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感动学生的名人奋斗故事
22523800000039

第39章 蓄须明志的梅兰芳

提到著名的京剧大师梅兰芳,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梅兰芳不仅因为他在京剧方面的卓越贡献而名垂千古,更因为他蓄须明志的爱国情怀而万古流芳。

梅兰芳出生于京剧世家,他10岁就登台在北京广和楼演出《天仙配》,工花旦,1908年搭喜连成班。1911年北京各界举行京剧演员评选活动,张贴菊榜,梅兰芳名列第三名探花。1913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在四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台演出,初到上海就风靡了整个江南,当时里巷间有句俗话:“讨老婆要像梅兰芳,生儿子要像周信芳。”后来,梅兰芳曾多次到日本、美国、苏联等国演出,成为蜚声国际的世界著名演员。梅兰芳和杨小楼、余叔岩曾被称为“三大贤”,又和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被称为“四大名旦”。

作为一名戏曲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吸收了上海文明戏、新式舞台、灯光、化装、服装设计等改良成分,综合了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表演方式,创造了醇厚流丽的唱腔,形成独具一格的梅派,他毕生的艺术实践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为中国的戏剧发展历史树立了一座丰碑。

梅兰芳是一位艺术家,更是一位爱国者。梅兰芳出生于1894年,他经历了“八国联军”的侵害,目睹了帝国主义对中国各族人民的侵略。面对中国百姓的水深火热,面对帝国主义的杀烧抢掠,面对清政府的软弱无能,和所有深怀爱国主义精神与正义感的中国人一样,他憎恨帝国主义的侵略,厌恶清政府的腐败。1931年“九一八”事变,梅兰芳直接参加到抗日救亡的阵线中来。他迁居上海,针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编演出了激励民族气节的京剧《生死恨》和《抗金兵》,宣扬爱国主义,呼吁人民起来反抗,唤起国人对帝国主义同仇敌忾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心。

抗战爆发后,日伪希望梅兰芳出来唱戏,想借梅兰芳在百姓中间的知名度收买人心、点缀太平。他们几次邀请梅兰芳出场,均遭到了梅兰芳的严辞拒绝。

1941年12月8日清晨,梅兰芳和几位朋友为躲避敌人的轰炸,躲进了山上的地下室。窗外依然能听到猛烈的高射炮声,香港已经被围攻十几天了,每日都炮声隆隆。梅兰芳素来爱整洁,起床后应该照例去洗脸刮胡子。可是这一天,朋友们发现梅兰芳没刮胡子。朋友们都很奇怪,梅兰芳严肃地指着上唇回答说:“别瞧这一小撮胡子,不久的将来可能会有用处。日本人假如蛮不讲理,硬要我出来唱戏,那么,坐牢杀头也只好由他。如果他们还懂点礼貌,这块挡箭牌,就多少能起点作用。”梅兰芳留起了胡须,由于他演唱的是花旦,因此他蓄须的行为表明,不再参加任何演出活动,从此闭门谢客,以画自遣。

由于没有了生活来源,梅先生一家生活极度困难。他卖掉了北京的房屋,后来实在没有办法,就慢慢地变卖了家里的一些湘妃竹扇、古墨、石图章等家产,典质度日。

听说了梅兰芳的窘境,一位曾在梅兰芳身上赚过大钱的戏老板受人之托,来约梅兰芳到戏院唱戏。他对梅兰芳说:“只要梅先生出来演一场戏,要多少钱就给多少钱,只要你答应一声,可以先送几千块到家里来。”并一再诡言巧辩:“我们是给中国人演戏,不是给日本人演的,中国人演中国人看,有什么关系呢?”当时梅兰芳是火透大江南北的名角,只要梅兰芳肯上场,他何至于要变卖家产呢?而且梅兰芳一大家子人都指着他一个人过日子。可是梅兰芳还是拒绝了这位老板的邀请,他毅然地回答说:“我不干!一个人活到一百岁总是要死的,饿死就饿死,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梅兰芳没想到,这胡子一留就是几年。直到日本帝国主义投降那一天,梅兰芳才剃去了胡子,又开始了他的京剧生涯。

即使是在生活最困难的时候,梅兰芳也毫不为名利所动,甚至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只因为民族气节在他的心里是最重要的。这一事件也成为神州大地感人的佳话,在中华儿女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当时中国人民奋勇抗战的决心。

解放后,梅兰芳出任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中国京剧院院长,为中国戏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59年,梅兰芳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他的终身夙愿。郭沫若先生曾经说过:“梅兰芳的一生是艺术活动的一生,是艰苦奋斗的一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是美化社会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