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心灵鸡汤(中学版)
22606300000031

第31章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感动(1)

人的一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也会面临各式各样的诱惑,面对欲望,既不能被其俘虏,陷入欲望之中不能自拔,也不用过度恐慌,如临大敌,誓将一切欲望根除干净。只要学会克制,就不会被欲望控制,也就能化不利为有利,获得成功。

不为五斗米折腰

适用作文主题

傲骨,正气,洁身自爱。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年,是我国第一个田园诗人。

他29岁那年,经过别人推荐,踏上了仕途。在此后的13年里,他三出三隐,断断续续地做过几任祭酒、参军、县令之类的小官。官场中那种争权夺利,嫉贤妒能的腐败现象,他听了不少,也看了不少,他深深感到自己那“济世救民”的理想,根本没法实现。于是,他就想离开这个肮脏的官场。

在他做彭泽县令的时候,有一天,他处理完一桩案件,脱掉衣帽,正准备休息。突然,一个小吏进来报告:“九江李太守派督邮张大人来我县巡察,已经到了门前,请老爷快去迎接。”

陶渊明本来就很讨厌这种送往迎来的俗务,再加上这位督邮突然而来,不知怀的什么鬼胎,所以,他就很不高兴地站起身来,准备去迎接。

小吏一见这情景,连忙对陶渊明说:“老爷!要换上官服,欢欢喜喜、恭恭敬敬地去接才好。这张大人原是彭泽县有名的富豪,现在又是李太守的亲信,有钱有势,如果礼仪上有所不周,恐怕对老爷不利吧!”

陶渊明一听,心想:什么张大人!有什么能耐!还不就是个土豪劣绅,乡里小人,靠着有钱有势,献媚取宠,才当了这个督邮。现在又到我这里来作威作福,让我给他折腰鞠躬。我一个月领五斗米的俸禄,是为百姓办事的,不是来逢迎他的。想到这里,陶渊明“哼”了一声,就转身回去了。

陶渊明走回屋来,就打开了柜子,取出官印,交给小吏,严肃而又果断地说:“我怎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弯腰行礼呢!我辞官还乡了!”还没等到小吏答话,他就避开督邮,从便门昂然走出,结束了为期80天的县令生活。

回到故乡,他看到亲密的左邻右舍,看到熟识的田园,心情非常高兴。于是,就挥笔写下了一篇赋:《归去来辞》;不久,又写了《归田园居》诗。在这一诗一赋中,他说那黑暗的官场,就像樊笼,就像尘网。他悔恨自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他总结今天辞官归田是“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他还描绘出了一幅恬静幽雅的田园风光图: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从这次辞官归隐,到63岁死去,22年的时间,陶渊明一直在田园中过着劳动、作诗的生活,再也没有出仕。他留下的120多首田园诗,一直得到人们的好评。他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也一直为人们所称赞。

智慧箴言

陶渊明一身正气,绝不自甘堕落与肮脏黑暗的官场同流合污而毅然辞官不做,回归故里,这样的气节,这样的魄力值得我们新世纪的青年学子们效仿。

名句赏析

不祈多积,多文以为富:语出《礼记·儒行》。不求积攒很多财物,

知识富足了就是很富有。意谓多财不为富,博学多识为富。

伽利略勤问不畏师

适用作文主题

好学善问,追求真理。

著名科学家牛顿有一句寓意深刻的话:“如果我能看得比别人远一点,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他所说的巨人,首先指的是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

伽利略从小好学,又喜欢思考,17岁那年,就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比萨大学医科专业。在同班同学中,他是年龄最小的。他喜欢提问题,常常要问为什么,不问个水落石出不罢休。他首先问班上的同学,可那些比他年长的同学的回答总不能使他满意,于是他就去找高年级的同学,可是,能够满足他求知欲的人也不多,因此,那些功课一般的同学总是回避他,免得被他问倒难堪。

有一次上医学课,由比罗教授讲胚胎学。他讲道:“母亲生男孩还是女孩,是由父亲身体的强弱所决定的。父亲身体强壮,母亲就生男孩,父亲身体衰弱,母亲就生女孩。”

比罗教授照本宣讲,讲完了,还向同学们扫视一遍,只见伽利略露出疑惑的目光,向他盯视着。比罗教授知道伽利略多疑好问,自以为自己这堂课讲得滴水不漏,又有讲义为据,因此主动问道:“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比罗教授话音刚落,伽利略就举手说道:“老师,你讲得不对,我有疑问!”

比罗教授看伽利略当着大伙的面,以肯定的语气说他讲得不对,有失师道尊严,便不高兴地说:“你提问题太多了!你是个学生,上课时应该认真听老师讲,多记笔记,不要胡思乱想,动不动就提问题,影响同学们学习!”

“这不是胡思乱想,也不是动不动就提问题,而是应该问、必须问。我的邻居,男的身体非常强壮,从没有见他生过什么病,可他的妻子一连生了5 个女儿,这与老师讲的正好相反,这该怎么解释?”伽利略没有被比罗教授吓倒,继续反问。

“我是根据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讲的,不会错!”比罗教授搬出了理论根据,想压服他。

伽利略继续说:“难道亚里士多德讲的不符合事实,也要硬说是对的吗?科学一定要与事实符合,否则就不是真正的科学。”

伽利略的话说得明明白白,比罗教授被问倒了,下不了台,他怒气冲冲地威胁说:“我教你,还是你教我?你再胡闹下去,我就要处罚你!”

后来,伽利略果然受到了校方的批评。但是,他勇于坚持好学善问、追求真理的习惯,丝毫没有改变,正是这,使他最终成为一代科学巨匠。

智慧箴言

学习知识要勤学好问,不要担心自己提问会被嘲笑,也要敢于质疑老师,坚持真理,这样才有可能获得真知。

文学常识

精卫:古代神话中炎帝的女儿在东海淹死,化为精卫鸟,每天衔西山的木石来填东海(见于《山海经·北山经》)。后来用精卫填海来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报;也比喻不畏艰难,努力奋斗。

贺龙拒收布鞋

适用作文主题

律己,同甘共苦。

这天,湘鄂西边界山区的一个60多岁的老把式回到家里,不由一愣:怎么!堂屋桌子上放着一个白布包,那不是我送给贺军长的布鞋吗?走过去一看,布包下还压着一张字条。他赶快找识字的人去看,原来是“谢谢你们”四个大字,上面还盖有一个鲜红的“贺龙”字样的图章。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贺军长长年穿草鞋,在溪间跋涉,在山谷攀登,一双脚板时干时湿,水泡霜浸,沙咬棘刺,四周裂开了许多血口子,一走路就血淋淋的。

脚上裂了那么多口子,战士们心痛。有一天,红军开到桑鹤边境的梅坪宿营。贺龙同志正在屋里洗脚,一位60多岁的老把式走了进来,满面笑容,手里拿着用白布包着的一双布鞋,望着贺龙同志脚上的裂口,心疼地说:“军长,你为我们穷人打天下,脚冻成这个样子还穿着草鞋,这怎么行呢?今天,我受全村贫苦弟兄的委托,给你送来这双粗布鞋,你收下吧!”

贺龙同志很感动,但说什么也不收老把式的布鞋。老把式无法,只好悄悄把布鞋塞在贺龙同志的枕头底下,然后回家去了。

老把式万万没有料到,贺龙同志又让人把这双布鞋送来了。可是,老把式并不灰心。他打听到军部特务连向连长是贺军长的亲戚,就托他去说服贺龙同志把布鞋收下来。

谁知,向连长跑到贺龙同志那里,好话说了一箩筐,贺龙同志还是不肯收下,他说:“现在是什么时候?国民党反动派恨不得卡住我们的脖子,一下子把我们卡死。当前正是我们全体共产党员,全体红军战士和他们进行生死搏斗的时候。我们工农红军官兵平等,同甘苦,共患难,上下一致,团结一心。这样,我们就能克服困难,赢得胜利。现在战士们都穿草鞋,我自己怎么能这样特殊,穿上布鞋呢!再说即使全国解放,过上好日子了,这穿草鞋的革命传统也不能丢啊!”

贺军长和向连长的谈话,窗外的战士和赶来劝说的几位农友听得清清楚楚,一个个激动得热泪盈眶。

智慧箴言

一双普通的草鞋却包含着深情。既包含着老百姓对贺龙军长的深厚情谊,也蕴含了贺龙军长与民同甘共苦,团结一心,迎接新时代来临的信心。

生活小常识

细菌也是植物。整个自然界的生物,一般划分为两大类,即动物和植物。动物多以有机物为食料,有神经,有感觉,能运动;而植物多具有细胞壁,一般有叶绿素,多以无机物为养料,没有神经,没有感觉。是否具有细胞壁是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虽然细菌不含有叶绿素,而要依靠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但是细菌具有细胞壁,而且也没有神经,没有感觉,因此细菌属于植物。细菌体形微小、构造简单,属于低等植物中的菌类植物门。由于细菌太小,一般只有一微米左右,所以,必须用高倍显微镜才能看见。

黄巢与鸡叫岩

适用作文主题

起义,抗争,爱民。

知道鸡叫岩这个名字的来历吗?这是黄巢起义时候留下来的。

从前,黄巢起义,专门收拾恶人。他杀到哪里,总是查访清楚然后下手。有一天,黄巢率领起义人马快杀到鸡叫岩了。他先安了营,扎了寨,便只带了几个人,化了装,出来查访。

开头,他装成一个大财佬,穿绸挎缎,前呼后拥的,说是害怕黄巢杀来,要逃反过关卡。关卡上的官兵,看见他阔洒洒的样子,同时像他这样过卡的财佬倌也不止一个了,就讨了点酒钱,恭恭敬敬地让他们过去了。

过了关卡,黄巢找了个僻静地方,把人分散。自己装成一个零星客(即卖杂货的货郎),摇着小鼓,“膨咚膨咚”向村里走来。

他一进村,就碰到一个后生在望呀望的。黄巢上前问道:“伙计,你在望什么呀?是不是要买点零星东西?挖耳、火镰、烟袋嘴子,样样有,要吗?”

后生看了看这位零星客,摇摇头,细声细气地问道:“客呀客,你走得宽,可晓得黄巢快到了吗?”

黄巢说:“你问他做什么?”

后生说:“唉,手磨短了,心磨碎了,大王再不来呀,我们的气要磨断了!”

黄巢说:“快来了,快来了,到了大门口了。不过,听说黄巢顶喜欢舞快刀的后生,你呢?”

后生说:“我有快刀,我就去磨。”说罢就磨刀去了。

黄巢又向前走,碰到一位嫂子。那位嫂子也在望呀望的。黄巢上前问道:“这位嫂子,你在望什么呀?是不是要买些零星东西?针、线、篦子、梳,样样都有。要吗?”

嫂子看了看这位零星客,摇摇头,细声细气地问道:“客呀客,你走得宽,可晓得黄巢快到了吗?”

黄巢说:“你问他做什么?”

嫂子说:“唉,衣衫变了筋了,肠子贴了背了,大王再不来呀,我们要上吊了!”

黄巢说:“快来了,快来了,他们到了大门口了。不过,听说黄巢顶尊敬舞锄头的嫂子,你呢?”

嫂子说:“我有锄头,我就去整好。”说罢,她就整锄头去了。

黄巢又往前走,碰到一位老汉在路上走来走去,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黄巢仔细一看,只见那个老汉一手粗茧,满额的皱纹,是个劳累了一世的种田人。黄巢喜欢这号人,但不晓得他为什么那么着急,就上前恭恭敬敬地问道:“老伯伯,你为什么这样着急呢?”

老汉一看,是位零星客,就细声细气地说:“客呀客,你走得宽,可晓得黄巢今天能到吗?”

黄巢一听,心想:“奇怪!他怎么知道我今天到呢?是不是这回私访走漏了消息?”他没有声张,还是告诉老汉:“听说黄巢快来了,到了大门口了。”

老汉说:“唉,还在大门口!今晚不来,‘狼’从后门走了!”

黄巢晓得“狼”是指那些恶人,就追问一句“真的‘狼’要走了?”

老汉却好像没有听见,又像热锅上的蚂蚁,急急地走来走去,一句话也不说了。

黄巢看在眼里,想了一下,对老汉说:“老伯呀,你看我能捉‘狼’吗?”

老汉仔细把黄巢端详打量,突然“啊呀”一声,一扑就跪在地上,口里喊道:“大王,大王!”

黄巢说:“你怎么认得我呢?”

老汉说:“说来话长咧!我前回到县里看女儿,城门口贴得有大王的画像啊!他们绘图形说要捉你,我当时就跟几个合适的人说,你老人家带这么多兵,杀得他们鸡飞鹅叫,哪里会捉得到你老人家咧!他们是搽粉进棺材──死要面子,来哄我们老百姓啊!可没有想到那张鬼布告倒帮了我一点忙,使我今天能认出你老人家啦!”

黄巢把老汉扶起来说:“好吧,既然你晓得了我的名字,那我们不妨交个朋友。老伯呀,你的尊姓大名呢?”

老汉说:“大王,交朋友不敢当。讲起我的名字来嘛,取笑得很。人家看见我爱讲直活,常常冲撞别人,就送我一个诨号,叫土地老子。”

黄巢说:“土——地——老——子,名字不错啦!既是土地老子,就要替地方上办点事哪!”

“说来是应该的。不过我能替地方上办得什么事啊!”

黄巢笑了笑,说:“土地老伯,不要急嘛!我先问你,你刚才说我今夜不来,‘狼’要从后门跑了,可是真的?”

土地老子说;“是啊!”接着就把恶人打算第二天逃走的消息告诉了黄巢。

“黄巢高兴地说:“土地老伯,你能把那个磨刀的后生和那个舞锄头的嫂子找来吗?”

土地老子飞快地把那后生和嫂子找来了。那后生提着雪亮的刀,嫂子扛着锋利的锄头。

黄巢说:“大嫂,请你邀集舞锄头的姐妹们,今晚就去把这里的后路挖断。”接着又吩咐那后生:“伙计,你去邀舞刀的后生,替她们保镖。”后生和那嫂子飞快地去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