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旧时人物系列小说,凡一百三十八篇,统称为《巴山·蜀水·江湖》,分《巴蜀奇人》和《蜀中盗志》两个部分。从情感上讲,《巴山·蜀水·江湖》是我的最爱,也是耗费我心血最多的一部书稿,这一切皆缘于我的父亲。我曾在朋友圈子里多次言及,父亲是巴山蜀水间一本江湖活地图,他有许许多多三教九流的朋友,时常肆无忌惮地摆一些野味十足的骚龙门阵。父辈们的江湖,关乎情事仇事,亦关乎官事匪事。盗者妓者,医者巫者,棒客刀客,僧尼侠士……听得多了,不知天高地厚地萌生了写一部比肩《聊斋志异》的书。
于是,就有了《巴山·蜀水·江湖》。
2011年春,吴鸿兄移尊天地出版社。得其赏识,结集《巴蜀奇人》出版,面市后读者评价,褒贬不一。现吴鸿兄回四川文艺出版社任职,《蜀中盗志》得以付梓,《巴山·蜀水·江湖》终得完璧。
《蜀中盗志》之于我,敝帚自珍在所难免。自恋之余,幸得朋友粉场,点赞后,唱偌大一个“肥诺”。
中国文学期刊现场评刊人易难于先生(素未谋面,不知先生尊讳,姑妄称之),对拙作就给予过很高的评价:“携着一股江湖逸闻与民间传奇的味道,不似乡间野闻的缥缈荒诞,多一分巴山蜀水的传奇色泽流溢其间。相较于冯骥才京味儿浓郁的《俗世奇人》,李浩所撰写的蜀中旧时人物系列,文笔更具文言古风,且将‘艳情、宗教、亲仇’的传统民间传奇元素熔于一炉,兼有《世说新语》的端庄雅度,《聊斋》的尘世迷魅,为言谈、逸事的笔记体短篇小说,亦称‘志人小说’的要理得以精粹。”
易难于先生择其中三则评曰:“《贾秀才》讲述年事已高的贾秀才因老夫少妻,娇妻与猎户张苞私通并密谋在一个雷雨天伪造雷劈假象用火药烧死贾秀才,县令王紫阳明察秋毫,使真相得以水落石出。《雅僧》写鹤发童颜的蜀中高僧为神宗所闻,派苏轼前往相交求教,得养生秘诀——蒙茶,却因苏轼听信高僧以童女‘采阴补阳’的谣传,僧人不得已携蒙茶培育术远走,东坡因此抱憾终生。《残人》看似头重脚轻,收场潦草,情节无外乎大善人朱群山因误食毒鳝惨死的‘一条鳝鱼引发的血案’。但之前为何用相当篇幅铺叙徐中元父子因大火丧生与朱群山喜食鳝鱼的伏笔,之后火灾中的遗孤残人又凭借捕鳝绝技暗中饲养毒鳝,这当中的曲折隐衷颇引人玩味。……沿袭自唐以来古典‘志人小说’的传奇笔调,文风古雅,字里行间带着怀古仿古的敬意,却丝毫没有泥古的嫌疑。《贾秀才》语言明快带有谐趣,仿佛从蜀中竹影茶肆里拍案说书人的口中所得。《雅僧》行笔古雅如雅州山色,之中加入一处笔锋回转,将雅僧置于‘不老仙人’与‘邪恶妖魔’的游离境地,语言神秘诡谲,引人入胜……”
引人入胜的不是作者的“妙笔”生花,而是父辈们的故事叙说着老百姓心中所喜欢的人物,或侠或盗,或英雄或草莽,那是酣畅淋漓的痛快!机智、勇敢、侠义、仁爱……朴实里有几分狡黠,善良中带一分自私。市井小人物们活得轻松、自在,不装腔作势,不刻意饰伪,他们无法理解也无须追求“正道”,“道”于之而言,高深而沉重。倘若涉及是非丑恶,这些无足轻重的小人物们,则必定古道热肠,以身家性命相搏。哪怕雾霾千里,也要呼吸顺畅!
远望可以当归,悲泣可以为歌。歌声不绝,怀戚为念。愿那些远去却依旧鲜活的人物,那些绮丽却充满忧伤的故事,如同火辣辣的蜀川烧酒,时常烧旺蜀人的满腔热血,川江般咆哮着奔腾而出。
李浩甲午秋九月蓉城蛙鸣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