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心灵鸡汤(中学版)
22606300000045

第45章 坚持,大雨过后就有花香(5)

这件事立刻成为报纸的头条新闻,以最醒目的标题、最大的篇幅谴责硝化甘油。

1866年3月,巴拿马一艘名叫“欧洲号”的轮船离港时,甲板上的硝化甘油突然爆炸,致使17人死亡,船身严重受损。在旧金山一个仓库中,硝化甘油爆炸又造成14人死亡……

接踵而来的爆炸灾害,致使各国都严格禁止硝化甘油的贮存和制造。聆听这些骇人听闻的消息,硝化甘油最早发明人沙布利诺震惊地说:“我怎么会造出这种残害生灵的罪恶物品来?我真后悔呀!”

诺贝尔面临这些打击和不绝于耳的责难,并没有灰心丧气。他想起那些无辜的被炸死的人们,想起可怜的弟弟艾米尔,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研制出十分安全的硝化甘油炸药来。经过无数次试验,他终于研制出一种用雷管引发的、固体状态的硝化甘油炸药。

1866年10月,德国克鲁伯地方组织了一个硝化甘油炸药审查委员会,对诺贝尔所制造的炸药在安全性和威力方面做了一定安全审查。全体委员审查后一致认为:这是一种成功的产品,在使用和运输方面都可以绝对放心。

多年来的辛勤努力,终于有了结果。第二年年初,德国矿业界人士前来订购大批硝化甘油炸药。由于采矿的效率提高,而且从未发生意外,矿商们个个眉开眼笑。接着,法国、英国也来采购,连诺贝尔的祖国瑞典也订购了。诺贝尔见瑞典已愿意采用,高兴地说:“我总算能够为祖国尽一点心力了。”

一度被视为可怕的危险物品,现已成为赐福人类的大功臣。硝化甘油炸药用途之广难以尽述,像隧道工程、开发铁路、挖掘运河、开山辟地、铺路架桥等等,都需要它。

硝化甘油炸药促进了世界科技的快速进步。诺贝尔的克鲁伯火药工厂在不断地扩展着。到1874年,硝化甘油炸药的供应量达3120吨。

不久,德国和法国爆发了战争。当时德国称为普鲁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普法战争。法国无法抵挡新的硝化甘油炸药的威力,终于向普鲁士投降。诺贝尔听说被炸死炸伤的士兵令人惨不忍睹,心中的愧疚油然而生,他又忆起了惨死的幼弟艾米尔。他深深地责备自己说:“硝化甘油炸药竟然给人类带来痛苦,带来不幸!我有罪呀……”他的工厂投资合伙人劝慰他说:“不,您千万不要这么想,炸药本身无罪,是战争带给人类痛苦的。炸药用来开矿、铺路、搞建筑,不是为人类造福的吗?”

智慧箴言

不管要在哪方面取得成功,都必须坚持不懈。成功只属于不断坚持,不断探索,从失败中吸取经验和教训的人。

好词好句

描写头发的好词:满头金发 满头秀发 乌发如云 被头散发 头发蓬松

蓬松的刘海儿垂挂在前额上,犹如三月的杨柳。

祖冲之数星星

适用作文主题

刻苦,好学,好问。

1500多年前的一个晚上,星星在夜空闪烁,在离建康(今南京)不远的一个小乡村里,一群儿童聚集在场地上,仰头指着天空数星星。

“这是牛郎。”

“这是织女。”

“你看,那边有七颗亮的星,像一只舀水的勺子,是北斗星。”

“离它不远的那颗星,叫北极星。”

在这群孩子中间,有一个名叫祖冲之的,后来成了著名的科学家。

祖冲之本来住在建康城里,这几天祖父把他带到农村来了。和这些农村孩子在一起,祖冲之觉得增长了不少知识。他勤学好问,有一股子钻劲。看着星星,他忽然想起一个问题:“怎么今天没有月亮呢?”

“今天是哪一天?”一个孩子问他。

祖冲之连忙答道:“六月廿二日啊。”

“我爸爸说,十五日团圆,廿二半夜见半圆。”

祖冲之觉得很有趣。在坐马车回建康的路上,他好奇地问祖父:“爷爷,为什么每月的十五月亮一定会圆呢?”

祖父摸摸小冲之的头,笑道:“孩子,我搞的是建筑工程,对天文懂得不多啊,好在我们家里历法书很多,我找几本给你读读吧。”

从此,祖冲之对天文学发生了兴趣。他每天除了读父亲规定的《论语》《孝经》这些经书以外,特别用心阅读天文书。读天文要用数学知识,于是,他对数学也下了苦功。不仅如此,他还将所有关于天象的记录和文献,全部搜集来研究……

有一天,他读东汉天文学家张衡的著作《灵宪》大有收获,他睁着明亮的眼睛对祖父说:“我懂了,十五日傍晚,红日西沉,明月东升,日在西,月在东,太阳正好照着月亮。我们从地上看月亮,看的是有光的半面,所以月亮是圆的……”

爷爷捋着胡须,又惊又喜地说:“我的小孙孙,你从小这样用功,钻研学问,长大定成大器。”说着,乐呵呵地笑着,眼光充满对孙子的无限希望。

事实正像祖父预言的那样,祖冲之终于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不仅如此,他对圆周率的研究,更是超越前人,在数学史上放射着灿烂的光辉。

智慧箴言

大发现都是从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中得到的。我们应该养成好学好问的习惯,面对新鲜事物多问几个为什么,日积月累,我们所学到的知识也就会越来越多。

文学常识

一叶障目:“一叶障目”这个成语,最初见于春秋时代楚人的文章:“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比喻眼光为眼前细小事物所遮蔽,看不到远处、大处。

写作专题 中考语文高分作文通关宝典

作文技巧一:审题

审题是作文过程的第一步,这一步工作的好坏,将决定全篇内容是否符合要求,决定构思能否按正确方向展开。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作文由于审题不清而造成文不对题的情况屡见不鲜。而在作文基本功较好的情况下,只要文章符合题意,一般能保证二类文的成绩。

那么如何审清题意呢?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辨明文体

可以写成多种文体的考题是比较少的,一般情况下,一个文题只有一种适合它的文体。审题的第一步是判断文体。判断文体应注意以下规律:

(1)记叙文文题的字面一般对记叙文的六要素有所涉及。如《国庆之夜》涉及了时间,《放学路上》涉及了地点,《我家来了客人》涉及到了地点、人物、事件,《家乡变了》涉及到事物的发展和结局。题目当中直接带有“人”、“事”、“记”等字样,就更是记叙文的标志了。

(2)议论文文题中经常会有“议”、“论”、“谈”、“辩”等字眼,也有的由“……的启示”、“从……想到的”、“由……说起”等短语构成。有的议论文题目本身就是一个表明观点的句子,如《小事不可小视》、《不要惧怕困难》,判断起来就更加容易了。

(3)考查说明文的情况很少,即使有,一般也对文体有所提示。应用文试题则明确要求写通知、启事、书信等等。

2.要看清题目要求。一般作文题都在“要求”一项里对文体、字数、表达方式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必须把“要求”这项内容搞清楚,并且严格执行不能遗忘。

3.注意题目中的隐含内容

考题中明确提出的要求是一望而知的,必须照办无误,但有些要求是隐含在表面文字背后的,需要考生自己悟出来。比如《在阳光下成长》中的阳光,当然不是指自然界的阳光,应理解为党的关怀、集体的温暖、家人朋友间的亲情等等。《我的脚印》一题也绝不是要描写真实的脚印,而应当写成长道路上、进步过程中的有意义的事件。对一些给材料作文题目中提供的材料,更应当注意运用概括、引申、类比等方法,加以认真分析,理解题目的比喻或象征意义。

作文技巧二:妥善立意

审题完毕,就要根据题目要求妥善立意了。所谓立意,就是文章的中心、主旨。在记叙文中,“立意”是文章通过写人记事所要表述的中心思想;在议论文中,“立意”指的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论点。

对立意的要求主要有三点:

一是要鲜明。文章歌颂什么,批评什么,主张什么,反对什么,应旗帜鲜明,不能含含糊糊、模棱两可。

二是要正确。中考作文评级标准中对立意的要求是:记叙文要“思想感情健康”,议论文要“观点正确”,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要切实做到。

三是要力求新颖、深刻、有创意。这是在前二者基础上更高一些的要求。文章要力争写出新意,写出深度,不要过多重复别人已说过多次的话题,不要就事论事、浅尝辄止。还要注意立意的时代性和针对性。

作文技巧三:编写提纲

在文章的中心确定下来之后,就要考虑选用哪些材料,怎样组织材料,怎样结构全文了。在这个思考过程中要做的一件重要的事情是编写提纲。就像盖房子之前要画好图纸一样,写作之前要先给文章搭个架子,把审题、立意、构思中落实下来的东西用文字条列出来。所以说,编写提纲的过程实际就是清理思路、安排材料,组织结构的过程。

提纲要确实反映自己的思路,要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简明扼要,突出文章每一部分的要点。至于文章细部的安排,可在写作过程中进一步落实。在写作过程中,发现提纲有不当之处,还可进一步修改。

编写提纲没有固定的格式。由于文体的不同,提纲的写法也应有所区别。如:记叙文可以按时间、空间的顺序或事件发展的过程来编写;议论文一般可以按照引论、本论、结论三大部分搭起架子,并体现论点、论据之间的关系;说明文则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按空间、或时间、或逻辑顺序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