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自己的观音
22541400000002

第2章 第九次微笑(2)

然而我毕竟长大了,也居然有了孩子。我学会了在琴棋书画里拌进柴米油盐,也习惯了往风花雪月中搅入酱醋茶水。“女人脆弱,但母亲伟大。”有人如是说,我承认我有着脆弱的天性,但我却也没有错过可以伟大的时机。这一点,让我有理由为自己骄傲。

“一月孩,精似驴。”这句俗话虽然不雅,但是确实颇有道理。

因为是剖腹产的缘故,我的奶水下来得特别晚,爱人就用奶瓶喂了他一些白开水,后来又喂他糖水,他就不愿意再喝白开水了。再后来喂他奶粉,他就对糖水不再感兴趣,甚至如果把奶粉冲得稀一些,他就会用舌头把奶嘴踢出来。而且我们还发现,刚开始奶嘴上的奶眼戳得很大,喝奶时只听得他喉咙里咕咕咚咚地响,有几次差点儿呛着他。可是当我们给他换一个小奶眼的奶嘴时,他居然不吸。

“他嫌奶眼小,吸着费劲儿。”护士解释说。

“他有这么聪明吗?”我又惊又疑。

“不是聪明,而是本能。惰性是每个人天生就有的。”护士笑道,“所以我劝你即使没有奶水也要让他多吸几次,不然再过几天,你就是有再多的奶水他也只会吃奶瓶,奶瓶容易吸,省力。”

我谨遵医嘱,赶紧让他吸我的空奶。果然,他怎么也不吸。使了九牛二虎之力,又狠心饿了他几次,他才“肯张金口”。吸的时候,居然也很专注。圆圆的头一拱一拱,小嘴吧嗒吧嗒,仿佛里面有无尽的甘泉——其实连一滴奶水也没有。

孩子真傻。这么想着,看着他的神态,我的心里油然而生一种怜惜和感动。人固然需要天生的精明,就像孩子不愿意喝白开水却愿意喝糖水一样。然而人有时候也需要抵抗这种天生的精明而去进行一种后天的努力,就像孩子需要抛开奶粉而去习惯母亲的乳汁一样。而且,在进行这种努力的时候,必须得专注、痴傻,有一种不计前提和不料后果的无知和笨拙,才可以做到最好——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像居里夫人在为那一克镭而做的成卡车成卡车的实验一样。那时的居里夫人一定像一个婴孩,最终才会得到那一点点儿闪光的镭。而就是这么一点点儿镭,就在整个世界上照亮了她的姓名、灵魂和生命。

“又长个儿了!”

“眼睫毛又长长了!”

“脸又长宽了!”

姐姐每隔几天来看孩子,都会发出类似的感叹。而我天天和孩子在一起,却总是嫌他长得太慢。

“什么是快?难道要孩子吃一天就上一斤膘的生长素?”姐姐说,“有时候自己下功夫的事情,就是有了长进也不觉得。”

姐姐的话忽然使我想起了许多文学爱好者和读者朋友向我求索“写作诀窍”的事。我蓦然发现:写作和养孩子在许多地方都大同小异。

难道不是吗?

文章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去写,孩子要一天一天地去养。书要一本一本地去读,奶要一口一口地去喂。写作要一种人生一种人生地去体验,育儿要一种滋味一种滋味地去品尝。经历了无数的酸甜苦辣和欢喜悲哀,也经历了无数个艳艳旭日和漫漫长夜,文章有底蕴了,只有你知道这底蕴的源泉在哪里,正如孩子有灵气了,也只有你知道这灵气是从何而来。而孩子的灵气正如文章的底蕴一样,你亲手滋养却往往浑然不觉。——因为你已把太多的心血与精神耗尽其中。一个人,怎么会那么明晰地注意到另一个分解出来的自己呢?

因此,我个人觉得:对许多写作者而言,寻找“诀窍”如同寻找孩子的“生长素”一样浮躁而可笑。如果你能以母亲对待孩子的沉静、投入和热爱去对待每一篇文章每一个字,那便找到了最大的“诀窍”。

总之,写作和育儿一样,不仅是一件身体的事情,更是一件心灵的事情。每一个人在走进这两件事情时,都应当好自为之。

起初不大懂得,干什么都毛手毛脚的。挨了母亲好几次训斥,才知道:在孩子身边,任何动作都要轻柔,因为——孩子怕风。

“屋里哪来的风?”我问。

“没学过物理吗?空气的流动就是风。”母亲笑道,“开门有风,走路有风,拖鞋打地有风,掀一掀被子也有风。”

“那么,我举手投足穿衣戴帽就都有风了?”“当然。不过是风大风小而已。”

我惊奇地看着孩子。天哪,多么精灵的孩子,连这种微小的事物他都能够感知。风既然无处不在,那么孩子的这种感知不是也无所不至了吗?

孩子衬出了我的愚钝和衰老,让我明白:我必须带着对生活全新的敏锐触觉去“捕风捉影”,才会写出细致深切的好文章,也才能够像孩子一样纯净而新鲜地在年轮之外真正地长大。

关于孩子的笔记还有许多,如一串散乱的珍珠,虽然缺乏秩序,却天然地记载着孩子对我的充满生机的启示。它们将使我变得越来越接近于宽容和窨智,也将使我慢慢地成为一个神清气爽的女人和一个无限仁爱的母亲。我将一页页地保存起他们,把它们制成记忆里真实而幸福的标本。

感谢孩子。如果说我在有意中为他打开了一个世界,那么他在无意中,同样为我打开了一个世界。

第九次微笑

有一场积怨,已经疯长了许多年。到他长大的时候,终于成了他心中一棵非伐不可的巨树。

他精心策划了许久,决定去报仇,但是等到他藏着尖刀立至仇家的床前时,才忽然发现只有一个5个月大的婴儿在熟睡。其他的人,都不在家。

这是一个男婴,白白胖胖,十分可爱。不时地梦中微笑着——仇家只有这一个“独根苗儿”。

他从怀里摸出了刀,婴儿的笑容于是便映着刀的寒光又绽放开来。

他心上的岩石不由得一点一点松动起来。子不孝。父之过。可是父不善,难道也是子之过吗?

但是,无论如何,得有人去承受“过”的结果。他想。婴儿又笑起来。那笑容一丝丝地摧毁着他的意念。他思忖了一会儿,终于在心里暗暗定下一条规线:从现在起,等婴儿笑够8次,就杀了他。

如初春的柳枝在风中荡漾,婴儿的第一次微笑写在了脸上。

如盛夏的荷香穿越了水波,婴儿的第二次微笑写在了脸上。

如深秋的蓝天飞翔过雁群,婴儿的第三次微笑写在了脸上。

如严冬的腊梅映红了白雪,婴儿的第四次微笑写在了脸上。

第五次,第六次,第七次。

他把刀揣进怀里,转身而去。他不敢再去看那第八次微笑。他知道其实无论婴儿的第几次微笑对自己来说都不过是趋恶避善的一个借口。

现在,他要趋善避恶。他不再需要借口。

就在他要跨出门槛的一刹那,蓦然间,他听到了一阵极轻微的响动,他不禁回首——

如一年四季尽情倾洒的纯净阳光,婴儿的第八次微笑写在了脸上。

第八次。他喃喃而语。却没有意识到:其实是第九次。

第九次微笑,比大地还要宽容,比老酒还要厚重,比露珠还要晶莹,比婴儿还要透明。

那是他灵魂的微笑。

常常有许多这样的故事,可以从刀光开始,但是不一定要以剑影结束。在恨转变的地方,峡谷里的激流开始变得辽阔和平静。

黄瓜的吃法

一次,我和一位同学一起去医院看望过去的一位老师。在医院里,我们恰好碰到了老师的女儿。当我们辞别老师,走出医院大门的时候,同学不由得叹道没想到老师桃李满天下,却都是为别人育果。自己家的田地倒荒了,——他的女儿,不是什么成器之人。”

“你怎么知道?”

“我在一边,悄悄地看到她吃了两根黄瓜。”她笑道。

“吃黄瓜怎么了?”我更加奇怪。

“你没注意吗?她吃黄瓜只吃瓜首,吃过瓜首就把后面的部分都扔掉了。谁都知道瓜首好吃,瓜尾难吃。可是都像她这样吃法,一两根黄瓜也就罢了,一辈子的光景怎么能够撑下去呢?”

我默然。心里却产生了深深的认同之感。是的,黄瓜的瓜首由蒂而生,养料充分,口味清甜,新鲜醇爽。而瓜尾却如人的发梢一样,因为滋补不及而枯燥淡寡,贫白如水。但是,谁能够让黄瓜只生首不生尾呢?没有人。既然他不可抗拒地生了瓜尾,那瓜尾就不是为了让你去轻轻松松地放弃,去逃避,去割舍,而是必须由你去迎接,去承担,去面对。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够真正击败这难以下咽的瓜尾,才能够在超越它的同时,去真正地品味、欣赏和珍惜瓜首的甘美。——一如我们多风多雨的旅程里,你决不能够只去迷恋绚丽的虹霓和幽艳的景致,更应当用你的脚步去踏实地丈量苛酷的霜雪,让你足底的血泡在严寒里,绽放成坚强的梅花。

也许,我们只有这样。不然,我们还能够怎样呢?既然我们没有能力去留甜不留苦地来肢解百味相融的生活,那么,就只有从首到尾地将它细细地体验一番,然后,把它修炼成一道绝伦的佳肴。

“喂,你说同学忽然又笑道,“我把吃黄瓜这样的小事和人家一辈子的大事扯到一起,是不是有点儿小题大做?”

我摇摇头。也许,在很多人眼睛里,这确实是有点儿小题大做,但是,我从来没有这么认为。人生中有多少大事不是先由这样的小事来看出精确的端倪和遥远的未来的呢?而这些小事,在某种意义上,也积累和酝酿出了以后的结果。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在我的心里,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小事。没有。

一节终生难忘的环保课

星期天,我去逛街。在回来的公共汽车上,幸运地找到了一个座位。于是,我坐下来,从包里取出了随身听,惬意地闭上双眼,很快便陶醉在萨克斯的飘逸旋律中。忽然,我觉出有人轻轻地触了触我。定睛一看,原来是个10岁左右的小女孩,她白皙健壮,头发微黄,眼睛清澈,微带一丝浅蓝,简直像一个可爱的卡通娃娃。她身后站着一个妇女,衣着简洁大方,看样子是她的妈妈。

我连忙起身,想给他们让座。

“不用了。我们下一站就到了。”小女孩说。

“那么,你还有什么事情?”

“你听这个,”她指了指我的随身听,“是不是要用很多电池?”

“是的我点点头得经常换。”

“那你换下来的旧电池呢?”

“扔了。”

“你不应该扔的。”小女孩的眼睛闪闪发亮,“你知道吗?你要是随便乱扔电池,就会对我们的身体产生危害。”

“人又不吃它,怎么会产生危害?”我饶有兴趣地问。我发现几乎全车厢的人都在关注我们的对话。在一片静谧之中,小女孩甜脆的声音越发显得晶莹动人!“你想,电池扔到了地上,天一下雨,电池里那些有害的化学物质就会渗进土里。土里会长庄稼,所以化学物质又进到了庄稼里。人要吃粮食,所以,这些可怕的东西又会进到我们的身体里。它们越存越多,等到你生孩子的时候,或者你孩子生孩子的时候,生出的宝宝就不健康了。”

“你瞎说什么!”她妈妈斥责着,悄悄地拽了拽她,一边歉意地对我笑笑。车厢里也有人笑起来。

“干嘛不让我说,我说得没错。”小女孩理直气壮地更加大声道,“我将来也想生个健康的小宝宝呢。”

车厢里的笑声更大了。

“干嘛笑我,有什么好笑的。”小女孩委屈地嘟嚷着,眼圈红了。

“不,没有人笑你,大家是在鼓励你,夸你说得好呢。”我忙安慰她。这些话似乎有些像撒谎,但是我觉得,这个谎撒得很有必要。

果然,小女孩点点头,神情又开朗起来。

车到站了,她们向车门走去。突然间,小女孩仿佛想起了什么,又回头对我极认真地说道阿姨,你要记住了,要是你在街上看见了别人扔的旧电池,也一定要捡起来。不过捡的时候不要直接拿,要垫一层手纸。还有,电池存多了,就交到麦当劳去,每个麦当劳都设有回收点。”

我使劲儿地点点头。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乱扔过废电池,这个陌生的小女孩,给我上了一节让我终生难忘的环保课。这节课的主题,便是她出自自然本性的对未来生活的无比纯洁的美好愿望——想生下一个健康的小宝宝。我知道,这种天使般的愿望不仅不应受到废电池的污染,而且更不应受到我们这些已经日趋淡漠麻木的成人们的怠慢。

自己的观音

一名虔诚的佛教徒遇到了难事,便去寺庙里求拜观音。走进庙里,才发现观音的像前也有一个人在拜,那个人长得和观音一模一样,丝毫不差。

“你是观音吗?”

“是。”那人答道。

“那你为何还拜自己?”

“因为我也遇到了难事。”观音笑道,“可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这是一则有关佛的趣谈,它让人深思,让人回味。想来凡人之所以为凡人,可能就是因为遇事喜欢求人。而观音之所以为观音,大约就是因为遇事只去求己吧——如此再想,如果人人都拥有遇事求己的那份坚强和自信,也许人人都会成为自己的观音!

穿裙子的故事

上大学时,一次,我喝水时不小心把水洒在了同宿舍一位女生阿美的鞋子上,正逢她心情不好,说了几句极难听的话。我一冲动便与她吵了起来。此后不久,两人虽然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表示了和解,并且我诚心诚意地向她道了歉,但是她却一直对我心存嫌隙,只是平时不好发作。

国庆那天,我们宿舍与另一个男生宿舍举行联欢,时间定在晚上8点钟,因为有些急事,差几分钟时我才赶回来。同宿舍的另外四个女生都已打扮停当。一个女生去接电话,两个女生去楼下接男生,屋里只剩下我和她。她正悠闲地擦着鞋子。

匆匆忙忙地梳头、化妆,然后换上一件紧腰后扣长裙——因为是紧腰,所以后背上的排扣必须靠别人帮忙才能系上。

“阿美犹豫了片刻,我终于开口道帮我系一下扣子好吗?”她沉默了一会儿,“我正忙着呢,没看见?”她终于冷冷地说。“就系一下扣子呀!”“扣子怎么了?有谁说过扣子比鞋子重要?”她挑衅地看着我。从她的目光中,我感受到了一丝掩饰着的快意。这丝快意让我蓦然明白:她等待这个时机已经很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