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皂荚树下
22615500000068

第68章 二十一(2)

女人心细,想得复杂。婆婆何氏夫人一天在想,杨东生都二十几岁了,该耍女朋友了,不知道耍谁家的女儿哟……常永琼不管怎么说是杨东生的后妈,把杨东生的婚事也搁在心里,帮着婆母和丈夫操心。

周玉华原来在宋瑞媛工作过的供销社上班,爱人调到区里工作,她也调到了区政府门口的商场,调到了爱人身边。

周玉华的父亲是老供销社干部,当过乡社主任,最后在区社管人事,直至退休。农村人口转为吃商品粮的居民户口比登天还难的年代,农村人要出来找个拿国家钱的正式工作更难。周玉华有父亲的关系,初中毕业后安排在父亲管辖下的一个乡供销社上班。她爱人在那里镇上工作,追她,两个耍起朋友,结了婚,生了一个儿子。后来丈夫工作到哪里,她就跟着调到哪里。

常永琼是从同一个区的供销社调来的,同周玉华算是同出一个地方,因此两个人有一种自然的亲切。常永琼年龄大得多,对人热情开朗,周玉华才二十几岁,单纯,爱说话,两个性格十分投缘。

周玉华兄妹四个,排头的是哥哥,接着是玉华、玉茹、玉梅。周玉华在城里上班,父母、哥哥、嫂子和两个妹妹时常来耍。哥哥、嫂子和小妹玉梅在另一区工作,来得少些,大妹玉茹在河那边的一个厂里上班,是姐夫在那里分管企业时安排的,离得近,经常到姐姐家里来。周玉茹来了,姊妹的亲热不说,玉茹还事事听从姐姐的。周玉华同常永琼好,玉茹也跟着姐姐把常永琼叫“常姐”。常永琼见玉茹身材苗条,白净光鲜,出言吐语稚雅,对人有礼貌,开朗大方,看在眼里,爱在心上,动了介绍给杨东生做女朋友的想法。

一天,玉茹休息,来跟姐姐耍,常永琼正好在上班,话说到融洽处,常永琼问:“玉茹,今年好多岁了?”

玉茹笑着说:“快二十啦!”

“啊,好小哦!”

“也不小啦!”

“倒是,也是该耍朋友的年龄哪!”

“那还早!”

“早啥哟。”

玉茹红着脸走开了。

玉茹走后,常永琼问周玉华:“你妹妹耍朋友了没有?”

爽朗的周玉华说:“哪晓得她的?我没有管她这些事,让她自己耍!”

“你问一下她,如果没耍,我给她介绍一个。姑娘家,也不要把好时光晃过去了!”常永琼以长者的口吻说。

“你说的是——你晓得的好小伙子给她介绍一个嘛!”周玉华认真地找起常永琼帮忙。

“我们家老杨前头那个儿子杨东生,我觉得和玉茹就合适!”

“你现在那个男人的?”

“嗯。”

“你说一下他是个啥条件!”

常永琼把杨东生的年龄、长相、文化、工作和家庭情况详详细细地给周玉华说了。特别强调了人实在,大专文化,爸爸是市医院外科的主刀医生,自己有房子。

周玉华一听,对比自己妹妹还是农村户口、文化不高的情况,认为确实可以。她特别感兴趣的是,东生的婆婆姓何,她的婆婆也姓何,是一个地方的,弄不好还沾亲带故。

周家的女儿是有家教的。周玉华的父亲从小读私塾,传统的伦常礼仪是他脑子里根深蒂固的信条,也是要求自己、约束家人、教育子女的标准。在他严厉的家教下,子女说话做事都是中规中矩、懂礼貌、待人宽厚,男子刚强、女儿温顺的。周玉华清楚地知道,妹妹的婚事,姐姐应该操心,但是决不能作决定,先要看妹妹本人的态度,再由父母做主。

周玉华对常永琼说:“常姐,这个事我要问我妹妹,看她自己耍得有没有,如果没有,我回去把杨东生的情况给我爸爸和妈妈说了,他们同意了,我们再说。”

“好!你说的是对的,应该这样。”常永琼说。

妹妹来了,周玉华问:“玉茹,你这么大了,个人问题也应该考虑啦!常永琼现在那个男的有个儿子比你大两岁,在汽车大修厂(这时车修社已改为汽车大修厂,正在同东风汽车公司合作)上班,个人和家庭条件都可以。如果你自己还没看上得有,好久就叫常永琼把他叫来,你过来费不了多大事,跟这个娃儿见个面嘛,你看可以不可以?”

说这些事,大姑娘都害羞,虽然是自己的亲姐姐说,玉茹也臊得脸飞红,看着姐姐玉华不吱声,手脚也没处放,像读书时站着接受老师的批评一样。

周玉华急了,声音大了,说:“这有啥嘛?你开个腔嘛,愿意见就见,不愿意见就不见,又没哪个强迫你!”

玉茹忸怩地看着姐姐,脸没那么红了,好久才说:“我们厂里那边有……”

“哦,你已经耍得有了?”周玉华吃了一惊,没想到自己还不知道,没等玉茹说完就插了嘴。

“嗯……”

“那你咋完全没提过呢?那个小伙子如何嘛?”

“我认为可以……”

周玉华平静下来,关切地问妹妹。

周玉茹比周玉华小两岁多,从小和姐姐玉华、妹妹玉梅一起背着书包上学,放学后一起背着小背篼扯猪草,家里没事做时一起在院子里跳橡筋儿踢毽子,不管做啥事都互相知道,从来没有吵过架,关系十分亲密。今天姐姐玉华问这些事,玉茹毫无思想准备,这是一个姑娘心里最大的秘密,虽是亲姐姐问,突如其来,心也跳得“咚咚咚”的。姐姐说这些,是关心自己,玉茹终于镇定下来,把在厂里耍的朋友小李的情况详细地对姐姐说了。

周玉华听完妹妹玉茹的话,认为小李的确也不错,妹妹长大了,懂得如何认识人,怎样同别人交朋友了,但对玉茹说的,小李家在农村,是个农村户口,她觉得是个大的问题——妹妹户口在农村,小李也在农村,以后生个孩子也是个农村娃儿,啥时才能脱得了“农皮”哟!

“你们都是农村人口,下一代人也是农村的,这怎么办呢?”周玉华不说小李好,也没夸妹妹有眼力,只说她认为的缺陷。对于这一点,周玉华是很敏感的,也特别看重。农村人要变成城里人多难哪!她爱人在县下辖、管几个公社的区里当团委副书记,都没能转成城镇户口,建市后调到区机关,又下到乡镇任政府领导才转成户口,干了五六年才又调回区上,走了一大圈,很麻烦。

周玉茹也觉得是个问题,但没有说话,年轻人在爱的火焰燃烧的时候,会玉石俱焚,什么也不怕的。

周玉茹从小听惯了姐姐的话,最后服从了姐姐的安排——和杨东生见面。

常永琼约定杨东生哪一天几点到她上班的商场,杨东生准时来了。他到那里,周玉茹已经到了。一走进商场,杨东生看到常姨在同两个女子说话,两个女子很相像,估计就是周玉华和周玉茹两姊妹。

“杨东生,你来了!”常永琼看见杨东生,老远招呼,同时对玉华和玉茹两姐妹小声说,“就是这个娃儿!”

两姐妹抬起头,看见一个壮实的小伙子向她们走来。

东生走拢,在常永琼递过的一个凳子上坐下。常永琼把玉华、玉茹姐妹和东生相互作了介绍,四个人在一起说话。周玉华问了一些问题,东生作了回答。有人买东西,常永琼和周玉华借故走开,让玉茹和东生两个单独谈。

一场相亲就这样在其他人不知不觉中进行着。

杨东生对周玉茹十分满意。看到玉茹瘦瘦的、高高的,白净光洁,一双水灵清纯的大眼睛顾盼有神,在女孩子中是百里挑一的美女,他自惭形陋,只怕玉茹看不上他。

在周玉茹的眼里,这个小伙子实在,见了她们脸红得比她还厉害,不多言不多语,问他什么才说什么;个子高,五官端正,只是皮肤黑一点儿。

没几天,周玉华和爱人、儿子回娘家,周玉茹也在家里。周玉华给爸爸、妈妈说了有人给妹妹介绍杨东生、两个见了面的事,说杨东生可以。她爸爸听了以后,一言主定,就和杨东生这个娃儿来往。理由是:这个娃儿是城里人,有文凭、有工作、有自己的房子,爸爸是市医院的外科主刀医生,婆婆和玉华、玉茹她们婆婆是一个地方、同姓共族的姊妹,他从小就知道、很羡慕这一家人。至于皮肤黑一点儿,不算缺点,小伙子稍微黑一点儿没有什么。

妈妈没说话,都知道她同爸爸是一个观点。哥哥周德伟和姐姐玉华、妹妹玉梅都认为爸爸说得对。虽然恋恋不舍自己耍的朋友,但是爸爸主定,一家人都跟爸爸是一个意见,温顺乖觉的周玉茹只好心悦诚服。

在常永琼的指导下,杨东生一有时间就主动约玉茹,同她一起转路、上街、逛商店,把她带到郊外的山上、河边说悄悄话,带她到家里玩……在亲密的接触中,玉茹又发现了东生随和、听她的话、对她用钱大方等隐藏的优点,东生更看到了玉茹勤劳、善良、理解关心人的品质和良好的教养。

杨东生把玉茹带到家里,婆婆何氏夫人看到玉茹秀气的模样儿和稚雅的举止言谈,喜欢得不得了。她过了三个儿媳妇儿,正在和第四个儿媳妇儿相处,在选择什么样的人做儿媳妇和孙儿媳妇的问题上,她有自己的标准。看人观行,她认定玉茹就是她日思夜想的那种女子。何氏夫人放心了!

杨梦麟虽然像个“土神”,但自从杨东生同玉茹耍朋友,经常脸上都带着笑,有时嘴里还哼起歌来,满意之情形之于色于言。他一个儿子、一个女儿,钱华归钱雪梅,终身大事要他管他能管才管,东生完全是他的责任,找到了玉茹这样一个秀外慧中的姑娘,儿子有一个贤淑的女子陪伴一生,他就可以等着抱孙子、当爷爷,老年有好的依靠、能无忧无虑地颐养天年了,他怎么不高兴呢?

深秋时节。院子里一片冷寂,皂荚树上的叶子变得金黄,江风吹来,簌簌地掉了一地。

保姆小英在院子里洗衣服。自从通了自来水,像何氏夫人过去那样端着盆子、背着背篼到北头河里洗衣、淘菜、用桶挑水的历史就一去不复返了。

“小英,给我倒一点儿开水,我喝药!”又感冒在床的何氏夫人在屋里喊。

“婆婆,你要啥?”小英没有听清何氏夫人的话,赶快擦干手,跑进屋里。

“给我倒一点儿开水喝药。”何氏夫人重复了一遍

“噢!”手脚麻利的姑娘边答应边提起水瓶倒了一玻璃杯水端到何氏夫人床前。

何氏夫人喝了一口,不凉不烫。然后,小英把放在床头桌子上的几样药按用量拿给何氏夫人。这些药昨天喝了一天,小英知道哪样药喝多少。服侍何氏夫人喝下药,小英又到院子里接着洗衣服。

这几个月来,何氏夫人经常生病,一天不停咳嗽,气乏气喘,脸色蜡黄,精神大不如前。

家里一切顺遂了!媳妇儿常永琼孝顺能干,杨东生上了班,耍了一个精灵的女子,家里的事有保姆小英做,何氏夫人可以不热一阵冷一阵的了。她一辈子太辛苦,该享福了。可是,事不如人愿,她光害病,一天这里疼那里痛的。

何氏夫人生病,杨梦麟不要她再做什么事,叫她好好休息,不断地给她拿药回来。常永琼时常问她喜欢吃什么喝什么,只要说了就买回来,需要做的叫小英做,小英不会做的,就亲自动手。一下班回来,常永琼总要和她说些温情体贴的话,何氏夫人很是爱听。杨东生是婆婆从小拉扯大的,不会说得多好听,但是大了,也懂事了,一天要到床前问几次,婆婆叫他去做个什么事,答应一声就去了。杨东生刚耍的女朋友周玉茹到家里来,给她买些糕点。淑贞和谢兴华更不用说,一天来看她几次。谢应平、谢应安、谢应林、谢红、谢双等人也经常来看望。一世凄凉,但晚景热闹,何氏夫人十分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