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感动学生的名人奋斗故事
22523800000015

第15章 从小立大志的班超

班超是我国东汉时期的著名外交家和军事家。公元73年,班超跟随窦固击败北匈奴贵族,随后率领吏士36人赶赴西域。在西域的31年中,他以非凡的政治和军事才能,正确地执行了汉王朝“断匈奴右臂”的政策,自始至终立足于争取多数,分化、瓦解和驱逐匈奴势力,因而战必胜,攻必取。班超不仅维护了祖国的安全,而且加强了与西域各族的联系,保护了西域各民族的安全和“丝绸之路”的畅通,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公元32年,班超出身书香门第。他的父亲班彪是当时有名的史学家。班彪热心于史学研究,曾续补过司马迁的《史记》,写了《后传》65篇。班超从小与哥哥班固一起跟着父亲读书。由于受到父亲的影响,班超博览群书,见多识广,并从中汲取有用知识,他非常喜欢研读《春秋》这类历史著作。当时,匈奴经常侵扰汉朝,许多人十分关心西域的形势。班氏一家也认真研究了匈奴的历史以及匈奴在各个时期与中原的关系,班彪和班固都曾提出过关于匈奴和西域的对策。在对匈奴与西域的研究过程中,班超十分敬佩出使西域的张骞和傅介子,决心像他们那样,在西域立功封侯。

公元54年,班彪在望都县病逝。守孝期间,班固翻阅父亲的遗书和遗稿,继续撰写父亲未竟的遗书《史记后传》。此时有人向皇帝告发,说班固私修国史。在那个时代,擅自编修国史就会有毁谤朝政之嫌,要被严查法办。班固因此被捕入狱。后来在班超的帮助下,班固得以释放,并被任命为校书郎。班固的任职给班超创造了良好的学习与研究条件。由于班固在京任职,班超和母亲也随之迁居洛阳。当时班固的收入,全年只有一百石谷子。全家人的生活仅靠他一个人的收入维持,过得相当清苦。为了帮助哥哥养家糊口,班超便替官府抄写文书。班超从小立志在西域立功封侯,因此他的心并不在抄写这种工作上面,每天抄写文书对他就如同受刑罚一般。班超不愿意做这种毫无创造性的劳动,一心想实现自己的凌云壮志。有一天,他写着写着,越来越感到枯燥乏味,越来越觉得气愤,突然拍案而起,投笔于地,大声喊道:“大丈夫就应该效法傅介子、张骞,在异域立功封侯。哪能总在笔砚间度过一生呢!”周围的人对他的举动感到不解,发出嗤嗤的笑声。班超听见更加气愤,说:“你们这些庸庸碌碌的人,哪能理解壮士的志向!”

后来,班超当上了兰台令史。但是,没有多久,他因受一桩案子的牵连,被免去职务。公元73年,汉朝派遣奉车都尉窦固等人统率四大路军征伐匈奴,班超在军中代理司马。这一路大军西出酒泉,北至天山,大败匈奴呼衍王,追至蒲类海,占领了伊吾,并留士兵在伊吾屯田守卫。伊吾是匈奴入侵汉朝的必经之地,也是匈奴通西域的咽喉要道。汉朝控制了伊吾,既可以制止匈奴南进,又可以牵制匈奴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在这次战争中班超初露锋芒,表现了他的军事才能,深得窦固的赏识和重用。为了联络西域各国,孤立匈奴,恢复汉朝同西域的友好关系,窦固决定派班超出使西域,并派从事郭恂等36人做他的随从。经过短暂的准备,班超便率领部下,向西域进发。从此,班超开始了沟通西域的事业。

在班超经营西域的几十年间,虽然北匈奴乘中原连年自然灾害,勾结北道以龟兹为中心的一些小国,反叛东汉王朝,但班超始终没有离开西域,始终与各族人民团结在一起战斗,坚决回击了北匈奴的进犯,使西域没有完全改变臣服大汉王朝的统一局面,直到龟兹向班超投降,班超因功受封为“定远侯”。公元102年,71岁的班超才奉旨回京,不久便因病离开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