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高道李真果
22515000000017

第17章 学武(2)

“一个力量把太阳拉上去,一个力量让太阳落下去;一个力量把潮水拉上来,一个力量让潮水退下去。这就是阴阳两种力量在产生生命力,发生无穷变化。于是文王从八个卦象出发,推演出六十四卦象,与爻辞结合,写成了《易经》。这就是‘文王拘而演《周易》’。”

“原来神秘玄奥的《易经》是这样来的!”

随着师父的解释,真果被一种新奇、玄妙的东西所深深吸引,它像一个神秘的雾团,在眼前渐渐地变得清晰起来。只是,他仍然感到雾气迷蒙。

《易经》是一本占卜的书。古人、算命先生用八卦符号和卦辞探究人的吉凶祸福。我练的八卦步跟它有什么关系呢?他暗想。

在读私塾的时候,真果在先生安立文家里看到过这本书,有印象。书中画的八卦图,那些像天书一样的符号,他很难懂。

王妙生看了他一眼,像会读心术,对他道:

“《易经》的确是一部占筮书。”

真果吓了一跳,我想什么,师父都知道?他不得不佩服。

王妙生话锋一转:“但它更是一部了不起的中华哲学经典,也是一部最艰深难懂的书。这个话题说来很长,很多人一生都无法穷尽它的奥妙。我自己也是。”

他停顿片刻,看着一脸茫然的真果,问道:“你知道韦编三绝的故事吗?”

李真果摇摇头。

“《史记》所提到的‘韦编三绝’,就是讲孔子读《易经》的故事。孔子晚年喜欢读《易经》,把竹简翻过去卷回来,天天读,夜夜读,竟把穿简的牛皮绳子翻断了多次。书都读到这种地步了,孔子还叹息说,如果再给我几年,让我从五十岁开始学易,我易的知识就更加丰富了,我这一生也就不会犯大错误了。”

连孔子都如此说,可见易学是多么深奥。真果暗道,同时又为自己知识的浅薄感到羞愧。

“为什么要让你练八卦步?跟八卦图有什么联系?你更想知道这个吧?”王妙生问道,看穿了他脑袋瓜在想什么。

真果连连点头。

王妙生看出他的心急,不缓不慢道:

“简单跟你讲吧,文王用六十四卦象讲天道、讲宇宙。这个宇宙,在阴阳两种力量的作用下,在六十四卦象的循环运转中,包括世上万事万物,如日升月落、四时更迭,都周而复始地变化着。变化的本身是变的,并且永远都在变,但是周而复始发生变化的这条规律是永恒的,是不变的。”

真果低头看着圆圈,那些代表八卦符号的木桩,渐渐在脑海中生成了天地、风雷、水火、山泽八个自然景象,突然有了触动和感悟。

“对呀,六十四卦象征无穷变化,宇宙自然周而复始的生命变化规律,就是八卦步的规律,以不变应万变,在变中求不变,在不变中求变。不知对否?”真果说完,兴奋地望着二师父,暗暗钦佩自己的发现。

王妙生心中惊叹,这少年悟性惊人,将来绝对是武学奇才。但他没有表露出来,只是看了真果一眼,算是默许。

“不过,八卦步法要领,还要因时而变,变化有方。”王妙生又强调道。

什么才是因时而变,变化有方?真果有些费解。

王妙生直视他的眼睛:“《易传》上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但如果变了,通了,但没有焕发生机,没有合理的变通,就意味着失败与死亡,你就踏入了‘死门’。只有随机应变,因时而变,才能进入生门。”

原来应对变化也有学问啊。真果如醍醐灌顶。

王妙生又继续讲道:“一阴一阳谓之道。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阴阳变化而化生。人与天地相参,日月相应,雄雌、刚柔、动静、显敛,乃至人生祸福顺逆,莫不与大自然阴阳变化同归。而人以阴阳二气长养百骸。经络、骨肉、腹背、五脏、六腑,乃至七损八益,一身之内,皆通于天地,合于阴阳。”

真果灵光一现:“八卦步,就是根据易学八卦阴阳变化之道而创立的一种刚柔动静、变化无穷的步法。”

王妙生点点头,对真果的理解是满意的。

“那么,八卦与太极又是什么关系呢?”真果的脑子里有一千个问题。

“我们所坐的位置,叫中宫,是两条黑白阴阳鱼组成的太极图,在八卦的中央,也是最关键的位置。八卦加上中心太极图,就组成太极八卦图。”

王妙生看着真果的眼睛,问道:“为什么‘太极图’是两条‘阴阳鱼’?你知道它表示什么?”

真果一直看到的、印象最深的“太极图”,就是两条黑白的“阴阳鱼”。

“白鱼表示为阳,黑鱼表示为阴。”真果不假思索地答道。经过二师父的启发,他用膝盖都能答出来。

“白鱼中间一黑眼睛,黑鱼之中一白眼睛,又表示什么?”王妙生没有放过他。

这个……真果思忖着二师父的话,突然福至心灵:“这表示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交会。所以,太极八卦步的核心,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依存,又互相对立!”

王妙生满意地点头。

“伏羲画卦、文王说挂,逐步揭露‘天机’。你知道这个天机是什么吗?”王妙生有意考考他。

这还用问吗?真果答道:“阴阳变化,造化万物。”

王妙生摇摇头:“你只答对了其一。伏羲画出八卦之后,是老子发现了天机。阴阳变化的规律是什么?就是道。”

是啊,我怎么没有想到?真果还在三四岁时,就能把老子的《道德经》倒背如流,可就是很难理解老子所讲的道。经师父这么一点,他有些明白了。

“天地何生?人类何生?皆因有道。这个道是什么呢?”王妙生将目光投向真果。

真果一脸茫然,内心处在黑暗与光明的交织状态。

王妙生意沉丹田,屏息凝神道:“这个道是很难叙述的。老子说,道,强为之名曰大。我勉强说,它无所不包,是无限大、无穷大。在宇宙万物还没有形成之前,一切皆为混沌,是为无极。无极即道,是比太极更加终极的状态。无极就是无穷、无限,世界无边无际,无穷之外,还有无穷。时间与空间的无限之外,还有无限。”

真果被师父的解释深深吸引,却又觉得有一点玄,似懂非懂。

王妙生停顿了一下,看了他一眼,接着道:“换句话说,这个无形的道,无边的道,无穷的道,在宇宙没有形成之前,便先于世界、先于万有万物而存在,又遍布无限的时空之内,充满于天地之间,并将永恒地存在下去。所以《易经·系辞》中说,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真果思索着师父的话,忽然脑洞大开:“这个天机,就是老子所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二师父,我说的对吗?”

王妙生不禁注视真果,对这个少年的领悟力颇感惊奇。他反问道:“你对‘道生一’如何理解?”

真果想,既然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那么“一”就是太极。只是,他不明白,代表“一”的太极又是什么东西?他有点犯难,不敢接腔。

王妙生看穿了他的心思:“对,一就是太极。但这个一,不是数字一,是因无极而生的宇宙最初浑然一体的元气。”

“也就是说,混沌的、无形的道,产生了一股气?”真果思忖着,仍然有些费解。

王妙生解释道:“道不知从何时开始,不知道它的终极在什么地方,在鸿蒙开辟之初,整个虚空就像一个看不见的神秘雾团,是一股浩然之元气,从中划破,混沌的无极转化为万有的太极,太极又化生阴、阳两仪,两仪化合而衍生和气,从中衍生天地万物。当然,也包括人。”

真果思忖着二师父的话,感到世界在眼前突然有了光亮,一片阴暗神秘、恍恍惚惚的世界,被一束光突然照亮。

“道是一个无形的东西,一个先天地而生的东西,无极生太极,太极化生万物,也就是说,从一个无形的道,变成了有形的大千世界。太极也就是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即老子所说的‘道生一’?”

真果吧啦吧啦地说完,期待地望着王妙生,他的眼神是自信的、激动的,甚至深深地沉浸在自己的感悟中。虽然他对这个“道”还是恍恍惚惚的,但开始有了一些深刻的理解。

“哈哈哈。”一个如洪钟般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真果刚回头去看,一个黑影如风一样掠过,轻轻落在太极八卦图阵的黑鱼眼睛上,盘腿席地。

原来是大师父刘妙利。

“大师父!”真果连忙起身,恭敬地叫了一声。

刘妙利对王妙生笑道:“这个弟子悟性不得了,恐怕将来我们都要叫他师父了。哈哈哈。”

真果却感到惶恐不安,脸涨得通红,不知所措。

王妙生冷峻的面容柔和了许多,似乎赞同大哥的话。从他的神情里看出,他很满意眼前这个容貌清俊、聪颖灵性的少年弟子。

“这个道太深奥了,你以后还需慢慢悟。”王妙生意味深长地说。

“是,师父!”

王妙生与大师兄刘妙利不再说话,两人默契地屏息凝神,闭目打起坐来,像入定的禅者。

真果只好学着他们的样子,重又坐下来,闭上了眼睛。但是他完全无法安静,脑子里一直纠缠着一个问题,师父说了这么多,到底太极八卦步是什么?

过了好一会儿,王妙生睁开眼睛,继续讲道:

“太极八卦步,根据太极天圆循环运行的规律,八卦的四方八位,从一开始,到两仪,到四象,到八卦,最后到中宫,生成六十四种变化。”

师父终于回到正题。真果睁大眼睛,竖起耳朵仔细听着。

两仪,代表阴、阳。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变化万端。四象,太阳、太阴、少阴、少阳。

在四象中,太极八卦步有二十四种变化。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则步法变化无穷。

真果用心地记着,琢磨着。

“太极八卦步就是刚柔二力、动静生变。先前所讲的那么多,归根结底,一切都要遵循道,这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王妙生总结道。

这一瞬间,真果好像又看见那一束神秘的光亮,穿过混沌的黑夜,光明呈现。

他恍然大悟。

甚至,感到自己沉重的双腿也变得轻松起来,仿佛体内注入了一股强大的能量。

坐在旁边的大师父刘妙利早已不耐烦了,对真果道:“哎哟,你这二师父就喜欢谈玄论道,一讲起来就没个完。”

他又对王妙生说:“二弟,别唆唆了,走起!”

“好!”王妙生轻盈地起身,像落在地上的一片叶子,被风吹起。

刘妙利对真果说:“泽风,你站到旁边,仔细看好!”

“是,大师父!”真果兴奋地答道。

刘妙利与王妙生从阴阳鱼位置上,后退到八卦位上,一个站到乾位,一个站到坤位,开始走步。

但见他们在每个挂位的木桩之间穿梭着,如黑白双鱼,游动自如,时而交缠,时而分散,忽左忽右,忽前忽后,忽上忽下,千变万化,看得真果眼花缭乱。

“太极腰,八卦步。”刘妙利声如洪钟。

“形意劲,武当神。脚是心之点,心随意领脚。”王妙生接道。

两人一边示范,一边给真果讲步法要诀。

“要练好太极拳,首先要走好太极八卦步。太极拳要求运动如抽丝,连绵不断;如鱼游,轻灵变化;如兽走,狠猛准捷。所以讲究其跟在脚,发劲于腿。”王妙生道。

真果站在圆圈外,一边跟着两位师父比画,一边默默地领悟。

“泽风,从今日起,你绑着这个沙袋,在圆圈里走一个时辰,先练腿力。”

王妙生走完步后,对真果说。

“遵命!”真果响亮地回答。

刘妙利笑道:“小子,以后有苦头给你吃,别看你二师父斯文有礼,可是出了名的魔鬼教头。好多来学武的小子们半途吃不了苦,都回去了。”

“我保证不怕吃苦。”真果定定地说。

我学武,就是为紫竹报仇。再大的苦,哪怕让我上刀山下火海,我也毫不惧怕。真果在心里对自己说。

王妙生与刘妙利相视而笑:“喝酒去!”

说着,两人飞身跃出圆圈,一黑一白身影朝林中的草屋掠去。

真果一个人留下来,置身在这神秘的圆圈里,好像被一个巨大的磁场包围,身体产生了一股不可思议的力量。

他迈出了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越来越快,越来越轻捷。

真果明白,这是他人生中一个新的起步。

第三节 苦练功夫

空山寂寂,悬浮于天幕上的一弯冷月落了下去。一道光芒像一柄寒剑刺破暗黑的天空,黎明来临。

静谧的树林里,一座用藤蔓和树木搭建的草屋,好像荒无人烟的隔壁,多了一点生气。真果与两位师父住在这里。

从清晨到夜晚,真果一直都在练功,又累又乏。此刻,他还在熟睡中。

忽而,一只画眉从窗外飞过,真果在清脆的鸟声中猛然惊醒。

他一骨碌从草席上爬起,迅速给双腿绑上沙袋,悄悄出了草屋。沿溪而去,踏着林间的晨露,在乳白色的雾霭中,整个空气中弥漫着花的幽香和草木的清香,两种香气交织在一起,直入心扉。

真果深深地吸了一口芬芳之气,极度疲乏的身体仿佛增加了能量,精神振作,脚步也比从前轻快了许多。尽管他的腿上绑着沉重的沙袋,却如同没有重负。

这是大自然阴阳两种力量的作用吗?他想起二师父王妙生的解释。

不一会儿,他又来到练功的地方,在那个巨大的神秘圆圈里,开始了最艰苦的练习。

前进、后退、左右移动。他在八个卦位上来回走步、穿梭,领悟两位师父所讲的要诀。

真果先前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经二位师父的点拨和示范,凭着他的聪明颖悟,已能领会许多。

由于他腿上绑着八斤重的沙袋,半个时辰下来,已汗如雨下,渐渐体力不支。他的双腿像铅石一样沉重,几乎迈不动了。

他的脑海浮现紫竹惨死时仍然睁开的双眸,那一双含恨的眼睛,饱藏着屈辱、羞愤,与对生的留恋和爱的期待,他怎么也忘不了,一想起,就让他痛彻心扉。

紫竹,我一定要给你报仇!他发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