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品格的力量(MBook随身读)
2256400000007

第7章 劳动是光荣的法则(1)

§§§第一节 劳动是生命存在的体现

思想麻木、四体不勤的人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只有付出汗水和辛勤的劳动,才能得到幸福的垂青。在懒惰中我们的健康损耗,在劳动中我们的生命永生。

人们应该诅咒的是无所事事,而不是劳动。好逸恶劳才是万恶之首,而劳动是幸福的源泉。正如灰尘会腐蚀铁器一般,懒惰也会吞噬人的心灵,甚至将整个民族毁于一旦。亚历山大征服了波斯之后,亲眼目睹了这个民族糜烂的生活方式:他们厌恶劳动,只图享受舒适的生活,满足自身的欲望。亚历山大不禁感慨道:有什么能比好逸恶劳、贪图享乐更容易使一个民族奴颜婢膝?有什么能比辛勤劳动更为高尚?

古罗马皇帝奥勒留驰骋沙场、征战一生,他曾亲率军队征服美索不达米亚和不列颠。当他奄奄一息卧于床榻时,得知驻扎在格兰片地区的陆军部队缺乏良好的纪律,于是忧心忡忡,决定以此小事向该军团施加压力,警告该军团要纪律严明。他给士兵们发出的最后一道命令就是“绝对不可以放弃劳动”。凭借辛勤劳动和赫赫战功,罗马大军建立了蓬勃生机和无穷威望。

在远古时期,最普通的农业生产活动都被赋予了某种特殊的社会意义。古代的意大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事农业生产往往体现了尊贵、高尚。古罗马著名的历史学家普林尼记录了这样一些情况:一个人的社会地位与他从事什么样的农活有关联,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对那些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军和凯旋的士兵,如果赐给他们田地,他们会感到无比荣耀,并且在农夫的指导下心满意足地亲自耕种。而且,那时的许多王冠被制成犁铧的形状,此举意义非凡。后来人们之所以渐渐觉得劳动(尤其是繁重的体力劳动)是一件可耻的事,是因为奴隶的大量使用。当罗马统治阶层被慵懒与奢侈之风席卷,其衰亡也就不远了。

人们最容易忽视也最难抵御的一种不良习性,可能就是懒惰。曾经有一个外国人周游世界,阅历颇丰,对许多国家和地区人民的生活方式颇为了解。当盖尼问他人类最大的共性是什么时,他不假思索地用蹩脚的英语答道:“人类最大的共性是好逸恶劳!”这话令人警醒,上至王侯将相,下至黎民百姓,差不多都渴望不劳而获。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好逸恶劳的人类劣根性的确很普遍,它渗透了每个人的灵魂。所以英国哲学家穆勒认为,人们无形中都受到了惰性的驱使,为达此目的,不惜牺牲其他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利益。为了维护社会和平,不得不采取强制力量镇压这种惰性,专制政府于是产生。

对一个民族如此,对个人更是如此。懒惰具有毁灭性,能使人不断堕落。懒惰使人爬不过一个小山坡,战胜不了那些完全可以战胜的困难。人一旦拥有了惰性,就永远走不出失败的牢笼,会一辈子无所作为。成功垂青于辛勤劳动的人们,而懒惰会成为人的一种精神累赘,使人整天庸庸碌碌、抑郁痛苦。懒惰对社会而言简直一无是处。

有些人整日无所事事,漫无目的地到处游荡,然而他们的脑袋瓜子却运转神速,总是思索着如何才能窃取别人的劳动果实,怎样才能不劳而获。正如肥沃的土地不长稻子,却长满了茂盛的野草一样,那些坐享其成的人的生命里也蔓延着各式各样的“思想野草”,独不见美德。懒惰见不得光,总在黑暗中敲击着那些满脑子“思想野草”的懦夫的灵魂:“我们是正义之神派来折磨你们这些无所事事的人的。”

思想麻木、四体不勤的人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只有付出汗水和辛勤的劳动,才能得到幸福的垂青。在懒惰中我们的健康损耗,在劳动中我们的生命永生。尽管劳动可能使我们困顿不堪、精疲力竭,但它绝不像懒惰那样使我们精神抑郁,心灵找不到寄托。马歇尔·霍尔博士认为:“没有什么比把自己闲置在一边危害更大的了。”一位智者将劳动视为治疗人类身心疾病的最有效的药物。美因兹一位大主教把人的身心比作一个大磨盘,如果把麦子放进去,它就会磨出面粉,如果没有麦子,虽然磨盘照常运转,却永远不可能磨出面粉来,反而磨损了磨盘自身。

人们游手好闲,不愿吃苦耐劳,总会找出各种各样的借口为自己辩解:“这山太陡峭”“路上有狮子”“别白费力气了,我试过很多次了,结果只有失败”。这些人受到了塞缪尔·罗米利先生的批评,他在给一位青年的信中这样写道:“你总是说自己挤不出时间来,我看这只是一个借口罢了,最根本的原因是你不想埋头苦干。我郑重地批评你的懒惰行为。你说每个人都会把能完成的事情完成得很出色,如果有一个人没有完成自己的事情,说明他力不能及。你写不出文章是因为你不会写,而不是不想写。你对某一方面缺乏爱好,表明你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多么天衣无缝的理论啊!可是,如果你的逻辑被大众接受,将会产生多么大的负面效应啊!”

毋庸置疑,不愿付出辛勤的劳动就想享受劳动果实的人是懦夫。用艰辛的劳动和汗水换来的东西才是最美好的、最具有价值的,人们才愈加懂得珍惜,并从中享受到无穷的乐趣。如果不用劳动换得,即使是一份很平常的悠闲也是苦涩的。获得任何东西都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否则在享用时也很难心安理得。而且,在获取真理的过程中,人们的幸福和快乐在撒播,而不是真理本身,所以,必须不断进取、探索真理,我们才能拥有自己的幸福和快乐。

当然,在紧张的劳作之余,千万别忘了稍事休息,放松自己,然后再继续工作,如此循环往复。要正确对待工作与休息,这样,无聊懒散才无机可乘。纯粹的劳动和纯粹的休息都使人烦闷空虚,寂寞难当。就像暴饮暴食令人难受一样,过度闲暇也无益于身心健康。有一位40多岁的乞丐,因为百无聊赖进了法国的布尔热监狱,并已经在那儿待了8年之久。在他的手臂上有一行刺青:“昨天欺骗了我,今天折磨着我,明天还会恐吓我。”恐怕,这句话是所有好逸恶劳者的心声。无所事事的富人也好,游手好闲的穷人也罢,无不过着郁闷乏困、缥缈孤寂的日子。一个人一旦脱离了劳动,他也就和幸福擦肩而过了。

在1869年,斯坦利伯爵就任格拉斯哥大学校长时发表的演讲,可以说感人至深。他说:“一个人再怎么心慈面善,身份尊贵,如果他终日无所事事,就永远不会也不可能享受到人生的真正乐趣和幸福。因为没有劳动的生命像一口枯井,毫无生趣可言。在劳动中人生的存在价值才会得到显现,只有通过劳动,你才能挖掘自身潜能,并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我一直认为尊重劳动、热爱工作是一个人保持良好品德的先决条件,可以预防各种卑劣思想、腐朽道德的侵蚀。尤为重要的是,对工作的热爱可以免除自私自利的烦恼和纷杂琐碎的焦虑的滋扰。有人认为只要躲进自己的小天地里,就可以摆脱烦恼和不幸的缠绕,然而无数实践证明,这只是一个可笑而可悲的理论。烦恼和劳动都是不可避免的,劳动更是人生不可抗拒的宿命。”

生活中的确有很多人死于过度劳累,但更多的人却是死于精神抑郁和无所事事。死于劳累过度的人没有协调好劳逸比例,从而使自己体力透支,这种做法无异于杀鸡取卵,为明智的人所不齿。上文斯坦利伯爵在演讲中提出的置疑很有道理:如果注意劳逸结合,还会危害人们的健康吗?

圣保罗主张“不劳动者不得食”,他一直为自己能够自食其力而万分自豪。早期的基督教牧师都以从事各种艰辛的体力劳动为荣。雷波尼法斯带着福音书来到英国,凭着一手木匠活养活了自己,后来辗转到了德国,仍然以他的木匠手艺维持生计。路德更是如此,园艺、建筑、车工工艺和钟表制造等多种活计他都做过。他从纽伦堡的一位男修道院院长那里得到了一套车工工具,他写信给这位修道院院长说:“我很高兴,因为我在钟表制造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比起那些醉醺醺的盎格鲁-撒克逊人,我更懂得时间的宝贵。他们的酒杯总是斟得满满的,根本不在意时间的流逝,更不会去关心钟表和钟表制造商了。”是的无论干什么,路德都非常勤勉。

持续有益的劳动可以提高人的自身修养。勤奋地工作,愉快地休息,事业精神两不误,他们无形而强大的道德力量能够感染周围的人。从事一项固定的职业,不至于使人无所事事,因此积极的行动者都精力充沛,满怀信心。工作永远胜过游手好闲。

席勒回忆起他从事日常机械性的车间工作时总是很得意,他说正是那段时光培养了他勤奋、专注的良好习惯。弗兰西斯·德拉克年轻时做过海员,老板强迫他认真刻苦地干活,这反倒使他受益匪浅,身体结实的同时,意志也更加坚定了。

品格修炼

人们应该诅咒的是无所事事,而不是劳动。好逸恶劳才是万恶之首,而劳动是幸福的源泉。

§§§第二节 劳动是人类幸福的秘诀

法国画家格勒兹说过:“劳动,进行各种有益的劳动,是人类幸福的秘诀。”无数著名人物的亲身经历也证明了这句名言的正确性。当初,在朋友的劝导下,法国新教神学家、古典学家卡佐本放弃了工作,打算去彻底地休息几天,可是很快,他因享受不了这份清闲而重回工作台。他说:“我宁可带病工作,也不想在痛苦中无事可干。”

最懂得勤奋和专心致志的重要性的人,可能是司各特,他一生勤勤勉勉、笔耕不辍。洛克·哈特这样评价司各特:“像司各特这样勤奋而不知疲倦的人,就算在众多领袖人物和文学天才中找,恐怕也找不出几个。司各特总是语重心长地教导他的子女要勤奋,因为勤奋是通向成功与幸福的阶梯。”他还给他的儿子查尔斯写信说:“我不厌其烦地要让你明白,只有劳动,才可能得到我们想要的一切。劳动是上帝施加给我们的压力,富人用劳动排解苦闷,农民用汗水换取面包。你要用努力获得知识,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付出了就一定有所回报。当然,也不排除各种各样的机缘和偶然因素,比如,别人把农民的劳动果实掠走。但不管怎样,知识是抢不走的,只有你才能享用这笔巨大的财富。亲爱的,你一定要好好利用时间,不断取得进步。你头脑灵活、朝气蓬勃、手脚敏捷、可塑性大,一定要把握这段时光,不要将来后悔莫及。‘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塞西同样是一位勤勉的人,工作、劳动成了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19岁时,在日记本上写道:“我19岁了,四分之一的生命虚度了,我真是惭愧。我只能是一条寄生虫,对社会没有半点贡献,为两个便士去替别人驱赶乌鸦的农民都比我强。”实际上,塞西一直非常勤奋。他阅读了大量英国著作,通过阅读结识了塔索、阿里奥·斯托马和古罗马诗人奥维德等著名文学大师。但他总觉得自己的人生没有方向,所以他很想专心致志地去做每一件事。他用毕生的精力从事文学创作,并不断取得进步,用他的话说就是:“我博学但我更加贫穷,我贫穷但我更加自豪,我自豪但我更加幸福。”

座右铭往往能体现人的个性爱好。苏格兰历史学家罗伯逊最爱的格言是:“知识丰富生活。”司各特最喜欢的格言是:“永远保持一种奋斗的状态。”博努埃很勤奋,大学时有同学拿他的名字开玩笑,说他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耕牛”。普林尼和自然学家拉西比德都看好“生活离不了观察”。瑞典诗人斯杰伯戈和弗里德里克·冯哈登堡分别用“Vita-tis”和“Noratis”作为笔名,这两个笔名的意思都是人生如战斗,都体现了作家伟大的抱负。

人的处事能力和纪律意识都能通过劳动训练培养起来。劳动增强了人的组织能力和纪律意识,并养成了互帮互助的习惯。虽然有时实际效果并不大,但事实上已经活跃了人的思维,所以,劳动永远比游手好闲好。当劳动成为了一种习惯,人们就在不知不觉中珍惜了时间,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而这之后,休息就显得更有意义。

小事情蕴涵大道理,生活实践中有很多东西值得人们学习。治理一个国家的方法也可以从经营一个小家庭中获得,就像前面我们谈到的,一个能力超群的家庭主妇,首先必须善于处理家中的各种大小事务,要学会精打细算,其次还应该是一个工作效率很高的人,把每一件事情都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也是从事其他任何管理工作的必备才能:勤奋、自律、高瞻远瞩、讲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