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皂荚树下
22615500000049

第49章 十五(2)

父亲钱家吉听他们说啥东西都没有,怕再给钱雪梅们添麻烦,也怕小外孙女去了吃亏,不让钱华去,说:“你们把家里必须用的东西买齐了再来接娃娃。”母亲周秀兰也不让把孩子接走。

“这些娃儿比我们享福多了,也要吃点儿苦才行!”钱雪梅坚持要把钱华带上山。

钱华小,听妈妈说要带她到新家,倒是高兴得不得了。

钱雪梅用自行车带着钱华,到了将军桥,下来把女儿推着往上走。

“妈妈,要到了吗?”小女儿钱华问。

“要到了。你坐在车子上还急,我推你还在使劲呢!”气乏气喘的钱雪梅没好气地说。

到了石阶路口,钱雪梅停下自行车,把女儿抱下来,叫她站在那里等她,她去停车子。

女儿见妈妈过来了,问:“妈妈,走哪儿?”

妈妈指着石阶说:“往上爬!”

爬了一段,女儿站在第一个平台上向妈妈招手:“妈妈,我爬不动了,快来背我嘛!”

钱雪梅上去,钱华硬要她背,钱雪梅没办法,伸出手说:“自己走,我拉你!”

到了家,钱华额头上冒出了汗珠。钱雪梅用钥匙开了门,从门后面的铁钉上取下自己的毛巾,给女儿擦了脸。

小孩子刚到一个地方,什么都觉得新鲜。擦完脸,钱华就跑出去了。过了一会儿,钱华回来了,用手指着说:“妈妈,我在那个厕所去解手,里面好多蛆蛆哟!”

妈妈责怪地说:“谁叫你一个人去上厕所的?掉下去了怎么办?”

钱华眼睛盯着妈妈,看她生气了没有。

钱华跑上跑下,跑累了,说:“妈妈,我要睡觉。”

“睡觉?你睡嘛!”钱雪梅说。

“在哪儿睡嘛,床都没有!”钱华从来没睡过地铺。

钱雪梅走过去,指着大房间里的小铺说:“这是你的铺,以后你就在这个铺上睡,记得了吗?”

“嗯,不,我要在床上睡!”小女儿扭来扭去地说。

“华华乖,这个铺睡起舒服得很,你睡这个小铺,妈妈和朱叔叔睡那个大铺!”钱雪梅指着里边地上靠窗的地铺说,钱华这才睡下。

没过多久,朱云林去接儿子。张玉兰也舍不得,自落地以来,儿子没有一天离开过她。但朱云林是儿子的爸爸,她又没有办法,只好让张勇走。

张勇坐上车,朱云林边骑车边同他说着话。走拢把自行车放在挑水的自来水管跟前,父子俩一级一级爬石阶上去。到底孩子大些,又是男孩子,爬了两段几十步石阶,既没有出汗,也脸不红气不喘。

进到屋里,张勇看见地上的铺,脸上现出意外:“怎么没有床?”

“睡觉只要下面铺的有,上面盖的有,冬天暖和,夏天凉快就行,管它在哪儿睡。一个男娃儿,还讲是在床上睡还是在地上睡!”朱云林教育儿子不要讲条件,特别是一个男孩子。

他们买的一张小方桌和四个小凳子放在外面的小间里,朱云林叫儿子把书包放在桌子上,出去玩一会儿。听父亲说了,张勇一溜烟儿地跑出去了。

钱雪梅出门时说,她要晚上才回来,所以朱云林下班后没去叫她和钱华一路。快吃晚饭的时候,钱雪梅和钱华回来了。

一个新家,四个人都到齐了。钱华对朱云林已经熟悉了,用不着教她把朱云林叫什么,但张勇还不熟悉钱雪梅。朱云林叫儿子走到钱雪梅跟前,叫“钱阿姨”。张玉兰给张勇讲过他爸爸又给他接了个后妈,叫钱雪梅,所以张勇对这个名字不陌生,只是没有见过人。张勇怯生生地走到跟前,看着钱雪梅,难为情地叫了一声:“钱阿姨!”两孩子也是第一次见面,但孩子见孩子亲,很快就熟悉了。

做饭的时候,朱云林操勺,钱雪梅帮忙,炒了两样家常菜,烧了一个蛋汤,焖了半锅饭。饭菜上桌,四个人各占一面,围着才买的小方桌,在新家吃第一顿团圆饭。

在这个地方,生活确实不方便。

住在坡上的近百户人家,每天都要到第一排前面的大路边挑水。人多,一个水龙头,挑水要排队。去挑水的人,走拢把水桶放在地上把队排起,然后扁担拿在手里,到旁边的窗口买牌子,前面的人放满水挑走,后面才往前移动一步。这里地势高,水压低,有时接一挑水要好几分钟。挑着水往上爬,扁担要横着才不会碰到石阶上,一步一步往上爬,回去就是一身汗。住得高的,有的两个人换着往上挑。如果一个人挑,要歇几次气才行。好在朱云林才三十多岁,有力气,也住得不是很高,可以一气挑拢。

三排房子一个公厕,解手爬坡下坎,距离也远。白天没啥,年轻人没啥,如果是夜里、是老人和病人,就很恼火。所以,家家户户都有一个便桶,早上起来要提着到厕所去倒。倒了要洗,但是旱厕,没有水。因此,即使有便桶,夜里解大便不管风雨雷电,也要到厕所去。

买粮、买菜、买油、买肉都要到城里,活面在山下的马路边才换得到。住在山上的人,都是下班买了带回去或者走小路专门进城去买了背上山。

钱雪梅和杨梦麟第二次离婚时,钱华才三岁,归她抚养。娘家的父母和弟妹,除了雪萍在上中学外,其他人都在上班,孩子没人带。没办法,钱雪梅只好自己上班带上,她做事,钱华在值班室或者楼梯和走廊上玩。下班后和节假日,父母和兄弟姊妹帮她带,她就休息。秋季开学,钱雪梅把钱华送进了幼儿园。工农村旁边有一所附设初中班的小学,但没有幼儿园,钱雪梅每天接送远了许多。张勇读小学五年级,也还在原来的师范附小读,上学和放学朱云林要接送。

天气越来越冷,朱云林和钱雪梅每天六点半就要起来煮饭。七点过一点吃了饭,朱云林和钱雪梅就要各自把自行车提到大路上,朱云林的自行车带儿子,钱雪梅的自行车带女儿,大人去上班,孩子去上学和上幼儿园。一段平路走完,两人就带着刹车并行下坡,坡快下完,松开刹车,车轮飞转,“吱吱”作响,冲出几十米车子才会慢下来。中午,朱云林从厂里骑车回来接着儿子,钱雪梅接着女儿又回山上。简单地吃个饭,洗了锅碗,稍事休息,又带着孩子下山。有时候实在不想跑或是钱雪梅走不了,一家人就在汽车站旅馆食堂打饭吃。下午,谁先下班谁去买菜,然后接上孩子回家做饭。每天回家,推着坐着孩子的自行车上那个大坡又饿又累,到家时已经筋疲力尽。

日子每天这样重复着,朱云林没有觉得苦,钱雪梅认为他们生活得崇高浪漫。

隆冬来临,在山上住着格外冷。

早上,朱云林和钱雪梅起得跟往常一样早。

一开门,寒风凛冽。

钱雪梅对朱云林说:“今天要多穿点儿衣服,冷得很!”

朱云林“嗯”了一声,动手做饭,钱雪梅进屋给女儿钱华找毛衣。

张勇大些,父亲一喊,一骨碌翻了起来。钱华小,钱雪梅喊了几遍都“哼哼哼”地不愿钻出被窝。“快起来,来不及啦!”钱雪梅大声呵斥,钱华才慢慢地睁开眼睛。

吃了饭,他们叫张勇和钱华都把帽子和手套戴起。

时间晚了一点。自行车提下去,张勇爬上爸爸的车架,妈妈把钱华抱上去。钱雪梅驮着女儿走在前面,朱云林父子俩跟在后面。

路冻了,坡太长太陡,不敢往下放,钱雪梅下来推着车子小心翼翼地往下走,回头对朱云林说:“你敢骑你就先走!”

朱云林说:“我也虚,都往下走吧。”朱云林也下来推着。

坡快下完,俩人才骑上去借下坡省点力,也跑得快些,赶一点儿时间。

钱雪梅驮着女儿往旅馆去上班,刚好赶上,朱云林把儿子送到学校门口,飞一样地往厂里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