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白话夜雨秋灯录2
22549500000033

第33章 楠将军

我的故乡在天长县石梁镇,在元代末年那里有座古庙,是梁武帝下令建成的。殿堂规模相当宏大,寺院物产尤其丰盛,秃头最后成了豪富,不知道念经修身却酷喜干奸淫之事。平时喜爱将美女藏在地窖中,外面人却不知晓。

据说古庙正在修理,工匠处处都是。有漆工某人正涂抹朱红颜料,突然看见梁上有一道亮光,转瞬间一块砖坠落在地上,有壁虎二只,雪白的鳞和爪,须髯苍白,眼睛血红,一眨眼间已长到一尺多。漆工正呆呆凝望着,心想这是什么东西,突然听谁大叫了一声:“这是龙啊。”说着说着壁虎飞腾而起,众人争相逃窜。漆工还没来得及奔逃,就伏在供桌下。正巧童蒙老师在桌上供着至圣孔子的木牌位,漆工就慌忙拿来戴在头顶,惊惶紧张得一动也不敢动。刹那间又听见雷声巨响,闪电飞驰,云雾中隐隐约约还看见门外一条青龙来到,青龙头上横着尺木,木上刻有朱字,像符咒一样难以辨认。龙角上包裹着两块黄绢。庙门很小,龙头受到阻碍,因此只好侧着角蜿蜒缓缓进入大殿。门内壁虎一瞬间变成小龙,像欢迎头戴尺木的青龙的到来。青龙稍微一转身,庙宇内瓦砾飞舞,屋梁乱晃。只见青龙奋力攫取大殿屋脊宝瓶中的闪亮珍珠,有碗一样大。两条小龙各自挟着楠木屋梁,打打闹闹像在争斗,房屋楼阁刹那间热闹起来。

不久过后雨过天晴,烟雾消散干净,漆工从昏晕中苏醒过来,头上所顶的木牌位依然岿然不动,但是庙宇已经化为乌有,更不用问和尚在哪里。当时的庙宇已经化为遍地积水,浸满瓦砾。漆工感到非常诧异,急跑去告诉市场上的大众,大家奔去争相去看,却只剩下正殿殿基旁留着的女子便桶、绣花莲鞋等几样东西。

远村大雨倾盆,人们看见黑云如山,一大片一大片向古庙扑下,接着又腾空而上,还大致能见到龙伸着巨爪抓住大殿横梁飘舞。事发之后听甓湖边的渔夫说:“当日龙用双梁空中相斗好长一段时间,猛然将双梁抛落湖心,漂浮一小会儿就不见了。”后来每逢阴雨天湖边居民就会听到两木相撞的登登声,撞声一停歇就天晴,有人去实地考察,丝毫不错。

从明末至本朝,木梁在湖中吸收了日月星辰等天地精气,逐渐化为妖魅肆虐。客船假如碰到一段木头像箭一样飞速追来,碰到船船就支离破碎,所以开船时一定预先呼喊“大楠将军”“二楠将军”,然后献上香帛,按礼节行祭,才能免于祸患。当时湖底下还有一只巨瓮,不了解哪年沉入水底,每当深夜听见瓮口汲水吐水的汩汩声,就会下起大雨。人们就将木头和巨瓮看作湖中二怪。

一直到道光某年,有渔夫父子俩正在一起拉丝网。天快要亮时,渔网过于沉重,轻易拉不到岸上,于是就认为网到了很多大鱼。父子俩拖渔网拖了很久,越拖越重,心里就更加着急,想丢掉渔网割断缆绳却舍不得,若要继续拖网那么可能很危险。渔夫有些恐惧就大声呼救。官船接近渔船,相互缚结缆绳,官船上的人就帮助渔夫一起拉网。渔夫忙得不亦乐乎,在两只船上跳来跳去竭尽全力,一不小心落下一只草鞋在官船上,也没来得及捡起。人多力强,网果真轻松了许多,后来没过多长时间就将网拉起,放在岸上。官船忙着还要赶路,解开结缚的缆绳。渔夫觉得过意不去将烧茶烙饼酬谢他们,对方却不肯接受,匆匆离去。

渔夫父子吃过饭后,天已大亮,暗暗地感觉庆幸,以为收获必定超过以往。等到打开网一看,却发现并没有一条鱼,有的是一段极大的楠木,满身长着好像毛似的绿苔,隐隐还有鳞甲纹路,一头双孔像眼眶,并且有眼珠,知道马上就要化为龙。渔夫父子也不知楠木为什么会钻入网中,这才明了渔网特重的原因。回忆起刚发生的危险,渔夫急忙前往岸上金龙四大王庙,焚香顶礼膜拜,感谢神灵的眷顾。猛然看见墙壁上悬挂的神船,船身都湿透,满是淤泥和水,当时一只草鞋也在,更恍然发觉是神灵在暗暗相助。所以将楠木梁送到庙庭。远近的人听说发生的这件事,没有一个不感到奇怪。

有一天,楠木梁托梦给庙里和尚说道:“我们兄弟俩于隋代开皇年间成材,在元代末年落入水中,现在即将转化为龙。因为虐害湖上行人而使上帝暴怒,受罚被贬在此地。我弟弟吓得已逃走,不敢再肆意妄为。但是我的躯体还应该享受三百年香火,但愿不要使我受到亵渎。”和尚把这事告诉大众,于是大众请匠人给楠木梁雕成大王像,雕纹很细腻,雕刻得也很好。从此甓湖中再也没发生过梁木撞沉船的事情,只有瓮声依然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