默无语。他没有勇气告诉她:“你不是我的女儿,我真的是什么都没有。”

伊丽莎白白手起家,也开始做干草谷物交易,他成了伊丽莎白的助手,两个人相依为命。一天,一个消息又刺激了他:弗雷得被选为市长。他拿着那些要命的情书去找弗雷得,并且一封一封地念给他听,但是,不知为什么,他还是没有念出最后的那个签名。他想羞辱弗雷得,却半途而废。最后,他决定把情书还给弗雷得夫人,却错把情书委托给了一个居心叵测的人,那个人公布了这个天大的新闻,弗雷得夫人遭到众人无情的嘲弄,在羞愤中自杀身亡。

恩怨两清,一切似乎都归于了平静。可还是有奇迹传来:伊丽莎白的生父,那位水手,并没有死。他来找他,想看看伊丽莎白。可是他怕自己再失去这唯一所爱,就对水手说伊丽莎白一年前已经死了。这个愚蠢的谎言很快被揭露,水手再一次回来寻找女儿。他知道自己无法再面对伊丽莎白,便悄然离去,临走前,他恳请伊丽莎白原谅,伊丽莎白一脸茫然。

伊丽莎白很快明白了真相。在她和弗雷得举行婚礼那天,他悄悄地送来了自己的祝福,但是被伊丽莎白痛斥。老人说:“对不起,我真不该来,我再也不会来了。我保证,这是最后一次。”

几天之后,伊丽莎白和弗雷得找到了他,他已经死了,死在山冈上一间破旧的小屋里。他在遗书中写道:“不要告诉伊丽莎白我死的消息,我不想让她再为我难过。不要让牧师为我祈祷,不要让人在我的墓上放上鲜花……”

这部影片的名字叫《卡斯特桥市长》。

我是看到最后落泪的。一边落泪我却一边在想:这样一个人,我在为这样一个人落泪,为什么?他为一次小小的口角就可以卖掉怀了孕的妻子,他因为个人的成见就去阻挠女儿的幸福,他用情书做武器去威胁昔日的情人,他用恶毒的死亡去打击水手千里迢迢前来寻亲的热望,他不止一次地用劣性去犯错,再用良知去改过,然后又犯错,又改过。这个过程的不断反复,印证他似乎并没有获得什么真正的教训和长进。应该说,他是一个冥顽的人。他为什么还打动了我?当然,他也有善意,也有真情,也有挚爱,也有侠义,可他同时又是那么自私,那么虚伪,那么狭隘,那么丑陋,甚至还有一些卑鄙,他并不比一个罪犯更堕落,但是也并不比一个最普通的人更崇高。我为什么要为这样一个人落泪?

难道,就是因为他的普通么?

我又回想着整个剧情,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可原谅的错。苏珊对事实的怯懦,弗雷得夫人对弗雷得的隐瞒,弗雷得对爱情的易变,伊丽莎白对他致命的指责……哪个人没有自己的自私,虚伪,狭隘,丑陋和卑鄙?这个人的弱点固然更集中一些,那是因为他是这个剧的主角。如果把每个人都当成主角去拍一部戏,谁敢从内心深处说自己比他更崇高?

他似乎没什么需要人去学习,但是似乎也无法让人对他进行批判。他似乎没资格让人对他尊敬,但是似乎也不能有人对他进行唾骂。当这样被典型化的时候,他像是一棵奇怪的树。但是回归到真实的尘世时,他却不过是旷野上一株淡淡的草。

《圣经》里有一则故事:有人请求耶稣主持惩罚一个犯了奸淫罪的妇人,按律这个妇人应当被用乱石砸死。听着那些人的叫嚷,耶稣却说:“你们里面哪个没有罪的,先向她投石吧。”

最终,也没有一个人投石。

谁是无罪的人呢?只要是人。

写到这里,我明白了,在对象上,我的落泪并不只是为了这个人,而是为了太多的人,包括我自己。在理性上,我的落泪也不是因为神圣,而是因为卑微。而在情感上,我的落泪也与感动无关,而是源自于一种深深的悲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