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不吼不叫:妈妈这样教,孩子一定喜欢(初中版)
22505400000036

第36章 不要只盯着分数

写给妈妈的话:

考试成绩不理想,孩子心里也很难受,这时,家长不应该挑毛病,而是要帮孩子找出根本原因,提升他们的成绩。

生活案例

王芸是一名初二的学生,几天前参加了一次月考,成绩很不理想,两三门成绩都是刚刚过及格线。妈妈本来以为是这次考试题目出得太难,可与别的孩子比较以后,她发现是女儿的成绩退步了。

这让妈妈很着急,孩子眼看就要升入初三了,如果成绩一直是这个样子,进入初三后,状态肯定更难调过来。王芸也很着急,看到自己的成绩下降,她整天都显得闷闷不乐的。

为了帮助女儿,妈妈先去和老师交谈了一下,大概了解了女儿成绩倒退的原因。然后,她找了个机会和女儿谈心,帮她分析了成绩变差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王芸在做题时,很多细节不能准确地掌握。

于是,妈妈根据这些分析,帮女儿制定了一份学习计划,教给女儿如何在学习中更好地掌握琐碎的知识。按照妈妈制定的学习计划,王芸的学习变得得心应手起来,成绩很快就提了上去。

应对策略

每当孩子的考试成绩下来,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孩子考了多少分。现在的社会,分数几乎成了衡量孩子好坏的唯一标准。孩子考试成绩好,家长就喜上眉梢;孩子考试成绩差,家长会马上阴下脸来,甚至还会责骂或体罚孩子。然而,家长这种对待成绩的态度显然是有失偏颇的。

孩子考好了,家长和孩子都高兴,皆大欢喜自不必说。可当孩子考砸了的时候,家长可曾想过孩子心里是什么滋味,成绩变差了,他们心里也不好受。这时候,家长再训斥、刺激他们,无异于雪上加霜。如果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差,很有可能变得消极,甚至一蹶不振。因此,在孩子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压住内心的火气,用恰当的方法,帮助孩子走出成绩差的困境。

1.帮孩子找出成绩差的原因,而不是找他们的“茬儿”

孩子成绩差,并不一定是因为贪玩。退一步说,即使孩子因为贪玩而耽误了学习,训斥也起不了多少作用。而且,很多孩子是在经过努力学习后,成绩依然很不理想。这类孩子,本来心里就非常苦恼,如果家长再数落他们,会让孩子觉得更加委屈,因为他们已经尽力了。而如果家长帮助他们找出考试失利的原因,结果则完全不一样了。

刘佻一直是班里的尖子生,可初二的期中考试,他的成绩却考得很一般,物理只考了七十多分。回家的路上,刘佻一直很担心,生怕家里人批评他。可没有想到,看到他的成绩单后,妈妈并没有生气,而是笑着说:“偶尔考砸一次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这样还会帮你减轻一下心理负担。我想儿子下一次考试,物理成绩一定很容易超过这一次。”

接着,妈妈又说道:“无论是学习也好,生活也好,总会遇到一点坎坷,这样我们才能明白,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嘛。跌倒一次没关系,只要能够爬起来就行了。俗语说得好‘失败是成功之母’!来,让我们好好看看试卷,找找出现问题的原因。”

看到妈妈没有训斥自己,刘佻有些惊讶,同时也心存感激。于是,他开始认真地和妈妈一起分析考试失误的原因。原来,刘佻在做试卷的时候格外仔细,结果导致做题的速度太慢。交试卷的时候,最后两道大题没做。

找到这个原因,妈妈对他说:“显然,因为你做题的速度有些慢,没有拿到后面分值较大的题目。所以,在平时做练习题的时候,你要在速度方面多加注意,练习模拟题的时候,要记得限制时间,这样,以后你在考试时间方面的把握,就不会再出现失误了。”

之后,刘佻按照妈妈所说的,在做题时间方面进行了一定的锻炼,物理成绩重新提了上去。

从刘佻的妈妈那里,我们可以学到一条经验:不计较孩子分数的高低,淡化分数在孩子心中的分量。这样既可以帮助孩子尽快走出考试失利的阴影,又能让他们在下一次面对考试时,有一个轻松、积极的心态。可淡化并不等于完全不过问,我们要从孩子的考试失误中,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然后让孩子在这方面加强锻炼,直至把这一弱点克服。

2.努力发现孩子的进步,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

有一些家长,看到孩子的成绩下降后,便挖苦孩子说“不争气”“没出息”“没有希望”等。总之,只要成绩变差了,孩子也变得一无是处,错误成堆。然而,家长可曾想过,当我们把孩子定义为一无是处时,会严重挫伤孩子的上进心,让他们对自己失去信心,学习成绩也只会越来越差。如此,便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中。

所以,当家长发现孩子的成绩不理想时,除了要帮孩子找出考试失利的原因外,也不要忘了及时给孩子一些鼓励,找出他们表现良好的地方。家长要让孩子明白,成绩不理想是另有原因,而不是因为他们的能力不足。这些鼓励看似作用不大,但却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支持、理解和期盼,激起孩子的学习劲头。

3.给孩子定一个合适的目标,让孩子稳步前进

当孩子考试失利的时候,最需要的就是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而帮孩子树立信心的最佳方法,就是给孩子定一个合适的目标,让孩子通过努力逐步实现目标,体味到成功的感觉,进而重新树立对学习的信心。

给孩子制定目标时,切记不能好高骛远,要根据孩子真实的学习情况,给孩子制定一个够得着的目标,只要孩子加把劲儿就能完成。这样才能激起孩子学习的动力,让他们努力去实现目标,也能让他们在学习上变得更有信心。