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心灵鸡汤(中学版)
22606300000024

第24章 勤勉,成功的阶梯(4)

校方本想压制无钱无势的农村孩子,不料遇到了李四光的抵制。他们极力狡辩,却也怕事情闹大。这时有位姓张的教师,原做过李卓候的学生,得知四光受委屈,就出来说情,建议校方准许四光再考一次,如果落榜,怪他自己不争气,如果仍旧名列前茅,学堂理应按规定保送他留学。这也是关系学堂名声信誉的事。学校接受了这位教师的建议,在下次考试中,李四光的成绩仍赫然列在第一名。1904年7月,李四光终于以优异成绩,被破格选派赴日本留学。湖北省督抚致外务部的呈文中,李四光的名字列在上面,呈文称:“第二高等小学堂学生李四光等,均堪由官费派往日本留学,以资造就。”与他一起被保送的武昌高小学生一共四名。李四光回黄冈家乡,辞别父母,吃了一顿丰盛的团圆宴,欣然上路。这一次的出门是出洋。他到上海会同九名留日学生登上了赴日本的海轮。

智慧箴言

在贫穷落后的旧社会,想要争取一个出国求学的机会都是那么困难,生活在新时期的我们就应该珍惜现在这美好的时光,刻苦学习。

学习金手指

随时随地携带单词本,收集好单词、好句子、好文章!尤其是名言警句!收集好文章,将所有让自己心动的文章反复朗读,最好能脱口而出!因为只有背诵课文才是征服英语的最终解决之路!出门前,立刻制造一个小卡片或小纸条,随身携带,经常背诵!这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柳公权练字

适用作文主题

发奋,戒骄戒躁,勤奋。

有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举行“书会”。这时,一个卖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写的几个字“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便皱皱眉头,说:“这字写得并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样,软塌塌的,没筋没骨,还值得在人前夸吗?”小公权一听,很不高兴地说:“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

老人爽朗地笑了笑,说:“不敢,不敢,我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字。可是,人家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华京城看看去吧。”

第二天,小公权起了个五更,独自去了华京城。一进华京城,他就看见一棵大槐树下围了许多人。他挤进人群,只见一个没有双臂的黑瘦老头赤着双脚,坐在地上,左脚压纸,右脚夹笔,正在挥洒自如地写对联,笔下的字迹似群马奔腾、龙飞凤舞,博得围观的人们阵阵喝彩。

小公权“扑通”一声跪在老人面前,说:“我愿意拜您为师,请您告诉我写字的秘诀……”老人慌忙用脚拉起小公权说:“我是个孤苦的人,生来没手,只得靠脚巧混生活,怎么能为人师表呢?”小公权苦苦哀求,老人才在地上铺了一张纸,用右脚写了几个字:

“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柳公权把老人的话牢记在心,从此发奋练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茧子,衣肘补了一层又一层。经过苦练,柳公权终于成为我国著名书法家。

智慧箴言

柳公权是我国著名的大书法家。他的字写得清峻挺拔,为后世学者钦敬临习。可这样一个伟大的书法家差点就成不了才。刚开始,柳公权自以为字写得很出众,所以骄傲自大,还自诩“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后来被一位卖豆腐的老人讽刺他的字像他担子里的“豆腐一样,软塌塌的,没筋没骨”, 在这位老人的点拨下,柳公权才幡然醒悟,戒骄戒躁,勤加练习,最终成为一代书法大家的。

名句欣赏

马虽有逸足,而不闲舆则不为良骏;人虽有美质,而不习道则不为君子:语出汉代徐干《中论·治学》。马虽然有善于疾驰的蹄子,但如果不能熟练地拉车也不能算作好马;人虽然有天生美好的资质,但如果不通晓道理也不能算作君子。说明人必须重视学习,通过学习明白道理。

少年李连杰

适用作文主题

勤奋,刻苦,坚持。

李连杰小时候不是因为过于淘气才被送去学习武术,其实那时他是一个很乖的孩子,调皮是从后来开始的。

李连杰的家庭成员有母亲、两个姐姐和两个哥哥,他是最小的一个。父亲在他两岁时就去世了,由于是家中最小的孩子,母亲从不让他下河游泳或骑自行车。任何冒险活动,哪怕只带有一点点危险都是被禁止参与的。8岁时李连杰才开始上学,不知为什么老师总是很喜欢他,也许是因为他太听话了吧,老师选他当体育班长,职责是带领一到六年级的同学做课间操。因为李连杰天生五音不全,唱歌老跑调。每次到了音乐课期末考试时,每个学生都必须单独唱一首歌。当老师最后叫到他的名字时,他站了起来。“李连杰,你今天嗓子痛,是吗?那么你可以不参加考试了。坐下,100分。”老师就是这样善解人意地照顾他。

李连杰从1971年夏天开始习武,那时暑假放一个月的假,家长不希望无所事事的孩子们在街上乱逛,于是把他们送进现在的北京体育学院暑假学习班,糊里糊涂地,李连杰就被分在武术班。当9月份学校开学后,包括李连杰在内的20多个人却被通知每天下午放学后继续回到这里接着训练,其中李连杰是唯一一名一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新鲜感过去了训练变得越来越苦,3个月的训练后,又有一部分人退出了训练,20个人中只剩下4个人。一年过去了,9岁的李连杰准备参加平生第一次比赛,实际上,这是文化大革命以来举行的第一次全国武术比赛。这次比赛既不是政府举办的也没有奖金,唯一的奖品就是:最棒的表演者会被公认为“优胜者”。然而,参加这次比赛的选手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武术精英。比赛在山东省济南市举行,这是李连杰第一次离开家,平生第一次离开北京。离家的那天早晨,李连杰的母亲开始哭起来,但最后他还是去了济南,最后赢得了比赛的冠军。

回到北京后,李连杰突然接到通知,从现在开始,他每天只用上半天学。可是增强训练强度是有原因的,中国那时需要举办一个重要的外交赛事:泛亚非拉美乒乓球锦标赛,这对当时的中国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赛事,国家要邀请一些国外选手前来参赛,这是一次文化交流和外交的重要时机。组织者计划在开幕式上表演一些节目,将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传统文化展现在外国友人的面前,其中包括京戏、舞蹈,当然也少不了武术表演。武术团计划表演5个节目,李连杰参加其中的3个。训练是无法想像的累,为了使表演完美无缺,他们先后进行了12次彩排,每次都有高层领导来对表演进行评估。真正登台表演的时刻到来了,他们的表演非常出色,领导们根本就不需要担心,因为他们就是想出错也错不了,实在是练得太熟了!后来国家总理周恩来接见了他们,李连杰回忆说:“可以想像国家总理亲自接见并且称赞你的表演,那是怎样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对于一个9岁的孩子来说更是终身难忘。”

智慧箴言

大明星也是必须经过刻苦、努力的训练练成的,只有下定决心,努力、勤奋,并坚持到底,才有可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惊喜。

文学常识

虞美人:罂粟科一年生丛生草本花卉,亦称丽春、寒牡丹。相传此花系西楚霸王项羽爱妾虞姬自刎坟下碧血所化,故有闻虞兮歌而起舞之说。历代文人雅士歌咏此花,多涉及这一悲壮传说。辛弃疾有诗曰:“不肯过江东,玉帐匆匆。只今草木忆英雄。”亦有英雄惜英雄之意,清代有人以虞姬口吻做诗曰:“君王意气尽江东,贱妾何堪入汉宫。碧血化为江上草,花开更比杜鹃红。”该诗角度新颖,情切动人。

宋濂求学

适用作文主题

勤奋,好学,专注,淡薄。

宋濂是明代人,很有学问,散文写得很生动。做翰林时,他编修过《元史》,著有《宋学士集》七十五卷。被人们称为“开国文臣之首”。

宋濂家很贫寒,他能读书并取得如此成就,是非常不容易的。他在教育后辈的一文中写道:

我从小特别爱学习,好钻研。那时家里很穷,没有钱买书,就只好到有书的人家去借。借来以后,就抓紧时间抄写,以便按时送还人家。

有时天气特别冷,砚台里的墨汁都冻成了冰,手指也冻得弯不过来,但我还是赶紧抄写,不敢有半点偷懒。抄写完了马上把书送还,绝对不敢稍稍错过送书时间。因为我守信用,所以好多人都肯把书借给我看,我也因此能博览群书。

到了成年,我更加羡慕学者们的成就和品德,想学更多的东西,但苦于没有好老师指导,只好到百里以外,去找有名望的老师请教……

我到百里以外求师的时候,自己背上书箱和行李,爬高山,越深谷,顶风冒雪。天冷极了,脚冻得裂开老大的口子都不知道,赶到老师家里,冻得四肢僵直,简直动弹不了……

住不起学校,我便和一个穷店主一起吃住,一天只吃两顿饭,更谈不上吃鱼吃肉。

和我一起学习的人,都穿着绫罗绸缎,戴着镶嵌明珠宝石的帽子,打扮得光彩照人。我却穿着旧衣破袍。但我不羡慕他们穿的、吃的,因为我有得到知识的极大乐趣。

智慧箴言

宋濂小时候读书非常不容易,需要自己背上书箱和行李去百里外的地方求师,但是,他却坚持了下来,并且在学习上力求专心致志,绝不能轻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他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生活小常识

在神农架林区,有一棵举世罕见的“拍手”树。该树生长在一座古老的残垣断墙的土地庙前,树高3米左右,和茶杯一样粗,枝叶繁茂,四季常青,整个树身呈倒立伞状。你只要对着它唱歌,树叶就会像人鼓掌般拍起“手”来。如果唱的歌悦耳动听,它就会拍得快,叶声也特别响亮;倘若唱的歌音色不美,节奏不和谐,调子低沉悲怆,它便向你有礼貌地轻轻地拍一拍叶子,而且慢得很,几乎听不见叶子拍动的声音;没人唱歌时,它便呈羞女状。当地人把这棵神奇的树称为“拍手树”。平时,有很多爱唱歌的少男少女常跑到“拍手树”前唱歌,以检验自己的音色美不美,歌唱得动听不动听。

头悬梁,锥刺股

适用作文主题

苦读,勤奋,刻苦。

“头悬梁,锥刺股”这个成语包含了两个历史典故。“头悬梁”出自东汉班固所著的《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锥刺股”则出自西汉刘向所著的《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孙敬是汉朝信都(今冀州市)人。他年少好学,博闻强记,而且视书如命,晚上看书学习常常通宵达旦。邻里们都称他为“闭户先生”。

孙敬读书时,随时记笔记,常常一直看到后半夜,时间长了,有时不免打起瞌睡来。一觉醒来,又懊悔不已。有一天,他抬头苦思的时候,目光停在房梁上,顿时眼睛一亮。随即找来一根绳子,绳子的一头拴在房粱上,下边这头就跟自己的头发拴在一起。这样,每当他累了困了想打瞌睡时,只要头一低,绳子就会猛地拽一下他的头发,一疼就会惊醒而赶走睡意。从这以后,他每天晚上读书时,都用这种办法,发愤苦读。

年复一年地刻苦学习,使孙敬饱读诗书,博学多才,成为一名通晓古今的大学问家,在当时江淮以北颇有名气,常有不远千里的学子,负笈担书来向他求学解疑、讨论学问。

战国七雄中,秦国仗着强盛不断发兵进攻邻国,占领不少地方。其他六国都很害怕,想方设法去对付它。当时有一个人,叫苏秦,他提出“合纵”抗秦,意思是六国联合起来共同抗秦。因为六国位置是纵贯南北,南北为纵,所以称为“合纵”。

苏秦是洛阳人。洛阳是当时周天子的都城。他很想有所作为,曾求见周天子,却没有引见之路,一气之下,变卖了家产到别的国家找出路去了。但是他东奔西跑了好几年,也没做成官。后来钱用光了,衣服也穿破了,只好回家。家里人看到他趿拉着草鞋,挑副破担子,一副狼狈样。他父母狠狠地骂了他一顿;他妻子坐在织机上织帛,连看也没看他一眼;他求嫂子给他做饭吃,嫂子不理他扭身走开了。苏秦受了很大刺激,决心争一口气。从此以后,他发愤读书,钻研兵法,天天到深夜。有时候读书读到半夜,又累又困 ,他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虽然很疼,但精神却来了,他就接着读下去。就这样用了一年多的功夫,他的知识比以前丰富多了。

公元前334年开始,他到六国去游说,宣传“合纵”的主张,结果他成功了。第二年,六国诸侯订立了合纵的联盟。苏秦挂了六国的相印,成了显赫的人物。

这消息传到了苏秦的家乡,他的父母兄嫂都后悔以前对苏秦的态度不好。听说苏秦要去赵国经过洛阳,全家人特地赶到洛阳城外30里的地方,把路扫得干干净净,准备了丰盛的酒宴,跪着迎接他。苏秦看到这情景,前后对比,百感交集。

可是“合纵”很快就被苏秦的同学张仪的“连横”策略破坏了,苏秦也被刺客刺死,“合纵”宣告彻底破产了。

智慧箴言

人们把孙敬的“头悬梁”和苏秦的“锥刺股”这两个故事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成语,用来激励后人发愤读书。

笑话碰碰车

一人去看心理医生,自称被同伴轻视。

医生曰:“你凭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

该人曰:“很多人见过我都认不出我,或者记不起我的名字!”

医生说:“不至于这么严重吧,啊!又忘了,刚才你说你姓什么?”

王冕佛殿夜读

适用作文主题

求知,苦读,勤奋。

元朝末年有个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浙江诸暨人。王冕出生在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从小热爱读书,却没钱上学,七、八岁时 就帮助父亲放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