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用爱安顿心灵
22520200000007

第7章 老板与员工

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应付生活中无边的苦难的,所以,自己需要别人帮助,自己也要帮助别人。——斯蒂芬·茨威格①

①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

一家大工厂的经理素来以压榨工人出名,他正向董事会解释他是如何做到这点的:“我跟你们说,我可以让他们做更多的工作,我就从他们身上挤。只有这样才能让工厂获得更多的红利。我让他们一刻也不放松,我就在后面盯着他们。他们不知道我什么时候来,他们都怕我。我让他们感到随时有可能被解雇,他们搞不清楚什么时候就会得到通知解雇的黄信封。”

这个吹嘘自己用血肉之躯铸造红利的男人的工厂里,雇佣着数以千计的女工和童工。其中的很多女工,当然都很穷,大都是来自大家庭里的母亲,她们不得不在工厂工作几个小时之后回到家里还要做那些煮饭、洗衣、缝补之类的家务活。这些活是她们早晨六七点钟上班前,或者晚上很晚回家后必须做的。

我最近与这种冷血、傲慢的生意人有过一次交谈。他告诉我他不想再干了,因为他受够了他那些不上进的员工。他说他的工人们总是欺骗他,诸如偷盗、毁坏产品、出错、偷懒、消极怠工。他们一点不关心他的利益,只关心工资袋里的钱。“我受够了,”他最后说,“我经营工厂的目的又不是为了他们的利益,我什么办法都试过了,试图让这些愚蠢自私的家伙们好好工作,但都没用。现在我是没辙了,我神经都快崩溃了,我必须放弃这种工作。”

“你说你试过了你能想到的所有办法管理你的员工,可你有没有想到试试爱的方式呢?”我问道。

“爱的方式?”他鄙夷地说,“你这是什么意思?我要不是随时挥舞大棒,我那些工人们早就骑到我头上来欺负我了。这些年来我都是雇佣侦探来保护我的利益的。这些人懂什么爱?我要是做这种傻事,随时都会出乱子的。”

一位用黄金法则的方法进行企业管理获得成功的年轻人,听说了这个情况后,从中看到成功的可能。他找到那位经理,恳请他在放弃之前,把工厂交给他做一次尝试。结果那位满腹牢骚的经理,非常欣赏年轻人的人品,不到半个小时就任命他为经理,尽管他仍然对这种实验持怀疑态度。

这位年轻人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召集每个部门的员工,进行推心置腹的谈话。他说他来这里不仅是作为厂主的朋友,也是员工们的朋友。他要尽他所能不仅让企业获益,也要提高员工的待遇。他告诉他们企业现在亏损,要改变这种状况,使收支平衡,全靠他和工人们的努力了。他让他们明白和谐互助是企业和员工获得真正成功的基础。

从这天开始,他就给人一种愉悦、热情、鼓舞人心、充满同情心和希望的印象。他很快获得了所有人的信任和好感,工人们工作劲头十足,好像这工厂是他们自己的一样。

大家都为之干得勤奋、幸福而满足。生意越来越好,在不可思议的短短的时间内,工厂开始赚钱而不是赔钱了。黄金法则的方法驱逐了憎恨、自私、贪婪和分歧。所有人的利益都集中在一起,获得了共同的繁荣。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以至于主顾们都开始谈论这家工厂的新气象。当厂主几个月后从国外休养回来时,他简直不敢相信“爱的方式”给他的员工和工厂带来的巨大变化这一事实。

有些人可以让任何人变成好雇员。就像亨利·福特所做的那样,把从街上捡来的孩子、监狱里释放的罪犯,改造成出色的员工。他们有能力唤醒这些人身上最好的品质——责任感、公平感和正义感,并以他们希望被对待的方式对待他们。

“要想让别人如何对待你,你就要如何对待别人。”千百年来的哲学思想都集中在这个简单的句子里。所有的律法和改革的原则都离不开它。这句话的实践终将清除所有的贪婪,最终人人将看到最好的福祉存在于周围所有人的最高福祉中。总有一天,人们会发现黄金法则即使在商业领域也是最明智,最商业化的做法。

戈登·赛弗雷德先生认为,如果雇主们以希望自己被对待的方式,或他们的子女被对待的方式去对待员工,劳资纠纷就不成为问题了。他说他在伦敦的大百货商店之所以成功,牢记这一点构成了其成功秘密的百分之七十。那家店曾在第三年就创下了五十万美元的利润。然而当年创业的时候,伦敦的生意人曾预测这家大百货店会彻底失败。保守人士说:“他不到一年就得破产。他不可能成功。我们可不喜欢这样做生意的。”

由于戈登·赛弗雷德在商业管理中引入了先进的美国式的精神,通过对员工们充满人性的友好的对待,他颠覆了旧的传统,打破了所有商业纪录。“我发现与英国雇员们合作极其令人满意,”赛弗雷德先生说,“他们工作都很卖力,还很忠实。”

按照这位伟大商人的做法,恐怕没有几个员工会不令人满意和不忠实,下面是他的经验总结:支付你的员工们体面的工资,不要让他们怕你。一个微笑,一句开心的话能起到极大的作用。给他们注入一种责任感,让他们感到他们是必不可少的一分子,一个车轮,也许很小,但却是整个商场里必不可少的一个轮子。总之,就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或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的孩子那样对待他们。

亨利·福特,约翰·瓦纳梅克,查尔斯·施韦伯和其他一些成功的企业家和商业大亨们,他们的成功和在雇员中的声望,都源于他们采用了与戈登·赛弗雷德在伦敦采用的一样的商业手段。亨利·福特在与一位采访者谈到他的新计划时说:“如果我继续提高我们工厂里几千名工人的福利,就有理由相信他们会更好地工作,不是吗?”

在这之前,福特先生一直以来按照通常的做法,获利后再给员工分配。当他宣布他将把计划的年利润按比例提前发给员工的时候,业界都认为这一计划是唐吉柯德式的空想。福特先生却认为这只不过是一种社会公平的体现。他的理由是:“如果人们怀着对更好的事情的憧憬而努力工作,那把这个好东西放在他们手里,又会怎么样呢?……我们已经精确计算过来年的生意。我们知道工厂的实力,也知道将得到的利润。这些几千万美元的预期利润将进入工人手中。他们不是靠附加的‘如果’才得到它,他们每两周就能拿到自己的那一份。我们可以这样做,因为他们将帮助我们创造这些利润。

“当然,作为公司成员的我们,也会从他们的优质工作中获得利益,但即便我们的收益没能增加多少,我们也将满足于让两万名员工得到富裕和满足,而不是让工厂里几个残酷的老板成为百万富翁。”

施韦伯先生最近告诉我,他的利润分享策略正取得奇妙的结果。他说在任何红利支出之前,总利润的百分之十五都要在雇员中间分配。他手下的一个经理,去年在工资之外,根据利益分配计划,得到了五十多万美元,还有一个得到了四十万美元。

这就是商业领域里爱的方式。无论是在塑造更好的人,更好的工人,还是在创造利润方面,效果都很显著。

安德鲁·卡耐基说,如果他在钢铁界重新开始的话,他将在工人中采取这种利润分成的方式,以便让他们真正感到自己是合伙人,而不是被雇佣者。

能让员工们觉得自己其实是公司的合作伙伴,他们工作并不只是为了拿工资,实际是在唤起员工们的一种工作素养,这是用其他任何方式都达不到的。真正时尚、高效的管理者都明白,那种逼迫、压制、盛气凌人的做法,那种唠叨、怀疑、吹毛求疵的方法都是达不到预期结果的。对顾客也好,雇员也好,单边的买卖都不是好买卖。

唯有老板与雇员之间的伙伴关系才是成功管理的基础。如果老板这边有不公正、不断挑剔或让人感觉高高在上的情况,那员工就会感觉不公平,觉得自己是老板的附属品,良好的伙伴关系就不会存在。

憎恨不公平是人的本性。良好的伙伴关系意味着团队精神,老板和雇员之间有任何一方不满意,存在憎恨或恶意,要形成完美的团队都是不可能的。老板与雇员之间的伙伴关系是企业最大的资产之一。

这种良好的伙伴关系是约翰·瓦纳梅克商店的重要特征之一。有人曾听到瓦纳梅克先生的职员说:“瓦纳梅克先生的一句‘早上好’会让我们愉快地工作一个星期。”他友善的性情,欢快的举止,给为他工作的人们创造一个好心情和播撒快乐的愿望与他在商业上的杰出成就有很大关系。

一位工厂里拥有一千多员工的老板对一位来访者说:“我想带你在这里走一圈,看你能不能找到一张闷闷不乐或不满足的脸。我能叫出这里每位员工的名字,他们也都认识我。如果有人遇到不高兴的事,他或她可以径直到我办公室里来,没人拦阻,他们知道会在我这得到帮助。我觉得让这里的每个女孩子从早上进来到晚上离开都保持身心健康是我的责任。

我不仅要让女孩们工作的时候心满意足,我还要让她们带着同样的心情回家,第二天再带着同样的心情来上班。你看不到哪个女孩子在我去的时候干活速度加快,或异常忙碌。她们知道我不是那种人。生意淡季的时候,我跟她们说休息好,慢慢来,因为我们十二月份会有很多活要干。结果不用我说一句话,她们十二月份干的活是四月份的三倍。我的员工们帮我做的是工资难以买到的工作。他们对我诚实,因为我对他们诚实,他们相互之间也很诚实。一天有人在一间车间的地板上发现二十八美元。我向全体告知丢钱的来领取,结果一千人中只有一人来认领,而他正是失主。除了挣钱,一个体面的人应该为工人们有这种精神而自豪。”

我认识的一个纽约生意人也是用同样的方法博得了公司里每一位员工的爱和尊敬。他说每当他在公司里看到一张悲伤、难过、不满的面孔,他都会叫那个人到办公室,对他说:“瞧,你不高兴,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跟我说实话,出了什么事儿?”接着,这位不满的员工就告诉他问题的所在:也许是其他某个员工讲他的坏话,也许是他的上司对他不公。

不管什么样的抱怨,老板都会找来涉及此事的相关人员,只要双方坐下来把事情谈开,事情通常很容易解决,双方都高高兴兴地离开了。

这是通过善良、同情、公正和尊重使员工发挥潜能,在工作中获得幸福和满足的唯一途径。对这种待遇无动于衷的工人,他们身上一定严重缺乏什么,就像那个不忠实的建筑工人,他会为此付出代价。下面就是埃德温·马克汉姆讲述的有关一位工人的故事。

“他和他可怜的孩子们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一位慈悲的好心人心想:‘我要给他一个惊喜,送他一个舒适的家做礼物。于是,在不告之目的的情况下,他花大价钱雇佣这位建筑工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山坡上建造一所房子,然后就到遥远的国外忙生意去了。

“留下这位工人没人监管,全凭自己的良心干活。‘哈!这人心想,我可以骗他,我可以偷工减料,马马虎虎地干了。于是,他偷懒耍滑,用质量低劣的钉子和木材。

“当那位好心人回来时,工人说:‘这就是我给你造的好房子。好,那人回答说,‘去吧,把你的家搬过来,因为这房子是你的了。

“那人震惊了,他意识到,一年来他欺骗的不是他的朋友,他在一直欺骗他自己。‘要是早知道我建造的是我自己的房子该多好。他不停地自言自语。”

还有一个年轻人和这位不忠实的仆人一样。几年来他一直偷懒耍滑,早上很晚上班,找各种借口半天或更长的时间不来上班,诸如生病了,遇到交通阻塞了之类的。他不知道他是在欺骗自己,居然对自己提升不够快感到冤屈。他对我说他几年没涨工资了,晋升也无望。他还抱怨一些能力不如他的同事都得到提升了,只有他还在原地不动。

这位年轻人以为他的老板是瞎子,以为他多年来的蒙蔽没有引起别人的一点怀疑。他吹嘘他的能力,但他还是不够聪明,没有意识到他的老板之所以能坐到这个位置是因为他有阅人的智慧,知道哪些是忠实勤恳的员工,哪些是消极怠工的员工。这位年轻人,和与他一样类型的人最终将发现,和那个不忠实的建筑工人一样,他们在欺骗他们自己。

许多年轻员工,仅仅因为没能得到他们认为该得的工资,就把其他一些工资袋以外的更大更好的无数的东西给丢弃了,这样做只是为了与老板扯平。他们故意采取偷懒、尽可能少做的策略,结果他们没有得到比工资更重要的东西,他们变得心胸狭隘、效率低下,性情里面再也找不到慷慨豁达、高贵进步的品质了。而那些原本拥有的领导才能、设计能力、创造力和足智多谋这些构成完整的、全面发展的领袖人物的素质都未得到开发。因此,试图以吝啬的服务报复老板的心理,不但遏制了自身的发展,还使得自己将在渺小、狭隘、虚弱中度过不完整的人生。

另有一种雇员,无论他们在什么场所工作——办公室、工厂还是商店,他们都不够忠诚,随时随地贬低老板。与那些偷懒者一样,他们也是在伤害自己。我认识这样的一个人,他总是嘲笑老板,批评他的方式方法,对老板进行人身攻击。听着年轻人对老板愤怒的抱怨和尖刻的批评,我很痛心。

那些雇员贬损雇主和他所工作的地方,批评他们的方式方法,对公司政策嗤之以鼻的做法,除了说明他们缺乏善意和同情,还说明他们缺乏原则,在人格上也有很大的弱点。

如果你不喜欢你为之工作的人,如果他们的方法不公平、不诚实,如果你的良心不赞同他们,那么你应该离开,而不是挑剔和批评。你应该另找一份工作。不管什么原因,贬损别人习惯对损人者来说是极其有害的。贬损别人只会让自身精神处于痛苦之中,并扼杀创造力。要知道,一个心里怀有恶意的人是不会做好工作的。

还有一类雇员,脸皮薄,敏感,经不得雇主的任何批评和更正,即便那是为了他们好。一位这种类型的年轻人最近辞掉了工作,如他所说,他受不了总挨骂。他说他的经理总是批评他的工作,不断指责他做得不够好,他受够了,就辞职了。

脸皮太薄和过于敏感也是一种虚弱,这在事业上和社会生活中是要吃亏的。如果你想向上爬,想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首先要足够坚强,不要惧怕批评和指正,尤其当它有助于你进步的时候。

有些员工连最小气的老板也挑不出任何毛病,因为他们总是工作得那么认真、努力。如果你的老板总是责备你,找你的毛病,请你仔细检讨一下自己,你会发现这不是没有原因的。扪心自问,你将发现把所有这些都归咎于他的卑鄙,归咎于他的不良性情和坏脾气,只是在掩盖真正的原因,在欺骗你自己。

一个单位的领导的素质会一点一滴地渗透到每一位员工身上,以至于他们很快也具有同样的性格特点,这种速度是快得惊人的。如果领导有崇高的理想,如果他举止儒雅、具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员工身上也会反映出这些特点。如果他举止低俗、趣味低下,他所引发的就是员工身上所有恶劣的东西。

大多数聪明的商界人士,还有许多普通员工都开始意识到老板与员工之间的利益趋同,互相尊重,给予对方同情、

友爱和关心,简言之,就是实践爱的方式,才是解决劳资纠纷和其他困难的唯一的永不会错的途径。

总而言之,能不能塑造好的员工,很大程度上还是在于老板。我们能从别人身上挖掘出什么样的素质在于我们自己。这如同穿过一堆垃圾的磁铁吸出钉子、铁片、螺丝钉之类的东西一样。我们从员工和其他人身上发掘出的品质,也将与我们的情绪、动机,以及我们对待他们的方式相呼应。

每一位经理,每一位老板,都是吸引员工身上某种素质的磁铁。有些人永远也抓不到员工身上最好的一面,唤不起他们最优秀的品质,这是因为他们使用的方法不当。要知道,他们的性格表现在方法中,他们吸引的是人性中最低的,而不是最高的特点。

这是一个拿和给的世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相等的。我们得到我们所给予的。我听到有些雇主说:“浪费我的同情心帮助那些员工有什么用?他们不知感恩,他们是一群牲口。”如果抱着这种态度对待员工,你就会遇到很麻烦的劳资纠纷。你的员工是你的兄弟姐妹,只有把他们看成兄弟姐妹,并像对待兄弟姐妹那样对待他们,你才能摆脱困境,他们才能为你提供更好的服务,你也会要求从他们身上获得最大的好处,这是人之常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