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茶生涯(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散文丛书)
22628900000006

第6章 真水无香(6)

【面对刘欢,请安静】

写下这句话,是因为刘欢。曾经有两件和他有关的事,一是他和他的妻子驳斥了所谓的“绯闻”(那条所谓的“绯闻”似乎没有人信,像一次找错了对象的造谣)。二是他上个月在北京举行了他的个人演唱会。关于“绯闻”,电视主持人问他:有人说你这也是炒作,为了演唱会的一种变相炒作。刘欢一脸的费解和嫌恶:这怎么可能?一个人把自己说成那样了,怎么还能说是炒作?(大意)没有丝毫的油滑,完全是朴素的正常人的态度。至于他的演唱会,没有费力拉什么赞助,也没有刻意做什么推广,甚至事先不送票,票却一下子卖空了,水银泻地一般。印象中这是个低调、有点被动的人,或者说真正骄傲的人。他出唱片,他开个唱,好像都是人家催着他做的,而且迟了好几拍——以至于让人很惊诧:他到现在才第一次开个人演唱会,怎么会?在媒体面前他从来没有发高烧的迹象,说话总是得体、合身份,不刻意收敛,但留着余地。

看来还是有人不被盛名毁掉的。说起刘欢这个人,对他有些没来由的好感。至少这么多年,他是我唯一到正规音像店买了正版CD的大陆歌手,那是他的《记住刘欢》。许多人是从他唱《北京人在纽约》片头曲开始喜欢他的,那首歌他唱得大气,“有一种极舒展的明亮”(朱伟《关于刘欢的疑问》,《三联生活周刊》第十三期)。但是我更喜欢他唱《上海人在东京》的那首片头曲,可能是因为我自己有留日经历导致偏爱吧,那简直是那部烂电视剧唯一的亮点。极舒展的明亮,到了这里,在管弦乐队的宏大背景衬托下,显得更加华丽。令我想起——宽阔的机场,冰冷的机翼,起飞时的强大气流,和空中看下去的东京的璀璨灯火。

刘欢的声音一直有一种华丽的感觉,属于西洋的,都市的,心灵力量的。所以像那首红透了全国的“该出手时就出手”,其实不适合他,他没有那种粗糙、痞气。我不懂声乐,不知道刘欢的声音在专业上应该如何评价,只是觉得,不论是悲哀还是欢乐还是两者的混合,经他一唱,都有了华丽的光泽。

吸引人的可能还有他演唱时的忘我,他真的是用声音在扮演一个角色,而且他很看重这个角色,在唱的时候整个人投入进去,有点不计后果——所以会有他“唱背过去”的传言。不但投入,而且刘欢身上有一种说服力,你会相信他不会一转身就去侧幕数钱,或者挤眉弄眼地拍无聊的广告。我相信他内心一定不喜欢人家说他是个歌手,是个明星,他会选择歌唱家这样的称呼。

他在日常生活里过着宁静妥帖的生活,依旧当他的教师,在讲台上只讲不唱,拥有让人羡慕的和谐家庭,出门没有墨镜、保镖,没有情变婚外恋几角恋绯闻,没有打人撞车逃税吸毒的丑闻……这是个知识分子气多过明星气的人。

这样的人,真希望那些“热心”的媒体对人家网开一面,不要唯恐天下不乱去把清水搅浑,不要为了娱乐版的头条而捕风捉影,扰人清净。对他的舞台以外的个人生活,应该与那些靠制造新闻养家糊口、三天不上报就吃不下饭的“明星”区别开,用不着狗仔队来全天候抢逼围。

我不认识刘欢,也不是他的歌迷,买了那张《记住刘欢》之后,我既没有买他的《生于六十年代》,也毫无到北京去听他的演唱会的冲动。只是觉得:在实力之外,他身上拥有的某种品质,是值得尊重的。尤其在今天的时代。

每当刘欢出场,不要尖叫,请安静。安静地听,或者安静走开。

【花火开后的天空】

“花火”是日文的词,就是焰火。我觉得花火比焰火更形象,可不是像花一样开出来的火吗?

日本人总是迷恋转瞬即逝的灿烂,除了樱花,对花火也怀着深深的、执着的爱,夏日里专门有花火大会,万人空巷。

在东京留学的时候,有一次,接到邀请,在隅田川花火大会的晚上,出席一家公司的晚会。这家公司正正坐落在隅田川边,其实就是请大家分享他们的近水楼台,好好地欣赏花火。四个人一组对坐着,面前的小几上是茶点,感觉有点像在火车上。花火不断升起,室内的惊叹声也不断响起。没有等结束,主持人就让大家开始摸奖、做游戏,大家的注意力转移到了灯火辉煌的室内。当时觉得有点煞风景,后来才领悟出也许是主人的好意。

花火开过之后,实在是寂寞。如果各人就此陷入忧愁和茫然,实在有违节日的本意,不如用热闹来转移开注意吧。但是,这份好心使我失去了一次机会,领会花火开过的天空的美。

另外一次,在和歌山的海边。是学校的团体旅行,晚上我和两个北京同学,一个埃及同学,去海滩散步。不记得是谁在小店买了花火。我们在海滩上放起了花火。那里没有灯火,黑漆漆的,突然一朵花开在空中,然后四散凋谢,有一种让人窒息的美,但是又有些凄然。除了花开花谢的声音,我们不需要别的声音,也没有人制造它。每次看到极美的东西,人往往只有沉默。

花火放完了,被惊扰的夜色向我们大肆反扑。分不清哪里是海,哪里是天,就那么一片的无边无际的黑暗,除了脚下的沙是实在的,四际空空。辽阔、深邃、神秘。突如其来的虚弱让我站立不稳,于是在沙上坐下了。

黑暗中,我看见了自己的内心,赤裸裸的内心。痛苦,矛盾,不甘,和平日的外表完全不同的内心。我几乎要战栗起来。因为发现自己其实是幸运的,在过去漫长的二十七年里,维持着这样分裂的表里,居然没有毁掉。而人生真的只是像花火一样,夺目也只是一瞬,永恒的天空什么都不会留下,更不会改变。所以人应该听从自己的内心,为自己活,活出一个真的自己。当然,前提是:自己负责,负全责。

就在那个晚上,在那个海滩,一个女子突然觉醒了。

一定要在夺目的花火开了之后,一无所有的天空,才会让人明白,所谓人生是怎么回事。

【用力看 就是盲】

一个在国外的朋友给我发了一个电子邮件,说附件里有一个送给我的小礼物。

打开附件,黑魆魆的背景上浮现出大卫·科波菲尔的脸,神秘的眼睛,诡异的笑容。旁边字幕徐徐变幻,好像大卫那催眠的声音——稍后,我将带领你进入魔法世界。——你将成为魔法世界的见证人。——你只是魔法的一部分。——在这个简单的游戏中,你将看到,我可以通过电脑深入你的思想。

然后,出现了六张扑克牌,都是不同花色的J到K,每张都不一样。

然后——你在心里默想其中的一张。不要用鼠标点中它,只是在心里默想。(我选了红桃Q)——看着我的眼睛,默想你的卡片。(我根本不相信,就真的挑衅般地看着他的眼睛,心想:就算你有什么厉害的软件,我不在键盘上做任何动作,你怎么可能知道我选中了哪一张?但是看着他那双深不可测的眼睛,还有那充满自信和诡异的笑容,我心里开始动摇……)——我不认识你,我也看不见你,但是我可以知道你的思想。(真的吗?)——默想你的卡片,然后击空格键。

轻轻一击空格键,画面哗地一变,原来的六张牌不见了,然后出现了一行字:看!我取走了你的卡片!

我急忙去看,天哪!扑克牌只剩下五张,红桃Q不见了!真的不见了!!

大吃一惊的我,马上再来一遍,这次选了黑桃K,几个步骤下来,黑桃K又不见了!

大卫真的通过电脑,拿走了我想的牌?怎么可能?我只是默想,没有作任何表示,怎么可能会有这种结果?难道真的有魔法?!

百思不得其解,发了邮件问那个朋友,他说:“这是个诡计,我已经知道了。你再想想。”

我想了半天,不得要领,自惭拥有的是“文科头脑”,于是转发给了另一个朋友,他是个当年的理科高材生。过了一会打电话问他,他说应该是个概率的问题,他正在进行分析。我一听就知道他也是一头雾水,便再去追问那个大洋彼岸的始作俑者。

对方终于回答了我。他的回答令我再次失声惊呼:竟然是这样简单!

原来,第二次出现的牌,完全是另外的一组,虽然看上去和第一次的很相似——都是J到K,但花色不一样,也就是说,第一次出现的六张牌,第二次都不会再出现。不论你选哪一张牌,结果都是一样的。

但是我们为什么会上当呢?因为我们死死地注意其中的一张牌,你的注意力只集中在这一张上面,当然就只看到“它”“没有了”。什么“默想”,什么“看着我的眼睛”,都是烟雾和花招。实质就是这么简单。

我还是惊叹。不是惊叹这种游戏的有趣,而是惊叹它对人的普遍心理的洞察和利用。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许多人难道不是这样吗?总是选定了人生某一项内容,作为自己的一张大牌,重视它,在乎它,死死地盯着它,有它在就觉得人生有希望有光明有分量有温暖,如若是在某一时刻,发现它不翼而飞,人生就彻底崩溃,信念坍塌,日月无光……根本不知道其他几张牌是否还在,是否有变化,忘了——人生,从来就不是只有一张牌。

所谓的“应有尽有”、“完满无缺”是不可能的。但,我们所缺少的东西之所以显得那么重要,有时候是因为我们过分期盼,过分重视它了。我们为什么要那样在乎我们没有的东西呢?为什么要如此执着?甚至要拿一生来和它死耗呢?

就算拿走了你的那张牌,不是还有其他的五张吗?即使它们的图案和你最初的希望不一样,难道不也可能是悦目的吗?接受并且欣赏命运发给我们的牌,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乐趣呢。所谓的惊喜,所谓的奇迹,都不是死死等来苦苦盼来的,而是预料之外,在某个神奇时刻突然降临的。

我喜欢这个游戏,大卫的诡计让我明白了:有时候,用力看其实就是盲,执着于计较就是蠢。

【过年报个平安账】

关于过年的种种,已经被说得太多太多,以至于今天的人面临一说就是陈词滥调的危险。所以,写过年文章,聪明的人是慎之又慎的,甚至可以说智者不为。今年之所以豁出来写上一篇,是因为我一向不是智者,加上有话要说不吐不快,干脆来个畅所欲言,权当正月里放个小鞭炮,入耳不入耳都是闹猛。

不知道从哪一年起,我在快过年的时候都会收到一两份特别的贺年卡,或者“贺年信”。之所以说特别,不是设计上或者材料上有什么出奇制胜之处,而是内容。不是通常的几句吉利话,更不是印好了贺辞就签一个名,而是一大篇的年终总结,把自己这一年在忙什么、想什么、苦什么、乐什么、明年盼什么,都一一道来。看了不但可以知道对方工作的收获大小、事业的进展程度,而且可以了解一家大小的情况、心情。这真是非常好的创意!说“年终总结”,缺了情趣;说它是“流水账”,反映不出它要言不烦、逢年而作的特点,我给它起了个名,就叫“平安账”吧。

过年了,想着给亲友报个平安账。让他们知道,忙忙碌碌的一年,你是怎么过的;也让他们知道,再怎么忙碌,你的心里还记挂着他们,也知道他们记挂着你。这种朴素而深厚的情谊,是常常凉薄的尘世中的一股温暖,是难免苦涩的生活里的一分甘甜,而且让人可以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