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有关抽样调查表明:中国男人中,包括老、少、边、山、穷地区,除了未成年人,一生滴酒未沾过的爷们儿为万分之一;喝酒一生从未醉过的人为万分之一;喝醉酒包括佯醉、半醉、假醉后,闹过酒的人又为万分之一。
喝酒、醉酒人皆知之,何为闹酒?
20世纪60年代侯宝林先生讲过闹酒的段子。
侯先生认识一位爱喝酒闹酒的人。用侯宝林先生的话讲,有些人一喝就高,一高就闹。老北京酒友中称这种人为“闹爷”。闹又分群闹孤闹,顾名思义,群闹是两三位酒主儿都喝高了,一块儿闹酒,用北京话说,那就大发了,热闹了。侯宝林先生说的闹爷基本都属于孤闹。
这位闹爷喝高了,摇摇晃晃离了酒桌,晃晃悠悠来到马路当街上,冲四周瞧热闹的人直言相告:没喝高,也就喝了半瓶多,还能再喝半瓶,有点儿燥热,哪儿凉快点儿?马路中央?对!这位闹爷开始闹,四肢朝天,呈大字平躺在马路上,凉快!有人赶快喊,快起来,自行车来了!这位闹爷一指自己的胸口,口吐狂言,从这儿碾过去!骑自行车的一瞧,焉敢玩命?从旁边骑过去了。又有人喊,有三轮车过来了,那位闹爷依然爱答不理,一指自己的胸口,从这儿碾过去!没人敢惹。又有人高喊,汽车开过来了!谁知那位闹爷仍旧躺在马路上如躺在自家床上,纹丝不动。又有人大喊,救火车来了!没想到这位闹爷一个筋斗翻起来,抱头鼠窜。为何?侯宝林先生幽默地说,因为救火车压死白压,要闹酒回家闹去。
其实回到家中,他老实得如鼠见猫。进门都属黄花鱼溜边儿,闹爷的河东吼孙二娘似的站在门口虎视眈眈地正怒视他。他进屋先把衣服脱了自己洗去,因为躺马路脏了衣服,他家“孙二娘”不依。乖乖的,小毛驴似的,此谓闹酒。
闹酒在中国自古有之。平民闹,名人也闹。
李白闹酒闹出大名来,在朝廷闹酒,当着皇帝、贵妃闹酒。酒高了,李白的脾气上来了,唐玄宗、杨贵妃不是想要我写诗吗?倚马可待,随手拈来。但爷是醉了。李白有些酒量,也爱酒,也属于不喝不沾不醉,一喝一沾必醉,醉则闹,闹才出诗。“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不是酒话又是何言?“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酤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不是闹酒又是闹何?
但这次李白是酒高了,闹大了。李爷愣是让当朝宰相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为其研墨,让皇帝的大太监相当于秘书长的高力士为其脱靴,亘古未闻,历朝未见,当然“名垂青史”。
柳三变亦喜酒好色之奇才。柳永酒量有限,但好酒,一生不离酒色,过得风流倜傥。柳永亦狂士,酒后闹酒,好词好语尽出在闹酒之中。倚红偎翠之中,酒酣高歌之余,正是狂意未尽之际,秦楼楚馆之间正是闹酒良处。“知几度,密约秦楼尽醉。仍携手,眷恋香衾绣被。”柳三变岂为等闲之辈?苍天无眼,眼中无才子,因此才闹酒,狂吟“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这位北宋第一大词人,风流才子,没想到这一闹酒竟然真把功名闹飞了。本来能中进士的柳三变被宋仁宗钦批:“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柳永真才子,从此知功名已绝,自喻“奉旨填词”,自做自风流浪子,仍然醉在红楼之内,闹在翠房之中。这次闹酒似乎决定了柳三变的人生轨迹,“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闹酒闹出笑话一笑了之,闹飞功名随风而去,但要闹出人命,闹出政治事件、桃色事件就闹大发了。
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一次和群臣痛饮,估计喝得差不多了,就请出自己的美姬助兴,为各位斟酒。场面热闹欢快,高潮不断。正在此刻,堂上蜡烛突然灭了,此时有人闹酒,要没了酒劲则无人有此胆量敢调戏君王之爱姬。没想到那位楚庄王的美姬竟然是块“老姜”,趁那位将军占便宜之际拔下他的帽缨,求楚庄王严惩无缨之人。好在楚庄王也是好酒闹酒的酒徒,才让众大臣将领皆取去帽缨,喝个够,闹个够。不是楚庄王大度,很可能这顿酒会闹得人头落地。此绝非耸人听闻。
东汉末年曹操的知名度要远远高于楚庄王。曹孟德好喝酒,亦酒色狂徒。曹操不但喜酒,亦深知酒的魅力,虎牢关前曾斟满一杯热酒为关羽战华雄壮行,才留下关羽温酒斩华雄之美谈。曹操亦常醉酒,醉酒之后才失宛城,失长子,失典韦。英雄酒醉,亦如爱之永恒。但曹操闹酒。一次酒宴,都喝得不高即大了,曹请出在宛城得的美人甄氏,众人皆为其美貌惊得几乎魂飞魄散,张口结舌,座中只有一位只管自吃自饮,自得自乐,对美女视而不见。曹操闹酒,浑劲儿上来,竟然找机会把人家杀了!赤壁大战前,曹操自称率八十万大军要一举荡平江南,踌躇满志,势在必得,因此率群臣于战船上痛饮,在大江之上闹开了酒,才演出大醉的曹操横槊立江上,把酒酹滔滔,又连干三大爵,曹操开始闹酒。先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尽情抒发,又唱又和又舞又蹈,闹酒至极致,即乐极生悲,曹操酒兴之下当场一槊刺死扬州刺史刘馥,闹酒闹出人命。
闹酒也有闹出“政治事件”来的。
公元前131年夏天,汉景帝的小舅子、国舅爷田蚡被封为武安侯,官居丞相的田蚡要娶燕王刘嘉的女儿,那婚礼搞得犹如“国庆大典”。喜宴开得山呼海啸一般。除了汉景帝没去祝贺,还有够不着的,级别不到的,其余满朝文武鱼贯而入。酒席上一贯对田蚡所作所为不满的灌夫看到官员们对田蚡毕恭毕敬,阿谀奉承得让人肉麻,而对原来的丞相魏其侯窦婴却大剌剌地“避半席”,爱答不理的。灌夫曾和窦婴是“哥们儿”,政治盟友,他想,老子们在台上时,田蚡不过是我们廊下的一名掮客走卒而已,事到如今,真可谓天变地变人心变。于是灌夫借酒骂座,抒发心中的不满,羞辱新秀权贵。那天灌夫确实喝醉了。酒喝高了闹酒,借酒骂座亦喝酒之常事,劝下去拉下去醒酒去也就罢了。但田蚡从中看出这是一种政治较量,不是你压倒我就是我压倒你;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田蚡也借酒闹酒,一声令下,将灌夫拿下,推到死囚,重刑严审,追查同伙,严究后台。魏其侯不乐意了,心中的愤懑、政治的失意、旧情的深陷,使窦婴再也按捺不住,跳出来为灌夫求情鸣不平。“闹酒”终于变成了“闹朝”,灌夫落得个全家被斩,罪莫大焉,魏其侯最终也在渭城被处死。一顿酒闹得让司马迁满怀感情点灯熬油地写下数千文字。这顿酒闹得,史上有名,让司马迁抚案长叹数声。
闹酒,天子有天子的闹法,王侯有王侯的闹法。有文闹,有嬉闹;有武闹,有胡闹;还有异想天开地闹,往死里折腾地闹。
北齐皇帝高洋,嗜酒贪杯,喝则暴饮,醉则大醉,闹则浑闹,没边没沿没人性地折腾着闹。
喝醉之后的高洋闹酒发泄首先就是杀人,醉眼惺忪之中,瞧见谁不顺心不顺眼,手起刀落,鲜血四溅,头颅落地,他异常兴奋。于是不再以刀剑杀人,而是用斧子、砍刀、锯子、锛子,把人活活肢解,大卸十几块。最能让他感到刺激的是人在绝望临死前痛苦的惨叫,忍受不住剧痛发出的歇斯底里般的怪叫。他把几个甚至十几个活人绑在柱子上活活烧死。即使是他心爱的女人,他也说翻脸就翻脸,又杀又剁又剐,还都是自己动手。
这位高洋皇帝爷也有“绝闹”。寒冬腊月,滴水成冰,气温估计在零下二十多摄氏度。高洋喝醉酒后,脱得赤条条一丝不挂在大街小巷狂奔,最让人称“绝”的是,他借酒力,竟然像猴子一般爬到几十米高的宫殿上,在宫殿光溜溜的琉璃瓦屋脊上来回飞跑,吓得下面的侍者臣子看都不敢看,他却没事似的开心玩闹。
北齐从开国到亡朝五个皇帝,个个闹酒,一个比着一个瞎胡闹。只闹得皇帝丧了命,亡了国,灭了朝,连皇后、皇太后也流落到大同当娼妓谋生。
百姓也有百姓的“闹法”,这就是酒的魔力。
我在色织厂工作时,认识了工厂锅炉房的孙师傅。孙师傅有一米八几的高个头,称得上高大魁梧;高鼻大眼,宽额方脸,人帅,有股自然溢出的神气。初我还以为他是篮球运动员,后来才知道他原先是县剧团唱武生的,当年唱革命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头牌,扮******,唱念做打,曾红遍半个县。后来因为生活作风问题被开除出剧团,罚到我们厂劳动改造烧锅炉。后来我把这事打听清楚了,他和小常宝搞上了,还搞得人家肚子大了,把他批斗得又臭又狠,工资也由三十八块半降到二十二块钱。
孙师傅平时轻易不动酒。但据说当年在县剧团唱夜场戏,又有县里区里领导坐在前排看,孙师傅临上场要一仰脖喝几口高粱烧酒,酒能提神壮胆。
那天我们“打拼伙”,就是现在的AA制。孙师傅拿来两瓶土法制的烧酒,现在绝对见不着这种劣质的“粗酒”了,透过酒瓶看是一瓶混浊不透明的液体。那年代,会喝酒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那是劣质高粱烧酒中又加兑了薯干酒。用酒圈里当年的酒话说,喝这种酒一定要靠着墙喝,提防着一口酒下肚就能撞倒你。
忘了因为什么了,反正那天孙师傅高兴,说爬床底才找出这俩“宝贝疙瘩”。没多大工夫,又没什么菜,我们几个喝成够上台不化装了。喝红脸的,用酒圈中的酒话说跟猪肝差不多,比关老爷还老爷;喝白脸的,脸白得跟刚解下绳的吊死鬼一个模样。
那酒跟原子弹似的,没人能扛过四两。厂里几乎没人看见孙师傅喝醉过。那天不知因为什么,孙师傅喝高了。
孙师傅激动得说起剧团的往事,那些感动人的爱情故事,直讲得孙师傅终于忍不住哭了,劝都劝不住。人厉害,酒比人厉害。孙师傅也够惨的。
突然,孙师傅摇摇晃晃站起来,又晃晃悠悠在当屋转了一圈,煞白的脸上突然升起一片红晕,像化妆前脸上打了一层底色。孙师傅显灵了,两步一拖竟成了台步,嘴里打起了山西北路梆子的家伙什儿,过门以后,一个高腔叫板,打板的、司琴的、小锣小镲的。孙师傅不愧是县剧团唱头牌的,高调高音高腔,戏牌子还是《智取威虎山》,唱词是他有感而发:“想当年,登舞台,气冲霄汉,满堂赞,齐欢呼,面对群山。”又是打板拉弦小鼓小锣小镲,“我是真心爱她,她也真心想嫁我,为何啊,为何?你们又批又斗,又斗又批,生生拆散鸳鸯拆散人家?把我批得,斗得,整得,臭得,就像、就像、就像……”孙师傅恨恨地、狠狠地一个垛板,一口北路梆子的悲哭长调,说出一个人把我们吓得酒都醒了!“就像、就像、就像那林、林、林彪。”
这酒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