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皂荚树下
22615500000069

第69章 二十一(3)

何氏夫人一生孤独寂寞时,常常以一个人抽闷烟排遣。舍不得钱买好烟,全是抽价钱便宜的劣质烟,到老年肺部出了问题,平时哮喘,一着凉就咳嗽。近几年,又时常感到心颤。这种情况一出现,做什么事都得停下。

这次得病,吃药、打针都无效应。她从来没输过液,杨梦麟带她到医院输了液,也没有明显的疗效。查血、照片、做心电图、打B超,做全面检查,结论是:肺心病晚期。

这表明,她的心脏和肺部早就生了病。可敬的老人,她长期患这么重的病,却一直默默地忍受着!

在市医院住了几周院,病情无大的好转。医院病床紧张,重症病人在巷道里搭床,建议她回家疗养。她也是第一次住院,不习惯,巴不得出来。

回到家里,小英时时都在身边,杨梦麟、常永琼、杨东生下班都回来,一家人热热闹闹,什么都方便些,何氏夫人感到比医院好许多。但是,她的病情没有任何好转。

过了冬至,天越来越冷,何氏夫人的病越来越重,一天咳嗽不止,流了太多眼泪的两眼泪水汪汪,下肢浮肿,走路摇摇晃晃,到街门上晒太阳,必须拄一根竹杖。

进了腊月,何氏夫人几天不能起床,汤水不进,呼吸微弱,命悬一线……

弥留之际,儿子杨梦麟、媳妇常永琼和女儿淑贞、女婿谢兴华以及孙子、外孙守在跟前,灌汤灌水,喂药喂食,希望能留住他们的母亲、婆婆、外婆!

初六的晚上,寒风嗖嗖,微雨夹着雪粒打在屋顶上“沙沙”地响。在所有儿孙的守护下,何氏夫人走完了她七十八岁的生命里程,辞世西去了……

何氏夫人停止了呼吸!当儿孙们明白是怎么一回事时,全家人立即哭声一片。淑贞边数说母亲的功苦恩情,边泪如泉涌,号啕大哭。杨梦麟一脸悲戚地看着安详如睡的母亲,深切的经历着失亲之痛。东生两行眼泪挂在脸上,强忍着悲痛。谢兴华想起岳母多年的疼爱,一脸悲切地站在跟前默哀。常永琼尽管是半路媳妇儿,几年的相处,婆婆对她的好使她涕泪交加。外孙、外孙女以及外孙媳、外孙女婿等,男的一脸哀伤,女的放声痛哭。唯一没有在跟前的,是何氏夫人生前视若掌上明珠的孙女儿钱华。

何氏夫人的丧信发出,娘家兄弟何华生和他的儿子、侄儿们,谢家二姐和她的儿女们都来了。

初七早晨,风雪仍然没有停住,滴水成冰。杨梦麟一家三口,杨淑贞、谢兴华和儿子、媳妇儿、孙子、女儿、女婿、外孙共十六七口、谢家二姐和儿子、女儿及几个孙子送何氏夫人的灵柩到城东二十里的娘家墓地安葬。兄弟何华生及几个侄儿已经先回去,在那头迎接。

一共去了四辆汽车。

杨梦麟头裹孝布站在最前面装着棺材的大货车上的前面,双手捧着母亲的遗像。雪粒飞来,打得脸精疼,风吹得像刀割一样。杨梦麟的手僵得梆硬,冻得清鼻涕直流。活了五十多岁,哪里吃过这样的苦?他说,要不是他的妈,再是谁也不干!常永琼、杨东生及外孙、外孙女扶着车厢栏板站着,或在车厢蹲着,只有淑贞和谢兴华年龄大,垫了两块纸板在车厢里坐,一个个也冻得“嗖嗖嗖”的。

谢家二姐和儿子、女儿、几个孙子以及其他亲戚朋友坐在大、小两个面包车上,后面的小卡车装着花圈。

丧送到,何华生和儿子、侄儿老远就来迎接,不少娘家人来帮忙,一同把棺材抬到何家坟陵。整整一天,才把事情办完。

杨东生同周玉茹已经处了大半年。

小伙子实在,姑娘本分,性格投合,越处感情越深。

过了何氏夫人逝世的百日,杨梦麟和儿子杨东生带着重礼到城东周家湾去见亲家,商量儿子结婚的事。

此前,杨梦麟已登了一次周家的门。那是带着杨东生到周家提亲。他们去,玉茹的父母很高兴,同意周玉茹与杨东生来往。

这次是又一个重要程序。

杨梦麟和东生还在老远,周家父亲就带着儿子周德伟、大女婿李振兴在大门口迎候,母亲和媳妇儿、玉华、玉茹、玉梅在厨房里忙。

到门口,周德伟和李振兴接过杨梦麟父子的包,父亲同杨梦麟握了手,边走边寒暄着把他们让进门。

杨梦麟和杨东生走进院子,听到声音的大女儿玉华、三女儿玉梅和媳妇儿迎了出来,问他们吃了饭没有,请他们坐。玉茹打扮了一下才出来,走在最后面,走拢羞涩地把杨梦麟叫了一声:“爸爸。”

三月天气,风和日丽,院子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周的花草郁郁葱葱,有的还开着花,一棵碗口粗的梨树已经长出指头大的青果。树下的桌子上摆着沏好了的茶和香烟、打火机,周围一圈小木椅。

杨梦麟和东生坐下,周家父亲给杨梦麟拿烟,把火点燃。又给东生拿,东生说:“我不吃烟!”周家父亲知道他不抽烟,没有勉强。这边烟才点起,那边周家母亲又双手捧着一杯茶递到杨梦麟手里。杨梦麟赶忙说:“谢谢,我自己来,你们太客气了!”

都坐定,周家父母问杨梦麟的工作忙不忙,问杨东生上班的情况。杨梦麟和杨东生也回问他们身体好不好,上班忙不忙。

父亲说话,小辈不能插嘴,周德伟和李振兴一直在旁边听。杨东生同玉茹父母这边说完话,赶快转过身同他们聊起年轻人喜欢的话题。

不久就吃饭。

两张小方桌拼拢,十几个人坐得拥拥挤挤。

端上来的菜,既有农村的美味,也有城里的珍馐,酒是周家父亲收藏了多年的好酒,周家尽家里所有。杨梦麟和杨东生都不能多喝酒,周家从父亲到周德伟、李振兴也不太喝酒。

没多喝酒,饭吃得快。

吃完饭,媳妇儿、女儿都到厨房收拾锅碗去了,只有周家父母和哥哥周德伟、姐夫李振兴在场。杨梦麟说明这次的来意,并说他们都要回去上班,希望把杨东生和周玉茹结婚的事商量一下。

他们的来意周家知道,但他们是女儿的事,不便先说,要他们提出。杨家已经提出,周家父母挽留他们住一晚上,好好耍一下,接着才转入正题。

周家父亲很干脆,说:“你们只要给我们这头族里的亲房一家买一份礼物送去,让人家知道有这个亲戚,以后有事好走动就行了。至于聘礼,一切都免了,不需要花那些钱!”父亲说了,母亲附和,周德伟和李振兴两个也没有再提要求。

说到婚期,杨梦麟说杨东生的婆婆去世才不久,年内不能办喜事,明年春节过后办。周家父母、哥哥、姐夫一致说“玉茹年龄还小,不急,听你们安排”。

此行,杨梦麟感受到了周家的热情、讲究和慷慨大方,十分高兴。杨东生没有说什么,但心里喜欢。

几个月倏地过去。

年一过完,杨东生和周玉茹举行婚礼。这时人们富裕起来,结婚时兴大办,城里人没有谁家有能做几十桌饭菜的锅灶,结婚酒席都在饭店里置办。东生结婚,杨家本家的人少,亲戚朋友也不是很多,但是周家亲房共族的人一算就有七八桌,也只有在饭馆里举行。

那天,杨家这边的长辈、弟妹,淑贞一大家人及婆家同杨梦麟他们平时有往来的,杨梦麟的同事、朋友,何氏夫人的娘家人、谢家二姨和表弟表妹们几家,都前来祝贺,场面和热闹都胜过当年杨梦麟同钱雪梅结婚的时候。

儿子结婚,杨梦麟拿钱装修房子、买东西、办酒席,叫常永琼给了杨东生一千元钱,叫他自己去买东西和给玉茹买衣服。

杨东生结婚,钱雪梅没来参加。这时她是单身,儿子结婚岂有不想参加的,但是她觉得来了同常永琼对面难堪。妹妹钱华来了,十六岁的花季少女带来了妈妈和自己对哥哥的祝福,亲手把母亲送的礼物交给了哥哥和嫂子。

没过几年,常永琼的儿子要结婚了。

常永琼的儿子叫伍刚,自父亲去世后,大多数时间跟爷爷、婆婆在一起。伍刚高中毕业后,赶上一个军工厂招工,亲戚帮忙,进去当了工人。小伙子像他母亲,白白净净,两道浓眉毛,一双大眼睛,为人谦和热情,工作踏实肯干,进厂不到两年,就被厂里的一个叫韩霞的北方姑娘看中,谈起恋爱。

在一起处了几年,伍刚和韩霞满了法定的结婚年龄。韩霞的父母和伍家的爷爷、婆婆希望他们早些成家。做母亲的常永琼,想她跟杨梦麟在一起,很多时候不能照顾儿子,也希望他早日成家,以免自己牵挂。伍刚和韩霞觉得已经是大男大女,天天上班下班都在一起,结了婚方便一些。

常永琼同杨梦麟商量:“老杨,我儿子要结婚了,你看咋个办?”

“该结就结嘛,有啥咋个办的?”杨梦麟没怎么当一回事地说。

接着,常永琼说了她的想法,杨梦麟提出了一些建议。常永琼很满意,觉得有男人就是好,遇事可以有人做个主,光是一个女人,头发长见识短,很多事情拿不定主意。

常永琼给杨梦麟说儿子结婚的事还有个想法,就是看他有没有钱,暂时借用一下。而杨梦麟只字未提。

常永琼工资不高,丈夫生病花了很多钱,到死的时候,她已经两手空空,一个白板。这些年同杨梦麟在一起,她个人开销少了些,但儿子读书要供,也没有攒下钱。儿子学徒才满没多久,没挣多少钱,耍了几年朋友,还花了不少钱。伍刚的爷爷、婆婆可能有点儿钱,但那是两个老人退休后省吃俭用积攒的,不好意思开口,而且伍刚是隔辈之人。

常永琼十分为难。

她认为同杨梦麟结婚后的这几年里,她把杨家当成自己的家,没有过二心。给杨梦麟端茶倒水,洗衣做饭,服侍得周周到到。何氏夫人生了病,她给买药倒水,下班回来先去问候了才进自己的屋。杨东生能够娶到品貌端正又勤快贤惠的周玉茹,还不是她同玉茹的姐姐在一起上班说起的,不是哪有这件事。她对杨家有功啊!杨梦麟也是挣工资,虽然工资高,但是要养活这一家几个人,自己又有嗜好,也没存多少钱。她想的是他接媳妇儿收了一笔礼钱,这个钱没怎么用,他借给她用,她把事情办了就还给他,既然是两口子,这难道都不成?

常永琼终究没向杨梦麟开口。

因为她想,她和前夫的孩子与杨梦麟不沾边,伍刚的爸爸死了,这事情该她负责。

还有,杨梦麟知道她需要用钱,但他提都没提。想到了这里,她心里觉得很不舒服。

正在为难之时,那天她回原来的婆家去,伍刚的爷爷、婆婆主动提出他们给孙子结婚拿五千块钱,对她说:“你工资不高,可能没存好多钱,伍刚工作又才没几年,办事要钱,我们有钱,你们拿去用!”

这解了她一扣,她很感动,当时就流下了眼泪。

一天,伍刚和韩霞到上河街来,杨梦麟在家,掏了五百元钱给伍刚,说:“你们马上就要成家了,这是大事,祝贺你们!”他把钱塞到伍刚手里,伍刚说:“谢谢杨叔叔!”韩霞也说:“谢谢杨叔叔!”

杨梦麟给伍刚拿钱,五百元不是个小数,是一个二十几年工龄的职工一两个月的工资。但是,常永琼却另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杨东生结婚,他叫我给了一千,伍刚结婚,减了一半,这是我的儿子啊,他真分得清!

自此,常永琼心里生了嫌隙。

伍刚结婚后,先在离市城区几十里的厂里上班,同韩霞的父母们住在一起。后来,工厂生产民用产品,工厂搬到了只离几里路的开发区,职工宿舍建在了东城新区。伍刚和韩霞虽然是青工,但是双职工,分到了一套电梯公寓房。

结婚一年多,韩霞怀了孕,需要照顾,常永琼也满了五十岁,退了休,以要给儿子、媳妇儿煮饭和带孙子为由,同杨梦麟分了手。

杨梦麟的第四任老婆、第五次婚姻又这样结束。

常永琼同杨梦麟在一起生活了六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