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CIA超强阅人术
22615400000024

第24章 CIA特工的识人、探人秘诀(10)

有些人在公众场合会十分注重自己的形象,在意自己的穿着是否得体,举止是否大方,但是在熟悉的人面前却不会过于注重自己的形象。CIA特工认为,这种类型的人大多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处事力求公平、公正。他们在生活中随和、顺从、温柔、优雅,喜欢快乐、尽情地享受每一天,希望爱人和朋友能够对自己忠贞不渝。为了留给别人美好的印象,他们凡事都会采取中庸的立场,不喜欢和人争辩。面临问题时,他们通常不会立即做出回答,会尽量让自己的天平维持在最好的角度。

他们的工作能力不错,但是做事缺乏积极主动性。他们会因工作的单调乏味而不停地变换,无法安定下来。如果勤劳是成功的秘诀的话,那么这种类型的人很难与成功结缘,劳力型的工作不适合他们。

这种类型人的审美观有异于世俗,善于运用高超、灵活的社交手腕,目光敏锐地搜集信息。此外,他们不适合独处或是独挑大梁,他们适合团队工作,可以在团队中发扬良好的互助合作精神。

五、旁敲侧击,探测对方真实情况

1.CIA特工从交谈中听出“弦外之音”

CIA特工认为,交谈是人们日常交际中必做的一种行为,只要认真去听就能够从中找到一些内在的信息。他们曾说:“与人交谈的过程虽然简单,但是每个人所扮演的角色是不一样的,因而在交谈过程中的措辞也会有所差别。你很难想象一个国家的总统在公众面前讲的话会和普通民众的话语一样,普通民众可以讲的话总统未必能够讲。所以,从人们的话语中可以分析出他们内心深处真实的想法。当听到普通民众整天把就业问题挂在嘴边的时候,他们可能遭遇了失业的困扰,内心深处也希望政府能够出台鼓励就业的措施;当总统慷慨激昂地发表全国电视演说的时候,他可能想下力度来挽救衰退的经济,他的内心也希望尽快出台一些挽救经济的政策。”

通常情况下,人们在交谈的时候,只会注意对方说了什么,而没有或者很少去了解他们是如何表达的。但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交谈方式都是不一样的,有的时候,我们不仅要听对方说话的内容,还要学会能够听出话语的“弦外之音”,通过交谈方式来了解对方。CIA特工通过观察和研究总结了以下几种常见的类型:

(1)喜欢把“我”挂在嘴边的人

CIA特工认为这种人是典型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一类人。他们在与别人谈话的过程中,不会考虑别人说话的内容,更不愿意耐心听完别人的谈话。在他们的谈话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我”,如“这件事我不会去考虑”、“我喜欢的动物是猴子”等之类的话,他们过分地以自我为中心,想让自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谈话过程中,他们经常会打断别人的谈话,在别人看来他们的这种行为是不礼貌的,也是没有修养的一种表现。

(2)喜欢咬文嚼字的人

有的人在与别人交谈的过程中,为了显示出自己深厚的内涵与修养,往往会借用一些名人或者伟人说过的话,他们还经常会用典故或名人名言作为和别人交谈的内容。也许在别人看来,这样的人有着非常高的文化修养,也是有深刻内涵的人。可是CIA特工却对此表达了不同意见。他们认为,这样的人无非是为了掩饰内心的空虚,他们多半是一些没有文化内涵、喜欢炫耀、缺少自信的人,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掩饰自身的缺点,生怕别人看不起自己。这样的人向人们传递了一个信号:我是博学多才的,我的阅历也是丰富多彩的,任何人都不要藐视我。这些人在与别人的交谈过程中伪装得非常成功,普通人都会被他们蒙混过关,但是一旦真相被揭穿的话,他们的处境会变得非常尴尬。

(3)交谈声音非常大的人

经常会听到一些人与别人交谈的时候,声音非常大,大到从很远处就可以听到他的声音。CIA特工认为这样的人一般是性格外向、表现欲强烈的人。之所以说话声音大,是因为想让对方能够听明白他说的意思,希望别人能够充分地理解他,一旦对方接受了他的观点,他说话的声音强度将会变得更大,并且充满着自信。

像这样一个喜欢大吼大叫,说话声音非常大的人,通常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领导者的风范,但是却喜欢一意孤行,有着强烈的支配欲望,非常自以为是,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另外,这种人非常重视人际关系,擅长交际。

还有的人交谈声音大,且说话的速度很快、节奏感很强。CIA心理专家经过对这些人进行过分析与研究,认为这些人中大多数都是表达能力非常强的人,其中以演说家、谈判专家和推销员居多。研究表明,这样的人说话非常有感染力,在一些大的场合中可以发挥意想不到的效果。

(4)谈话时声音低的人

一个人说话声音的大小和这个人的性格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一种个人情绪的爆发和延缓,是个人情绪在不同环境中的不同体现。美国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称,说话声音的大小直接体现着这个人当时的心境和真实想法。

说话声音小的人,性格比较内向,在谈话的时候,会尽量掩饰自己的感情,除非发生特殊情况,否则这种人是不会说出自己的内心想法的。

但是,有一部分人的说话声音既有低沉的感觉,却又中气十足,在CIA看来,这种人是非常值得防范和注意的。通常这种人的性格比较稳重,不仅聪明而且充满着睿智和心机,城府很深,很多领导者都具有这样的特点。这种人浑身上下充满着成熟和自信,给人一种震慑的感觉,并且十分具有威信。然而一旦遇到比自己强大的人,则会表现得十分尊敬和热忱,为人处世十分圆滑。

(5)平常说话声音不小,但是因某种原因而突然变得很小的人

人们会因为身处在不同的环境而出现情绪上的变化,因此,说话的声音也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有些人平常说话声音并不小,甚至是比较大声,但是往往会因为在某种环境下而突然变得很小。CIA特工认为,这种人比较容易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一旦遇到不开心的事情,说话声音就会转变得非常迅速。这种人大多心理承受能力很差,甚至内心会有一种强烈的自卑感,用小的声音来掩饰自己,尽量让他人不注意到自己,同时也体现了自己内心的懦弱。CIA的特工在审问可疑人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特别是在问到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时,本来声音高亢的对方,忽然低下头,声音变得非常小,同时表现出一丝软弱,此时,特工就可以乘虚而入,得到最佳答案了。

除了上述的几种类型外,CIA特工们还对交谈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挖掘。他们通过分析谈话人的地位与内心世界的变化情况,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即谈话人会通过改变自身来迎合某个人的谈话。简单来说,就是当一个社会地位低的人与一个社会地位高的人在一起交谈的时候,社会地位低的人会有意调整自己的谈话方式和音量,来迎合社会地位高的人。这样的方式被CIA特工称为“迎合与效仿”。CIA特工认为,人们在与其他人谈话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地位或成就比自己高的人,一般会作出让步,这种让步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迎合和效仿对方说话的语气和方式,这也是讨好别人的一种表现。

2.“试探法”探测对方真意

卡特是一名CIA特工,他曾在外国执行过一次秘密任务,试图获取这个国家的重要情报,为此他对自己进行了一番伪装打扮,并制造了假的身份,混进了该国的政府机构中。起初,一切都很顺利,他也通过自己的职务之便获取了不少有用的信息。但是,没过多久,他任职部门的上司——一个经验丰富、责任感很强烈的部门负责人开始注意到他了,只是苦于没有证据,因而只能暗中调查。

卡特知道自己已经引起了上司的怀疑,但是不知道上司对自己的事情了解了多少,有没有证据。他很想知道上司的心意,但是自己身为嫌疑犯,却又不好直接去问。他想了很久,最后终于找到了一个办法去试探上司的心意。

卡特找到一位跟上司很有交情但是对自己的身份并不怀疑的人,让他帮自己前去打探这位上司的心意。那个人见了卡特的上司后,与他闲聊起来,然后顺便提出一个问题说:“我听说,你的下属卡特在工作上存在问题不久就要被解雇了,是吗?我刚好有个朋友非常适合这个职位,你可以考虑一下。”

上司摇了摇头说:“你从哪里听来的小道消息?卡特现在做得很好,并没有任何问题!”那个人得到了答案后,并没有再说什么,便告辞走了。等到他刚刚走出上司的办公室,上司突然感到了不对劲,因为朋友刚才的表现实在是有点不正常,并没有刨根问底,也没有被拒绝的沮丧。他稍一思索,便明白了其中的关键,看样子朋友是受卡特所托来试探自己虚实的。但如今虽然想明白了其中的问题,但他已经输了,虽然他之前一直在盯着卡特,但却没有防备他会四处出击,从另一个角度摸清了他此时的调查情况。

在这个故事中,卡特作为一名CIA的特工,表现出了出色的阅人技巧,他通过迂回试探的方式,明白了对方此时的调查进度。因为如果上司答应了那个人的请求,很显然就表示上司已经掌握了足够的证据,但是上司并没有答应,这就说明此时上司还没有掌握任何的证据,只是还在继续调查罢了。卡特在这里所运用的,就是CIA特工们常用的“试探法”。

所谓“试探法”,就是用某种方法引起对方反应,借以了解对方的意思。试探法是一种用间谍或某种设计好的圈套、事件来探察他人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说是CIA特工的一种常用而又十分实用的阅人方法。它的基本思路是向被探察者灌输一定的信息,利用控制论的原理,来观察对方得到这一信息的反映,进而进行推测。

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心理专家认为,当对方对自己产生怀疑的时候,想要去打探对方的想法就没那么容易了,因为他下意识中已经对自己产生了一种戒备心理,不会轻易透露出自己的想法和心意。但是这种戒备心理只是针对被怀疑的自己,对其他人并不会有这种戒备心理,因而委托他人前去试探会更容易探测出对方的真实想法。

基于这一点,CIA特工在从事间谍或是侦察活动的时候,经常会采用这种试探的方法,但是除了上述的这种利用他人进行试探的方法外,更多的是在与人交谈的时候采取其他的几种方式对目标进行试探,现将这几种方式进行归纳总结,并与现今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列举如下:

(1)“火力”侦察法

这一方法就是主动抛出一些带有挑衅的话题,故意刺激对方进行表态,然后,再根据对方的反应来判断其虚实。

我们现在用现实中最常见的买卖来举例说明:甲买乙卖,甲向乙提出了几种不同的交易品种,并询问这些品种各自的价格。乙一时搞不清楚对方的真实意图,因为甲这样问,既像是在打听行情,又像是在谈交易条件;既像是个大买主,但又不敢肯定。面对甲的期待,乙心里感到很矛盾,因为万一对方真的是来摸自己底的,若是自己据实回答了,那自己岂不是陷于被动?但是自己如果敷衍应付,却有可能会错过一笔好的买卖,说不定对方还可能是位可以长期合作的伙伴呢。在情急之中,乙急中生智地说:“我的货都是货真价实,就怕你一味贪图便宜。”要知道,在商界中一直都奉行着一条准则:“一分钱一分货”、“便宜无好货”。乙的这种回答,暗含着对甲的挑衅意味。除此而外,这个回答的妙处还在于,只要甲一接话,乙就会很容易地把握甲的实力情况,如果甲在乎货的质量,就不怕出高价,回答时的口气也就大;如果甲在乎货源的紧俏,就急于成交,口气也就显得较为迫切。在此基础上,乙就会很容易确定出自己的应对方案和策略了。

(2)迂回询问法

这一方法就是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顾左右而言他,绝不谈论令对方提高警惕的敏感问题,使对方松懈,然后再乘其不备,巧妙探得对方的底牌。这一方法在双方进行谈判的时候,是最为常用的。如,在主客场谈判中,东道主往往会利用自己在主场的优势,施展这种技巧。东道方为了探得对方的时限,总是会极力表现出自己的热情好客,除了将对方的日常生活方面作周到的安排外,还会盛情地邀请客人参观本地的山水风光,领略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民俗文化,接着,往往会在客人感到十分惬意之时,提出帮对方订购返程机票或车船票。这时的客方往往会随口就将自己的返程日期告诉对方,在不知不觉中就落入了对方的圈套。因为这就相当于将自己的时限告诉了对方,而对方的时限,他却是一无所知,如此一来,在正式谈判的过程中,自己受制于他人也就不足为怪了。

(3)聚焦深入法

这一方法先是就某一方面的问题做扫描式的提问,在探知对方的隐情所在之后,再进行深入,从而把握问题的症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