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高道李真果
22515000000040

第40章 游方道士(2)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道”是人类思想的最高层次,“道”的诞生,让古老的中华大地上出现了一道理性的光芒,它闪烁的东方文明的伟大智慧,也唤起了李真果思想上的大觉悟,让他站在了高峰。

李真果仰望广袤无垠的星空,一轮清澈、皎洁的明月悬挂于天际,又将一道清辉洒下大地。

他深深地感悟到,天下无道,便会天下大乱。统治者要效法道,效法自然,顺应历史潮流,才能唤醒人心,真正地改变这个混乱而迷惘的时代,社会也才能和谐,而呈现一片祥和气象。在李真果的心中,也许遵道、循道、守道,才是天下归自定的大道。

突然,一道流星雨划亮了夜空,短暂地弥留了一会儿,拖着美丽的长尾,消失在漆黑的天际。

已深谙天象的李真果不由叹息了一声:“又有巨星陨落了。”

不久,传来一个不幸的噩耗,正与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做斗争的孙中山先生,中华民国的缔造者,因病长逝。

“国之不幸也!”李真果仰天喟然长叹。

时在1925年3月12日(民国十四年)。而这一年,李真果四十五岁,从青年迈入了中年。

第二节 中国功夫

混乱的时局,动荡不安。

李真果从终南山的楼观又来到武当山。他对武当山有一种恍若前世般亲近的感觉。

站在云霭里,巍峨雄奇、连绵不绝的群山,一片苍茫。金殿、紫霄宫、玉虚宫……重檐飞角,丹墙翠瓦,像极天庭的凌霄宝殿,云雾缥缈。李真果如置身仙境,凡念顿消,胸中澎湃之情,如翻滚的云海激荡汹涌。

这钟灵毓秀、自然天成的天下第一仙山,它的玄妙、空灵和神韵,让李真果产生了无限的遐想。那一峰擎天,众峰拱卫的山势,或许就意味着万法归宗的高远至境,在与天相接的绝顶修身问道,习练武学,是千百年来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理想。

武当山是真武大帝的发祥地,又是一座道教名山和武当拳发源地。

武当山的真正兴盛,绕不开一个人,他就是明朝著名道士、武当派祖师张三丰。

张三丰于明朝初年入武当山,拜玄帝(真武大帝)于天柱峰,并在展旗峰北陲卜地结茅修炼,肇开武当道统。他直承陈抟老祖先天道脉,传说亦得火龙真人亲授剑法。张三丰悟通太极妙理,创造了以阴阳、五行、八卦、九宫等理念相结合的风格独特、性命双修的武当内家拳,成为武术的一大明宗,而开三丰一派。

在李真果的心中,张三丰不仅是他敬仰的剑仙侠客,更与之有武学上的一脉相承。张三丰得火龙真人传授剑法,而他仰慕的剑仙吕洞宾,也得火龙真人真传。他所学剑法又正是吕洞宾的天遁剑法。

最奇妙的是,李真果少年时所习太极拳,便是武当派师父王妙生所授。因此,算来张三丰是他的祖师爷。

再推及张三丰的师父陈抟老祖,也更有不解之缘。当年师父疯癫老道授他以陈抟老祖先天道脉和睡功法。又算来,吕洞宾、陈抟老祖,应是他的老祖宗了。

李真果向武当山道长拜师求道。道长见他功夫深厚,又因他是一个外来的道士,不愿将本门绝学传授他,只留他在此挂单居住。

或许道长见我诚心不够?李真果想。

于是,他跪在道长打坐的金殿外,七天七夜不吃不喝。无论暴雨之中,还是酷日之下,他依旧长跪不起。如此,便是修炼之人恐已坚持不住。

道友们为之惊叹,也心生同情,纷纷向道长求情。道长仍然无动于衷。

第十天,李真果已感到精疲力竭,饥渴难忍,一点力气都没有。但他努力暗运真气护体,不让自己倒下去。只是,他绝望地感到真气正一点点在消失,不知还能坚持多久。

突然,一束亮光射来,李真果一阵目眩。厚重的殿门吱呀一声打开了,道长从静室里走了出来。

李真果至诚的求道之心,终于感动了道长。

“起来吧。”道长慈祥地看着他,“这些书送给你看。你若能悟出其中妙理奥旨,也算是得到三丰祖师的心法了。”

道长说完,把几本书放在李真果面前,便转身回静室去了。

李真果喜出望外,面向关上大门的金殿磕头拜谢。

道长所送书籍是张三丰的《大道论》《宣机直讲》《道言浅近说》《正教篇》《玄要篇》以及《武当拳要诀》。

李真果如获至宝,废寝忘食,日夜研读。

“夫道者,统生天、生地、生人、生物而名。”

这一点不新奇啊。李真果暗道,张三丰在《大道论》中提出道生天地万物的思想,是从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大道论的启发而来。但是,他接着读下去,张三丰抛出的一个又一个新观点,让他大开眼界。

张三丰说:“古今有两教,曰正,曰邪,无三教。”意思是,古今只有两教之分,一个是正教,一个是邪教,而无三教之别。儒释道共同都有一个核心,就是道。这个唯一的道是儒释道的根源,如果离开了道,儒不成儒,佛不成佛,仙不成仙。

道高于一切,又统领一切。李真果感悟道。儒也者,行道济世者也;佛也者,悟道觉世者也;仙也者,藏道度人者也。

儒释道各有优长,又相互融合。这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合二为一,自成大道。对于武学何尝又不是如此?李真果茅塞顿开。

张三丰主张“以道为主,三教合一”的思想彻底征服了他。

一天,李真果在隐仙岩的一棵松树下练拳。

他一边划拳挥掌,一边琢磨武当拳的招式。武当拳,称为内家功夫,“行如蛇,动如羽,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史料记载,内家拳的祖师是北宋徽宗时的武当丹士张三丰,他曾看见鹤蛇相斗而悟通太极妙理,仿太极变化创出太极十三式。后经历代宗师不断充实和发展,武当武术遂走出了深山,以其松沉自然、外柔内刚,行功走架如浮云流水连绵不绝的独特风格在武林中独树一帜,成为中华武术的主要流派之一。

太极拳和武当拳都是内家拳。太极腰,形意劲,八卦步,这说明武当拳涵盖了太极拳、内丹的精要。李真果暗道:我何不取所学各派之长,将太极拳、武当拳、八卦掌和吕祖剑法,包括达摩金刚罩、少林六合门拳融为一体?这正是张三丰儒释道三教合一,互为融合之道。我的“无为玄功”岂不上了更高层次?

李真果心念一动,不由挥拳踢腿,以最精湛的内功与出神入化的各种武功招式比画着,初时,轻柔如云水,迅捷如疾风,四周树木纷纷而落。可是,到后来竟乱成一团,不知使出的是哪一招,摇来晃去,如疯疯癫癫的醉汉。

“好!”一个高扬的声音从他的头顶飘下来。

他正抬头之际,一团红影凌空而下,快得如电光一般朝他袭来。耳听风声劲疾,他闪无可闪,避无可避,危急中探出左掌,急施大擒拿手反勾对方手腕,但连对方一片衣角都没挨着,竟中了一掌,如一块巨石砸来,只觉胸口气血直涌。幸而他内功很强,否则便被那飞来一掌震了出去。

“花拳绣腿,不堪一击!”一个苍劲的声音冷笑道。

李真果定睛一看,面前站着一位身着红色道袍,满头白发的红脸老道人。奇怪的衣着,奇怪的老翁,如此无形无招的神功,又是哪位神秘高人?

李真果忙拱手拜揖道:“真果惭愧,愿得仙真指点。”

红脸老道人捋着白胡子注视着他,心想:此人骨相清灵,神气脱俗,看他刚才所练拳法,虽然稀奇古怪,杂七杂八,但内功极为深厚,招招精妙绝伦,即便武林高手恐难应接。只是尚未浑然一体。若加以点拨,日后便是我等都有所不及。

于是,红脸老道人对他说:“你取太极拳、武当拳、八卦掌、六合拳和吕祖剑法等诸般功夫之长,自成一家,这个想法大胆,有新意,合我意。可是你没有把它们化于无形之中。”

真乃高人也!李真果当即跪拜:“望仙真点拨!”

“内家拳的关键在于内气,这个你没有问题。你的问题在手上。”红脸老道人道,“你刚才接我的那一掌,你的心与手是分离的,根本近不了我的身。”

是啊,当时心里很乱,情急之下胡乱用招对付。李真果暗道。

“你必须有一双与你的心相通的手。”红脸老道人边比画边说,“明确地说,就是心上的功夫,做到心手合一。然后,再把你的心练没了,进入无我之境。这样你的每一招与心相通,每一招又都无招,拳随心境,舒展绵长,恢宏大气,容万物于一心,最后化为无形。”

李真果豁然开朗:“这就是老子所说的道法自然,无为至境!也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化虚、还虚合道的内功心法。”

红脸老道人嘉许地点点头,对他说:“距隐仙岩五里远,有一修真洞府,你须在此隐修数年,待炼到化境,方可离山云游,归乡布道。”

说完,红脸老道人便欲离去。李真果忙叫住他:“请问仙真法号?”

红脸老道人哈哈一笑:“你就叫我火龙真人吧。”

话音未落,红脸老道人已掠去数丈之外,转瞬消失得无影无踪。

李真果呆呆地站在那里,喃喃地念道:“火龙真人。难道仙真就是传说中的神仙火龙真人?”

他甩甩头,让自己努力保持清醒,眼前什么人也没有,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恍若一梦。可是,那刚才一切又是怎么回事呢?

此后,李真果隐居武当山中,潜心修炼,通过修习道功武术,深刻体悟到老子在《道德经》里所阐述的柔刚、静动、曲直等一对对矛盾的辩证关系和哲学思想。他将中华传统武术和道家内功,以及道教精义融合,又进入一个更高的层次和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