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白话夜雨秋灯录2
22549500000008

第8章 痴兰院主

诗臣讲了朱君还魂的故事之后,又讲述了朱君的妹妹朱贞生死的经历,更值得让人称道。

朱家本是个大家族,他的父亲寻到近郊一块清幽的好地,买下建筑别墅,供自己吟诗歌诵,悠闲度日。别墅里种满了各种奇花异草,其中有一株极品牡丹,是名种姚黄,可以称得上是花中第一。其中最多的品种是兰花。园丁姓谷,他老婆叫盆婆子,两人一起灌溉管理。花开时常有游人来赏花,夫妻俩就借卖茶赚取些蝇头微利。兰花的品种,素心是上品,紫心稍次,并蒂的兰花尤其难得一见。别墅里只有一株素心兰,十分珍爱。这一年兰花刚刚开放,奇异馨香比往年更加胜之。一天夜里,紫心兰忽然都变为素心兰,而且每株兰花都开成并蒂,像夫妻蕙一样,让园丁和老婆子十分惊讶。三四天后又变回原来的模样,狂风猛吹,兰花凋落满地。盆婆子爱花成癖,就前去报告主人,十分惋惜心疼。

一天夜晚,盆婆子从邻村饮了社酒回来,微醉踏月经过矮墙外,听见别墅中传来女子的说笑声。盆婆子好奇地朝里偷看,只见一位黄披风的美妇人靠石而坐,一白衣美女子坐在苔茵草地上,左右侍立着三四个娇美丫鬟,说话声很轻听不清。忽然听到妇人说:“小妮子故弄狡狯,难怪封家丫头会妒忌得要死。”女子笑道:“确实是儿太幼稚不懂事,偶而替各位姐妹袒护一下表表心意,可想不到竟受到如此残暴的虐待,近来自己也很后悔。”妇人说:“你真是太过分了!这样把生物弄得颠三倒四,是犯上天的忌的,更何况颠弄自己的形骸呢?封家丫鬟本就多嘴多舌,这可如何是好?”女子听后掩袖而泣,不欢而散。盆婆子回家把见闻告诉丈夫,都弄不清其中的奥秘。从此经常在墙外伺候,希望能弄清原委,可是却再也没见仙人的踪迹。

一天夜里,盆婆子正在熬夜纺织,忽然听得从别墅中传出丝竹音乐声和泣别声,赶紧放下手中的活跑去窥探,远远就看见黄披风妇女手持白玉杯,盛满清泉正在浇灌素心兰,祝祷说:“你自己不注意蕴藏,过于炫露,果不其然被封氏上奏章弹劾,现在奉上天诏旨将你推入闺秀情痴劫中。当在十六年后早证仙果,千万不要迷失本性啊!”祝祷完,流泪不止,丫鬟们在一旁劝慰着,她这才含泪走入牡丹丛中不见。盆婆子十分惊诧,次日凌晨把这事禀告朱夫人,而夫人正巧在昨晚生了个女儿,梦见兰花而生。彼此相互讲述,恍然大悟原来生下的女儿是素心兰的投世,于是取名为纫兰。夫人共生了四子二女,纫兰排行第五,人们又称她为五姑,很受父母的疼爱。

第二年,纫兰的父亲朱秀才逝世,母亲亲自坐丝帐教子女读书识字。纫兰天生聪慧,不仅容貌漂亮,而且品性贞静,在学习刺绣之余还喜欢吟诗诵词。夫人逢人就夸自己的女儿,说:“这是我家的女学士,像梦幻中的潇湘神女,巾帼中的谪仙李白。只可惜你父亲走得早,不能亲眼看到你有古代才女谢道蕴那样的咏絮才华,真是太让人遗憾了!

纫兰一次咏秋海棠,诵诗道:

秋雨又秋风,苔阴瘦一丛。如何人不寐,泪洒可怜红。

母亲听后面露不悦,说:“你这孩子怎么说出这样不吉利的话?”于是把她的书籍纸墨收藏起来,不让她再学习吟诵诗文,督促她专心学针线。纫兰不敢忤逆慈母的训导,可是仍常常靠着窗逗玩鹦鹉,卷起湘帘放进归来的双燕,在池水边数那自由的游鱼,口中常喃喃有声。细细去听,纫兰口中所吟咏的都是些绝妙好词。

纫兰天性最喜兰花,看到兰花就会娇滴滴哭个不停止。别墅里的一株素心兰,自从纫兰降生那天起就萎谢了。盆婆子一直用竹栏干围护,勤劳浇灌,希望哪天它能再萌芽开花。七岁时,纫兰就被许配给成都太守家张公子,公子和纫兰本来就是表兄妹一辈,两小无猜,曾一起读书识字。到了十岁时,两人就避开不见面。公子身体娇弱,随父亲上任到了蜀中,书信联系也中断了。

又过了六年,纫兰忽然持斋吃素,早晚叩头礼拜观音大士像,念《心经》。母亲问她缘由,她只是流泪不止不说原因。当时正值早春,旭日照满半窗,纫兰拥着绣被不起床,泪如雨下快要把枕席湿透。丫鬟禀告她母亲,母亲急忙来问缘由,纫兰呜咽着说:“孩儿不孝,恐怕要先永远辞别阿母,不能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了!幸好有兄妹在,还希望母亲保重身体,不要过多挂念我这薄命儿。”母亲悲伤地说:“孩儿怎么说出如此不祥的话?”纫兰哭泣道:“孩儿昨夜梦见张郎来到我面前,掷下一株枯兰于地,对我再拜后辞别而去。孩儿知道张郎一定是被天府召唤去升天了。”母亲早知公子有病,听了女儿的话,心痛如割,打起精神劝慰女儿。可是纫兰从此以后却不再梳妆,饭量也突然减少,整天萎靡不振,没有生机。

一个多月后,蜀中传来讣告,公子果然已死。母亲隐瞒消息,背着女儿痛哭。纫兰忽然清晨起床,照着镜子梳妆,问丫鬟道:“盆婆子来了吗?”丫鬟答道:“还没有来。”纫兰又问道:“那别墅中的素心兰复活了吗?”丫鬟答道:“不清楚。”纫兰再问:“亭子旁边的黄牡丹没事吧?”丫鬟答道:“没事。”此后纫兰面带笑容,说:“从来的地方来,到去的地方去。自己苦苦追问,实在怕被封姨笑话。”接着又悲恸流泪说:“真是后悔没认真听姚夫人的话,否则也不会到此地步。”丫鬟见她或哭或啼,情况有点像疯癫,赶紧去禀告夫人。夫人匆忙带着兄妹来到。纫兰笑着对母亲说:“我只不过是和丫鬟嬉闹罢了,没想到惊动了母亲大人。”说完,言谈举止像平时一样,家里以为她有了好转,对她的防范也就逐渐放松。可是每天夜里,纫兰总是扶病挑灯誊写诗稿,集成一函,题名为《别鹄吟》。诗稿誊写完成后,哭着拜她的母亲说:“还请母亲一定把此诗稿寄到巴蜀,在张郎的亡灵前焚化,用来当作同穴埋葬。”

当时盆婆子并不知道小姐的事情,看见已凋谢的素心兰忽然新生重发,含苞怒放,香气更加沁人。这一夜又听到弦管呕哑声,人马嘈杂声。打开两扇柴门,只见灯火灿烂像城市,旗帜如云,许多侍从骑着花骢马,身穿古装,簇拥着一顶彩轿从门外冉冉经过,彩轿中的美人正是五姑纫兰。盆婆子赶紧攀着彩轿高呼道:“五姑,你要去哪里?”仪仗队见状动怒,要鞭打她。纫兰说:“万万不可惊吓到她,这是我家守园子的人。然而你来得正好,麻烦你转告我的母亲,说我应诏前去天上做痴兰院主。从此脱去尘世烦恼,毫无痛苦,姚夫人还比不上我高贵,还请我母亲不要过度伤心。”说完,车马如飞,转眼就不见了踪迹,只觉得香风习习,彩云纷纷。第二天,盆婆子匆忙来见张夫人,才知道五姑已于昨夜死去。

如今《别鹄吟》争相被士女传诵,异邦也很看重。人们只是单纯地欣赏她美妙的文采,却并不知道她节操的贞洁和生死的本末。到底是花,还是人?应当是仙人吧!确实是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