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姜椿芳文集(第六卷)
22582300000003

第3章 日本的经济及其对外贸易

L.Perov

不久日本《朝日新闻报》发表日本藏相(财政部长)Kai的谈话。这位大臣说,今后在华战争的财政支出,主要将依靠发行新公债,依靠捐税和加强通货膨胀。从大臣的话语里非常明显地透出日本在一九三八年的负债大大增加了。大臣又说,必须把输出和输入的不利对比结束。原来一九三七年日本的输入要比输出超过六万二千万元日金。

谁都知道,日本的现金存量是很低少的。日本在尽想种种方法限制入口货的同时,却仍旧输入了大量的货物,主要是军事原料。一九三七年日本贸易对比是亏损的,这一个个事实,很充分地说明,日本是很受外国市场的牵制的。军事原料方面,日本很贫乏。下面我们开列一个表,表明日本在好多种受输入牵制的最重要原料方面的情形。

日本受输入牵制的各种原料:

正如上表所表明,日本因本国资源的贫乏,没有外国市场,不从外国输入是不能进行长期消耗的战争的。为进行战争,非但需要原料,并且还需要购买这种原料的钱,作战方面也直接需要很大的款子。日本以前进行一切的战争,都是依靠了外来财政的援助,这是很特殊的,日俄战争,那战争照它的规模讲要比现在的中日战争小许多,那时候日本仅在受到英美援助之后才排除了它自己财政的困难。

现在日本并不能自夸它在外国享有广泛的信仰。近来日本没有借到一笔外债。无疑,这种公债在大多数国家里是极端不能销售的。另一方面,在日本却呈现着现金存量急剧减缩的倾向。好多年来日本努力设法弄现金。它定出收买现金的很高的价格。单看从一九三二~一九三七年这时期中金价涨了两倍这一点,便足够明白了。因为收买价和官定价之间存在非常之大的差别,所以日本政府要补偿日本银行因收买现金而受的损失。一九三四年日本政府给日本银行的补偿基金有一万万元日金之说。一九三五年,这项基金增加到二万万元日金,而一九三七年,在三月里这基金便已远达四万万元日金了。

由于这种政策的结果,日本银行得以收买了在日本本国及其殖民地所采得的黄金的大部分。例如,一九三二~一九三五年日本政府和日本银行几乎收买了所采全部黄金的三分之二。从一九三四年四月到一九三七年二月这个时期中日本银行收买了三万零五百万元日金的现金。这样,日本的现金存量便稍为增加了。但是因为对外贸易的大亏损,日本政府又不得已把现金大量地运出了。一九三七年从三月到七月的五个月中,日本输出的现金为数达三万二千七百万元日金,几乎是日本本国及其殖民地内三年的采金额。

这样,现金从日本的输出,完全是靠了从前所积聚的存储。因为现金存量的耗费如此可惊,日本政府便取出日本、朝鲜、台湾银行现金存储的一部分。除此之外,日本政府又把所有的现金存量重估计了一次,把日金的现金成分减低百分之六十。重估价之后,政府从日本银行取出现金七万一千七百万元日金,从台湾银行取出二千五百万元,从朝鲜银行取出四百五十万元。

但是这个手段也没有解决日本的财政困难,因为事实上金子并没有增加,据日本杂志Toe Keidzi Simpo说,“日本所有军费支出,自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都是有关外国的付款”。还有很显明的,是日本政府和日本进口商竭力设法延期付款,竭力图谋在长期欠账的条件之下买到货物。美国《商业杂志》关于这事写道:“据熟悉远东贸易的银行家说,日本竭力设法在长期欠账的条件之下购买……但是外国出口商却都要求交货时立刻付款。”

非常明显的,因贸易的差额是亏损的,又因现金存量的减少,日本在外国取得商务欠账,对它自然具有重大的意义。有几个直接间接可以证明日本所获得的商务欠账的数量是非常之大的。例如,伦敦《财政新闻》称,单只日本对德国的“死期”(即过期未付)的进口货的欠款便达一万万元日金。由此不难揣测欠款的总数一定远超过“死期”的贷欠。

日本非但在德国,并且在英国享受着很大的商务贷款。日本对于购买欧洲、非洲、澳洲、印度、近东各国的货物,商务账款主要是经过英国银行用英镑支付的。日本英文《日本记事报》(Japan Chronicie)杂志在去年九月里便说,用英镑计算须在伦敦偿付的日本期票,百分之六十多是外国的账款,为数每年几及一千万万元日金。这杂志又说,从一九三六年起,日本期票在伦敦市场上是有这样的多,竟使统计的百分数都增加了。

但是因为日本侵略的扩大,伦敦的银行家渐渐不与应在伦敦偿付的日本期票发生关系,所以日本在伦敦的贸易财政逐渐困难了,日本国内的情形,在外国也引起极大的不安。以前对于二月二十六事件(法西斯蒂在东京杀死几个内阁员的失败的政变),伦敦的银行很神经质的反应这一事件。那时计算的百分比是涨得这样高,致使日本期票的流动非常困难。

美国报纸上也发现这样的消息说,许多美国商行对日本入口商的商务来往,都改用现金交易了。例如《纽约导报》(New York Herald and Tribun)在去年十月里便写道:许多美国商行的代表接到命令,停止记账售货。因此日本《读卖新闻》的财政专家写道:“如果美国和英国拒绝财政上资助日本,那么这将引起比政治与经济制裁还要更严重的形势”。

虽然有着种种的限制,但是日本现在还是从美国、英国和其他国家加强输入煤油、生铁和其他为进行战争所必要的货物。由这一点可以知道,日本还是享有充分广泛的商务借贷。除此之外,日本还是享有一些英美的亲日资本家的“同情”。例如,谁都知道,日本最近正进行着交涉,想吸引美国摩尔根银行向新成立的“满洲重工业会社”投资。该公司的总理Ayugava特地到美国去,想用满洲的煤矿与工厂作抵押借款。

自然,商务的贷款不能解决战争财源的问题,所以日本竭力扩大它自己的输出。假定一九三一年的输出是一百,那么输出的升降可以用下述的数字来表明:一九三四年是一二九·九,一九三五年是一四五·八,一九三六年是一五五·一。出口货中占最大的地位的是纺织品,主要是指望在殖民地国家的大量的消费。例如一九三六年日本输出纱布四万八千三百万元日金,其中七千二百万元是输往英属印度的,五千五百万元是输往荷属印度的,二千万元是输往埃及的,一千四百万元是输往澳大利亚的,以及其他。

在日本的出口货中居决定地位的是美国和不列颠帝国。一九三六年日本的总输出是二十六万万九千三百万元日金。其中美国占百分之二十二,英国,英属印度,澳洲联邦占百分之二十。一九三六年日本输往荷属印度的货物有一万万二千九百万元,一九三七年日本输出也并没有降落。它对外贸易差额的损亏,只是说明进口货的激增。非常明显地因美国的经济危机正在进逼着,日本的输入已有缩减的可能。这样,输往美国的生丝不免减少,本来美国能吞吃日本全部出口生丝的百分之八十五至九十,占据第一位。拿抵制日货运动的高涨,对于日本的输出也造成了相当的困难。抵制日货当做反对日本侵略的方法并不是新花样。一九一五年,当日本向中国提出有名的二十一条的时候,立刻引起了中国人方面的抵制日货。抵制一共亘延了六个月,这时期日本输往中国和香港的货物比前一年的同时期减少了一千七百九十万金元,即百分之二十九。

抵制日货运动,在美国、英国以及其他国家都扩大着。例如,在美国,有无数的团体通过了抵货的决议。国际运输工人联合会也通过了抵制日货的特别宣言。劳动者的抵制日货运动是这些国家的劳动者对于中国民众表示国际同情的形式之一。

明白这些事实,那么日本藏相的悲观论调是非常明显的了,他不得已承认“调整对外贸易差额的不可避免的困难,以及现有的钱币困难”。当然,这些困难将依中日战争发展的程度而消长。日本资本家正在竭力把经济财政困难的负担转搁到现在已经担负着一切战时费的日本民众的身上,这是可以不用疑义的。日本国内的政治形势充分紧张。财政与经济困难,更加强这紧张,不可避免地会使日本的阶级斗争更进一步地尖锐化,更加强国内的政治矛盾。

译自苏联《真理报》,原载《每日译报》1938年2月17日第3版,2月18日第3版

署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