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自己的观音
22541400000007

第7章 把生命扛上肩膀(3)

不久,就出现了那张照片。那是一次课间休息时,一位同学不知怎地随身带了一架相机,还剩下几张胶卷没拍完,便对着同学们胡乱抓拍,忽然看见他正和她说着什么,便顺手给拍了下来。不过拍得实在是不错;他和她的脸挨得很近,额头几乎抵着,目光相对,会心微笑。他的神情如暖暖的春风,她的神情如漾漾的春水。

“拍的时候,你在想什么?”自从见到这张照片,女友就絮絮地问。

“当时正在说话,哪里顾得上多想什么。”

“那么,你们在说什么?”

“不记得了。”他淡然道,“不过是一张照片,别太在意。”

“你们看来可是真的挺好。”女友的神情带着些微微的惆怅。

“那不过是一张照片。”他有些急了,“我现在就可以撕掉它!”

“撕掉照片容易,可是你能撕掉那个人吗?”

“我和她只是师生,至多算是朋友。”他气愤地说。“不信你可以去调查!”

“有些东西连你自己都没发现,我又能够去查什么?”女友幽幽地说,“相信我,我绝不是无中生有。她很适合你,你也很适合她。你之所以和她没有故事,是因为你在有意识地为我负责,从而无意识地把她关在了情感圈外。”

“你根本没见过她,怎么知道她适合我?”

“不要以为这张照片不算什么,有时候,一句话语,一个动作,一声叹息都足以暴露一切。”女友指着照片上的他和她,“你仔细看看她的眉毛,她的眼睛。再仔细看看你的笑容,你的神情……你是喜欢她的,是不是?”

他沉默了。他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现在追究起来,他真是一点儿都不讨厌她,也可以说是喜欢她。如果他有意让这种喜欢延伸下去,这种喜欢有可能会变成很喜欢,甚至是爱。

“然而,我们在一起这么长时间,却从没有照过一张这么和谐的照片。”女友说着翻开了影集。果然,他和女友的每一张照片都带着些莫名其妙的生涩、紧张、惶恐和故作姿态。

亦如他和女友所谓的爱情。

“可是,你总不能为这样一张照片和我分手吧!”

“那有什么不能呢?”女友静静地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我无法更细致地分析,你也不要太违心地否定。这张貌似友谊的照片背后,其实充满了难以言喻的爱情潜质。”

他无语。

二人终于分了手,当别人问为什么时,他们都保持缄默,是的,说出来谁会相信呢?一年多的朝夕相处有意栽培竟然抵不过一瞬间拍下的一张随意的照片。

后来,他真的和那个女孩结了婚。正如女友所说的那样,他和她彼此确实更为适合。他这才明白女友是个在情感上多么锋利和精明的女人,那张他一直自以为是的友谊合影,居然是一页被她一眼看清的只有在暗房冲洗时才能目睹的爱情底片。

他也方才明白:有时候关于心灵的某些事情,在某些人的视线里,一丝一毫也不能隐藏。

过马路,左右看

“过马路,左右看呀!”每次出门,母亲都会这么说,一遍又一遍。

起初还心不在焉地答应着,后来就烦了:“我不是弱智,您就省省心吧。”

母亲就沉默了。

“过马路,左右看呀!”下次出门时,母亲的声音依然会如约而起。

我便不再顶撞她。知道无用。只是心里有些疑惑:为什么母亲的心像是水上的皮球一样,有着那么一种顽固的担心和夸张的忧虑?怎么会养成这样一种小题大做的习惯和作风?直到朋友出车祸的那一天。

“对你说过多少遍——过马路,左右看——过马路,左右看——你怎么就不听呢?”一进病房,就看见朋友的母亲坐在病床前哀泣低诉你倒是说说,你和我倔有什么好处呢?”

“阿姨,这次车祸和她没关系的。”另一位朋友在一边劝慰。

“没关系?那被撞着的不是我的姑娘?”

“我的意思是说,她不负什么责任。”

“那也得过马路,左右看!”老太太似乎蛮不讲理。

朋友还想解释,被我一把拉了出去。看着朋友无奈而茫然的神情,想起母亲一遍遍对我说过的这六个字,心头忽然漾起一种异样的波澜。

“也许,糊涂的是我们。”我轻轻地说。

“过马路,左右看呀!”等到儿子出世,每逢小阿姨抱他出门,我都追在后面,一次又一次地喊。

“姐姐,你才二十几岁的人,怎么就这么啰嗦。”一天,小阿姨直率地说。

我站在那里,欲语无言。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完成了从女儿到母亲的角色转换,我口里所吐的,已经是所有母亲都熟悉的台词了。我怎么才能让她明白:所有的母亲都不会对儿女省心所有的母亲都会对儿女啰嗦?或者令她知晓母亲的心不是水上飘浮的皮球而是水下脉脉无尽的波流?再或者去告诉她:爱情是细腻华美的丝绸,友人是横跨时空的彩带,泛泛之交是随用随弃的方便袋,只有母亲才是底色最纯净质地最厚密的家织土布?

现在,小阿姨和我的儿子一样,都只是拥有母亲的孩子,这就是他们的幸福。因为,孩子永远是可以拒绝母亲的孩子,但是母亲却永远是无法拒绝孩子的母亲。

关于公平

我有两个小侄儿,哥哥8岁,弟弟5岁。一天,我给他们买了几瓶酸奶,不一会儿,弟弟就在一边哭起来,原来,哥哥以游戏为名,把弟弟的酸奶全都哄走了。

于是,我便代小的向大的讨伐。

“这是我劳动所得的,你批评我没有道理。”他嘟着嘴说。

“你是怎么劳动的?”我笑问。

他很快演示了一下。十七骗不了十八,其中的门道我一目了然。

“咱们俩玩好不好?我能把你的酸奶全都贏走。”我说。

他不服气地看着我,点了点头。仅仅几分钟之后,酸奶便全到了我这边。

“你欺负小孩子,这不公平!”他嚷道。

“你和弟弟玩游戏时,大约不觉得自己是个小孩子吧。”

“和你比就是小孩子。”

“你知道和弟弟比你是大人,和姑姑比你是小孩子,那你就真的不是小孩子了。”我笑道。

这场小小的“家庭风波”就这样被我的“强权”和“霸道”平息了。我却对“公平”这个词产生了一种细致而微妙的感触。求取公平的方式似乎是竞争,而竞争的前提其实也离不开公平。那么最原始最基本的公平从哪里来?最终又将抵达哪里?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穷在街前无人问,富到深山有远亲。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追求与放弃,权贵与平民,人情与世故,冷热与炎凉,正义与邪恶……世界种种斗争的前提和结果中,其实从没有什么绝对的公平。如果一定要说有,那也只是不同的斗争者相应收获的精神渣滓和心灵金玉而巳。

贺卡散题

送贺卡仿佛是十几岁孩子们的事情。可是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没有舍弃这个习惯。因为有些人确实值得怀念,而有一些人又确实需要祝福,更重要的是:我想让自己永远保持着感情上的青春步伐,以免自己会以一种可怕的惰性对一切力所能及的珍贵礼仪冷漠和忘怀——用这种孩子气的方式。

有一次,接到了朋友一张稍带有些戏谑口吻的有奖明信片,他在卡上如此写道不知道这一张贺卡能不能中奖,如果不中,请你不要失望,因为里面还有一种更保值的东西,深深地,深深地在其中隐藏。”

读后不禁一笑,对他的言外意自然有着默契的会意。在我心里,有奖明信片的奖从来都不是什么重要的目标,甚至我常常会忘了兑奖。当然中奖了也没有什么不好,但是再大的奖也只属于商品刺激的手段和范畴,我只看重那一张张朴实的硬纸,和纸上心灵相聚的节日盛会。

也常常会接到一些读者朋友寄来的不署名的贺卡,不年不节的,并没有丝毫时间的限制和定义。仿佛处处都可以降临并笼罩我的如意光环。他们不需要我为他们做任何事情,甚至连自己的姓名也不愿意留下,只让我为一个地址牵挂。他们惟一需要我做的,就是无条件地接受他们的祝福。每每读到这样的贺卡,我的心头总是潮涌起一种复杂的幸福。说真的,我并没有为他们刻意地去做什么,只是在自私地为物质生存和精神生存写着一些尽量美好的东西而已。能够得到他们的承认和肯定,我就已经很满足了,但是他们送给我的总比我自己暗地里期盼的更多。

后来我终于不再对他们期盼什么,我只是平静地写着。因为我知道,这些亲爱的读者是最公平和最真诚的。如果我做得够好,我就一定能够得到。同样,如果我没有得到,那一定是因为我做得不够好。

那天,在整理抽屉的时候,突然发现一张过了期的空白的邮政明信片,像一个小孩子一样乖乖地睡卧在一个角落。我捡起它,仔细端详着,却怎么也想不起为什么把它孤零零地遗忘在了这里。然而,这是一张贺卡,总应当让它成就了一张贺卡的真正意义,才算对得起它。可是,把这样一张过期的贺卡寄给谁似乎都不合适。沉吟了良久,我终于提起笔,在贺卡上写下了几句小诗:

这一张贺卡留给自己

希望今年的成绩

不要辜负以往的努力

留给自己的还有这一年的时光啊

是沙滩上上帝恩賜的珍珠

等待我去郑重地拾起

勇敢地去沐浴未知的风雨

冷静地去观望绚丽的虹霓

让最真实的生活去锤炼自己吧

让最智慧的思想一步步地把自己萌生

又把自己高高地托起

所有的贺卡中,有一类贺卡,是我特别要珍放起来的。这就是朋友们自制的贺卡。

自制贺卡最流行的时候大约是在上学期间,那时有时间,也有心情,更有集体浪漫的大环境。毕业之后,尘世的灰土一点一点覆盖了我们的脸,不要说别人,就连我自己都把一年一度的贺卡当成了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才让这个任务得以延伸为一个美好的习惯,能够把这个习惯维持下来就常常使我沾沾自喜了,哪里还会坐下来一笔一画地去自制贺卡呢?

对照着自己的这副德行,我自然要钦佩那些至今能够坚持自制贺卡的人,并且由衷地珍视这些贺卡。也许会有人说:既然心意是一样的纯粹,又何必把印刷的贺卡与自制的贺卡分得那么清楚呢?其实,在我心里,心意的纯粹程度与实际的行为之间或多或少总是有些联系的。比如,一样都是好朋友,收到贺卡与没有收到贺卡的感觉会一样吗?同样,每当我接到自制的贺卡,眼前就会浮现出朋友们专注伏案的神情,从他们手中诞生的贺卡怎么会和大街上千篇一律并且明码标价的贺卡一样具有完全重合的意义呢?

美好的饥饿

现在,我正在施行运动减肥。每天,我都抛去单车,强迫自己走路上班。家离单位有8站路,一般需走50分钟。快一点就45分钟,慢一点就一个小时。

很快,我发现这种方式对我的意志而言,真是一种惨烈的斗争。在这种斗争中,体力的坚持倒是不足挂齿,最难以抗拒的,是来回路上美食的诱惑。

清早,虽然喝过了牛奶,但是我的饥饿感依然尤其鲜明,食欲依然十分旺盛。而沿街则全是各式各样的早点摊儿:馄饨馅鲜皮薄,小包子白嫩如玉,热干面油香料足,炸圈饼焦脆芬芳,豆浆滑爽可口,米粥滚热喷香,油条松胀可爱,炒肝滋味浓厚……我竭力命令自己加快脚步走过这些摊点,甚至每过一个摊点就对自己说:如果你想去吃它,你就白走了两天路!

也方才明白:人和自己斗争,会有多么多么困难。所谓的坚强,实在是不容易做到的。

下午回来,需要做同样的斗争:左边一处小巧玲珑的素菜馆,左边一家赫赫有名的牛肉面店,肯德基正在增送小礼物,麦当劳又有超值套餐了。两个月后的中秋节大战已在色彩缤纷的月饼盒外硝烟四起,肥牛火锅的雪白横幅正如秋风的旗帜在抖动飞扬。重庆的麻辣烫,新疆的大盘鸡,云南的过桥米线,陕西的手工酿皮……

喧哗的街道,亲切的街道,充满生活气息的温暖的街道。但是,我却不敢让自己驻足。因为稍一驻足,就可能意味着我健身计划的全盘崩溃。一驻足,也怕应了“得不到才是最好,得到了就会失望”的魔鬼旧话。然而,最最重要的是,一驻足,就会失去这种饥饿着的美好感觉。

饥饿到极端,自然使成为了一种虐待。但是,我一直以为,像我体会到的这种饥饿,真的是十分十分美好。因为这种饥饿鲜活无比地调动起了我几乎锈钝的味觉、嗅觉和听觉,唤起了我每日甘饱至麻木的神经对一切食品的生动回应。——我甚至能够闻到几十米之外香菜和芹菜细微有别的气味,也能不看一眼便分辨出鸡肉和鸡胗在烧烤时发出的不同声响。每逢走过它们的时候,既仿佛在同一帮敌人斗争,又仿佛是在和一群朋友问候:

“喂,你好,又见面了!”

“是啊。你看起来可真鲜美!”

“那快过来亲密接触一下吧。”

“不,我可不接受你的邀请。”

“偶尔放纵一下没什么的。”

“有了一次就会有十次,我可不想前功尽弃……”最后,终于回到家里,用心做好自己要吃的菜,在餐桌边郑重地坐下,欣悦地拿起筷子时,我的心头就会涌起那样一种虔诚的感恩:感谢生命。感谢粮食。也每逢这时,我就会充分理解和尊重外国人吃饭前的习惯仪式:祈祷。

也许,人真的是有许多恶劣的低贱的本性,需要自己去刻意地克制和拔髙。也许,真的是这样:适当地空一空胃口,才会倍加感知佳肴;适当地空一空大脑,才会倍加汲取智慧;适当地空一空心灵,才会倍加珍惜情感;适当地空一空一个人的一切拥有,他才会看得到因命运宠爱所赐给他的全部财富。

而我,却只是在每日里以自己的方式这样行走着,因饥饿而感觉着美好,也因为美好而不再感觉饥饿。

孤本与通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