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磐石文葩(康式昭文学奖获奖作品集)
22588700000053

第53章 张大千《资中八胜图》文本研读

甘光地

摘要:本文全面介绍张大千先生所绘故乡山水珍品《资中八胜图》的基本内容和版本研究,及其创作背景、题材选择、艺术创新方面的初读心得。

关键词:张大千 资中八胜图 阅读 简评

1956年6月(丙申五月)张大千先生在法国首都巴黎赛那奇博物馆举办个人敦煌壁画作品展览,寄住在当时客居法国的远房表亲郭有守(字子杰)家中,每每谈到故乡之山水名胜,总是唏嘘不已,感慨万千,于是挥毫写下著名的《资中八胜图》,为我们留下了极为珍贵的一组沱江历史画卷,捧卷读来,无比喜爱和无限赞赏。

《资中八胜图》共八幅,系34×69(cm)的横式册页,初步判断是使用一种日本式的册页纸张,书画分为二纸,装裱时,画面在右,题签在左,合为一体。八景分别为“三峰毓瑞”、“重龙晓霭”、“倒挂琵琶”、“百步云梯”、“麦田云浪”、“珠江月夜”、“古渡春波”和“滴水弹琴”。目前已分开装裱成八个小框,珍藏于台北的历史博物馆之中。

资中位处四川盆地腹心,蜿蜒沱江流经境内,两岸丘陵起伏,山川秀美。加以交通便利,经济发展,人文鼎盛,如水在渊。宋代便有了程区、公瑾、宋京、刘大任等文人最早的资中八景诗。后来演变为重龙晴岚、珠江夜月、灵岩泉韵、醮坛云梯、渔灯晚照、盘峰暮雨、北田秋风、古渡春波等八景。历代文人墨客,雅集览胜,吟诗作画,蔚为盛事。

大千先生在“倒挂琵琶”一幅的款识中注明了创作的原委:“丙申五月,来法京巴黎,住子杰中表家,每话故山之胜,辄为唏嘘,为写资中八景以慰羁情。”还在题词中说“辛亥之春,家四兄文修授业资中张孟筠,予亦就读其家数月。课余尝侍四兄登眺郡郊诸胜。忽忽已是四十余年前事,真如隔世矣。”可见大千先生对这几处胜景是登临游历过,了然于胸的,在四十余年后还能默写画出,名称多数亦与古人所传相同。可见故乡山水在先生心中何等珍重啊。

八幅作品的排列次序流传有多个版本。第一种如上文第二段所述,来自台北历史博物馆出版的《张大千书画集》(《张大千书画集》第五集,台北历史博物馆,1981.10,46~61页。)。第二种是来自大千先生故乡的版本,八景的排列顺序是:一、倒挂琵琶,二、重龙晓霭,三、滴水弹琴,四、百步云梯,五、三峰毓瑞,六、珠江月夜,七、古渡春波,八、麦田云浪(据政协四川省资中县委员会编《古城资中》,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年。)。第三种来自《张大千法书集》:一、珠江夜月,二、倒挂琵琶,三、百步云梯,四、古渡春波,五、三峰毓瑞,六、重龙晓霭,七、麦田云浪,八、滴水弹琴(《张大千法书集》,杨诗云编,巴蜀书社,1992年。)。第四种来自网络上关于《资中八胜图》:一、倒挂琵琶,二、古渡春波,三、重龙晓霭,四、滴水弹琴,五、珠江月夜,六、三峰毓瑞,七、麦田云浪,八、百步云梯。据笔者考稽,张大千先生这八幅作品是赠给其中表郭有守先生的,由郭家收藏。郭先生其时担任台湾省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后来郭先生脱离台湾省回归祖国大陆。郭家珍藏的多幅张大千作品(包括准备在欧洲办展的作品),悉由台湾相关部门收缴,并经教育部等机构转送到台湾,最后交由台北历史博物馆收藏。大陆的出版社通过各自的渠道得到信息,但是均不准确。而《张大千书画集》的顺序,准确反映了台北历史博物馆造册登记和装框收藏的现状,本文在介绍“资中八胜”时便采用了这个顺序。

大千先生还在八幅作品上面分别题词,题词与绘画均占据半个页面,可见其重要,略加考证如下:

一、《三峰毓瑞》:三峰在珠江南岸,青鸟家言:“当建三塔象笔架,必出状头。”塔成明年,骆公骕大魁天下。

题词中“青鸟家”,当为“青乌家”。青鸟典出《山海经·大荒西经》:“西有王母之山……有三青鸟,赤首黑目。”又据《艺文类集》卷九十一引《汉武故事》言:“上(汉武帝)于承华殿斋,忽有一青鸟从西方来,上问东方朔,朔曰,此西王母来也,有顷,王母至,有二青鸟如乌,侠(夹)侍王母旁。”后来因称传信的使者为青鸟,少见“青鸟家”之说。而“青乌家”出自“青乌术”,相传汉代有青乌子,精于堪舆之术。《抱朴子·极言》说:“相地理则书青乌之说。”因此后世称看地术为青乌术,地理先生亦称青乌公。可见此处当是“青乌家”为妥。三峰三塔如今只存一峰一塔,位于资中火车站附近,资中人把今存的峰叫笔架山,今存的塔叫文峰塔,并修建了笔架山公园,供游人游赏。

二、《重龙晓霭》:重龙山在郡城内东北角,山半有唤鱼池,邑人展东坡书刻石岩间。历代诗人骚客多有吟咏。

据《资州直隶州志》载:“重龙山在州东城内。崷崪盘屈,隐若龙转。有亭阁梵刹距其上,江山城市历历可观。上有天池,大旱不竭,山侧有岩,泉水滴滴,名君子泉。”乃资中城中第一胜景,历代文人多有吟咏,明代张鉴诗云:“非烟非雾锁重龙,雨霁尤奇色更浓。”杨瞻有“千尺峰峦城郭里,万丛松柏风雨中”之佳句。

三、《倒挂琵琶》:珠江西南岸,有石高数丈,上丰下锐,状如琵琶倒挂,因名。辛亥之春,家四兄文修授业资中张孟筠,予亦就读其家数月。课余尝侍四兄登眺郡郊诸胜。忽忽已是四十余年前事,真如隔世矣。既为子杰中表写之,装成漫复题记。弟爰。

据笔者查证,其表述有误。“倒挂琵琶”实为“倒挂琵琶树”,本是资中一大奇观。其旧址在资中城南瓦窑坝(原县政府上面)之一口方形池塘边,当年塘边有一棵灵异的古树,欹立嶙峋,极像一把倒挂的琵琶。可惜该树早已失去,此景亦不复存。画中一块倾斜巨石,其上绿叶繁茂,看起来倒真像一棵巨树,难怪先生将石、树误记了。我们也只能在先生画中去想象当年奇景了。

四、《百步云梯》:教坛山,郡城北郊,直上百级始达,因呼为百步云梯,山麓有唐人经幢。

教坛山即醮坛山,俗称吊台山,原名北帝山。位于资中城郊西(先生误作城北)二里外。其山拔地而起,峻峭绰约。相传东汉末年著名的道教真人李阿和张道陵在此修炼,曾开凿七十二级石梯通往山腰,取悬丹梯之意,远望如入云中。后来功德圆满,修成正果,羽化成仙,至北宋祥符年间,朝廷下诏在山顶敕修延恩殿,并将石梯增至百步,还派遣使节到此设醮坛祭祀,始称醮坛山。明代赵弼有诗云:“仙侣登真去不还,云梯重叠尚依然。雨余石凳莓苔滑,烟暝空坛草树连。砌石荒凉铺鸟篆,断碑剥蚀腻蜗涎。我来游览抒怀处,闲颂南华第一篇。”可见在明代已呈破败之象,而今更加荒芜,石梯、经幢难寻了。

五、《麦田云浪》:郡东十里,阡陌交错,麦浪如云,每颂陶靖节“平畴交远风”之句,便有欲归不得之憾。

先生款书“云”当作“翠”,故画题当为“麦田翠浪”。资中城北郊曾广有良田,每秋丰收在望,蔚为壮观,旧称“北田秋风”,先生言其在郡东。据笔者亲临资中实地考察,此农田十分广阔,资中城区并不大,出北门往右和出东门往左,均可远望这片田野。可能当年先生随四兄郊游,曾从东门而出,故将其记为郡东也。

六、《珠江月夜》:沱水南流经资阳曰雁江,至资中名珠江。

沱江发源于绵竹九顶山南麓断岩头大黑湾,南流到金堂县赵镇,接纳支流洮河、青白江、湔江及石亭江等四条支流,穿龙泉金堂峡,经简阳、资中、内江等至泸州汇入长江。因绵远河最长(180千米)故定为源头,正源全长712千米。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云:“雒水东迳资中,又迳汉安县,谓之绵水。”故沱江有雒水、绵水之别名,其资阳段称雁江,资中段称珠江。

相传,在珠江南岸陡坎上的凉亭里,夜晚凭窗眺望江中明月,会看到两个月亮的奇观。此即资中八胜之珠江夜月。清末资州状元骆成骧曾吟道:“碧天空水底,珠月定江心。伏蚌知盈阙,探骊试浅深。”此幅构图大开大合,画面主体月牙隐没云中,下角几条小渔船,安然静穆,万籁俱寂,“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感念到母亲的伟大襟怀。还不禁想起“苌弘化碧”的传说。据传,孔子之师——资中人苌弘遭垢被害,“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见庄子《外物篇》第二十六。)。碧血滚入沱江化出两颗明珠,这也是沱江在资中段被称为珠江的一个原因。

七、《古渡春波》:俗称唐明渡,相传明皇入蜀尝过此地,在郡城东南十里,为成渝孔道。

半个世纪之前的资中,位于连接成都和重庆的交通干道“东大路”上(因起点在省城成都之东故名),这条干道是一条宽约八尺的石板路,能行快车马,是传送公文军情的交通要道。唐明渡离资中城东门十里左右,自古便是成渝东大道上的要津。唐天宝十五年(756),安禄山起兵造反,唐明皇仓皇逃离长安,入蜀避难,就来过此渡口。所以资中自古就有唐明渡的说法。当年唐明皇是否来过这里,并无信史记载,但是如果他真的临幸四川,并要从东大路去川东南避难,那是非从这儿经过不可的。如今成渝间铁路、高速路早已修通,这里的渡口,只是偶有过路或挖沙石的船只来往了。

八、《滴水弹琴》:重龙山麓有悬泉,琤琮鸣玉,名之曰君子泉,亦称滴水弹琴。

这滴水弹琴,也在重龙山北麓。山腰有一处弧状岩腹,岩腹下有一月牙形水池。岩腹上出泉水,有的如散落的珍珠,晶莹下滴,有的像线穿的碧玉,悬挂岩前。散珠坠落池中,琤琮如优雅的琴声,故名“滴水弹琴”。其池水翠绿,又名积翠泉。岩壁上有唐宋摩崖石刻110多龛,龛窟相连,佛像1600多尊,栩栩如生。池后石壁上有巨型“唤鱼池”三字,相传为宋代文豪苏东坡所书;而岩左之“君子泉”三字,笔法古朴苍劲,则为明代州牧胡学文手迹。清代状元骆成骧有《君子泉消夏诗》:“石乳千年滴,冰心一片凉。细泉如雨露,清沼即沧浪。盥漱闻丝瑟,淹留惧雪霜。北窗高卧处,不觉到羲皇。”现悬泉、刻石俱在,为资中一处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

在创作《资中八胜图》期间,两位旅居海外的故乡亲戚聚在一起,会

回忆起多少故乡往事,会弹拨起多少思乡琴弦,同时会在大千先生心中酝酿出多少创作的灵感和激情!我们需要从这些题记中感悟到大千先生深深的思乡怀旧之情。他回顾了自己四十余年前,随四哥张文修在资中受业的故事,感慨真如隔世。他言及故乡麦浪如云的景象,吟诵陶渊明“平畴交远风”的诗句,顿生欲归不得之遗憾。先生魂牵梦绕的故乡山水,“而今能画不能游”(《春风燕子图》),包含多少期待多少惆怅啊。现在我们赏画吟句,其景其言其情,亦如先生所叹:“逝波也带相思味,总付与消魂眼底。”(《题巫山神女十二峰》)

从题词中我们知道,这些题记是在子杰装裱成册后漫复题记的。这些题词或长或短,少则十余字,多则数十字,或说明或记叙,或抒情或议论,不拘一格,只求真情流露。具有诗歌般简练有韵致的特点,宛然一篇篇精美的散文诗,其中介绍资中的山川地理,风物史实,犹如一篇篇资中散志。寥寥数字,即可叙史传神,尤其珍贵。

我们还要看到,八幅作品中先生用印也十分考究。每一幅画均钤二印。依序为:张爰、大千居士;张爰私印、大千;张爰、大千鉥;张爰之印、大千居士;张爰印、大千;张爰印、大千;张爰之印、大千居士;张爰、大千。八处有七处为上白文下朱文,颇符合中国传统八卦中“泰卦”的阴阳之论。十六枚印章都约为二分见方,大小虽无大异,却无一雷同。可惜无法考证为何人治印。总之这些印章镌刻精美考究,古色古香秀丽多姿,与整幅作品浑如一体,充分体现了大千先生继承中国传统文人“诗书画印”兼擅的优良传统,达到了四绝四美的高超艺术水准。

言为心声,画为心曲。这八幅作品是大千先生58岁旅居海外时为家乡亲友所作,是重要的怀乡之作。创作背景独具机遇,题材选择颇具个性,在艺术表现上有创新之处,可以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珍品,因而在大千先生的画作中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但因该作品题材典型,接受者的地位特别,收藏经历复杂,因而在国内尚未广泛传播,读到的人也不多,海内外的研究工作更是远未展开。研读《资中八胜图》,对研究大千先生旅居海外时的思想情绪和复杂感情,有特殊意义。现在我们怀着故乡人的特殊心情,来拜读欣赏大师的手笔,亦是情有独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