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也看风景也读书
22521400000036

第36章 老酒清茶月下客(1)

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如何乐,孔子未说。老友故交相聚,一杯老酒,一壶清茶,一轮明月,一缕清风,一支旧曲,一席老话,其乐也融融,说到兴处方知,没边没沿没题没框框的话,才是酒后话,茶中语,月下曲。

秀才遇见兵

考古学家李济偶遇历史学家蒋廷黻,两人交谈甚欢。李突然问蒋,依你看,是创造历史给你精神方面的快乐多,还是书写历史给你精神上的快乐多?蒋也伶牙俐齿,反问李,现在是知道司马迁的人多,还是知道张骞的人多?

其实那是“秀才”和“秀才”的对话。“秀才”遇见兵就不同了,李济先生再饱学也没用。

1925年,李济带着一个发掘考古团去山西临汾考古,在回北京的途中被当地驻军截住,因为他们这一行有大大小小的木箱二十几个,“老总们”认为是从地下挖掘出来的财宝,说什么也要扣留。李济先生磨破口舌皆不听,拿出省政府的官方文告亦不通,没办法只好按当兵的条件,由他们挑一个最大最重的箱子留下,这才放行其余的“宝贝”。等到当地驻军的头领骑着快马满心欢喜地赶到,打开一看,竟然全是“一钱不值”的破石头烂陶片,气得“老总们”破口大骂。

照日本人的章法办事

张作霖在东北称王称霸,对日本人骑在他脖子上拉屎也气愤得嗷嗷叫,当着日本领事的面把一个心爱的康熙皇帝御用的茶杯摔得粉碎,正告日本领事,就是老子不要这身臭皮囊,也不能把东北卖给日本人!宁肯粉身碎骨也不当日本人的汉奸!

1908年,日本关东军嚣张得不可一世,在新民府大街上主动挑衅侮辱东北军,双方发生冲突,日本兵首先开枪,打死两名中国军人。张作霖听说以后拍案大怒,要求日本人交出凶手,以命抵命。日本人骄横猖狂,拒不交凶手,最后闹到奉天交涉署,交涉结果是由日本赔偿一千两银子了事。一个中国士兵赔五百两。过了几天,张作霖命令他的卫队,“妈了个巴子的,他们打死我两个兵,赔一千两银子算拉倒了。那好,我准备一千五百两银子,你们先给我打死三个日本兵。”三个日本兵被打死了,日本领事馆来抗议交涉。张作霖下令:“什么也不用说,就照日本人的章法办事,给他一千五百两银子。”

日本领事是个中国通,有一次请张作霖题字,张作霖说我一个大老粗会写什么字?但日本人喜欢,他就写几个。不知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落款时,张作霖手墨写到墨字时,纸不够写了,只好写上张作霖手黑,周围的幕僚和围观的日本人都看着张作霖。日本记者故意问张作霖,何谓张作霖手黑呢?张作霖把笔一扔坦然地说,这都不懂?回去挂在墙上好好学,对日本人怎么能手不黑呢?张作霖,在日本人面前算条汉子!

敢称“旦”的人都了不得

潘光旦在清华任教时,沈茀斋任清华校长梅贻琦的秘书长。西南联大前身长沙临大在湖南岳麓山建校舍,他们正巧是邻居。

有一次沈茀斋半夜有电报到,那时候送电报的邮差都是临街喊名,叫收报人出来取了电报填收报收据。那日半夜邮递员可能把斋字看丢了下面的而,也可能误念白字齐,就在大门外当街高呼“屋里有沈茀齐吗”?第二天吃早饭时,潘光旦对沈茀斋说:“昨夜邮差大不敬,将尊兄的下半截割掉了!”同桌吃饭的人皆大笑不已,冯友兰直笑得喷饭,唯独潘光旦不笑,一本正经地照样吃饭。

潘光旦人中之杰也,为“清华四杰”之一,著作等身学问宏大,学贯中西。怪才怪象,缺一条腿又一口黑牙,且一千多度近视。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曾向他请教,毛泽东站着他坐着,那也是历史上唯一一张照毛泽东背影的照片。

这个世界上敢叫“旦”的男人古今中外都一样,都了不起,“旦”与“蛋”是同音不同形字。像外国人中的顾拜旦、撒旦,中国古代的周公旦,20世纪20年代的高梦旦。当时人称中国学术界有两位“圣人”,一位是胡适,另一位就是这位高梦旦,而胡适说,高梦旦更有资格当“圣人”。

郭威应得影帝奖

郭威何许人也?五代十国时期后周的开国皇帝,号太祖皇帝。郭威甚会表演,忘恩负义不谈,单说他的“影帝”表演,明明要篡夺后汉政权,打出的旗号却是为巩固后汉政权,以清君侧,为君除奸。他的伯乐恩师后汉皇帝刘知远的“皇二代”刘承佑起兵相迎,怎打得过久经沙场饱经战乱的郭威?

杀了刘家皇帝,占了后汉国都开封,功成名就,朝廷上下都称戴郭威当皇帝。当皇帝登龙座本是郭威阴谋的最终目标,现在唾手可得。但他果然老道,果然能沉住气,果然能愚弄天下,玩大臣将帅于股掌中。他誓死不当皇帝,决心拥护刘知远的侄子当后汉皇帝,从立帝到加冕登基,隆重得让后汉忠臣都能掉泪。他自己带着军队去抗辽,只等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他是导演,每场戏每个角色都是他精心安排的。

果然,他带领的军队都争先恐后地想当开国元勋,都想献宠邀功,非要拥戴他当皇帝立新朝。郭威为躲当皇帝,竟然东藏西躲。他要把戏做够。最后无奈之中被将士们“捉住”,按在当堂,连黄袍都没有,只找了一面黄色的军旗当作黄袍披到郭威身上,众皆伏地,纳头三拜,三呼万岁。郭威真是个做“影帝”的材料,他竟然能在万岁声中放声大哭,真哭,哭得泪如雨下,一连哭昏过去数次。中国历史上“装孙子”的皇帝也不少,前有曹丕、司马昭,也有装忠臣孝子登基前假号假哭几声,装作被逼不得已。没有一个像郭威,好不容易救醒了,又失声痛哭,大哭,泪飞顿作倾盆雨,又哭昏了,且哭昏过去数次,真难为他了。连他的政敌都彻底相信了,郭威改朝换代当皇帝是被逼上皇位的。

郭威不该当影帝吗?

但郭威真真没想到,拥戴他当皇帝,给他亲手披上黄战旗的人中就有一个他心腹大将赵匡胤,郭威装哭哭昏的大颗大颗的眼泪直溅到赵匡胤脸上,以至于人们还以为赵匡胤也被感动得落泪大哭呢。这给赵匡胤上了一堂极生动具体的政治课。十年以后,赵匡胤照猫画虎,模仿郭威,也搞了一个“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也是一把鼻涕二把泪,仿佛十分不情愿被逼无奈地从郭威才七岁的孙子手中夺了皇位,建立了大宋王朝。但赵匡胤的表演比郭威差之远矣。

故“影帝”之桂冠当属郭威。

错杀两人,臭了一世

一个皇帝,杀错了两个人算什么?但这两个人一杀错,就让他永远腥臭下去。那才真是永世不得翻身。

这位皇帝正是大宋王朝的第二个皇帝宋太宗赵光义。

赵光义能当上皇帝是因为他杀了已经在龙廷上做了十六年皇帝的亲哥哥赵匡胤。按说杀兄取位、杀父篡位的在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但北宋南宋加在一块儿十九位皇帝数赵匡胤有作为,自赵光义以后的宋朝皇帝基本上都属于鲁迅笔下的“九斤老太”,一代不如一代。

赵光义杀其兄用的手段又极残忍,极粗野,不是谋杀,是残杀,历史从此留下了“烛影斧声”,赵光义真够胆儿壮的,可谓不顾一切,该下手时绝不手软。

宋王朝在赵匡胤手里灭了南唐,掳南唐后主李煜,封其为“违命侯”,亲自下令允许李煜被带到开封时可以多带财富,可在其“赋闲”时用。坦率地说,李煜在赵匡胤手中虽然国破家亡,亡国之君,但生活得还是十分悠闲的,那时候也是他创作的高峰,很多名篇都是那时候创作的。

《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赵匡胤不愧为政治家,他善待南唐后主李煜,才有后来朝觐的吴越王钱归蕃,被感动得心悦诚服,献其所有版图而归顺,可谓兵不血刃而统一之。

赵光义以“烛影斧声”篡夺了皇位以后,就把李煜看成是其最大的政敌之一,眼中钉肉中刺。也真有坏人拍马屁,说李煜又写一首词,反意已现,留之有害。这就是著名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据说赵光义看后大怒,认为此人不可留。这家伙杀人也玩阴的,让李煜吃了一种叫“牵机药”的毒药,人吃以后痛苦不堪,蜷缩成一团,人都抽抽得变小了,如肝肠寸断,想必李煜死得够惨的。

这么个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词人就让赵光义给无情地杀害了。谁能说《虞美人》那首词中暗伏杀机,妄图复辟,推翻他赵家王朝?赵光义恐怕根本就没看懂或者干脆看不懂。但是他杀了李煜,扼杀了中国最著名的词人之一,那年李煜被害死时才四十三岁。

赵光义该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何不留他作书画

先酒后茶,一钩明月天如水。

赵光义何曾能料到,他的后人,北宋的末代皇帝宋徽宗赵佶,其结局竟和南唐后主李煜几乎同车同辙,所不同的是赵佶比李煜受的屈辱更深,折磨更多,苦难更重,死得更惨。两位末代皇帝的共同点是皆才子,皆大家,皆让后辈人惋惜叹服。元代脱脱写就《宋史·本纪·徽宗赵佶》时竟掷笔叹曰:“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李煜不是?

2012年1月2日,宋徽宗的《千字文》在深圳拍出一亿四千万人民币的天价,一位行内的朋友说放到今年拍,怕要拍到一亿七一亿八来,那宝贝乃无价之宝,谁拥有谁说价。他说这是宋徽宗的一幅字,如果是他的一幅画,现在要拍一亿四千万美元,怕这个价也挡不住。都说金手指,谁的指头有宋徽宗的含金率高?

公元1127年,北宋靖康二年,即宋人不敢忘的“靖康耻”,金军彻底洗劫了北宋京城开封府,掳徽、钦二帝北上回国。这一路上才是徽宗受苦受难的开始。金军将领为所欲为,根本就不把他这个皇帝放在眼里,当着他的面把他最宠爱的三个妃嫔强行拉走去陪酒侍寝,宋徽宗几天前还是至高无上的皇帝,说句话都是圣旨,现在公然有人当面给他戴“绿帽子”,宋徽宗无计可施,连放个屁也不敢,只好坐在地上失声痛哭,直到为他的爱妃哭瞎了一只眼。

他在被押解的途中,黑暗中曾作一首《眼儿媚》:

玉京曾忆昔繁华,万里帝王家。琼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

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

北宋的这俩皇帝在金国皇帝皇室皇族面前,受尽了屈辱,受尽了折磨,丧尽了脸面。他们被剥光了衣服,把刚刚宰杀的羊剥下皮来血糊糊地披在他们身上,让他们在金国皇家祠堂地上爬,最后被扔进黑龙江依兰县的一个枯井中。坐在枯井里,父子俩皇帝对皇帝垂泪到天明。“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也不知是不是宋徽宗皇帝作的,估计那个时候没人假冒他做伪假了。“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山南无雁飞。”

金国的皇帝偶尔还惦记大宋王朝的在押皇帝,还想像耍猴子一样耍弄他。金国大金皇帝完颜亮想看宋钦宗皇帝赛马球,虽然他百病缠身,患有严重的风疾,行动迟缓,已然暮年,但不能不强作欢颜骑马上阵,结果从马上摔下来,死于众马蹄下,被马踏得血肉模糊,不辨人形。宋徽宗是百病交加,郁闷而死,死不闭目。宋徽宗死得可怜可悲也可惜。宋徽宗是中国历史上可数的“玩家”,大才子,难得的人才。金国迫害一亡国之君实在亏理,实在不应该。早有伯乐在,早知其有点石成金的金手指,何不留其作书画?也是,也是,想起《三国演义》中被斩的关公索头的故事,颜良、文丑其头何索?阴曹地府中有李煜催着哩……

丈夫只手把吴钩

李鸿章在国人眼中几乎就是卖国贼、懦夫,腐朽、专横、无知,也难怪,《辛丑条约》《马关条约》《天津条约》《中俄密约》都是他亲手签订的,所有的中国人,在上小学时读的历史课本上都有他的“卖国账”。

说他在和洋人谈判时,牛头不对马嘴,签条约时忘戴眼镜,老眼昏花,又强作镇静,提笔就签。

说他在国外考察,招待洋人时,啃剩下的鸡骨头随手一扔,洋人在扔鸡骨头的地方把那根鸡骨头镶嵌进去,还写有一排文字说明,说这是清帝国首席代表在外交场合随手扔的鸡骨头。

说李鸿章在访问英国时,应邀去看足球比赛,看了半场,莫明其妙,觉得匪夷所思,就问陪他观看的英国外交官,说那么多汉子争着去用脚踢一只球,抢得前赴后继的,图个啥?英国外交官也欺负人,他不给李大人讲解足球比赛的规则,却说,踢球的人不是什么汉子,是绅士是贵族。李鸿章摇摇头,这种天气为什么不雇些人去争抢?跑得自己满头大汗的。这些人真有毛病。第二天伦敦的报纸全文披露。

说李鸿章在欧洲考察期间吃不惯西餐,就让人把西餐的各种原料统统放在一块乱炖,结果还吃得特香,洋人好奇,问他是什么食品,他说这也不懂?杂烩也。

其实洗去李鸿章脸上的油彩,李鸿章也好生了得。

李鸿章是第一位上书朝廷要求停止科举考试,提出举办公学的大臣。

李鸿章亦是第一位提倡由国家送留学生去美国留学的大臣。

李鸿章也是“洋务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也是建立中国海军舰队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