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爱幻想的我
22588500000009

第9章 亲情树(1)

舌尖上的老爸

文/薄睿宁

我老爸中等个儿,体型偏胖,我称他为“三吃学家”:爱吃,会吃,能吃也。自然,老爸只要在家,就常常客串“大厨”的角色,在“战场”——厨房里全副武装,挥汗如雨:头戴厨师帽,腰系白围裙,左手持着铲子,右手掂着炒勺。不一会儿,香喷喷的美味便从厨房里飞了出来。顿时,不论正在做什么的我,立即什么也做不下去了。啊哈,肚子里的馋虫被勾出来了!我蹑手蹑脚,满脸堆笑,馋兮兮地飘到老爸身边,探头探脑道:“啊哈,老爸辛苦了!真好闻啊!”

言归正传,俗话说“创新是做菜之父”(没听说过吧?此乃老爸的“俗话”),老爸深得做菜之法——创新。虽然他也经常跟着网上、电视学习,但总会做一些小小的改良。

先说老爸的“拿手好菜”——面条。嗨,这有什么了不得的啊?别急,我家的面,不是买的,是老爸正宗的手擀面。老爸先往盆里倒上面粉,继而加上水,打上鸡蛋,用筷子搅拌均匀,然后是揉啊揉啊揉啊……直到面团变得松软,散发着淡淡的麦香才罢休。

接着,我家的“面条机”就派上了用场,老爸把面团拆开,拍成几个较小的面饼,搭在“面条机”上。我则左手按住面饼,右手不停地转着“面条机”的摇把,在“咯吱咯吱”声中,面条便大功告成了!

有了这神奇的面条,什么好吃的面,比如打卤面,他都能做出。且看老爸的“打卤面”的卤子也有好多种,比如他把豆角、肉、豆腐和土豆细细地切成小块,再放上些叫不出名的秘制酱料,一股脑地倒进锅中,细细地熬煮起来。他也常把西红柿、黄瓜、肉丁等熬煮。等到卤子的香味散发出来,再过一会儿,“卤”便可以出锅了。老爸把做好的卤子,浇在刚刚出锅的面条上,那味道,与餐馆名厨的高超技艺简直不相上下。吃一口,真是别提有多香了!

老爸可不是只会做打卤面,他做的“凉面”也很开胃,而且简单易学好做。只要把黄瓜、鸡蛋、火腿及胡萝卜细细切成小丝,在盘中码好,把蒜捣成蒜泥,调和芝麻汁,浇在煮熟后又用凉开水拔好的面条上即可。对了,面一定要在风扇下多吹一会儿,这才是地道的“凉面”呢!

至于风味独特的“焖面”,更是值得一提。首先,要把面条煮好,这次用的面可是宽面条。在锅中准备豆角和肉丝,细细地烧熟。接着把面条放进锅中,与豆角和肉丝继续焖一会儿,这才大功告成。嘿,老爸不仅仅是做面的高手,更是做菜的高手,他还尝试过一道名菜——老爸称为“鸡肉卷”,又名为“寿司”。老爸挑选了一块新鲜的鸡脯肉,用刀剁成泥,再把长长的豆腐皮蒸熟,垫上紫菜,铺上鸡脯肉,放在锅里蒸熟,再用刀切成一个个小块便可。除了这些,老爸还擅长什么“干炸里脊”“冬瓜排骨”等著名的家常菜,味道可与饭店媲美,哈哈。

怎么样,你是不是也开始口水横流起来?

而饭桌上,老爸夹起一筷子鸡肉,举在空中,看个一二分钟,然后长叹一声,就开始忆苦思甜:宁宁啊,老爸小时候家里穷啊,吃不起好的,只能吃窝头、玉米和地瓜。记忆最深的是那次家里盖屋,炒了几个小菜,炒花菜、炒芹菜,这些如今最最常见的家常菜,在那时看来,是天下最美的美食。我就站在墙角,眼巴巴地瞅着。

“窝头?玉米?地瓜?那不是好东西吗?”我舔舔舌头,“现在不是都爱吃粗粮吗?”老爸白了我一眼:“此一时彼一时了,你以为天天吃,你不烦啊?所以现在我对窝头、玉米和地瓜深恶痛绝。”

我吐吐舌头,表示不能理解。但每当我和老妈煮玉米、蒸地瓜吃时,老爸真的是一闻不闻,一看不看,更是不会吃上一口。唉,看来,这就是吃伤了,吃腻了吧!

老爸还常告诉我他的“包饺子经历”:“我那时候,吃不起肉啊。面也很少,但我11岁的时候就会包饺子了!我用野菜当馅儿,玉米面撒上点白面当皮,自己整整包了一下午,这才包好了全家人吃的饺子。”

我嘿嘿一笑:“哈哈,老爸,怪不得你包的饺子那么好吃呢,原来你从小就开始练啊!”老爸点点头,继续开讲:“我们上学那会儿,最流行吃方便面。别看现在网上到处说方便面不健康,但那可是我们的美味佳肴。我读大学时,只有家境好的同学才能常吃到方便面。往往刚下晚自习,一回到宿舍,就有同学泡好了方便面当夜宵。而一个人泡面,全宿舍都飘着一股子浓浓的、方便面特有的香味。男同学们都放得开,身边有一个人吃面,大家就你一筷子、他一筷子地抢。没有抢到的舍友,则大声招呼着,给我留口汤啊!最后,连汤带渣滓,是一点不留啊!”

听老爸讲自己和舍友吃方便面的故事,我咂舌不已,简直是天方夜谭啊!在感叹贫穷的同时,也感叹同学间毫无芥蒂的、真挚的友情。

“唉!还是现在好啊!”老爸长叹一声,又到厨房里忙活开来。

老爸平时最爱的话题,常与“吃”联系在一起。不是这个小时候吃不到,就是那个小时候吃腻了。作为老爸的“忠实”粉丝,我听得耳朵都起茧了。不得已,我只好这个耳朵进,那个耳朵出,或者把它们都倒给大家,图个轻松。哈哈,谢谢大家!你了解我的“舌尖上的老爸”了吧?

照片背后的故事

文/唐宇佳

在我的相册里,有许多照片,每一张照片都是一个美好的回忆。

瞧,这张照片是去年8月我和弟弟在贵州照的。说实话,以前我可不喜欢弟弟了,因为弟弟出生后,他就抢走了我的爸爸、妈妈。

那天,阳光灿烂,爸爸、妈妈带我们来到贵州娄山关森林公园避暑。我和弟弟走在前面,弟弟走不动了,要我抱他走。我心里有气,顺手一推,这下糟了,弟弟摔倒在地啦。我想,弟弟一哭就会引来爸爸、妈妈对我的数落。

没想到,弟弟飞快地从地上爬起,过来拉着我的手说:“姐姐,注意安全,别摔倒了。”弟弟摔倒了,还在关心着我呢。我为自己的小心眼感到惭愧。

当爸爸赶上我们,我主动跟爸爸说:“给我和弟弟照一张相吧。”随着“咔嚓”一声,就留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弟弟坐在我的后面,笑眯眯的,好像在说:“我多开心呀!”

每当看到这张照片,我的心里就暖暖的。我爱我的弟弟!

我家的石头剪子布

文/谭珺天

小朋友们,看了这个题目,你们会不会觉得我要写石头、剪子、布的游戏呢?那你们就大错特错了,因为我要写的是我们家的石头天天、剪子妈妈和我的布爸爸。

先说石头天天吧。我可是我们家鼎鼎有名的石头脑袋。在写作业的时候,当我遇到了难题,可不会轻易放弃哦!一定要做出来我才罢休。我和妈妈争论的时候,我总会坚持自己的观点,这时妈妈总会无可奈何地指着我的脑袋说:“唉,你真是个固执的石头脑袋啊!”

接下来说说剪子妈妈吧。我的妈妈是个粗中有细的人。夏天的时候,妈妈很喜欢吃西瓜,家里的西瓜大部分都是被她吃掉的,但是妈妈给我留的总是最大的、无籽的西瓜。不过,妈妈的性格也有点像剪子一样具有“杀伤破坏性”。一天我做了个手工放在桌子上,等我半夜起来上厕所的时候,发现我那可怜的手工已经躺在厕所的垃圾桶里了。我有一个坏习惯,就是喜欢咬手指甲。每当我咬指甲的时候,妈妈就会毫不留情地在我的指甲上贴上创可贴,时刻提醒我改掉坏毛病。瞧,剪子妈妈就是这样,既具有破坏性,也能修剪我的不足,真是个锋利无敌的剪刀手啊!

最后说说我的布爸爸吧。每当剪子妈妈和石头天天发生冲突的时候,布爸爸就会耐心地给我们讲道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你们要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当我做错题的时候,妈妈就会在一旁抓狂生气,而爸爸总是耐心地帮我分析原因,找到解题的思路。瞧,布爸爸就是这么会包容别人,一边让剪子妈妈哭笑不得,一边又让石头天天心服口服。

在我的家里,剪子怕石头,石头怕布,布又怕剪子,环环相扣,相互制约,是不是很有趣呢?小朋友们,你们家有石头、剪子、布吗?

秋天

文/杨睿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