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心灵鸡汤(中学版)
22606300000050

第50章 宽恕,心灵强大者标识(2)

不久,寇准被任为武胜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受到重用。寇准向皇上拜谢,感激地说:“若非陛下了解臣下,怎么有我今天。”皇上摆摆手说:“你应该感谢王宰相才是。”原来,是王旦在皇上前面竭力推荐了寇准,皇上才对寇准这样重用的。寇准恍然大悟,连声愧叹自己不如王旦。

智慧箴言

王旦由于久居相位,难免有失误之处,有人借机毁谤他,他听到后总是引咎自责而不辩解,可当别人有过失时,他总是为之辩解,从不怕自己受牵连。王旦这种以国事为重,重贤举能,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品德,深为历代所称颂。

笑话碰碰车

美国卫生机构要求各地医院张贴一条禁烟广告参加比赛。不久,旧金山的一家医院的候诊室里贴出了这样一条广告:“为了使地毯没有洞,也为了使您肺部没有洞——请不要吸烟。”

虚心纳谏的齐景公

适用作文主题

进谏,虚心,知错能改。

齐景公爱喝酒,连喝七天七夜不停止。

大臣弦章上谏说:“君王已经连喝七天七夜了,请您以国事为重,赶快戒酒;否则就请先赐我死了。”

另一个大臣晏子后来觐见齐景公,齐景公向他诉苦说:“弦章劝我戒酒,要不然就赐死他;我如果听他的话,以后恐怕就体会不到喝酒的乐趣了;不听的话,他又不想活,这可怎么办才好?”

晏子听了便说:“弦章遇到您这样宽厚的国君,真是幸运啊!如果遇到夏桀、殷纣王,不是早就没命了吗?”

于是齐景公果真戒酒了。

智慧箴言

吃喝玩乐的事人人都喜爱的,但是应该有所节制,要懂的适可而止。我们自己固然不能逾越分寸,看到别人如此,也应该想办法来劝阻他,不要怕得罪了人就什么都不说了。齐景公知过能改,肯虚心接受他人的劝告,这种宽大的度量同样值得我们学习。

学习金手指

“劳”时要认真、集中精力;“逸”时也要痛痛快快、彻彻底底。虽然许多同学休息的时间相等,但效果却大不一样,主要原因就是对待休息的态度不同。休息的时候,你要告诉自己:现在是休息的时间,任何有关学习的事情都与我无关,我现在要做的就是让我的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

郁达夫买鞋省身

适用作文主题

谦逊,勤奋,勤俭,虚荣。

上世纪初叶,我国浙江省富阳县有个叫郁达夫的男孩,他天资聪颖,学习用功,在私塾念书时,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待他13岁时,母亲将他送进了富阳县的“洋学堂”——县立高等小学堂。

县立高等小学堂是富阳县最好的一座学堂,在这里读书的学生不是家境富裕就是学习成绩特别优秀的。按着郁达夫的家庭经济条件,要在这所学堂读书是很吃力的,因为家里没那么多钱供他在那么正规的学堂里学习。但郁达夫的母亲见儿子学习优秀,生怕荒废了儿子的学业,就咬了咬牙,将多年积攒下来的一笔钱拿出来供儿子上学。

郁达夫在这所学堂上学,依然学习优秀,每次的考试成绩也依然是名列前茅。母亲见儿子如此有出息,感到很欣慰。

有一天母亲正在屋里做晚饭,郁达夫背着书包兴冲冲地奔回屋来。只见他脸上泛着兴奋的红光,一进门就大声对母亲喊道:“妈妈,我跳级了,我跳级了!”

原来这次全校考试,郁达夫又考得非常出色,他与另外四名同学,一起受到堂长(校长)和知县(县长)的嘉奖,并特准他们跳班升级。

母亲听到这个好消息,高兴地流出了眼泪。她慈爱地望着儿子细瘦的身子说:“达儿辛苦了,妈给你煮个鸡蛋补补身体吧!”

郁达夫和四个同学跳班升级的消息立刻传遍了富阳县城,一时间,郁达夫等几个孩子成了富阳县城的“知名人士”。他们走到哪儿,哪儿就有家长或孩子投来羡慕的目光。

县立高等小学堂校规严明,校规中有一项规定要求学生上学都要穿黑斜纹布做的制服。郁达夫成为“知名人士”后,每天在人们羡慕钦佩的目光下上学、回家,不觉很有几分得意,忍不住偷偷地打量起自己来了。他觉得自己穿着学生制服确实神气,可是脚上的那双圆口布鞋却灰不溜秋地显得很土。他想,如果把脚上的布鞋换成皮鞋,走上街上不就更神气了吗?于是他回家后就对母亲说:“妈,您给我买双皮鞋吧,这样才能和制服配套。”

母亲看着儿子,想告诉他家里生活很困难,为了给他付学费已经花了很多钱,哪里还有钱买皮鞋?可是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母亲望着儿子热切的眼光,不忍心让儿子伤心,就答应了他的要求,带着他来到一片卖皮鞋的洋货商店。

店老板一见有顾客进门,满脸堆笑地从货架上取下皮鞋,让郁达夫试穿。试了几双,终于挑到一双合脚的,郁达夫高兴极了。他听到母亲用商量的口气对老板说:“掌柜的,这双皮鞋我买了,可是,可是钱不大方便,能不能赊欠几天?”

“赊欠?我们店里从来不赊欠!”老板的脸色立刻变了。

母亲没办法,只好领着郁达夫到另一家店去买。老板同样笑脸相迎,挑好了鞋,母亲又无可奈何地向老板提出赊欠的要求。

“那怎么行呢!”老板立即板起了脸,还讽刺挖苦说,“没钱为什么穿皮鞋摆阔气呢?您大概是在和我开玩笑吧?告诉你,我们小店可赊欠不起!”

母亲的脸陡地一下子红了,眼睛也湿润了,只好领着郁达夫走出店门。

回家后,郁达夫看到母亲流着眼泪,从衣箱里挑出几件衣服,用包袱包好,提起就往外走。郁达夫知道母亲是要当了衣服给他买皮鞋,心里一酸,急忙追上去,拉着母亲的衣襟跪在地上,边哭边喊:“娘,娘,你别去当衣服,我不要买皮鞋了!我不要买皮鞋了!”

母亲弯下身子,轻轻地抚摸着儿子的头,辛酸的眼泪一滴滴落到了郁达夫的脸上,母子俩抱在一起,抽泣起来。

晚上,郁达夫睡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买皮鞋这件事深深震撼了他的心。他想到自己家里生活的种种困难,想到因为长期辛劳和节俭,母亲还年轻,脸上就有了许多细细的皱纹。他又想到鞋店老板那副虚伪的笑容和嫌贫爱富的嘴脸,不由一阵厌恶,再联想到母亲为了自己而低三下四地去央求的情景,脸上顿时火辣辣的。他为自己的虚荣和不懂事而深感羞愧和悔恨。

从此以后,郁达夫更加体贴母亲,学习也更勤奋了。郁达夫长大以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智慧箴言

中学生每天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新事物,难免虚荣心会作怪,产生跟人攀比的念头。我们应该时刻鞭策自己,克服自己的虚荣心,养成勤俭的好习惯。

名句赏析

学不贵博,贵于正而已,正则博:语出宋代杨时《河南程氏粹言·论学篇》。学习不以广博为贵,贵在学得正确,学得正确,自然会广博。

曾巩宽厚待人

适用作文主题

宽厚,和蔼,坦荡,友谊。

曾巩一向待人宽厚,和蔼有礼。即使是一些怨恨过他的人去找他,他也十分热情、恭敬地接待,总让来人心悦诚服,高高兴兴地离去。他对自己的部下历来关怀,很少训斥和惩罚他们;有人犯了错误,他就一再讲明道理,开导对方接受教训。他任地方官时,在市场上遇有买卖的事儿,他总是买时给人家高价,卖时要人家的低价。

他对朋友惯于有啥说啥,直来直去,虽遭怨恨也不后悔。这是曾巩襟怀坦荡的一种表现。他同王安石的交往就是非常忠实、直率而又宽厚的。

王安石25岁那年,从淮南判官的任上,请假去临川看望祖母,顺道拜见了曾巩。曾巩十分高兴,非常热情地招待了他,后来还专门赠诗给王安石,回忆了这次会见的情景。

以后,王安石做了宰相,一度曾疏远了曾巩,这不能不说是王安石的一个短处。然而,曾巩对他,却仍不失为一位忠实的朋友。

在王安石第二次罢相归居金陵(今南京)的时候,宋神宗召见曾巩,并问他道:“你与王安石是布衣之交,王安石这个人到底怎么样呢?”

曾巩不因自己与王安石多年的不交往而随意褒贬他,而是很客观直率地回答说:“王安石的文章和作为,确实不在扬雄(汉代著名文学家)之下;不过,他为人持吝,终不比扬雄。”

神宗听了这番话,感到很惊异,因此又问道:“安石为人,是轻视富贵的,怎么说是‘吝’呢?”

“我说的并不是这个,”曾巩回答:“安石勇于作为,而‘吝’于改过。我所说的‘吝’,乃是指他不善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而改正自己的错误,并不是说他贪惜财富啊!”

曾巩这番话,指出了安石的长处和缺点,是公允之论。并且,就二人的友谊来看,其中还确有些怜惜安石政治活动失败的意思呢!

曾巩断狱也比较公允宽大。他去襄州(今湖北襄阳)上任时,正赶上那里发生了一个很大的案子,官府抓了不少人,但久久不能判决,其中有不少准备判处死罪的人,也从来没有审讯过。曾巩上任后,立即把这些人的有关罪证、材料详细地审阅了一番,而后对办案的官吏说:“这些人的证据不足,不过是嫌疑,为什么要长期拘押呢?”办案的官吏支吾其词,讲不出个道理来。于是,就把这些人放出去了。类似这种情况而释放的共有一百多人,襄州群众为此深受感动。

自此,违法犯案之事愈来愈少。

智慧箴言

正是因为曾巩内心宽厚,所以才能做到公正的评价自己的朋友,公正的对待罪犯,这是一种非常难得的品质。

文学常识

投桃报李:《诗·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后以“投桃报李”比喻互相赠答,或有来有往。

倔强的人

适用作文主题

认真,专注,体贴,温柔。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里,正在列宁的主持下举行重要会议。到会的有俄国各省、市的代表。讨论的问题是如何又快又好地恢复被战争破坏了的生产。代表之一,彼得罗夫·索罗金同志在发言。

彼得罗夫·索罗金发言时,不时斜着眼看一看列宁。看列宁是否注意听他讲。突然,他看到列宁从一叠公文中抽出几份文件,放在自己前面,就埋头阅读起来。

彼得罗夫·索罗金停下来,不讲了。列宁不听他发言使他觉得很难过。

他停了下来,可列宁突然说:

“说下去,同志,说下去。你说:‘我们在工作中遇到很多困难。我省还存在着许多各种各样的缺点。’那么,你省有哪些缺点?你们遇到了哪些困难?”

彼得罗夫·索罗金吃了一惊。列宁竟一字不差地重复了他的话。他继续发言。讲了缺点,说了困难。一面发言,一面又不时看看列宁。

列宁在听。过了一分钟,两分钟,彼得罗夫·索罗金看见列宁伸手拿了一张白纸,放在前面,开始在纸上迅速地写什么东西。

“现在嘛,”彼得罗夫·索罗金明白了,“列宁当然不在听我的发言了。他是那么聚精会神地写东西。”

发言者又停了下来,造成了间歇。列宁离开了纸,转身对彼得罗夫·索罗金说:“说下去,说下去。你说:‘最使我们不安的问题是整顿交通工作。邻省的同志刁难我们。’那么他们在哪方面刁难你们?是哪些省?”

这一次彼得罗夫·索罗金完全惊呆了。甚至一时讲不出话来。老是吃惊地看着主席台,看着列宁。

“说下去。”列宁说。

彼得罗夫·索罗金继续发言。可他情不自禁地又看了看列宁。看见秘书走到列宁身边,向他低声说了些什么。列宁回答了。秘书又提出了什么问题。列宁又做回答。

彼得罗夫·索罗金看得清清楚楚:列宁总不能同时既回答秘书的问题,又听他发言。他又来了一次停顿。

“说下去,说下去,”列宁向他挥着手,“说下去,你说:‘我们对人民委员会有一个请求。’那么,是什么请求?”

彼得罗夫·索罗金“啊”了一声,整个会议厅都几乎听得见。完全正确,他刚才在讲台上讲的正是这几句话。

彼得罗夫·索罗金结束了自己的发言。他对列宁的惊人才能赞叹不已。

休息时他在会议厅里走来走去:

“真了不起!真了不起!”

他对这个讲,又对那个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