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心灵鸡汤(中学版)
22606300000030

第30章 历经磨炼,会发现风雨后的美丽(4)

1982年达克8岁时,他父亲戴夫决定和朋友一起参加里士满21公里97.5米的半程马拉松赛。他们经常到附近的田径场去练习,小达克每次都跟着去,戴夫跑时他便走,经过长时间练习后,达克要求参加8公里比赛,双亲同意了。

比赛那天,气候异常寒冷,但阿克赛一家经过扎实的准备,按时和大伙一起上路了。这次,达克以1小时37分走完了8公里。达克做梦也不会想到,这个8公里竟震动了全市,祝贺的信件像雪片似的送到他家,他被委任为当地残疾儿童募捐的领头人。他决定第二年走马拉松的半程。

1983年,比赛那天下着大雨,达克没有退缩,他以4小时40分走完了21公里97.5米。达克又给自己树立了更高的目标,1984年走完全程。

42公里195米,即使最优秀的运动员也要跑2小时多,这对一位拄着双拐、穿着“脚撑”的10岁幼童来说,确实是严重的考验。开始他母亲帕蒂不同意,但达克决心很大,她只好让步了,并积极帮助他准备。父亲戴夫在车库里为达克安装了健身器,每周带他游泳5次,每天练走不同的里程,周末到田径场去练。经过一年的准备,达克满怀信心等待着新的考验。

马拉松比赛在中午开始举行,而比赛的主持者提前5小时专门为达克举行了出发仪式。那天早晨7时,亲人、朋友,甚至许多知情的陌生人都赶来送行。在音乐声中,随着发令枪响,达克在父亲戴夫的陪同下,迈过了起跑线,开始了那望不到头的艰难路程。

达克的体重才23公斤,却带着2.5公斤重的皮带和金属:铝制双拐每根重半公斤,两腿支撑共重1.5公斤。

这的确是个艰难的行程。达克的肘和手都被金属磨破了,双脚充血发胀后,被脚撑夹得越紧,双拐的螺丝有的松动了……每走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有时戴夫不得不停下来给达克换手套,给支撑器上油,拧紧双拐的螺丝……走到28公里时,长达1公里半的陡坡在前面延伸,达克看上去已疲惫不堪,但他还是坚持走上了坡顶。

大约走了37公里了,达克实在迈不开步了,救护车一直驶到他面前……

“37公里了,满不错了。”戴夫边给儿子按摩边试探着说,“让我们上车回家吧!”

“我能坚持!我不能中途退缩!”达克坚决地回答。换过手套,他又上路了,一边走一边对自己鼓劲:“我能走到!”……

在暮色中,他终于看到聚光灯照耀下的专门为他重新设置的白色终点标志带。在欢呼声中,达克加快了速度冲向终点线。

智慧箴言

世界上每天每分每秒都有灾难发生,世界上每天每分每秒也都有奇迹发生,像达克这样身残志坚的人每时每刻都在感动着我们。既然他们都能创造这样的奇迹,而身体健全的我们又怎么能做不到呢?

学习金手指

听课时有归纳性地听。即读书法中的“钩玄提要”。老师讲读课文,不会像他备课笔记中写的那么清楚。因此,你应及时归纳出要点来,在书上或本子上作些归纳整理,也就是说,既应“听”出要点来,又须听出个整体轮廓来。

最后一名赛跑者

适用作文主题

比赛,努力,坚持。

在一场盛大的马拉松比赛结束后,三位优胜者都已产生,并且陆续颁奖完毕,会场的观众也即将离席。

突然,在运动场的一角响起阵阵掌声。原来最后的一名跑者,此时正要跑进会场,由于在途中他曾摔跤多次,因此全身伤痕累累,但是他仍坚定的咬着牙要跑完全场。

当这位步履蹒跚,跑得一拐一拐的选手,忍着痛往前冲刺时,全场几乎为之疯狂,大家都起立鼓掌,为他的奋勇不懈加油打气,直至那名选手跑到终点为止。

那一天,所有在场的人都学习到一堂宝贵的功课。

智慧箴言

虽然在人生的奔跑过程中,有许多的不顺利,甚至挫折、难堪不断的袭来,但是你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继续再加把劲吧!天地都在为你打气加油呢。

名句赏析

不学面墙,莅事惟烦:语出《尚书·周官》。不学无知,就像面对着墙壁站立一样,什么也见不到;一旦担当什么事情,只能给搞得纷乱不堪。意谓没有知识和学问就一无所成。

写作专题 中考作文指导:其他各类文体写作技巧

这里所说的其他种类文体,是指除记叙文、议论文、小说、散文、杂文之外的其他一切文体。一般在考场上出现的有:应用文、戏剧、诗歌、童话、寓言等文体。

应用文体有严格的格式,用这种文体进行创作,一定要遵循这些格式。如果是给人写信,就要遵循写信的基本要求:如果是写请假条,也应把内容纳入这一格式中。

诗歌这种文体在考场上用得很少。一旦决定写诗歌就要符合它的文体特点。

诗歌最重要的是它内在的韵律,也就是音乐性。诗歌的节奏在形式上常表现为分节、反复、押韵等等。除此之外,我们在写作诗歌时,还应注重词语、句子的长短、轻重、缓急。这种韵律是诗歌独有的,也是诗歌美感所在。

对初学诗歌的同学来说,押韵有助于形成诗歌节奏。诗歌的押韵是指诗句的最后一个字与下一句的最后一个字在韵上要一致。比如“我曾经问个不休,你何时跟我走”中“休”和“走”押的都是“ou”韵。有时候诗歌可以隔行押韵,有时候可以转换押韵,但一首诗歌总体上的韵律一定要有。诗歌的韵律不仅是反映押韵,还反映诗歌句子的节奏、形式等的统一。如上例中的“我曾经……”和“你何时……”就是这样。

诗歌讲究意境和意象。诗歌的意境指诗歌的语言所能营造的境界,这个境界是带有诗人主观情志的环境和意味的综合体。有人把意境神秘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说意境是可以体味出的,但语言不能准确表达。比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名的意境是:活泼灵动的自然境界的轻松愉快、无欲无求的内心世界。其中明月的“亮”和泉的“流动”是意境的主体。

诗歌的意象指诗歌中的物象,这是经过精心选择的,能够表现意境的事物,同时本身也含有丰富的内涵。如“明月”和“泉”。一般来说,诗歌中的意象越丰富,诗句特点出就越明显。

中考和高考中一般不考诗歌,因为诗歌很难把握,很难写好,再就是人们对诗歌的评价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诗歌意境的体味全在各人的主观感受。人的体裁味能力也千差万别,所以很难统一为诗歌定一个评判标准。可是这不是说我们就不能写诗歌。只要文章题目没有规定不能写诗歌,爱好诗歌的同学们在可放开手脚,写一篇中考诗歌。当然,我们首先要熟悉诗歌的文体特点,我们写的诗歌首先应该是一首诗。

戏剧这一文体在近几年来越来越受到学生们的喜爱。中考作文中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考场剧本。要写好这一文体,首先要有“感同身受”的能力。剧作家最大的法宝之一就是具有“感同身受”的能力。它使一个创作者不必亲身经历与故事情节完全相同的情境与遭遇,也能准确地描绘出合适的情境气氛与人物感受;其次要有具体化的能力与想像力。在大多数的戏剧风格里,剧中人物永远是用第一人称来说话的。剧作者必须能模拟每个剧中人物的心理、性格与情绪状况,这样才能“说一人像一人”;最后还要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写作剧本时,你就是“上帝”,时间、地点、人物、气氛全都由你安排。这就需要高超的组织能力,否则你创造的世界就会乱套。当然,这也是“上帝”最大的乐趣。

好的剧本在本质上和其他文体是一样的。只是形式不同而已。学形式很容易,找本剧本来看就清楚了。要想写出好剧本,关键还在于你的思想深度和语言的表达。

近年来,中考中写作童话、寓言的学生越来越多。这种文体比较容易掌握,但要想得高分也不容易。写好童话、寓言,首先要有丰富的想像力,让自己的思绪自由飞翔,从自然万物中去寻找动人的力量;其次便要注重故事情节的构思,构思巧妙,故事动人,文章就已成功了大半;最后要注意语言的新鲜灵动,优美的语言能让童话、寓言锦上添花,是得高分的保证。

随着作文教改的深入,各种新鲜的文体在学生作文中层出不穷,如网络聊天、实验报告等。在考场上,这些新鲜的形式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增强得高分、满分的机会。但是,写作这类文体最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不能随便写。有些同学认为,只要是新鲜的,就可以尝试。往往不伦不类,反而得分偏低。因此,同学们要在熟悉格式的基础上,注意练习,使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迅速提高,从而实现得高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