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姜椿芳文集(第六卷)
22582300000019

第19章 三月份中日战事鸟瞰

V.Minae

最近一个月中,中日激战的中心是在华北的山西省。

日本军事当局计划以进攻山西省来使中国军队失却反攻布置在平汉铁路沿线的日军侧面的根据地。日本军事当局以为防守晋南的中国军队,主体是武装不良的地方军队,显然打算不费特别力量,便获得极大胜利。

日本军事当局为进行这一个新的进攻,在太原和彰德一带集中了充分的力量。曾特地从东战场上调来军队,从北战场上调来后备兵。开来新鲜的机械化部队和炮兵。经过一番调集之后,遂形成人数达十万,拥有强大武器的一支军队。

进攻是从好几方面开始的。日军右翼于二月十八日由太原向南面临汾(平阳)进攻。同时中央部队由彰德向西面长治(潞安)和临汾进攻。左翼进抵黄河,在北岸掩蔽,然后西侧继续沿黄河进攻。

在日军开始进攻之前,即在二月中旬以前,彰德以南和太原以南阵线上有中国地方军队约二十万人,所配备的武器很弱,几乎连大炮都没有。随着日军进攻的展开,这些军队便退到黄河南岸和西面去,停在预先构筑好的阵地各据点。

三月十日至十二日,日军先锋部队,进抵黄河。他们在岸边设法渡河,但是没有成功。这时中国军事当局中央军中调增援的部队到黄河南岸和西岸,在河岸上巩固起来。

日军向晋南的进攻是沿着铁路和公路等基本道路进行的。日军无力占领这些基本道路之间的领土。这使中国军队得以仍旧停留在日军的后方,而取游击方法斗争,经常地威胁着敌人的军需线。

日军进攻的初期,八路军在潞安和泽州给予他们很大的打击。随着日军向晋南的推进,八路军留在日军的后方,组织它周围的其他中国军队和游击队。中国军队在日军后方的活动,使日军受到极大的困难。太原南面中国军队三月十三日消灭一千多名日军,一百辆战重车。临汾一带有大队中国军队活动,利用地势,顺利地进行着游击战争。这使日本军事当局不得不把自己军队撤退到山西省的主要军需线——同蒲铁路上去。有几个地方,日军并且退离黄河。

自三月中旬起,中国军队在这一段战线上也开始猛烈地活动起来。中国军队以细小的部队,渡过黄河回到山西省去,进攻日军。二月十六日,日军不得已放弃同蒲铁路的终点蒲州。在郑州渡到黄河北岸的中国军队,三月十四日夜攻进修武城,消灭日本守军。

这样,日军在山西省所开始的进攻,他们计划速战速决的,是完全失败了。日军受到前线和后方的双重打击。他们在逐渐地把几个夺到的地方放弃,退离黄河。

二月里和三月里,在东战场上,中国军队继续积极活动。因中国军队积极活动的结果,黄河方面蚌埠地方北岸的日本军队,不得已退往河边,渡河回去。因中国军队的积极活动,日军在东战场上南段推进的企图,也就没有成功的希望了。

据外国报纸载:日军在东战场上利用“满洲国”军队,显然是因为本国军队的不足。但是伪“满”军队和中国军队作战时,总是预定退却,并且带了武器哗变,投诚到中国军队中去。

最近一个月中,中国空军的积极性增大。中国空军不但在东战场并且也在北战场活动了:进攻日本飞机场、后方根据地、集中军队的地方。中国空军非常顺利地阻挠日军在扬子江岸的企图登陆。空袭载运陆战队的日本军舰时,也曾击沉日舰好多艘。

战争愈加延长,日本国内的形势便愈加紧张。因为人员的不足,日本政府为充实作战的军队,不得不在高丽、台湾、南洋群岛等殖民地的人民中募集兵士到军队中去。

日本军阀因鉴于日本国内情势的日益复杂化,不得不战战兢兢地力谋战线上的胜利,以使国内的“士气提高”,但是中国各地战线上的形势,表明日本侵略者这方面的前途绝对不是灿烂的。

译自苏联《真理报》,原载《每日译报》1938年4月18日第2版

署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