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A特工是如何让谎言无处藏身的
一、瞬间识谎术:CIA善于把握一闪而过的“微信息”
1.“微表情”出卖你的内心
一个间谍在偷取情报时不慎落入了CIA的特工手里,通过对他的审讯,CIA特工们了解到他还有两个同伙。但这名间谍怎么也不愿意供认谁是自己的同伙,这让中情局的特工们一时无从下手,审讯陷入了僵局。
CIA特工认识到,这个间谍的同伙是美国很大的威胁,必须尽快抓获。经过一番考虑,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向这个间谍展示了32张卡片,每张卡上都写着一个与他一起工作过的人的名字,而这些人中很可能就有他的那两个同伙。CIA特工让间谍在看每张卡片的同时,讲述他所知道的这些人的情况,间谍坦然接受了这个要求。
从始至终,这名间谍的言谈之中没有露出任何破绽,但负责审讯的CIA特工却奇迹般地从这次审讯中找到了线索,并顺藤摸瓜,挖出了间谍的两个同伙。
原来,让间谍讲述卡片只是一个幌子,负责审讯的CIA特工对间谍所讲的内容丝毫不感兴趣,他们感兴趣的是这名间谍在讲述卡片时的眼神变化。这就是所谓的“微表情”,当间谍在看到其中某个人的名字时,眼睛突然有一种微妙的反应:瞳孔收缩,并下意识的眯了一下眼。显然,这个人是比较特殊的。
人在受到批评、压力、否定等负面刺激时,经常无意识地表现出一些寻求安慰的细微表情,以减缓内心的不适感。这些细微动作可以透露出他们紧张、焦躁、恐惧或者厌恶的负面心理情绪。这就是CIA专家们所说的“微表情”。
所谓的“微表情”是无意识的。虽然,狡猾的间谍面对不同的人能够“装”出不同的反应,但微表情却会出卖他们——这是人体自然的反应,从这些“微表情”可以窥探出别人真实的内心。
可以说,对“微表情”的研究,是美国中情局专家的看家本领,他们把这些研究成果传授给CIA特工,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比如,在社会交往中,人们说谎或被谎言欺骗的次数之多令人震惊。甚至,美国麻省大学的一位心理学家费尔德曼研究称,每人平均每日最少说谎25次。当然,谎言有不同层次之分,有的谎言是出于善意,对此我们大可不必理会。但若是谎言出于欺骗和伤害,我们又该如何知道自己是否被骗呢?
根据美国中情局的心理学专家一项最新的研究发现,即使最常说谎的人,当他的大脑转换成假装模式时,也会有下意识的信号可以被抓住,也就是“微表情”。它可以像测谎仪一样,抓住说谎者的口实。这项新的研究为帮助CIA特工审问嫌犯是否说谎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CIA特工在审讯疑犯时总能抓住其一闪而过的面部表情,从而识破对方的谎言,侦破案件。
(1)眨眼一瞬间
当某件事或某句话触动了一个人的心弦,即使他心态很好,面不改色,往往也会眨一下眼,这个“微表情”是下意识的,不受自己主观意识的控制。
在波多黎各的一家旅馆发生了一起纵火案,造成数名无辜者遇难。经过CIA特工仔细的调查,排除了恐怖袭击的可能,旅馆的保安成了CIA重点怀疑的对象,因为案发地点就在他负责的区域。在审讯过程中,CIA特工问了保安几个细节的问题,比如“是否参与纵火”、“案发时你在哪里”、“失火前后你身在何处”等等。当被问到“案发时你在哪里”时,这名保安的眼睛眨了一下,而问到其他问题时,他都没有反应。由此,CIA特工决定将这个问题作为突破口重点审问,最后,保安终于供认出:当时自己离开了工作区域,去见自己的女友。事后证明,也就是在此期间,几名纵火犯溜进旅馆,惨剧就这样发生了。
(2)眼睛向右上方看
我们总认为说谎者是不敢看我们的眼睛的,其实这是种很老套的说法,现在早已不能作为识谎的方法来用。说谎者一般都知道这句忠告,所以高明的说谎者会加倍专注地盯着你的眼睛。我们都记得小时候妈妈的批评:“我知道你肯定又撒谎了,因为你不敢看我的眼睛。”这从小就教会我们,说谎者不敢看眼睛,所以人们学会了反其道而行,越是说谎就越是直视别人的眼睛,以证明自己没有说谎。但这样也不是无计可施,CIA特工的方法更绝,他们知道,欺骗者看你的时候,因为注意力刻意集中,不一会儿他们的眼球就开始干燥,所以往往呈现出一开始眼睛一眨不眨,后来就过多地眨眼的情况,这个“微表情”是个致命的信息泄露。
另外CIA通过大量的阅人经验总结出:大部分人在撒谎的时候,他们眼球的运动方向是右上方。如果人们在试图记起确实发生的事情,他们会向左上方看。这种“眼动”是一种反射动作,除非受过严格训练,否则是假装不来的。
(3)变大的鼻子
我们小时候都听过皮诺曹的故事,在《木偶奇遇记》里,每当匹诺曹说谎时,他的鼻子便会变长一分,还没有意识到诚实的重要的匹诺曹,鼻子很快就越变越长,并且麻烦的事情也接踵而至……
其实这个童话也是有一定生理学依据的,CIA专家称:由于鼻子毛细血管密布,对外界感应十分灵敏,尤其是在人说谎的时候,血液会在短时间内流到头部,人的鼻子也就随之变大,使人感到不适,产生异样,不由得伸手去抚摩。当然,血液上行,使得鼻头变大,虽然肉眼看不到,要用倍数很高的显微镜才可以观察到,但是由于短时间内充血带来的不适,人就会很自然地抚摩鼻头,这一点却是CIA特工可以用肉眼看到的。
说谎者总觉得鼻子不舒服,不经意地触摸它——这个“微表情”是说谎的体现。
(4)真实表情的闪烁
CIA专家研究人的“微表情”时观察到,一个没有说谎的人,维持一个正常的表情会有几秒钟,但是当一个人撒谎时,在“伪装的脸”上,真实的情感也会有极短的停留时间,只要小心观察,也是不难发觉得。美国中情局的影像资料中,比尔·克林顿说到莫尼卡·莱温斯基时,他的前额微微皱了一下,然后迅即恢复了平静。
(5)真笑与假笑
美国匹兹堡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杰夫里·考恩正在研究疑犯接受审问时,测量面部肌肉变化的机器。“我们可以说出每块肌肉动了多少次,它们停留多长时间才变化,受试者的表现是真实还是伪装。”他解释说。
不过你不需要考恩的机器就可以发现撒谎的男友或者心虚的小姑娘,因为说谎者虚伪的微笑在几秒钟就能戳穿他们的谎言。“真正的微笑是均匀的,在面部的两边是对称的,它来得快,但消失得慢,”考恩说,“它牵扯了从鼻子到嘴角的皱纹——以及你眼睛周围的笑纹。”
笑时只有嘴和脸颊变化,而没有眼睛的闭合动作(通常表现是没有鱼尾纹)属假笑。假装的笑容来得比较慢,而且有些轻微的不均衡,当一侧不是太真实时,而另一侧想做出积极的反应,眼部肌肉没有被充分调动——这就是为什么电影中的“恶人”冰冷、恶毒的笑容永远到不了他的眼部。
(6)脸部的触摸
撒谎的人老爱触摸自己的脸部,就像黑猩猩在压抑时会更多地梳妆打扮自己一样。心理学家奥惠亚等曾做过这样一项实验:指示被实验者用谎言回答面谈者的提问,并分别记录刚刚下达指示后、撒谎前、撒谎时、撒谎以后等各个时间段里的非语言行为,与不说谎时的行为加以比较。刚刚接受指示后,被实验者撒谎的时候,回答变得更加简短,而且还伴有摆弄手指下意识地抚摸自己脸的细微动作。所以,CIA特工认为人在撒谎的时候越是想掩饰自己的内心,越是会因为这类“微表情”而暴露无遗。
一次CIA特工抓捕了一名间谍,据这个人的供述,他是自己独立行动的,没有同伙。虽然CIA特工对他的话很怀疑,但怎么也问不出任何破绽来。正当CIA特工们无计可施的时候,这名间谍的一个“微表情”给了他们信心,证实了他们的观点,最终顺利查出了他确实还有两个同伙和他一起行动的,CIA特工经过仔细调查,也揪出了这两个同伙。这个泄露秘密的“微表情”就是,当警察问这名间谍“你们一共几人”时,他回答说:“就我一个人。”在说这句话之前,他的头一直是半低着的,而回答这句话时,他却将手抚在面部,抬头看了提问者一眼。就是这个看似很不起眼的动作表情顿时引起了CIA特工的怀疑,他们认为回答者试图用面部变化掩盖自己撒谎带来的紧张,同时还希望通过观察CIA特工的态度来确定自己下一步的动向。
(7)说谎者常见的“微表情”
常扶眼镜,或把玩领带项链等小动作,可能显示自信不足,心神不宁。
惊讶的表情不会超过1秒,超过一秒就是假装的。
摇头之前先轻轻地点一下头,是谎言。
当面部表情两边不对称的时候,极有可能他们的表情是装出来的。
与人目光相遇之后埋头看地板,是有罪恶感的表现。
说谎的典型症状:他的手指指向一边,而他的眼睛却看向另一边,这是因为他要绞尽脑汁地捏造事实,而他的肢体则完全跟不上。
2.不受控制的身体——“微反应”无处不在
1972年的一个夏天,美国亚利桑那州发生了一起暴力强奸案,受害者是一座庄园的女佣人。经过一系列调查,警方将目标锁定在了该庄园的管家杰纳斯身上。
但是杰纳斯是个很顽固的家伙,他怎么也不肯承认自己的罪行,反而编出一个很有说服力的故事,情节也很合理,力求表明这件事与自己无关。
面对杰纳斯的狡辩,警方感到无从下手。而这时候,一个退休的CIA老特工出面,表示愿意帮助审问这个犯人,为那个可怜的女佣人讨回公道。
在审问室里,老特工重复了那个问题:“案件发生时,你在干什么?”杰纳斯不耐烦地说他当时正在回家的途中,并没有停留过,沿着一片棉花地向左转,然后就直接回家了。
上次也是这样的回答,毫无破绽,但是老特工锐利的眼睛却发现了问题。原来,在这次问答中,当男子说“向左转”、“回家”的时候,他的手却顺势做了个向右转的手势,而这个方向,就恰恰指向了案发现场。这是杰纳斯下意识的一种身体反应,如果不仔细观察就很难发现。
由此,老特工确认了这名嫌疑人是罪犯,跟着以此为切入点,继续施加压力。杰纳斯看到自己内心的秘密被面前这个威严的老人识破,一下子慌了神,没过多久便交代了自己的犯罪事实。
在这个案件中,杰纳斯虽然编造出了逻辑严密、合乎常理的谎言,但是却被自己身体的“微反应”出卖,从而为CIA特工破案指明了方向。
CIA特工指出,当一个人在编造谎言的时候,他会在自己的脑海中先构思出一个成型的方案。这样在叙述的时候,他就会按照这个定型的方案来进行的。但是,事情的真相已形成挥之不去的深刻记忆,所以,说谎者一边重述自己所编造的故事,企图掩盖自己的罪行,但遗留在他大脑深处的记忆驱使他顺着事情的原本经过叙述,所以身体就出现了“微反应”。
严格来讲,“微反应”是个广义的“大词”,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微表情”,属于“面孔微反应”;二是除了表情以外的、其他能够映射心理状态的身体动作,也就是常说的“小动作”,可以别扭地称为“微动作”,属于“身体微反应”;三是语言信息本身,包括使用的词汇、语法以及声音特征,称为“微语义”,属于“语言微反应”。
但同时,“微反应”在通常汉语语境下,又会让人直接联想到身体的动作反应,即前面列举的第二个方面的内容“微动作”。所以,“微反应”从这个角度讲,也可以作为一个狭义的“小词”来讲,用来专指人身体不易察觉的的小动作,以便贴近普通人的理解。
(1)不听话的双脚
研究证明,人在感受到威胁的时候,双脚的脚尖会不自觉的指向自己将要逃走的方向。CIA特工萨姆有一次这样的办案经历,他将自己伪装成一个普通的游客,去接近一个正在逃亡的贩毒分子。在餐厅,萨姆选择了毒贩旁边的座位,装出很随意的样子跟他谈论起昨天晚上的球赛。然而,这个毒贩并不好骗,他用狡诈的眼光看着萨姆,似乎闻到了危险的味道。萨姆并没有放弃,继续和他搭讪,想拖延些时间,让附近的警察赶到。而毒贩也故作镇定地坐在那里,脸上堆满友好的笑容。但细心的萨姆却注意到他的双脚在不自觉的向外移动,脚尖指向餐厅门口。于是萨姆明白,自己的特工身份可能已经被对方所察觉,对方的身体正在做出逃跑的准备工作,于是他不再拖延,一跃而起,一个人用武力制服了毒贩。
人的双脚位于身体的最底部,与位于身体最顶端的大脑遥遥呼应。虽然我们都知道大脑是人类身体行动的“指挥官”,但不可忽视的是,双脚也是十分敏感的心理风向标。一个人的思维是不可见的,所以要观察一个人下一步的动向,双脚就成了考察的重点。
CIA的特工们认为,当一个人在撒谎的时候,他的脚尖是带有指向性的,也就是说他是在作逃走的准备。因为撒谎带来了恐惧和未知性因素,所以在编造谎言的同时,说话主体也就会不自觉地作出随时撤退的准备。
(2)交叉的双臂
将双臂交叉抱于胸前,是一种防御性的姿势,防御来自眼前人的威胁感,保护自己不产生恐惧,这是一种心理上的防卫,也代表对眼前人的排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