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心灵鸡汤(中学版)
22606300000044

第44章 坚持,大雨过后就有花香(4)

看了好一会儿,王羲之才见寺院里有灯光,就慢慢走了进去。只见在一盏小小的油灯下,有个老道士正在埋头磨墨。王羲之一直走到他跟前,老道士才发觉,惊讶地问道:“王右军么!怎肯光临的呀?坐,坐,请坐!”

王羲之在一旁坐下来一问,知道老道士正想抄《黄庭经》(道教的一部经书)哩。老道士叹了口气说:“年老啦,眼睛不济事,写不好哩!”

王羲之听了很同情,就说:“我可以代劳一下么?”老道士高兴极啦,连连说:“好好好,太好啦!”

王羲之提起笔,只觉得眼前一片银光晶亮;又发觉黄绸细腻、润滑,很是中意。因此个个字都写出了精神,笔势放纵舒缓,秀丽极啦!王羲之一口气写好了《黄庭经》,天都快亮了。老道士连声作谢。王羲之告别出来,老道士送出门外,打开鹅笼,抱起鹅,交给王羲之说:“山阴道士今飞去,人间留得《黄庭经》。把这鹅儿酬谢给你吧!”

王羲之笑笑,抱起白鹅朝家走。走走想想,想想走走,老道士这两句话多怪啊。他再回头一看,哎呀呀,什么竹子、寺院、鹅笼、道士,都没啦!他心里一惊,手一松,那只鹅便飞入天空。原来是只天鹅呵!王羲之隐隐约约望见老道士骑在天鹅背上,向他招手道:“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王羲之再仔细一看,自己手上捏着一根鹅毛!原来老道士是仙人变化的,要王羲之抄写《黄庭经》的哩!

打从那时起,王羲之写的《黄庭经》便出了名,一下子就传播开啦。可惜后人所见到的抄印本,都已不是王羲之的真迹。王羲之写的《黄庭经》,给仙人带到天上去啦。

智慧箴言

世界上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任何成就都必须经过苦练才会获得。而就算取得一定的成功,也应该保持谦逊、不急不躁的心态,切不可骄傲自满,妄自尊大。

学习金手指

上课时要耳听一方。听老师的点拨讲析,听同学的讨论发言,跟上老师讲课的思路,听出重点、难点、疑点。只要认真用心听,听出这几个关键,不仅可以以点带面,提高记忆力,还可以增强理解能力。

炸药之父诺贝尔

适用作文主题

坚定,勤奋,坚持不懈。

提到诺贝尔这个名字,全世界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诺贝尔是瑞典籍的科学家、发明家,他因发明炸药、雷管并经营、生产这两样东西而成为富豪。诺贝尔临去世前留下遗嘱,决定在他死后把遗产的一部分作为基金,以其全部利息分成五等份,作为“对人类幸福最具贡献者”的奖金,即:诺贝尔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和平事业五个奖项(1968年增设经济学奖)。

诺贝尔一家是土生土长的瑞典人。他的父亲就是个发明狂,一生中有过不少发明。诺贝尔从小受父亲的熏陶,对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

诺贝尔幼年时,家境并不好,父亲为了一家生计,只身前往波兰,但仍不能谋得好职业,后来又辗转来到俄国。由于生活极为困苦,诺贝尔营养不良,瘦弱多病,经常感冒、发烧,母亲没少为他担心。8岁时,他就读于镇上的一所小学,因身体虚弱不得不经常请假,但天资聪明的他,成绩不但没落在后面,反而比其他同学更优秀。

诺贝尔身体瘦弱,没有太多的玩伴,他不像一般孩子那么活泼,而是经常独自玩耍。他喜欢安静地看童话故事,或是到草原上散步,去摸摸青草、虫儿,捡捡小石头赏玩一番。在校园里,他经常远离同学,独自坐在树荫下看天空中变化不定的云彩或地上昆虫的各种动态。因此老师觉得他将来可能会成为诗人或文学家。诺贝尔的外婆很疼爱他,经常给他讲一些瑞典和丹麦的童话故事,这时他总是乖巧地静静地听着,脑海里充满了无尽的遐想。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所燃起的无数幻想,可能就是日后发明创造的胚芽吧!

诺贝尔9岁那年,父亲从俄国来信说,他已在圣彼得堡开设了一家制造军用机械的工厂,俄国对他很重视。父亲叫全家到他那里去定居。1843年12月22日,也就是诺贝尔10岁生日那天,全家人离开瑞典,乘坐轮船渡过波罗的海向圣彼得堡出发。

不久,俄国和英法联军发生了战争。诺贝尔家的工厂大量生产水雷,供不应求。水雷的威力被证实后,有两位化学专家来到工厂访问,他们就是在俄国学术界留下许多功绩的希宁和特拉浦博士。

父亲把诺贝尔介绍给两位专家。希宁说:“为了使俄国获胜而早日结束战争,我们想制造威力强大的炸弹,能不能和你们工厂共同研究?”诺贝尔说:“当然可以,不过,这太突然,一点头绪也没有呀。”特拉浦博士说:“这点你不用急,我这里有强烈的液体爆炸物,但它的威力无法确定,有没有实用价值,还没有把握。”他说着拿出个装着透明液体的瓶子来。

诺贝尔一见便说:“啊,销化甘油!”他从书本上得知,这是1847年意大利科学家沙布利诺发明的,今天他是头一次看见。沙布利诺因试管中的硝化甘油突然爆炸而受伤,从此便停止了试验。

两位专家把瓶子留了下来,让诺贝尔做试验用。诺贝尔此时再也不会想到,这件事后来会引起全世界的注意,带给他辉煌无比的人生。

诺贝尔和父亲开始细心研究硝化甘油。由于它呈液化状态,稍微处理不当就会发生可怕的爆炸。但硝化甘油却是心脏病患者的有效医疗用品,至今仍被广泛使用。

俄国最终战败了。诺贝尔家的军事工厂因此陷入了困境,被迫停工。父母亲带着诺贝尔的弟弟回瑞典去了,诺贝尔和两个哥哥仍留在圣彼得堡。工厂换了新老板。诺贝尔由于改良了晴雨表、水计量表并取得了专利,受到老板器重。这时候,父亲来信说他已开始对硝化甘油做研究,并问诺贝尔的进展如何?诺贝尔决心继续研究,不输给爸爸。

经过许多次试验,诺贝尔发明了将硝化甘油装入小玻璃管中再放进一个铁罐里,四周塞满黑色火药,再用导火线点火。“轰!”一声巨响,试验成功了!这种能使火药完全爆炸的小玻璃管,便是诺贝尔的发明物“雷管”。

由于诺贝尔发明雷管,使硝化甘油能安全地使用于矿山、隧道的爆破工程,因此他高高兴兴地把这项发明带到了父亲身旁。而他父亲在这方面却毫无进展。

诺贝尔和父亲打算成立一个诺贝尔硝化甘油公司。为了筹措资金,诺贝尔前往法国,四处拜访巴黎银行,向他们说明他从事的是一种具有伟大远景的事业。但是,没有一家银行愿意贷款给他。后来,幸运之神终于向他伸出援手了,法王拿破仑三世对他的发明很感兴趣,认为硝化甘油在军事上将有广泛用途。诺贝尔因此获得了10万法郎的贷款。

诺贝尔和父亲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郊外,筹建了一个小型试验工厂,这就是诺贝尔火药工业公司的前身。1863年诺贝尔满30岁时,火药工厂正式开始制造硝化甘油。他的弟弟艾米尔也是个炸药迷,每天泡在工厂里,帮助父亲和哥哥。不料由于大意,9月3日这天,工厂突然发生爆炸,成了一片火海!诺贝尔和父亲赶到出事现场时,工厂已成了一片废墟。他们从残留的灰烬中找到五具遗骸,其中一具便是诺贝尔最疼爱的小弟艾米尔。

经受这次重大刺激后,父亲因脑溢血而病倒,母亲终日以泪洗面。诺贝尔也是悲痛万分!他从悲伤中重新再奋起,并立下一个宏愿:“我一定要找出硝化甘油最安全的使用、存放和大量制造的方法。”

无奈警察机关严禁诺贝尔火药工厂复业,并不准许他们在离市区5公里内做这项危险试验。诺贝尔于是到乡下去寻找用地,但人们都拒他于千里之外,他不得不死了这条心。诺贝尔只好买了一艘大船作工厂,到一个大湖上做试验。尽管如此,其他船只上的人因上次的爆炸事件而心惊胆寒,不许诺贝尔的“水上工厂”靠近。诺贝尔不得不经常改变停泊位置。

硝化甘油炸药又生产出来了,但由于爆炸事件,没有人敢购买。诺贝尔心想,没有人敢使用,我的努力岂不是白费?他于是决定扩大宣传,并亲手做示范表演,让人们知道这是一种不仅威力强大而且安全可靠的炸药。受邀者目睹了他的示范表演,渐渐地打消了疑虑,工厂的订单又源源而来。

诺贝尔又到德国汉堡去开设火药工厂。工厂不大,四周环绕着4米厚3米高的围墙。这座小小的工厂,从此却支配了世界火药界。汉堡的硝化甘油工厂,不久成为热门的消息而传遍世界每一个角落。

当时在德国,硝化甘油也仅仅是被用在铁路工程方面和铁矿的开采上。

诺贝尔的硝化甘油信誉步步高升。其实硝化甘油和从前一样,依然是危险的爆炸物。它之所以没有节外生枝,是因为德国气候寒冷,硝化甘油在低温下不易爆炸的缘故。这种炸药搬运起来也很危险。由于硝化甘油是一种粘稠的液体,有些无知的人竟把它当作润滑油来使用。更可笑的是,有一个旅馆的服务员,竟以为那是光亮剂,拿它擦皮鞋和皮裤。

有一位德国旅客到纽约旅馆投宿,外出时他把一个小盒子存放在服务台。服务员不知道盒内装的是硝化甘油,随手放在椅子下面。不久服务员发现小盒子冒黄烟,惊慌之余,他拿起盒子就往马路上丢,转眼工夫,就引起了一场大爆炸。附近一带民房的门窗玻璃全被震破,而马路上丢盒子的位置炸成1米的深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